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一、全册分析

(一)本册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 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的加减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

(三)其中,认识时间这一块内容,学生在上册教材中掌握整时和半时的基础,学会认读、写几时几分。同时,学生在上册教材中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除此之外,“找规律”和“统计”都是这册教材新增加的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位置

一、教学内容

“上、下”,“前、后”,“左、右”和“位置”。以前是作为常识,现在是作为必学内容,上下、前后、左右正好是对应一个空间方向,这里的位置是用2个数确定平面位置。

第一段教学要求: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二、教材说明

1.上下:利用儿童认识空间的规律来学习,按心理学6岁儿童完全能正确认识上下的关系,教材p1主题图南京长江大桥,从空间上区分有三层并进行相对的上与下比较。

①两两比——对于两个物体,在位置关系不变的情况下,上下的位置关系是绝对的;

②三者比——对于三个物体,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也会不同,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③汽车下面有什么——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可以自己去比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让学生去探索问题。

2.前后p2

①主题图是排队上车的情景,学生对排队的人数进行比较,感受前后的关系,教学方法与上下相同;

②教材提供站牌图作为教材资源,教学时可灵活应用。

3.左右p3

根据儿童认识“左右“的规律进行安排,6岁左右的儿童能正确理解左右这个方位。这里分三个层次来安排:

①建立左右标准

以自己的身体两半为标准,儿童首先把自己的左右手联系起来进行识别。例1,老师背对学生举右手,学生模仿,另一只手就是左手。(上学期听课“0的认识“书空,老师面对学生书空,学生也跟着,比划笔顺就写错了),像p4做一做1,都是以身体两半区分左右标准,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左右手习惯性分工(写字、吃饭、举手等),还有像做一做第二题也是以自己身体为标准确定左右位置(介绍前后、左右的同学)这样不断通过实例让学生建立左右概念。

②左右的相对性p4例2

设计活动两位同学面对面站着,同时伸出你的右手握一握,产生思维冲突,都是伸出右手,为什么方向不同,这里可以让学生交换位置,感受左右手的相对性,帮助学生建立左右相对性的概念。另外一个活动通过摆学具让对面的学生建立左右的概念。

③左右在生活中的应用p6。生活中的数学,交通规则。

4、位置

作用:实际生活的需要——学生座位、电影院、戏剧院。

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初步渗透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思想。

编排:

①从学生座位引入,让学生介绍以自己的位置为标准,再让学生介绍自己好朋友的位置。

②猜一猜“我是谁”。课前要求每个人做一张卡片,标明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活动时由老师先洗牌,打乱座号顺序,然后任意抽出一张让同学猜一猜“我是谁”。这样让每个学生都有兴趣参与活动。

四、教学建议

1.注意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

①“上下”、“前后”尽量让学生独立判断。重点理解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对性;

②“左右”引导学生先以我为中心逐渐过渡到以他人或自然物为中心进行辨别。

2.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左右”的相对性掌握起来比较困难,要多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概念。“位置”结合生活实际描述几行几列就可以了。

3.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第二单元:20以内退位减法

一、教学内容

20以内的退位减法、用数学。(三个练习,前2个解决计算问题,第3个解决用数学)

二、教材说明

这单元与义务教材相比,编排教材内容有很大变化,原义务教材在口算方面安排是十几减9,十几减8,……递次减到2。计算方法主要是想加算减。现在把教材内容压缩为2个部分,十几减9(含用数学),十几减几(含用数学),在教学计算的同时,还有用数学综合应用。

1、口算

①主题图p10是学生熟悉的“游乐图”情境,这里有4个小情境以解决4个问题(买气球、买风车、猜字谜、套圈圈),教材以卖气球为例,卖气球阿姨手里有15个气球,卖了9个,问还剩下几个?引出15-9的算法,教材呈现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点数法”,另一种是“想加算减法”。

套圈圈是通过两个学生对话形式给出条件来解决几个没套中?卖风车和猜字谜都是以图为情境的形式。这些都是学生在实际中发现计算问题,用自己的计算方法加以解决。

②P12,例1,“十几减9”

在主题图的基础上算“十几减9”,主要通过风车摆一摆,算一算,重点理解“想加算减”和“破十法”的算理。实验教材与原义务教材,降低说理难度,不出想的思路,算法多样化,教材只呈现2种形式,其他“算法”以你喜欢那种方法?还可以怎样计算来呈现的。

③P15,例2。“十几减几”

教材以“小猫观鱼”的情境图呈现13-8=,13-5=的教学思路同例一。

2、用数学

p19,例3。上学期用数学解决问题可以用数出来的方法,提供信息比较直观。本册用数学,要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计算方法解决现实问题。一般是用对话形式来解决。教材呈现的情境图,要求的问题结果,不能用点数的方法,必须通过分析,计算出来,如:踢足球。

三、教学建议

1.重视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让学生了解计算是隐藏在生活中,不但要解决计算问题,还要解决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体验、反思,不断优化自己的算法。

4.加强适当的有效的练习,提高计算能力。按课程标准要求,这个学期20以内的口算要比较熟练,比较熟练每分钟要求正确算8-10题。

5.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

一、教学内容

1、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图形之间的关系

2、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图形之间的关系

二、教材说明

1.体会平面图形边的特征p27,例1

长方形通过对称轴折,体会长方形对边相等。

正方形通过对称轴折(对角线也是对称轴),体会四条边相等。

2.平面图形的转化关系

通过摆、拼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如2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4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6个正三角形拼成正六边形,若干个正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等等,体会平面图形间的关系。

3、立体图形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