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肾上腺皮质癌的CT诊断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单位: 650032 昆明 医学院第一 附属医院 影像科( 田 伟、卓大敏) ; 湖南医科大学湘雅医院放射科( 肖剑秋) ; 成都军 区昆明总医院 CT 室( 胡荣慧)
( 4/ 14) 、发热 ( 2/ 14) 、腹部肿块 ( 1/ 14) 。 CT 扫描层厚、层距均为10 m m, 2例仅做
本组4例低密度坏死肿块的边缘有一完整 的增强环, 病理检查是肿瘤未坏死的实质部分。 文献中未见到在腺瘤或转移瘤中有这种表现。 肾上腺皮质癌不论大小均容易发生大片的坏死 出血和 点 状钙 化, Fishm an 等[ 2] 报 道坏 死占 68% , 钙化占24% , 本组坏死占76% , 钙化占 19% 。韦嘉瑚等[ 5] 报告的4例功能性皮质癌中3 例有斑块状钙化。而在腺瘤和良性嗜铬细胞瘤 中极少见到钙化, 因此坏死和钙化均为皮质癌 的恶性征象。
Key words A drenal cor tex neo plasms T o mog raphy , X-ray co mput ed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癌罕见, 占所有恶性肿 瘤的0. 02% , 发病年龄从5个月至77岁, 但以40 ~60岁的中年人多见[ 1~4] 。我们自1983年8月至 1996年7月共搜集20例, 对其 CT 表现做回顾性 总结。
皮质癌由于症状隐蔽及生长迅速, 在发现 时通常肿块已较大。本组肿瘤 CT 横断面测量 直径大小为4. 0~15. 0 cm , 平均8. 6 cm 。F ishman 等[ 2] 报道38例的 CT 表现, 所有< 6 cm 肿 瘤的轮廓都清晰锐利, 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无 粘连, 7个密度均匀, 2个中心低密度。因此, 他 认为对于< 6 cm , 甚至< 5 cm 的肿瘤, 其良恶 性的鉴别目前还缺乏一个可行的标准。本组5个 < 6 cm 的肿瘤中, 3个有轮廓不规则、边缘模 糊、中心低密度等恶性征象, 其中1个有钙化, 这3例术前 CT 诊断为皮质癌。另外2例轮廓规 则、边缘清楚者误为腺瘤。
归纳起来, 肾上腺皮质癌较特征性的 CT 表现依次是: ( 1) 肿块呈分叶形, 轮廓不规则; ( 2) 边缘模糊, 与周围器官粘连; ( 3) 中心低 密度, 钙化, 不均匀增强; ( 4) 围绕低密度肿 块的边缘增强环。出现转移征象虽然有助于定 性, 但已属晚期。大于6 cm 的肿块通常为恶性, 但小于6 cm 的皮质癌也不少见, 甚至有小至1 cm 的报告[ 1] 。由于肿瘤生长迅速, 对于小的肿 块, 1~2个月内复查将有助于性质的判断。对于 轮廓不规则、边缘模糊、有明显增强的肿块, 即 使小于5 cm , 也应高度怀疑恶性的可能。
增强扫描பைடு நூலகம்左肾上腺9 cm ×12 cm 大小的卵圆形低密度 肿块。肿块边缘模糊并有轻度强 化。术中见肿瘤 与左肾粘连紧密, 连左肾一起切除
有多发的点片状钙化。 5. 边缘增强环: 增强后在4个低密度坏死肿 块的边缘均可见到一完整的3~5 m m 厚的实 质性增强环。
6. 周围侵犯: 术中见6例肿瘤与肾粘连, 2 例与下腔静脉粘连, 1例与肾血管粘连, 1例肾 血管被肿瘤包裹。CT 显示了2例与肾的粘连, 1 例与下腔静脉的粘连, 1例肾血管的包裹, 3例 Gero ta 筋膜增厚。
7. 远处转移: CT 显示了3例肝转移, 1例胰
腺转移, 1例肾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但1例 小肠多发性转移和2例淋巴结的转移 CT 未能 发现。
8. 对侧肾上腺: 2例功能性肿瘤对侧肾上腺 萎缩, 其余单侧性肿瘤的对侧肾上腺形状大小 正常。
本组中有5个< 6 cm 的肿瘤。2个肿瘤的轮 廓规则, 边缘清楚。3个轮廓不规则, 边缘模糊, 1例与膈肌脚粘连, 1例有钙化, 1例有类似肝恶 性肿瘤的一过性增强。4个肿瘤中 心有低密度
平扫, 18例做了平扫和增强, 增强扫描使用76% 泛影葡胺40 ml 团注。肿瘤的大小定义为横断 面上肿块的长径。
结果
1. 部位: 单侧性肿瘤19例 ( 左12例, 右7 例) , 双侧性肿瘤1例 ( 无功能) , 共21个肿瘤。
2. 大小: 肿块直径从4. 0~15. 0 cm, 平 均8. 6 cm, 其中4. 0~5. 0 cm 2个, 5. 1~6. 0 cm 3个, 6. 1~8. 0 cm 5个, 8. 1~10. 0 cm 8个, 10. 0cm 以上3个。1例60岁男性患者左上腹痛、 消瘦, CT 扫描发现左肾上腺2. 5 cm ×4. 0 cm 的 肿 块, 36 天 后 复 查 肿 块 增 大 到 3. 0 cm ×5. 0 cm ( 图1, 2) 。1例双侧性肿瘤的瘤 径左侧为6. 0 cm , 右侧7. 0 cm , 呈卵圆形, 两
双侧性肾上腺皮质癌占5% [ 1] , 本组有1例, 影像诊断应注意与双侧嗜铬细胞瘤及转移瘤鉴 别。嗜铬细胞瘤除功能隐匿型外, 一般均有儿茶
酚胺增多的体征及生化表现。无功能的双侧性 肿瘤以转移瘤多见, 但转移瘤的双侧大小常不 对称, 而且少有钙化发生。张雪哲等[ 6] 报告21例 肾上腺转移瘤, 未提到有钙化。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体层摄影 术, X 线计算机
CT diagnosis of adrenal cortical carcinoma T ian W ei* , X iao J ianqiu, H u Ronghui, et al. * Dep ar tment of Radiology , the Fir st af f iliated H osp ital of K unming M edical College, K unming 650032
肾上腺皮质癌以邻近组织如肾、下腔静脉、 膈肌脚、Gero ta 筋膜侵犯和局部淋巴结的转移 最常见。远处转移以肝最常见, 其中又以左肾上 腺皮质癌转移至肝常见, 据推测是通过肾上腺 -脾之间的间接循环而到达门静脉的[ 2] 。较少见 的转移部位是肺、远处淋巴结、骨、腹膜后、小 肠[ 3, 4] 。
参考文献
中华放射学杂志1997年9月第31卷第9期
·627·
区。
讨论
文献报道肾上腺皮质癌中功能性者占37% ~58% [ 2~4] , 而本组中仅占30% ( 6/ 20) , 70% 为无功能性的。功能性者中以皮质醇症以及伴 随有男性化的混合综合征最常见, 少数为醛固 酮增多症、男性化及女性化表现。无功能的肿瘤 最常见的症状是腰背、腹部疼痛以及腹胀, 这 是由 于肿 瘤对周 围组织 的压 迫和 侵犯 所致。 Henley 等[ 3] 报道功能性肿瘤以女性常见, 女÷ 男= 3÷1; 无功能性肿瘤多见于男性, 男÷女= 2÷1。本组资料所显示的情况与之接近。
图1, 2 左肾上腺无功能性皮质癌。图1为 CT 平扫, 示左肾上腺2. 5 cm×4. 0 cm 卵圆形肿块。图2为36天后复查, CT 增 强扫描见肿块增大至3. 0 cm×5. 0 cm , 不均匀强化, 轮廓不规则, 与膈肌脚粘连 图3 双侧肾上腺无功能性皮质癌。
CT 增强扫描示双侧肾上腺肿块, 轮廓不规则, 边缘模糊, 中心低密度坏死, 周围实质部分强化。右侧肿块内有多发散在
Abstract Pur po se: T o summar ize the CT features of t he adr eno cotical carcino ma. M at erials and methods: T he CT fingding s w ere rev iew ed in 20 cases w it h adrenal co rtical cartcino ma co nfirm ed by patholog y. Results: F unctional tumo rs accounted fo r 30 per cent . O ne patient had bilat eral tumor s. T he t umo rs v aried fr om 4 to 15 cm in size and fiv e of them w ere 6 cm o r less. T he tumo r ex hibited centr al areas o f low densit y repr esenting necr osis and hemo rr hage ( n= 16) , calcifica tio n ( n= 4) , irr egular enhancement ( n= 15) , enhancement rim sur r ounding central t he tumor o f low densit y ( n= 4) , ir reg ular conto ur ( n= 11) , and indistinct marg in ( n= 9) . T he tumo r co uld dir ect ly inva de adjacent or gans and met astasized to liver , lymph nodes, pa ncr eas and intestine. Co nclusion: CT can sug g est the malignant nature o f adrenoco rtica l car cino ma.
中华放射学杂志1997年9月第31卷第9期
·625·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癌的 CT 诊断
田 伟 肖剑秋 胡荣慧 卓大敏
摘要 目的: 总结肾上腺皮质癌的 CT 表现。材料与方法: 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临 床和 CT 资料。结果: 功能性肿瘤占30% 。1例双 侧性肿瘤。肿瘤大小范围6~15 cm, 6个< 6 cm 。CT 表现为肿瘤 中心呈低密度的出血与坏死( 16例) , 钙化( 4例) , 不规则增强( 15例) , 低密度的肿瘤周围 环绕实质性的 增 强环( 4例) , 轮廓不规 则( 11例) , 边缘 模糊( 9例) 。肿瘤可以直接 侵犯邻近器 官或转移到 肝、淋 巴结、 胰腺、小肠和骨。结论: CT 能提示肾上腺皮质癌的恶性性质。
钙斑 图4 右肾上腺功能性皮质癌, 为皮质醇症。CT 增强扫描示右肾上腺4. 6 cm×5. 0 cm 大小的卵圆形肿块, 边缘 光滑, 有不规则强化 图5 左肾上腺功能性肿瘤, 为皮质醇症。CT 平扫示左肾上腺6. 5 cm×10. 0 cm 的软组织密度肿 块 ( CT 值35 HU ) , 轻度强化 ( CT 值50 HU ) 。肿块轮廓不规则, 边缘有点状钙化 图6 左肾上腺无功能性皮质癌。CT
1 D unnick N R. A drenal car cinoma. R adiol Clin N ort h A m, 1994, 32: 99.
4. 密度: 5个肿块呈实质性密度 ( 图5) , 平 扫 CT 值为39~52 HU , 增强后均有明显强化, CT 值67~96 HU 。16个有大片低密度者病理证 实是坏死和出血, 占76% 。增强扫描仅边缘实质 部分有轻到中度的强化, CT 值37~56 HU , 中 心低密度区不增强 ( 图6) 。4个肿块的中心部分
材料与方法
本组男13例, 女7例, 年龄17~65岁, 平均 44. 7岁。6例功能性肿瘤 ( 男2例, 女4例) , 14例 无功能性肿瘤 ( 男11例, 女3例) 。功能性肿瘤中 2例女患者为皮质醇症加男性化的混合综合征, 另外4例表现为皮质醇症。无功能者的症状为腰 背痛 ( 7/ 14) 、腹痛 ( 3/ 14) 、腹胀( 4/ 14) 、消瘦
·626·
个肿瘤的中心均有大片低密度坏死, 右侧的肿 瘤有多发的点状钙化( 图3) 。该例术前曾考虑为 双侧嗜铬细胞瘤或转移瘤。
3. 外形: 12个肿块呈圆形或卵圆形, 9个分 叶状。10个轮廓规则, 11个不规则。12个边缘清 楚 ( 图4) , 9个边缘模糊。
Chin J R adiol , S ept em ber 1997, V ol 31, N o. 9
( 4/ 14) 、发热 ( 2/ 14) 、腹部肿块 ( 1/ 14) 。 CT 扫描层厚、层距均为10 m m, 2例仅做
本组4例低密度坏死肿块的边缘有一完整 的增强环, 病理检查是肿瘤未坏死的实质部分。 文献中未见到在腺瘤或转移瘤中有这种表现。 肾上腺皮质癌不论大小均容易发生大片的坏死 出血和 点 状钙 化, Fishm an 等[ 2] 报 道坏 死占 68% , 钙化占24% , 本组坏死占76% , 钙化占 19% 。韦嘉瑚等[ 5] 报告的4例功能性皮质癌中3 例有斑块状钙化。而在腺瘤和良性嗜铬细胞瘤 中极少见到钙化, 因此坏死和钙化均为皮质癌 的恶性征象。
Key words A drenal cor tex neo plasms T o mog raphy , X-ray co mput ed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癌罕见, 占所有恶性肿 瘤的0. 02% , 发病年龄从5个月至77岁, 但以40 ~60岁的中年人多见[ 1~4] 。我们自1983年8月至 1996年7月共搜集20例, 对其 CT 表现做回顾性 总结。
皮质癌由于症状隐蔽及生长迅速, 在发现 时通常肿块已较大。本组肿瘤 CT 横断面测量 直径大小为4. 0~15. 0 cm , 平均8. 6 cm 。F ishman 等[ 2] 报道38例的 CT 表现, 所有< 6 cm 肿 瘤的轮廓都清晰锐利, 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无 粘连, 7个密度均匀, 2个中心低密度。因此, 他 认为对于< 6 cm , 甚至< 5 cm 的肿瘤, 其良恶 性的鉴别目前还缺乏一个可行的标准。本组5个 < 6 cm 的肿瘤中, 3个有轮廓不规则、边缘模 糊、中心低密度等恶性征象, 其中1个有钙化, 这3例术前 CT 诊断为皮质癌。另外2例轮廓规 则、边缘清楚者误为腺瘤。
归纳起来, 肾上腺皮质癌较特征性的 CT 表现依次是: ( 1) 肿块呈分叶形, 轮廓不规则; ( 2) 边缘模糊, 与周围器官粘连; ( 3) 中心低 密度, 钙化, 不均匀增强; ( 4) 围绕低密度肿 块的边缘增强环。出现转移征象虽然有助于定 性, 但已属晚期。大于6 cm 的肿块通常为恶性, 但小于6 cm 的皮质癌也不少见, 甚至有小至1 cm 的报告[ 1] 。由于肿瘤生长迅速, 对于小的肿 块, 1~2个月内复查将有助于性质的判断。对于 轮廓不规则、边缘模糊、有明显增强的肿块, 即 使小于5 cm , 也应高度怀疑恶性的可能。
增强扫描பைடு நூலகம்左肾上腺9 cm ×12 cm 大小的卵圆形低密度 肿块。肿块边缘模糊并有轻度强 化。术中见肿瘤 与左肾粘连紧密, 连左肾一起切除
有多发的点片状钙化。 5. 边缘增强环: 增强后在4个低密度坏死肿 块的边缘均可见到一完整的3~5 m m 厚的实 质性增强环。
6. 周围侵犯: 术中见6例肿瘤与肾粘连, 2 例与下腔静脉粘连, 1例与肾血管粘连, 1例肾 血管被肿瘤包裹。CT 显示了2例与肾的粘连, 1 例与下腔静脉的粘连, 1例肾血管的包裹, 3例 Gero ta 筋膜增厚。
7. 远处转移: CT 显示了3例肝转移, 1例胰
腺转移, 1例肾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但1例 小肠多发性转移和2例淋巴结的转移 CT 未能 发现。
8. 对侧肾上腺: 2例功能性肿瘤对侧肾上腺 萎缩, 其余单侧性肿瘤的对侧肾上腺形状大小 正常。
本组中有5个< 6 cm 的肿瘤。2个肿瘤的轮 廓规则, 边缘清楚。3个轮廓不规则, 边缘模糊, 1例与膈肌脚粘连, 1例有钙化, 1例有类似肝恶 性肿瘤的一过性增强。4个肿瘤中 心有低密度
平扫, 18例做了平扫和增强, 增强扫描使用76% 泛影葡胺40 ml 团注。肿瘤的大小定义为横断 面上肿块的长径。
结果
1. 部位: 单侧性肿瘤19例 ( 左12例, 右7 例) , 双侧性肿瘤1例 ( 无功能) , 共21个肿瘤。
2. 大小: 肿块直径从4. 0~15. 0 cm, 平 均8. 6 cm, 其中4. 0~5. 0 cm 2个, 5. 1~6. 0 cm 3个, 6. 1~8. 0 cm 5个, 8. 1~10. 0 cm 8个, 10. 0cm 以上3个。1例60岁男性患者左上腹痛、 消瘦, CT 扫描发现左肾上腺2. 5 cm ×4. 0 cm 的 肿 块, 36 天 后 复 查 肿 块 增 大 到 3. 0 cm ×5. 0 cm ( 图1, 2) 。1例双侧性肿瘤的瘤 径左侧为6. 0 cm , 右侧7. 0 cm , 呈卵圆形, 两
双侧性肾上腺皮质癌占5% [ 1] , 本组有1例, 影像诊断应注意与双侧嗜铬细胞瘤及转移瘤鉴 别。嗜铬细胞瘤除功能隐匿型外, 一般均有儿茶
酚胺增多的体征及生化表现。无功能的双侧性 肿瘤以转移瘤多见, 但转移瘤的双侧大小常不 对称, 而且少有钙化发生。张雪哲等[ 6] 报告21例 肾上腺转移瘤, 未提到有钙化。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体层摄影 术, X 线计算机
CT diagnosis of adrenal cortical carcinoma T ian W ei* , X iao J ianqiu, H u Ronghui, et al. * Dep ar tment of Radiology , the Fir st af f iliated H osp ital of K unming M edical College, K unming 650032
肾上腺皮质癌以邻近组织如肾、下腔静脉、 膈肌脚、Gero ta 筋膜侵犯和局部淋巴结的转移 最常见。远处转移以肝最常见, 其中又以左肾上 腺皮质癌转移至肝常见, 据推测是通过肾上腺 -脾之间的间接循环而到达门静脉的[ 2] 。较少见 的转移部位是肺、远处淋巴结、骨、腹膜后、小 肠[ 3, 4] 。
参考文献
中华放射学杂志1997年9月第31卷第9期
·627·
区。
讨论
文献报道肾上腺皮质癌中功能性者占37% ~58% [ 2~4] , 而本组中仅占30% ( 6/ 20) , 70% 为无功能性的。功能性者中以皮质醇症以及伴 随有男性化的混合综合征最常见, 少数为醛固 酮增多症、男性化及女性化表现。无功能的肿瘤 最常见的症状是腰背、腹部疼痛以及腹胀, 这 是由 于肿 瘤对周 围组织 的压 迫和 侵犯 所致。 Henley 等[ 3] 报道功能性肿瘤以女性常见, 女÷ 男= 3÷1; 无功能性肿瘤多见于男性, 男÷女= 2÷1。本组资料所显示的情况与之接近。
图1, 2 左肾上腺无功能性皮质癌。图1为 CT 平扫, 示左肾上腺2. 5 cm×4. 0 cm 卵圆形肿块。图2为36天后复查, CT 增 强扫描见肿块增大至3. 0 cm×5. 0 cm , 不均匀强化, 轮廓不规则, 与膈肌脚粘连 图3 双侧肾上腺无功能性皮质癌。
CT 增强扫描示双侧肾上腺肿块, 轮廓不规则, 边缘模糊, 中心低密度坏死, 周围实质部分强化。右侧肿块内有多发散在
Abstract Pur po se: T o summar ize the CT features of t he adr eno cotical carcino ma. M at erials and methods: T he CT fingding s w ere rev iew ed in 20 cases w it h adrenal co rtical cartcino ma co nfirm ed by patholog y. Results: F unctional tumo rs accounted fo r 30 per cent . O ne patient had bilat eral tumor s. T he t umo rs v aried fr om 4 to 15 cm in size and fiv e of them w ere 6 cm o r less. T he tumo r ex hibited centr al areas o f low densit y repr esenting necr osis and hemo rr hage ( n= 16) , calcifica tio n ( n= 4) , irr egular enhancement ( n= 15) , enhancement rim sur r ounding central t he tumor o f low densit y ( n= 4) , ir reg ular conto ur ( n= 11) , and indistinct marg in ( n= 9) . T he tumo r co uld dir ect ly inva de adjacent or gans and met astasized to liver , lymph nodes, pa ncr eas and intestine. Co nclusion: CT can sug g est the malignant nature o f adrenoco rtica l car cino ma.
中华放射学杂志1997年9月第31卷第9期
·625·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癌的 CT 诊断
田 伟 肖剑秋 胡荣慧 卓大敏
摘要 目的: 总结肾上腺皮质癌的 CT 表现。材料与方法: 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临 床和 CT 资料。结果: 功能性肿瘤占30% 。1例双 侧性肿瘤。肿瘤大小范围6~15 cm, 6个< 6 cm 。CT 表现为肿瘤 中心呈低密度的出血与坏死( 16例) , 钙化( 4例) , 不规则增强( 15例) , 低密度的肿瘤周围 环绕实质性的 增 强环( 4例) , 轮廓不规 则( 11例) , 边缘 模糊( 9例) 。肿瘤可以直接 侵犯邻近器 官或转移到 肝、淋 巴结、 胰腺、小肠和骨。结论: CT 能提示肾上腺皮质癌的恶性性质。
钙斑 图4 右肾上腺功能性皮质癌, 为皮质醇症。CT 增强扫描示右肾上腺4. 6 cm×5. 0 cm 大小的卵圆形肿块, 边缘 光滑, 有不规则强化 图5 左肾上腺功能性肿瘤, 为皮质醇症。CT 平扫示左肾上腺6. 5 cm×10. 0 cm 的软组织密度肿 块 ( CT 值35 HU ) , 轻度强化 ( CT 值50 HU ) 。肿块轮廓不规则, 边缘有点状钙化 图6 左肾上腺无功能性皮质癌。CT
1 D unnick N R. A drenal car cinoma. R adiol Clin N ort h A m, 1994, 32: 99.
4. 密度: 5个肿块呈实质性密度 ( 图5) , 平 扫 CT 值为39~52 HU , 增强后均有明显强化, CT 值67~96 HU 。16个有大片低密度者病理证 实是坏死和出血, 占76% 。增强扫描仅边缘实质 部分有轻到中度的强化, CT 值37~56 HU , 中 心低密度区不增强 ( 图6) 。4个肿块的中心部分
材料与方法
本组男13例, 女7例, 年龄17~65岁, 平均 44. 7岁。6例功能性肿瘤 ( 男2例, 女4例) , 14例 无功能性肿瘤 ( 男11例, 女3例) 。功能性肿瘤中 2例女患者为皮质醇症加男性化的混合综合征, 另外4例表现为皮质醇症。无功能者的症状为腰 背痛 ( 7/ 14) 、腹痛 ( 3/ 14) 、腹胀( 4/ 14) 、消瘦
·626·
个肿瘤的中心均有大片低密度坏死, 右侧的肿 瘤有多发的点状钙化( 图3) 。该例术前曾考虑为 双侧嗜铬细胞瘤或转移瘤。
3. 外形: 12个肿块呈圆形或卵圆形, 9个分 叶状。10个轮廓规则, 11个不规则。12个边缘清 楚 ( 图4) , 9个边缘模糊。
Chin J R adiol , S ept em ber 1997, V ol 31, N o.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