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占熬头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占鳌头

雒容小学罗世玲

「内容提要」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然而,我们教师就是不敢相信学生,认为一节课只有40分钟,与其让学生读,不如教师自己多讲些,把自己所知道的、要求懂的或考试可能会考到的,都一股脑儿地讲给学生听。于是,教师没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一篇课文不是学生读懂的,而是听教师讲解懂的?这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的教学模式是不可取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本文试着从营造和谐氛围,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读书愿望;精选文本,教给学生朗读技巧;启发学生体会感情,指导感情朗读,陶冶情感;要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这几个方面谈谈如何使阅读教学“读”占鳌头。

「关键词」朗读感知领悟培养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小学生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但是在农村小学中,我常常发现许多小学生都快毕业了,还是不会读书,更别说有感情地朗读了。如今,我所教的班级就是从村小到我校寄宿的六年级的孩子。(他们从一年级到五年级都是在村小就读)。他们读起书来不是漏字添字,就是结结巴巴,稍微流畅一点的却拖腔带调,读书象唱歌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经过我的了解和观察,主要原因有:首先,教师自己的朗读水平有限。这与农村小学教师年龄结构偏老年化有直接关系,据初步统计,我镇在村小任教的小学教师的平均年龄在45—55之间;其次,农村教师平时不大重视朗读的基本功训练。许多教师常用讲和问代替了学生的读;最后,农村小学生的朗读缺少教师科学的指导方法。针对这一情况,我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朗读,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1、营造和谐氛围,培养学生读书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培养学生读书兴趣。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讲求教学民主,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读书氛围,使学生打消怕读错的顾虑,消除紧张的情绪,变得敢于读书,乐于读书。所以,学生开

始朗读时,教师面带微笑走下讲台,用具有亲和力的语言要求学生读出文章的某一部分,并提出鼓励性的要求,如:“看谁读得最认真”等;学生读的时候,不督促不打断,耐心听,学生读得不好时能做到不批评,而是不厌其烦的鼓励学生一遍又一遍地纠正,直到读好为止。其次,就是教师始终要把自己当做是学生读书的伙伴,和学生一起读,这样,学生置身于一种宽松自由、平等合作的读书环境中,才会喜欢读书,才会读得生动,读得愉悦。才能切实的体验读书的乐趣。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读书愿望

创设情境是阅读教学的有效手段,它有助于学生发展思维,丰富想象,激发情感;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之精妙,领悟语境之灿烂。随着远程教育设施的普遍运用,便结束了课堂教学一根粉笔、一本教科书的单调模式,而使课堂变得生动形象,如:我在教学《安塞腰鼓》一课时,先播放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震耳欲聋的腰鼓表演场面,然后再让学生充满激情地朗读课文,此时,同学们被深深地感染了,激情从每个人心头涌起,后生们表演的腰鼓深深地感染着同学们,使同学们心灵受到震憾,情感得到激发。再如:《桂林山水》一课中描写漓江水的一段:“漓江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的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教学本段时,配以清新悦耳的音乐,让学生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其中,使学生入境入情。让学生在自然美、语言美和情感美的情景中回味神驰,从而激发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而情境的创设,则起到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奇效,成为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的催化剂。

3、精选文本,教给学生朗读技巧

朗读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综合活动,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忠于文本原貌,即不添字、不减字、不改字、不回读、不读破句子外,还应当注意指导学生读好音的轻重。如我在教《詹天佑》一课时,其中有一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我请学生试读,提醒他们:“怎样才算正确地读”结果,有的重音落在“我国”上,有的一见“工程师”字,就把重音落在“工程师”上,显然,对这句话的理解还未到位。于是,我引导学生再读此句,弄清楚这句话的关键词是哪些,经过比较,学生才恍然大悟,应重读“杰出、爱国”,朗读到位了,对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工程师也更深了。再如:《桂林山水》中描

山水的几个“啊”的不同读法:“奇啊(ya)、秀啊(wa)、险啊(na)、静啊(na)、清啊(na)、绿啊(ya)。”还可告诉学生,随着读“啊”字,气流也轻轻带出,以达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之功效。而只有这样的读,才能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准确地表现出来,才能让语言文字在学生心中活起来。

如《草原》一文的第一段,老舍描绘了他初入草原所看到草原美丽的景色,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边朗读边思考:1、草原的景色如何,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草原的?亲眼目睹草原景色,他的感受如何?3、草原的景色如诗如画,假如你身临其境,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再引导学生反复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争加深了,而对课文内容理争的加深又反来促进学生的朗读。

三、启发学生体会感情,指导感情朗读,陶冶情感

如何启发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呢?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要求学生“读得生动一点”,“要读出感情来”,那是没有用的,因为学生不知道怎样读生动,怎样读有感情,如果只是机械的提示学生哪儿要重,哪儿要轻,哪儿要高兴,哪儿要悲痛,那更有害无益,那样学生会读得矫揉造作。我们只有启发思考、想象、查解了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感染,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和表达的愿望,才能使他们自然地读出感情来。再如《第一场雪》描写雪后的景色一段,应紧扣课文主题,抓住“粉妆玉砌、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玉屑似的、五光十色”等词语的理解,让学生充分理解这些词语的表达课文中心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喜悦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四、要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除了训练“学生读到位”、“边读边想”之外,一是要善于发现并及时纠正学生的一些不良的读书习惯,如唱读、语速过缓、平淡乏味等等。二是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指导学生在读书过程中适当进行圈点勾画,以把握阅读内容的重点、要点和找出理解方面的疑难之处。三是要让学生熟悉了解并学会运用速读、跳读、精读、略读、赏读等多种读法,并逐步学会能够根据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