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教师都是学生的心灵按摩师——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参与”工作路线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采风 ■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创办于1920年,是湖北省首批重点中学、省级示范学校、武汉市对外开放学校,2017年被武汉市教育局确立为“武汉市普通高中领航试点学校”。

校园坐落于武昌城内,南临黄鹤楼,北枕凤凰山,东沿昙华林,西带长江水。

明洪武年间在此设贡院,门前立有“惟楚有才”牌坊,该校是“惟楚有才”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地。

该校遵循“以生为本、奠基人生、张扬个性、创新发展”的办学理念,明确提出“三好两有”(即品德好、身心好、学习好,有创新精神,有个性特长)育人目标,构建了“以生为本”的主体发展生本德育模式。

一直以来,该校努力实践生本德育理念,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1999年,该校引入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该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实践中探索,提出了“以心育心、共同成长”的教学理念,让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学同频共振;在课堂教学中,借鉴国外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并结合本土化的实际,形成了“班级授课,大型讲座、小组治疗和个案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经过多年的努力,该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15年,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被教育部授牌为首届“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该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先后获得了“全国心理辅导之星”、湖北省“楚天园丁”“湖北省特级教师”“湖北省名师”、湖北省首批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武汉市“黄鹤英才”等荣誉。

经过多年的探索,该校充分认识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有心理辅导这一专门渠道,也需要在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

因此,该校确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参与”的工作路线,发动全体教师在各自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每位教师都是学生的
心灵按摩师。

“全员参与”工作路线主要依靠三个
途径展开。

一、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及制度
该校成立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书记亲自担任组长,分管校长和专职心理教师任副组长,部门负责人为组员。

学校还制定了心理
健康教育工作流程图,各部门分工负责,共同努力,
〔摘要〕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遵循“以生为本、奠基人生、张扬个性、创新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经过多年的探索,该校确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参与”的工作路线,通过完善的制度保障、高质量的培训学习,创造性地整合多种教育方法,发动全体教师在各自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每位教师都是学生的心灵按摩师。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参与;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0-0067-03
□ 耿喜玲
每位教师都是学生的心灵按摩师
——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参与”工作路线探索
图1 
武昌实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流程图
从各方面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该校还建立了心理健康发展中心。

2001年,学校在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投资数万元创建了当时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一流的心理辅导中心。

但随着时代经济发展,过去的设备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2014年,在市区两级政府的支持下,学校共投资40余万元,建起了新的现代的心理健康发展中心。

中心包括8个功能室:知心阁(测评区)、馨心阁(个别辅导区)、静心阁(个体减压放松区)、观心阁(沙盘活动区)、舒心阁(宣泄区)、养心阁(团体减压放松区)、暖心阁(团体辅导区)、沁心阁(团体活动区),专业设备配备齐全。

中心拥有一支具有心理学和教育学背景的、经验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团队,其中,专职教师2人,兼职教师14人,所有专业人员持证上岗。

心理健康中心建立了健全的工作制度,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划及实施方案,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二、组织全员培训,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的心理成长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密切相关,每个层面的人都要有做心理工作的意识,这是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基础性工作。

为此,该校开展了对全体教职工的心理培训工作。

通过学习培训,培养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提高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

根据教师个人的素质和工作的需要,该校分三个层次对教师进行了培训。

一是对骨干人员的培训,学校拨款两万余元,先后让七位老师参加了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举办的“心理咨询师”培训班,有十五人次参加了专修学习,有六位同志获得了高级心理咨询师的执业资格,七位同志获得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书。

通过对骨干教师的培训,让其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起到示范作用。

二是对全体班主任进行专题培训,既有本校特级心理咨询师给班主任举行心理讲座,又有外出培训。

近几年,学校耗资十万余元先后组织约30位班主任赴北京、上海、杭州等地考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索,老师们受益匪浅。

通过对班主任的培训,使班主任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

三是对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培训。

心理健康发展中心定期开展不同专题的心理培训。

向全体教
职工介绍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心理咨询的方法和技巧,以及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常见问题,使大家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疏导,遇到较严重的问题及时与心理健康发展中心取得联系。

比如,“学会察言观色”“高三学生常见心理困惑”“润物无声 做好心理调节”等主题的培训。

通过对全体教职工的培训,帮助教师们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三、整合多种教育方法,调动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各自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该校整合各方面教育因素,鼓励教师从多种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把握学生心理发展共同特点,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该校在三个年级都开设有心理健康教育课,间周一节,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授课。

课程的设计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为基础,从学生的真实学习生活经验出发,立足学生心理发展。

高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主题主要围绕心理适应、人际交往、学习方法;高二年级的主题为人际交往,学习习惯;高三年级的主题为考试心理辅导、学习方法。

课程采用讲解、角色扮演、讨论、辩论、行为训练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在认知、情感、行为上的积极体验增量,促进学生心理成长。

耿喜玲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深受学生欢迎。

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能够放松心情,更重要的是能够学有所获。

围绕各班学生个性发展,设计“心理主题”的班会课。

因心理课间周一节,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心理需求,并且每个班有各自的特点,班主任对自己班学生的了解比心理教师更有优势。

因此,该校积极鼓励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在学期初设计班会课时,都会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心理发展情况,加入心理健康教育主题。

比如,高一(1)班设计的情感教育系列班会课;高二(9)班设计的学习习惯系列班会课;高三(1)班设计的心理疏导系列班会课。

班主任在组织班会课时也常常请心理教师参与讨论,让班会课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心理发展,比如心理教师与班主任讨论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如何设计,心理调节的方法有哪些,如何了解本班学生的心理状态,等等。

关注每个学生心理发展,深入践行“三导制”。

(下转第72页)
(一)强化督导,以评促建
教育行政部门构建专门机构,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在课程设置中,作为必修课程落实心育,统一编订教材,从课堂、课本、教师三方面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

基教部门加强开课督查。

教研部门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开展教研教改,普及学校家庭教育和心理教育。

教育督导部门强化专项督导,检查各校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情况。

制定《湖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方案》,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家长示范性学校、示范性心理辅导中心等认定条件,省教育厅会同有关部门定期一年一评,每年抽查,以评促建。

(二)聚焦专业,建设队伍
专业性的工作需要专业化的队伍。

建议加强制定《湖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方案》,不仅专兼职教师需要国培、省培等各种形式的轮训,更需要在每个地州市造就名师,大胆选派参加最高级别的学习培训,以便专业精进、区域引领。

落实专职教师编制、职称评定、名师工作室、班主任待遇等问题,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地位和待遇,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同时,加强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鼓励更多人加入志愿者队伍。

(三)助推扶贫,催生合力
建议省教育厅加大对湘西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扶持力度。

在专家送教到湘西各县市、农村学校,加强城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心理辅导中心硬软件建设、经费投入等政策方面加大倾斜力度,以湘西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发展为重点,助推教育扶贫,切实缩小西部区域之间中小学的发展差距,尽早实现湘西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和城乡均衡化发展。

政府统筹,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检查作为考核社区、学校的一个重要指标。

紧跟时代,建立或优化社区、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自助平台、家庭婚姻培训网站、移动心理服务应用程序等,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承担社区家庭学校心理服务以及家庭教育培训等工作。

传授科学方法,普及家庭教育,催生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作者单位:湖南省湘西州民族中学,湘西,416000)
编辑/刘永胜 终校/刘 芳
(上接第68页)
该校各班以班主任为核心,科任老师全员参与,共同组建为班级导师团队,开展工作。

该校每位教师都是学生的成长导师,导师的具体职责有:负责本学科导师制学习小组成员的人生规划指导、学业发展辅导、心理成长疏导工作。

导师通过经常性地与学生谈话等多种方式与学生交流,走进学生的心田,建立心理上的认同,达到心理相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

导师还运用有特色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如:通过周记、书信等方式和学生进行“笔谈”;可以利用电子信箱、QQ、微信等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通过促膝谈心交换思想等。

导师通过与小组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为学生分担烦恼和忧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通过“三导制”,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师充分的关注,教师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倾听学生的心声,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预防学生心理问题,坚持个别心理辅导。

该校心理健康发展中心每年给学生开展心理普测,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筛查易感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工作。

心理健康发展中心会给每一届的学生
都上一节普及心理辅导的课程,介绍心理辅导的作用,消除学生对心理辅导的误解,帮助学生掌握心理辅导的预约方法。

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每天会在个别辅导室值班,接待学生的心理咨询。

对于每位来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会运用心理咨询专业技术,为来访者提供有效的辅导。

有一位接受耿老师辅导的学生曾在记者采访中说到,自己曾长时间陷入心理困惑中,不知道该怎么应对,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心理教师敏锐的觉察和深深的共情,帮助自己发现了问题的原因,后来在心理教师的帮助下,自己成功地走出了心理困境。

完善的制度建设保障了该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高质量的培训学习提高了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创造性的整合多种教育方法调动了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积极性。

借助以上三个措施,该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了“全员参与”,让每位教师都是学生的心灵按摩师,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武汉,430000)
编辑/刘永胜 终校/刘 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