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在社会心理学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心理学
为了考察在这种答案十分明确的情景中,群体 压力是否会导致被试的行为与群体趋于一致, 阿希操纵了自第7轮开始的12轮实验。他要求 所有的假被试在这12轮实验中,按照事先说好 的给出同一个错误答案,5个假被试回答完后, 仍要求真正的被试作答,被试是否会出于群体 压力而给出和前5个被试一样的错误答案呢?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第二个实验只在第一个实验的基础上稍作变化: (1)A组的被试改为20人,B组被试改为26人; (2)被试听到的形容词表发生变化: A组:聪明的、灵巧的、勤勉的、有礼貌的、坚 定的、现实的、谨慎的 B组:聪明的、灵巧的、勤勉的、粗鲁的、坚定 的、现实的、谨慎的
实验心理学
实验有两个因变量: 一是针对被描述者写的简介, 二是18对意思相反的形容词的选择情况。
实验心理学
第三节 社会认知
一、印象形成
(一)社会知觉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人的知 觉,即对人的印象。
实验心理学
(二)实验研究
实验分为两个子实验。参加实验的被试是大学 生,将被试分为A、B两组。 第一个实验A组有90名被试,B组有76名被试, 要求两组被试都仔细听一组描述人性格特征的 形容词,对被描述者形成某种印象。两组被试 听到的单词分别为: A组:聪明的、灵巧的、勤勉的、热情的、坚定 的、现实的、谨慎的 B组:聪明的、灵巧的、勤勉的、冷酷的、坚定 的、现实的、谨慎的
实验心理学
(二)认知失调理论 “认知”一词指的是一种心理过程,如思想、 观念、知识单元、态度或信念、价值观、对过 去行为的表征、对未来事件的期望等各种形式 的认知元素;失调(out of tune)的意思是认 知元素之间存在着”不适合”(unfitting)的 关系。费斯汀格指出,当你同时经历两种或多 种彼此间失调的心理过程时,这便是认知失调。
实验心理学
而当他返回时,表情略显迟疑和困惑,他告诉 被试说,那名一直向B组假传信息的”大学生” 打电话来说他病了,但现在还有一名B组被试在 外面等待,由于一时半会找不到人顶替,主试 征求被试意见,问他们是否愿意顶替这名假被 试向正在等候的B组被试传递假信息,主试将以 美元作为实验组被试提供帮助的报酬。对第一 个实验组的被试,主试将给提供帮助的被试每 人1美元作为报酬,而对于第二个实验组的被试, 主试将提供每人20美元。
实验心理学
主试告诉被试本来约定的实验时间为两个小时, 在剩余的一个小时不到的时间里,被试还必须 参加一个由心理系学生组织的有关被试感受话 题的访谈。主试将被试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 的被试完成上述任务后,即被带进另一个房间, 就自己对刚刚完成的实验任务的反应接受访谈。
实验心理学
对于两个实验组的被试,在接受访谈前,还 必须经历一个附加的情景----完成两项绩效 考核任务后,主试假装向实验组被试解释实 验的真正目的:”本实验其实是要考察先前 给予被试的反面信息是否会影响绩效。我们 将被试分为两个组,你们是属于A组,在实验 前没有得到任何与实验相关的信息,而对B组 的被试,在实验前,我们会派一名伪装成大 学生的假被试向他们传达这样的信息:这些 实验任务是非常有趣的。”陈述完实验的真 正目的后,主试离开房间几分钟。
实验心理学
命令1:请继续 命令2:实验需要你继续 命令3:继续进行是极其必要的 命令4:你别无选择,你必须继续
估计最低是0%,最高是3%,平均为1.2%。
实验心理学
在主试的命令下,几乎所有被试都将电压提 升到了300伏的水平,直到”学生”猛击墙 壁,要求离开实验室,并拒绝回答问题为止, 最令人吃惊的是使用全部30个电压水平的被 试有26人。
第十五章 实验心理学在社会心理 学中的应用
第一节 研究的基本问题(了解) 第二节 人际影响(理解) 第三节 社会认知(理解) 第四节 内隐社会认知(理解)
第一节 研究的基本问题(了解) 一、“诞生神话”:社会促进的实验研究
特里普利特(Triplett)最先在查阅正 式自行车比赛记录时注意到了这种共作效 应(coaction effect),即如果有进行相 同活动的其他人在场,当事人的作业效绩 会有所提高。
实验心理学
主试告诉被试:这是一项对学习中惩罚效应的研究, 靠从帽子里抽签的方式来决定谁当老师,谁当学生。这 个签是研究者事先安排好的,因此真正的被试总是抽到 “老师”,而助手则总是抽到“学生”。然后,“学生” 被带到隔壁的房间,被试看到工作人员将“学生”绑在 一张电椅上,并在其手腕上搁臵电极,该电极与“老师” 房间里的一个电击装臵连在一起。该电击装臵有30个可 调节的开关,不同的开关代表着不同的电压,电压从30 伏开始,每次以15伏的单位递增,一直增加到450伏。 这些开关被分成三组:”轻微电击组”、”中等电击 组”、”高压危险电击组”。
实验心理学
二、服从实验 (一)方法
米尔格拉姆实验的被试是40名年龄在20到 50岁之间的男士。研究者是通过报纸广告 或直接发信的方式征集被试的,要求被试 参加耶鲁大学的一项关于学习和记忆的有 偿研究。
实验心理学
被试来到耶鲁大学的社会互动实验室后,会 碰到主试----一位31岁的生物学教师,穿着 一件灰白色的实验室工作服,看上去非常正 式,表情非常严肃,和另一个被试(其实这 人是主试的同盟者)----一名47岁、经过特 别训练扮演这一角色的会计,他举止温和, 讨人喜欢。
实验心理学
第二节 人际影响 一、从众实验
早期谢里夫(1935)社会规范实验的结论 已经暗示了被试的从众性。
实验心理学
谢里夫的实验是这样进行的:让被试者坐 在一间黑暗的屋子里,在距他15英尺处出现一 个光点。随着光点的出现、消失的变化,完全 不动的光点看起来好像在移动。被试的任务是” 估计”光点移动的距离。实验表明,在被试单 独估计时,个体间的差异很大,从几英寸到数 十英尺。但是如果把被试组合成3人一组来观 察,仍然要求每个人报告自己的估计时,被试 之间就很快会发生相互影响,并最终会聚至一 个共同的平均距离。
实验心理学
被试同意提供帮助后,主试便交给被试一张纸, 上面写着这样一段话:”这项实验任务非常有 趣,我从中获得了快乐,我很高兴,这是激动 人心的,令人兴奋的”,并付给被试1美元或20 美元,将他带入另一间房间和新来的”被试” 在一起单独呆上两分钟。两分钟后,两个实验 组的被试都被带入访谈室,进行访谈,访谈内 容和控制组完全一样。
实验心理学
为了标准化,到75伏时,”学生”开始咕哝 和呻吟,150伏时,他猛撞墙壁,要求工作人 员放他出去,180伏时,他叫喊痛不可忍,300 伏时,他拒绝再做任何回答....所有这些叫喊 的内容都事先录在磁带上。主试告诉“老师” 不回答也作为错答,继续实施电击程序。大部 分被试在电压达到某一点时会转向主试询问是 否继续进行电击。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主试会 命令被试继续,且在此过程中很有必要向“老 师”发出一系列语气渐重的命令:
实验心理学
著名的是奥尔波特(Allport, F. H.)于 1916~1919年间在哈佛大学所做的经典实验。 他让成年被试单独在小房间里工作和在一个组 里围着桌子完成各种工作(包括系列词语联想、 元音字母删除、可逆观点、乘法运算、疑难解 答、判断气味和重量等等),结果除了疑难解 答和判断实验外,在其它所有情况下,群体条 件下比个人单独条件下的成绩要好。由此,奥 尔波特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促进”的概念,他 指出社会促进是指”个体耳闻目睹他人在做同 样的行动,其反应就会增加的情形”。
实验心理学
实验要求学生们参加一个通过网上会议进行的小组 讨论,讨论有关大学里地生活。每一个被试都被安 臵在一个单独的房间里,并告知这是为了保守个人 隐私。在讨论过程中,一个假装为学生的被试模拟 发出癫痫病发作时的声响,并开始呼救。 在一种实验条件下,被试认为与他一起讨论的只有 一个人;在另外两种条件下,被试认为有三个人或 六个人。 结果:独人组立即报警,并试图自己提供帮助;三 人组有些被试没有反应,有些则反映迟缓;六人组 三分之一以上被试没有反应。如果在学习中发现自 己感兴趣的点,要勤于动手。
实验心理学
三、责任扩散实验
1964年的一天,基蒂· 吉诺维斯(Kitty Genovese)在她经营的曼哈顿酒吧营业结束后 返回公寓,她的公寓在皇后大街的一个安静的、 中产阶层居住区内。当她下车朝公寓方向走去 的时候,她遭到了一个持刀男人的恶意袭击。
实验心理学
人太多而降低了个体提供帮助的意愿,他 们称之为责任扩散(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现象,也就是说,在突发 事件中,旁观者越多,人们心里越会萌生一 种想法”有人会去帮助他的,我就不必去 了”,引发帮助行为的压力也越小。拉坦内 和达利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情景来验证责 任扩散现象(Darley和Latané,1968)
实验心理学
(二)奠基时期:人际影响研究的进一步拓展
实验心理学
(三)摆脱危机:社会认知研究
如吸毒、犯罪、攻击行为、种族歧视乃至战 争等,所有这些都期待着社会心理学工作者进行 探讨和解释,从而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有效参 考。然而,由于仍然采用传统的社会心理学的方 法和技术,社会行为研究一直难以有突破性的进 展,如研究态度、偏见等问题是已有的研究结果 无法解释,有时甚至相互矛盾。于是研究人员不 得不把视野转向新的学科,以寻求新的研究手段 和技术,认知心理学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受到了重 视,从而影响了社会行为研究。社会信息加工模 型分析、间接测量技术及内隐社会认知的新概念、 新技术等的提出,基本上都是认知心理学影响的 产物。
实验心理学
二、态度改变
(一)说服模型 霍夫兰德把说服看作信息交流的过程,并提 出了一个标准的说服模型。该模型着重分析 了影响态度改变的四个关键因素----沟通者 (communicator)、沟通本身(message)、 接受者(target或者audience)及沟通情境 (situation)。
实验心理学
后来,特里普利特又设计了精致的实验室实 验 (Triplett,1898)以验证这一影响,他 安排40个儿童尽量快地摇动转轴绕线,结果发 现两两结伴绕线时的效果要明显好于单独绕线 的情况。这就是著名的社会促进(social facilitation)实验,被公认为社会心理学的 肇始 .
实验心理学
实验一结果: 以下是两组中的各一名被试所写的简介: “A组(热情的):这个人若相信某事是正确 的,就希望别人了解他的观点, 并能很真诚地与他人讨论,而且愿意看到自己 的观点占上风。 B组(冷酷的):一个相当势利的人,他的成 功和聪明使得他觉得高人一等。精于算计且冷 漠无情。”
实验心理学
实验二结果 实验二中并未出现,”礼貌”组和”粗鲁” 组在选择褒义词上差异并不明显. 这似乎说明”礼貌来自百度文库粗鲁”在印象形成 中只占有边缘地位。
实验心理学
(1955) 阿西实验
X
A B C
实验的具体程序为:在真正的被试进入实验室 之前,主试让6名”假被试”坐成一排,呆在实 验室里,当真正的被试进入实验室后,主试安 排他坐在倒数第2个空位上。接着,主试呈现 上述成对卡片,要求被试判断三条比较线段中 的哪一条与标准线段的长度相等,并挨个大声 说出自己的答案(从离真正被试最远的那个假 被试开始),以使得实验室内的其他人都能听 得到。前6轮实验,主试要求所有的假被试都给 出正确答案,很自然,在第5个假被试回答完后, 真正的被试也很清楚地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实验心理学
1959年,费斯汀格和他的助手卡尔史密斯 设计了一个实验以证明认知失调理论。实验 的被试是71名心理学导论课程的低年级男生。
实验心理学
当被试在约定的时间抵达实验室后,主试告诉 被试这是一个绩效考评实验,要求被试用一只 手从一个装有12个线轴的托盘中取出线轴放在 桌面上,然后再将线轴放回原处,并如此循环 往复,主试会用秒表记录被试反应的速度。30 分钟后,主被试取走托盘,要求被试进行另一 项绩效考核任务,主试给被试一块钉有48个方 栓的板,被试的任务是按顺时针方向将每个方 栓旋转90度,并循环往复做30分钟!移动线轴 和转动方栓任务只是为了使被试产生枯燥感, 完成这两项绩效考评任务后,真正的实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