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邳州古城源头-探寻城市文明之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溯邳州古城源头-探寻城市文明之根
追溯邳州古城源头探寻城市文明之根
从邳国、下邳、邳县到邳州,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名称变了一个又一个,然而不管是6000年前的邳州大墩子原始先民,还是如今的邳州人,对故土的热爱和眷恋之情始终如一。古老的邳州有着内涵丰富的史前文化遗存,大墩子遗址、刘林遗址、岠山贝丘遗址,以及梁王城遗址(又作良王城遗址)等史前聚落在向文明时代迈进的步伐中,创造出灿烂夺目的彩陶文化,开启了邳州历史上第一个文化高峰,江苏6000年文明起源地邳州。寻找奚仲文化邳州人文始祖进入奴隶社会时期,邳州历史上出现了一位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的大人物,他就是“造车鼻祖”奚仲。如今,在邳州市运河镇建设路立交桥附近,还有一条以奚仲命名的道路——奚仲路。奚仲姓任,传说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后人,他生活在距离现在4000多年的夏朝,因为发明了马车,被夏禹王封为“车正”,也就是夏朝掌管马车的官(相当于现在的交通部部长)。在邳州市奚仲路附近,最近还新改建了一个以“奚仲造车”为主题的游园,就是位于邳州市建设路立交桥西侧的奚仲游园。如今,这里已成为附近居民休闲娱乐的最佳场所。由于奚仲生活的年代距离现在太过久远,不可能有实物留下,我们只能从史籍的点滴记载中去遥想这位造车始祖当年造车的模样。《管子·形势篇》中对奚仲所造之车有一段
客观的评价:“奚仲之为车也,方圆曲直,皆中规矩准绳,故机旋相得,用之牢利,成器坚固。”除了“奚仲造车”历史,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奚仲还是夏王朝一个大诸侯国——邳国的开国国君,而邳国的都城就在现在的邳州境内。据徐州古都协会理事、运河高等师范学校高级讲师、邳州文史专家程荣华介绍,邳州(古邳国)作为诸侯国,应该始于夏朝奚仲,而且邳国是一个很大的诸侯国,它的地域范围不止于现在的邳州境内,北边应该到鲁南邹兖、滕薛一带,南边到苏北淮泗、邳睢一带。据历史学者考证,邳国中心区域就在今天邳州市西北部的戴庄镇、岔河镇一带,随着周边各路诸侯国的崛起,邳国从强大逐渐变得弱小,最终亡于楚国,邳国整整走过了1500个春秋。这期间,邳国经历了数次迁徙,史书上统称为“迁邳”,这是因为那时候的邳地并没有“上邳、下邳”之分,直到战国中期,邳地被纳入齐国疆土之后,才有了“上邳、下邳”区别。这其中还要提到,邹忌鼓琴谏齐王,齐威王拜邹忌为齐国相国,封领地下邳,封爵号成侯。“上邳”与“下邳”的历史渊源《史记》上记载,齐威王32年,就是公元前335年,邹忌被齐威王封于下邳,号曰成侯。吕后二年公元前186年,封楚元王子郢客为上邳侯,这就是邳被称为“上邳”和“下邳”的开始。《汉书.地理志》:东海郡有下邳,臣瓒注“有上邳,故曰下邳也”。下邳的故址(下邳邑即下邳城)在古邳镇,也就是现在邳州市西南部和睢宁
县北部的交界地一带,古邳镇历代属邳州(称旧州),1953年由邳县辖地划归睢宁县。这其中还要提到,1218年析出邳州宿迁县古城辖地始置睢宁县,1953年邳县古邳公社划归睢宁县即今古邳镇。上邳的故址在仲虺城(上邳邑即上邳城),也就是现在山东省济宁微山县中部微山湖东岸和枣庄滕州
市东南部一带,叫欢城(古驩城),但奚仲迁邳大多数都认为是下邳,就是现在的古邳镇。邳州古称邳国、下邳。时至今日,邳州人提起下邳,仍然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结。邳国灭亡后,在西周至春秋战国这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邳州地区先后成为周王朝和吴国、齐国、楚国等诸侯国的属地,继续实现着经济和文化的大发展。而以梁王城(又作良王城)为代表的周边地区更是创造了不同凡响的青铜文化,开启了邳州历史上第二个文化高峰。在邳州博物馆馆藏的珍贵文物中,就有一套九女墩遗址春秋时期古墓葬出土的完整青铜器编钟。据邳州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九女墩遗址出土的这个编钟是王权和富贵的象征,说明这个墓主人的身份,肯定是属于贵族。同时陪葬的这一套编钟是19枚,包括9枚钮钟、4枚编钟、6枚甬钟。按照《礼记》记载的葬制来讲,九女墩遗址这个春秋时期古墓的主人应该属于徐王。编钟上面识别出来的铭文,其中就有“徐王子孙永保用之”。目前,这套青铜器在整个徐州地区也是一个代表,邳州城市人文上有“礼乐之都·君子之国”之美称。战国时期的硝烟没有湮
没灿烂的古邳州文化,不过随着秦灭六国,邳州已从一个强大的诸侯封国、成侯邹忌的王公食邑,成为隶属秦代泗水郡的下邳县。从此,黄淮大地的古邳文明逐渐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汉文明与邳州画像石进入两汉时期,邳州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从历年来频频出土的汉画像石中可见一斑。据介绍,汉画像石是西汉和东汉的时候,在墓壁、墓门或者是陵门上刻画文字、画像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是反映汉代人的“厚葬之风”,也叫事死如生。生前拥有的东西在死后全部要带,有些实用品可以带,带不走的就做成明器带走。此外,一些精神的东西,就用最原始的、作画的形式或者是用文字的形式来体现出来,就形成了这种丰富多彩、各种形式的汉画像石。汉画像石与苏州园林、六朝石刻一起被誉为“江苏三宝”,内容包括神话传说、典章制度、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奠定了中国画的基本法规和规范,是我国文化艺术中的杰出代表和文化艺术瑰宝。最后的封建时代隋唐宋元明以后,邳州持续发展,元代以后贯通南北、沟通长江黄河流域的京杭大运河使邳州成为漕运要津、水陆通汇。古邑邳州,山水甲地。东西南北,商旅云集,樯桅林立,八方辐辏,把邳州封建时代最后的辉煌投射在运河的桨声灯影之中,也把张良受书下邳圯桥、吕布命丧下邳白门楼、关羽屯土山约三事、下邳太守刘裕出草泽登龙庭等传说故事带到四面八方。因此,历史上有很多名人慕名来邳
州,留下了不少千古传颂的名篇佳句。其中,较为知名的要数元代文天祥的《望邳州》这首诗了:中原行几日,今日才见山。问山在何处,云在徐邳间。邳州山,徐州水,项籍不还韩信死。龙争虎斗不肯止,烟草漫漫青万里。古来刘季号英雄,樊崇至今已千岁。这首诗前边是纪实,后边是联想,诗的后半截写了四个人物:第一个是自刎乌江宁死不肯回见江东父老的项羽,第二个是辅佐刘邦成就帝业,后来被吕后所杀的韩信,第三个是楚汉战争胜利者和西汉王朝建立者刘邦,第四个是新莽末年赤眉起义军的领袖樊崇。他们龙争虎斗,折戟沉沙,而今烟草漫漫,英雄何在,所以文天祥遥望邳州感慨万千。像这样的咏邳诗据说流传下来的有200多首。除了与邳州结缘的政治、文化名人,邳州在明末清初时,还曾出现过一位赫赫有名的音乐家——汤应曾。汤应曾是土生土长的邳州人,是明朝晚期北方著名的琵琶演奏家,以擅长演奏《十面埋伏》名闻天下,被世人尊称为“汤琵琶”。据介绍,汤应曾家里很穷,连媳妇都没有娶到,但是他与音乐有缘。后来,他的母亲就送他去学琵琶,学不到一年就学成了。因弹奏哀楚动人,受藩王的赏识,每月给他俸禄,养活他的母亲。后来汤应曾又随王将军西征,上马之前弹一曲琵琶。到清初,“汤琵琶”背着母亲讨饭到淮浦,死在了那里。因为客死异乡,邳州人“汤琵琶”汤应曾最后葬在哪已无从考证。不过,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琵琶演奏家,家乡人民以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