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个文明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五个文明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学院:制药与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化工姓名:张妍学号:2012255
摘要:“五个文明”就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
五个文明全面协调发展规律有其既在的理论依据,它既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深化认识,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五个文明”共同构成文明系统整体,协调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是一个完整而全面的文明体系。
关键字: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30年伟大社会实践中,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从两个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再到“四位一体”建设以及“五个文明”全面协调发展。
而“五个文明”全面协调发展,既是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化认识,也是我们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深化认识的结晶;探索和认识这一规律,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这十分重要和非常深远的意义[1]。
一、五个文明的具体涵义
(1)、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指人类物质生活的进步状况。
它主要表现为物质生产方式和经济生活的进步。
物质文明越高,表明人类离开野蛮状态愈远,依赖自然的程度愈小,控制自然的能力愈强。
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给人类改造自然,征服宇宙,推动人类社会本身的进步创造了优越的、必要的、先决的条件。
(2)、政治文明:是人们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进步。
政治文明内涵文明的政治理念、文明的政治制度、文明的政治行为和文明的政治目的。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人类迄今最进步的政治文明。
(3)、精神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智慧、道德的进步状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下形成的人类历史上新型的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它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渗透在整个物质文明建设之中,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4)、社会文明:广义社会文明指人类社会的开化状态和进步程度,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所获得的积极成果的总和,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等方面的统一体。
狭义社会文明是指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并列的,社会领域的进步程度和社会建设的积极成果,包括社会主体文明、社会关系文明、社会观念文明、社会制度文明、社会行为文明等方面的总和。
(5)、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改造生态环境的积极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
表现为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们的生态方面的意识、政治决策、法律法规、生态伦理、文学艺术等的提高和完善,以及经济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就是使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环境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
以上五大目标,涉及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五个方面;如果从文名建设的视角来认识,所谓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也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这“五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和共同进步,从而使我国成为一个“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2]
二、五个文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意义
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活动和政治文化进步的成果。
它在物质文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又与精神文明相交融。
在一个现代国家和现代社会,形成什么样的政治关系,建设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开展什么样的政治活动,确立什么样的政治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这个社会和国家进步的水准和面貌。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社会主义社会,代表着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社会主义不仅要建设先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且要建设先进的政治文明。
江泽民同志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更加明确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点和基本方向,能更广泛、更深刻、更具体地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并对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3]。
只有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才能适应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需要;只有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才能更广泛、更深入地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只有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才能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进步;只有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才能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重要意义
物质文明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处于基础地位,担当者重要作用,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不可动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物质匮乏、共同贫穷的社会,而是一个物质文明发达、全社会共同富裕的社会。
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是我国形成发达的生产力,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物质基础,是我们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的物质基础[4]。
物质文明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以物质文明建设为根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首先,经济发展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
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告诉我们,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5]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总体进程。
社会的发展取决于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必定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6]。
其次,经济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创造力的社会,各方面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
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稳定有序的社会。
这必然要求经济发展要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不断地创造活力的基础、创建稳定有序的发展条件,以此来推动体制和机制创新与全社会的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发展必须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的发展[7]。
(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还是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必然要求。
全面落实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战略任务,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进一步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这是从指导思想的角度提出的要求,也是最根本的要求。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全党同志只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才能不断增强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才能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和顽强的奋斗精神,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兢兢业业地工作。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这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8]。
(四)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重要意义
社会文明是以社会为本位的文明进化状态,是通过社会建设达到社会和谐所取得的文明进步的成果。
加强社会文明建设,有助于推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公平、引导社会自治,对政府公共管理意义重大。
目前我国正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和社会变迁之中,如何进一步整合多元利益主体的力量,为现代化事业增添动力,是一个必须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9]。
在以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为取向的战略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各种社会问题依然繁多,民众对公平正义的呼声空前强烈,社会文明建设的任务空前凸显。
这显然需要党和政府突破原有的思维,切实解决以民生问题为核心的社会建设这一历史性课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路径就是党和政府大力建设社会文明。
(五)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
首先,生态文明有助于建构正确的社会主义人性价值观。
人与社会的和谐是“生态文明”理论的基本目标: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人的价值论述是通过强调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对立与统一性来把握这个概念的。
并且通过调适这种矛盾,使之协调来达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在社会主义社会形态下,社会价值与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的特质,决定了这种矛盾的可调和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自然属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是各种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
人是社会的固定存在物,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传统的工业文明把发展片面地理解为经济的增长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似乎有了经济增长就有了一切” [10]。
人在社会的发展,是以人所在的群体的最终进步为结果的,个体的进步不是历史的进步。
其次,生态文明有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理论的正确认识。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成就,这种成就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还有社会生活的整体提升与发展。
提出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但是另一方面,传统粗放型经济带来的高环境损害代价,以及“资本主义工业化对自然地疯狂掠夺途径[11]”的一系列弊端也在我国社会暴露无遗。
如何去更好地理解和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保证和谐社会的建设顺利进行。
生态文明理论将是一个很好突破口。
它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去梳理和把握经济建设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及所衍生的一些问题。
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为建设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所服务的,也是基于这样的一个标准,我们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雄伟目标与构想。
所以说,生态文明理论是党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前提下对中国经济发展提出的正确思想。
第三,“生态文明”是马克思主义价值体系理论和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生态文明要求人们从传统的物质利益与物质衡量标准中脱离出来,从一味地精神满足和单一的道德标准中,从片面的政治框架和对政治业绩的追求中理性和深化。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从“人统治自然”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这是价值观上的一个根本性转变。
它符合历史规律性地把握住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们文明建设和思想悟性上的大幅度提升。
“生态文明”是马克思主义价值体系理论和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是与时俱进而形成的正确的发展理念,是我党在自身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的思想精华。
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新的,正确地指导。
也为广大社会主义建设者描绘出了什么是正确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形态和发展方式[12]。
“五个文明”共同构成文明系统整体,协调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是一个完整而全面的文明体系。
生态文明是“五个文明”系统中的前提,物质文明是“五个文明”系统中的基础,政治文明是“五个文明”系统中的保障,精神文明是“五个文明"系统中的灵魂,社会文明是“五个文明”系统中的目的。
强调“五个文明”共同发展、协调发展,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正确回应,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再一次升华,必将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灿新.“五个文明”全面协调发展规律探索[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10(4):1
[2] 胡锦涛.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大力推进社会和谐团结[N].人民日报,2005-02-20
[3]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4] 胡锦涛.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知道实践推动工作[J].求是,2004年第一期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42
[6]邓小平文选[M]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49
[7]于新东.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性及主要对策[N].中国经济时报,2005-04-20
[8]朱庆芳.科学发展观是实现现代化的思想基础[J].理论与现代化,2004,(5)
[9] 黄蓉生.和谐社会构建与社会文明建设[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2)
[10] 张渝政:《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西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11]Dr. Peter Custers ,Marxism and environmental theory,June/August, 2005.
[12] 李培超:《论马克思伦理思想的逻辑思路》,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