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教学案例-丁玉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我所欲也》课堂教学案例

诸城第一初中丁玉臻

【教材解读】

《鱼我所欲也》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是战国中期继孔子之后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孟子的作品。作者离我们久远,作品又是用文言文的形式进行表述的,本文在文字理解上有些难度,又是以议论为主,学生学习兴趣可能不大,提倡进行互动探究性学习,允许他们提问,让学生体会收获的快乐,成功的喜悦。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引领着学生们走进作品,与作者、作品进行多角度的对话,从而真正意义上理解作者的思想,理解作品的主题。同时,思考在我们面临许多重要抉择的时候,应做出正确的选择,要以“义”为重。

【课前准备】:查找关于孟子的资料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孔假的门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发展。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与作品、作者对话,理解作者的思想,思考现代人生。

《鱼我所欲也》是战国中期继孔子之后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孟子的作品。作者离我们久远,作品又是用文言文的形式进行表述的,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引领着学生们走进作品,与作者、作品进行多角度的对话,从而真正意义上理解作者的思想,理解作品的主题。同时,思考在我们面临许多重要抉择的时候,应做出正确的选择,要以“义”为重。

2.过程与方法:(1)强化朗读背诵,积累文言词语。(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首先可让学生自主学习文本,去发现一些他们自己认为值得探究的问题,并做一定的探究。之后,把自己探究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与小组同学或全班同学合作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巩固已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新的学习方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文,充分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和舍生取义的道理,思考:当一个人面临生死抉择时,应该做出怎样的决定?

教师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难点

对重点语句及中心论点的理解。阅读议论文的重点之一就是要理解文中的一系列重点语句以及正确地理解中心论点。由于本文是文言文,对重点语句及中心论点的理解、品赏、玩味就显得更为重要了,要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来完成或者说突破这一难点,真正理解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的内涵,以及这一论点在现实社会中的意义。

对论证方法的理解。《鱼我所欲也》是一篇非常规范的议论文,它在开篇即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舍生而取义者也”,紧接着从道理上,从正、反、客观三方面进行论证,然后又列举具体的事例,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论证。也就是讲道理、摆事实的基本(核心)的论证方法在本文的行文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要引领学生去体会、品味、掌握这一方法的要领。

三、教学方式

1.诵读式? 2.对话讨论式

教学时数:两课时

四、教学思路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点

1.导语: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的这首就义诗道出了自己生为正义的浩然正气。当面临生与死、利与义的选择时,几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请让我们走进《鱼我所欲也》寻找答案。2、走进作者:

资料学生交流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评点。

可以从读音准确、节奏分明、重音清晰、流畅自然等方面评价。

(3).教师点评。

(4).学生齐读课文。

(5).学生白读课,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

(6).请学生概括本文大意

明确: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

3、质疑解疑,疏通文意

(1).你问我答

学生提出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请同学解答,可指名回答,也可自由回答。

(2).生问师答

对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教师酌情给予点拨。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4、朗读训练,体会孟子在文章中提出了怎样的主张,用了哪些论据对自己的主张进行了怎样的论证。

还有哪些问题自己弄不懂,记录下来。

第二课时

(二)师生互动,交流对话。

话题:

1.孟子在文中提出了怎样的中心论点?是采用什么方式提出来的?

2.孟子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3.“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什么意思?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是什么意思?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和“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是心”“本心”各指什么?

6.作者使用比喻、排比、对比等方法进行论证,有什么好处?

(三)学生与学生对话。

在小组内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对话交流,提出疑问,进行探究。

(四)教师与学生对话。

学生将在小组中交流未能解决的问题,带到全班与全体同学和老师交流、合作探究。

(五)链接生活。

在人生面临抉择的时候,应当具备怎样的价值标准?孟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应当摒弃自私自利之心,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孟子的这一主张在我们现代适用吗?在你的成长之路中遇到过这样的抉择吗?那你又是怎样选择的呢?在你今后的人生旅途中,若遇到需要你进行抉择的情况,你又将如何面对、如何选择呢?

(六)课后延伸:

在课外查阅有关孟子、《孟子》的资料“嗟来之食”的故事以及吴晗《谈骨气》。

【课堂实录】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熟悉了课文,我们试着来把它背一下,不能背的同学也可以看书。

(学生试背课文)

师:有些同学基本上能背下来了,下面大家再把课文自由、放声地朗读一遍,读完后请看大屏幕。

出示幻灯片1:我考考你,你知道吗?

1.孟子在文中提出了怎样的中心论点?是采用的什么方式提出来的?

2.孟子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3.“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什么意思?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是什么意思?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和“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是心”“本心”各指什么?

6.作者使用比喻、排比、对比等方法进行论证有什么益处?

7.如果你还有些问题不清楚,不用着急,请把它记下来。

(学生小组讨论)

用幻灯片的方式把学生要理解的问题展示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而且教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