论民族唱法的技巧与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民族演唱中的方法与技巧
我国的疆土面积十分的广阔,在这片热土上生活着五十六个民族。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悠久历史,风土人情等等。由于这些原因因此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语言,这些生动的民族语言以及丰富的民族音乐相结合而变成了绚丽多彩,如诗如歌的地方民歌。据有关人士统计,我国的五十六个民族当中,除了满族和回族这两个民族以及全部使用汉语意外,其余的五十三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所独有的语言,在这些当中部分少数民族还可以使用好几种不同的语言,因此形成了当前我国的七十八种民族语言。例如我们的汉语,由于地域的原因,方言之间千差万别。因此形成各种民歌的不同种风格,正是和他们使用的语言不同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例如,在我国的北方民歌当中,因为其咬字吐字的耿劲和刚直因而显得特别豪放粗犷;而我国南方的民歌因为其语言的缠绵柔美因而显得特别委婉细腻;西藏的民歌又因为其高原草场的无限风光,因此显得特别深情宽广等等,这些富有民族特点的歌唱艺术,继承了我国民族声乐的优秀传统,感情十分的质朴。所以非常受到人们的喜爱,是我们不可缺少的精神粮食。
中国当前的民族唱法在继承我国传统民族唱法精华的同时有大胆的借鉴和吸收了美声唱法的一些特点,从而形成了具有声音圆润明亮、音域宽广、咬字和发音亲切、演唱风格优美淳朴等许多特点。中国的民族唱法在声音上的要求和美声相似,都要求演唱者的声音务必要做到甜、水、亮、圆、脆等等。而在发音的方法上民族演唱者要做的声带、气息以及共鸣要灵活的变化,彼此之间要配合协调,嗓子的运用要十分的合理;而对于声音的效果要求要做到音域必须非常宽广,各个音阶之间要伸缩的很自如,声音具有很强的穿透力。中国的民族演唱在发声上面和世界上其他的国家的唱法在发声上既有许多共同性,但又有我国民族演唱又有自己的特殊性。
1、民族唱法气息的运用
气息是演唱者声音的动力来源,只有有了气息与声带的接触这样才有声音的产生,所以气息是演唱者控制声音的最重要枢纽。气息是民族演唱中重要的一个因素。民族演唱的音色没有十分绝对标准,但是民族演唱对于气息却有很高要求。
1.1气息在对于发声的重要性。
声音的产生是通过气流与声带的摩擦,导致声带产生振动而发声。所以,决
定演唱者的声音是否可以长时间的持续下去,关键的因素是看他自身气息量是否足够的大。在民族演唱当中,声音的力度以及音量因人各异,不必过分苛求,但是对于气息的要求必须十分严格。演唱者要想自己的声音获得很好的支持,拥有良好的气息是必备的条件,可以这样来说,演唱者每发出一个声音,都是全部建立在气息的基础之上而发出来的。我们打个比方说,建立气息上的声音就像篮球落在地板上,有弹性的;而没有气息的声音就好比是铅球落在地板上,没有一丁点的弹性。因此,带着气息去唱歌,是演唱的最基本要求,没有气息就变成了“白声”。目前很多人在唱高音的时候,都没有很好的办法去摆脱喉头的作用,对于专业的演唱者而言,要解决喉头的问题,首先就要解决气息问题,只有当演唱者的气息可以在丹田内形成一个支撑点,演唱高音的时候才能获得力量的支持,当有了这个基础之后,喉头也就自然而然的变得松弛了。
1.2利用气息去改善音色。
气息是发声的基础,声音的色彩其根本取决于气息和声带以什么方式去接触。一般情况下,“先出声,再出气”,气息推着声音“走”,这样声音的比例大于气息,声音质感就变得较强,这样声音的色彩就变得“亮”而且“实”;相反,如果声带闭合严密,声音集中而坚韧。而“先出气,再出声”,气息牵着声音“走”,这样气息的比例就就大过了声音,声音的质感就变得相对差一些,声音色彩变得“虚”“暗”。换另一种说法就是,当演唱者有控制的漏点气,声音就变得相对暗淡、柔和。所以,在演唱的时候,气息和声音的协调配合的程度能够决定声音的亮暗、虚实。可见,气息也是控制音色的重要因素,在歌曲演唱处理过程当中,音色以及音质的实时调节,就是利用对气息的调节来实现的。作为处理声音的一种手段,掌握“气息与音色”的关系是民族演唱气息运用的重要理念之一。1.3民族演唱中气息与力度的关系。
气息不仅能够控制音色的变化,同时它也能控制力度。对于一位肺活量较大的演唱者来书,重要的不再是气息量的问题,而是力度的控制如何通过利用气息的实习。我们都知道声音产生的原理是:气流跟声带之间产生摩擦时,声带产生振动,从而发出声音。然而,气流与声带的摩擦力越大,声音力度就变得越强;反之就变得很弱。因此,要想获得强力度,气息就要“冲”一些;要想获得较弱的力度,气息就要“缓”一些;如果要想使声音力度从弱变强,那么气息的作用也就要从“缓”作用渐渐逐步增强,这样就可以实现力度的增强。从力度的强弱
来看,单纯的强或弱都比较容易做到,较难的主要是力度的变化,如“由弱到强”或“由强到弱”。要想掌握这两种力度的变化,关键是要练习如何去调控气息量的大小变化。打一个比方来说,例如甲某用双手去推另一个人乙某的后背,当甲的力量弱的时候,甲乙的步伐只是慢慢的前行,但是如果当甲渐渐增加自己的力度时,两人的步伐也会逐步加快,甲的力度越大,他们的一起前行的速度也就越快。如果甲是气息,乙是声带,那么甲乙两人的前进过程就是声音力度的变化过程,即“由弱到强”的过程。有人问,力度的变化和演唱究竟有什么直接关系?再举一个例子,如果力度弱代表深情,力度强代表激情,那么一首歌曲当深情向激情过渡时(叙述段向高潮过渡时),则就需要通过气息的推动,使力度产生“由弱渐强”的变化,来配合情绪的高涨。在一首歌曲的整体处理中,情绪的起伏是通过声音的力度变化来实现的,这是演唱中的常规处理。因此,“利用气息来调控力度”这是演唱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如果一首歌曲没有力度和情绪的对比,再好的音色也难以打动听众。
1.4 气息在演唱中的应用技巧
中国的民族唱法有存气多,吸气深运气足,用气活等许多的特点。在我国古代音乐书籍当中早有此类记载如“气动则声发”、“气沉丹田”、“善歌者必先调其气”等。以下四点是我国民族唱法气息运用当中的特点:
1.4.1讲究气口气口是一个专业术语。在我国民族唱法中主要被用来说明吸气方式以及吸气点。我国民族唱法的曲调结构非常复杂,有一字数音,一腔数板的现象,因此必须在正常的气口之外,再补充一些气口。例如有的时候演唱者为了美化唱腔,常常会在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长音后面加入临时气口;又比如为渲染音乐的气氛和感情的高潮,演唱者在恰当的地方增加临时的感情气口等等。气口的使用方式除一般歌唱吸气的方法以外,还需采用偷气、抢气、快吸气、慢吸气、浅吸气和深吸气等。
1.4.2气息的支持中国民族唱法中对于声带的使用上共鸣相对集中,张力比较强,主要利用以腹式呼吸为主要呼吸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将脐上到腰间的部位做为呼吸对抗力量的支撑点。这样就可以方便演唱者储存气息,合理控制呼吸,以灵活的方式支持发声。
1.4.3气息的控制当呼气发音的时候,处于气流外围的肌肉群自始至终做者跟气流相反方向的下沉运动,这样就可以形成与呼气动作具有明显对抗的力量,从而起到节制呼气,发挥充分共鸣,保护声带和变化音色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