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执笔:罗腾2011年9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细菌、真菌在生物圈的碳循环和氮循环中的作用。
2、关注生物圈中的细菌和真菌。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和收集相关的资料,培养学生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让学生课堂发言,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信息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目标:
形成“微生物在生物圈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科学观点。
增强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关注,学会辩证地分析事情、看待问题的本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腐生微生物在生物圈的碳循环和氮循环中的作用。
2、培养宏观分析能力和对已有知识的整合能力。
教学难点:
1、腐生细菌、真菌在生物圈氮循环中的作用。
2、对已有的知识形成体系,宏观分析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三、教法及建议
本节课采用的直观教学----图片,通过问题衔接知识点,由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活动结论,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四、学法及要求
小组讨论,课堂交流:师生交流,学生学会在教师引导下归纳总结知识点。
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分析选择,培养综合能力。
五、教、学、练、评流程
【活动1】诊断性评价,新课导入
设置疑问:地球上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还有动物每天排出的粪便,秋天凋落的树叶,这些物质如果持续存在于地球表面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但事实并非如此,这是什么原因?
分析“小猫种鱼”的童话故事,提出问题:小猫春天把鱼种到土壤里,秋天有收获吗?埋在土壤里的鱼还有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出结论:植物和动物的遗体、遗物等有机物会被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设计说明:设疑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先设置一个假设,构成一个悬念,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急于想获取答案。
再由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提出问题,这就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情境的设置,问题的提出,都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进入学习、求知的最佳状态。
【活动2】、关于碳循环
结合植物在生活过程中从周围环境里吸收各种物质的现象,引导学生回忆:植物在生活过程中需要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以维持自身生长的需要,同时为其它生物提供维持生活所必需的有机物。
设置问题:植物吸收的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有供不应求的危机吗?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动、植物时刻在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设置问题: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是怎样维持的?启发学生回忆所学知识。
针对以上问题,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提示学生可参考课本118页图讨论),并由学习小组代表发言,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用图解的方式对知识进行系统归纳。
师生互动交流,完成以上图解并解释各箭头表示的含义。
通过交流分析,得出结论:大气中碳-氧平衡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植物的光合作用密切相关;碳存在形式的变化是:二氧化碳有机物中的碳;腐生细菌、真菌的作用就是分解动、植物遗体、遗物内的有机物,在生物圈中扮演“清洁工”的角色,促进生物圈中的碳循环。
引导学生讨论:你知道每年的秋天,人们是如何处理落叶、秸秆的?在学生表述的各种方法中,继续讨论: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简述自己的理由。
引导学生关注环保、能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设计说明:在章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习获得的知识可能受其知识面、理解程度等多方面的制约,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本节课中,应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合图解学习新知识,使知识前后呼应,例如:在分析细菌和真菌促进碳循环的作用中,就结合生物的呼吸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吸收营养物质等知识,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得知识。
【活动3】、关于氮循环
由学习小组代表发言,交流各自小组收集的关于肥料的农谚,如“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粪大水勤,不用问人”、“牲口屙得多,上地打得多”等等。
由这些农谚总结得出,植物的生长需要肥料,即各种无机盐。
由学习小组代表发言,交流所收集的有关农村常用化肥种类及含氮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作用的资料,总结得出,农村常用的化肥中氮肥种类很多,如碳铵、尿素等;含氮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
设置问题:空气中有许多氮气,植物能够直接吸收利用吗?化肥用多了,对土壤有好处吗?自然界中有没有“绿色肥料”?空气中的氮气会不会减少或消失呢?指导学生根据教材P119图解及P120文字进行小组讨论。
由学习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随师生的互动交流,完成以下图解:
设计说明:我们学习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在某些环节中存在一些特殊性,在特定的环境中介绍知识的特殊性,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如细菌的营养方式大多是异养,少数细菌是自养,在“细菌和真菌促进氮循环”学习过程中,出现了硝化细菌,借此可以介绍细菌的自养类型。
这样适时对知识的补充,使学生对知识形成全面的认识。
最后,教师总结: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氮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设置问题:我们怎样利用细菌、真菌为农业生产服务呢?在农业生产中运用微生物对保护生态环境有什么好处呢?激发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细菌、真菌在生物圈的碳循环和氮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生物圈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扮演着“分解者”的角色。
形成性评价
1-多数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作用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三种都不是
2、枯草杆菌可以使水果腐烂,酵母菌使腐烂的水果发出酒味,这些微生物都是靠吸收水果中的什么来维持生命的
A.有机物B.水分C.维生素D.无机物
3、人们常通过种植大豆等植物增加土壤肥力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主要是因为
A.豆科植物的根瘤菌能将空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从而提高了土壤肥力
B.豆科植物的叶片富含维生素,凋落后可以增加土壤肥力C.豆科植物的果实富含蛋白质,凋落后可以增加土壤肥力D.B、C两种说法都是主要原因
4、真菌、细菌对自然界最重要的作用是( )
A.供给氧气 B.提供有机物
C.提供二氧化碳 D.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
5、细菌、真菌在分解自然界的有机物时,产生的物质是( ) A.水 B.二氧化碳 C.无机盐 D.三者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