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小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化学小论文

化学学院-2012210465-魏国丽

1、转基因安全性之所见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转基因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从20世纪80年代第一例转基因植物的诞生,短短二三十年间,目前全世界大约2780万公顷的转基因作物。转基因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尖端生物技术,在提高粮食产量、减少农药使用、生产含有更多营养成分的健康食品方面有巨大潜力。但转基因食品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加,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问题也备受关注。

1998年8月,英国的Pusztai用转雪花莲凝集素(GNA)基因的马铃薯饲养大鼠,发现大鼠出现了器官生长异常、体重减轻等症状,免疫系统也遭到破坏。Pusztai进一步推论,很多消费者也像被用于试验的老鼠一样食用没有经过严格鉴定的转基因食品。该消息的发布,使世界各国如日中天的转基因热潮蒙上了一层阴影。人们开始疑惑:转基因技术是改造自然还是破坏自然?是造福人类还是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毁灭?

他们的担忧不是全然没有道理。有人说,转基因食品存在潜在的危险。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毒素,基因破坏了或者其不稳定性可能会带来新的毒素,引起急性的或慢性的中毒。二是,外来基因产生新的蛋白质可能会引起人类的过敏反应。三是,转基因产品的营养成分变化了,可能使人类的营养结构失衡。四是,转基因生物目前还不能够确定它的安全,主要原因,一个是资料不全,或者未知因素比较多。虽然目前并没有检测手段或其他方法证明转基因食品存在安全问题,但现在仅仅才有几年的时间,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风险问题,需要一个长时间的测定,不是几年就能决定的,这些都使得我们无法排除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隐患。比如巴西豆过敏、美国的星联玉米, Star link 玉米等事件无疑不表明转基因食品是很容易被污染的。尽管某些转基因的生物说的很明确,不是用于人的,或者说是用于动物的,用于药用的。但是它很容易污染,很容易造成食品的不安全,存在隐患。在某种程度上,转基因食品作为一种不成熟的食品技术,存在很多不可预知的隐患,消费者应当有知情权,更因该慎重选择。

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转基因技术的看法并不相同。有人说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许多人担心吃了转基因食品,动植物的基因会转移到人体中,这是由于不了解基因作用原理而产生的一种误解。几乎任何食品都含有基因,不论基因的来源如何,构成基因的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进入人体后,都会被酶分解破坏成小分子,不可能将外来遗传信息带到人的基因组里。从这个角度上说,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并没有差别。此外,无论从创造基因变异还是从改造植物代谢的层面,基因工程育种与传统育种都没有本质区别,其基因安全性亦应无本质差异。其区别只是技术和方法问题,应该说基因工程更科学更安全,更具有针对性。因此他们认为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

我个人认为,任何一种转基因食品在上市之前都进行了大量的科学试验,国家和政府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而科学家们也都抱有很严谨的治学态度。另外,传统的作物在种植的时候农民会使用农药来保证质量,而有些抗病虫的转基因食品无需喷洒农药。或许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但由于现有的科学研究和知识的限制以及时间的限制,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是否有危害?一时还难以断定,还需要充分的科学依据和长时间的实践检验,需要由时间来检验。现在匆匆地来说有害或无害,恐怕为时过早。但毋庸置疑,任何一种转基因食品在上市之前都进行了大量的科学试验,国家和政府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而科学家们也都抱有很严谨的治学态度。另外,传统的作物在种植的时候农民会使用农药来保证质量,而有些抗病虫的转基因食品无需喷洒农药。或许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转基

因食品是安全的。有些美国人讲,我们已经吃五六年了,而美国人没有被毒死的,没有一个人被毒死。有些欧洲人就讲,转基因的东西不能吃,有风险。其实两方面都比较极端。所以,我们要有个比较清醒的头脑,就是说它还没有完全有定论。那么在没有定论之前,全世界需要形成一个共识,这个共识就是在充分科学依据之前,应该采取“预防的原则”,就是要充分地评估、预防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对环境还有对人体健康带来的潜在的风险。

目前,我国生物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还不能满足生物安全的全方位管理需要。随着转基因技术越来越快的发展,转基因食品越来越多的在市场上出现,我国应进一步加强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方面法律法规的建设,妥善解决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

2、使用最多的10个酶制剂

(1)淀粉酶

淀粉酶是能催化淀粉水解成湖精或麦芽糖或葡萄糖的一类酶的总称。英文名为amylase,Amy,AMS一般作用于可溶性淀粉、直链淀粉、糖元等α-1,4-葡聚糖,水解α-1,4-糖苷键的酶。根据酶水解产物异构类型的不同可分为α-淀粉酶(EC3.2.1.1.)与β-淀粉酶(EC3.2.1.2.)。淀粉酶既作用于直链淀粉,亦作用于支链淀粉,无差别地随机切断糖链内部的α-1,4-链。因此,其特征是引起底物溶液粘度的急剧下降和碘反应的消失,最终产物在分解直链淀粉时以葡萄糖为主,此外,还有少量麦芽三糖及麦芽糖。淀粉酶主要用作果汁加工中的淀粉分解和提高过滤速度以及蔬菜加工、糖浆制造、葡萄糖等加工制造。淀粉酶于1965年上市。我国在淀粉酶生产、研究和应用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八五”、“九五”期间,我国“863”计划还支持了饲料生物添加剂的研究与开发,特别是植酸酶、淀粉酶和木聚糖酶等酶制剂的研究。外国对酶制剂的研究也是非常的广泛,在某些领域已经超过中国。有关淀粉酶的研究发展的学术文章有:淀粉连续液化喷射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研究和应用;非淀粉多糖制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2)蛋白酶

蛋白酶(Protease)是一类酶的总称,这类酶能水解蛋白质里面的肽键。主要有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木瓜酶等。蛋白酶广泛存在于动物内脏、植物茎叶、果实和微生物中。微生物蛋白酶,主要由霉菌、细菌,其次由酵母、放线菌生产。蛋白酶对所作用的反应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一种蛋白酶仅能作用于蛋白质分子中一定的肽键,如胰蛋白酶催化水解碱性氨基酸所形成的肽键。蛋白酶主要用于皮革脱毛、毛皮软化、制药、食品工业;用毛霉属的一些菌进行半固体发酵生产凝乳酶,在制造干酪中取代原来从牛犊胃提取的凝乳酶。蛋白酶于1990年上市。我国碱性蛋白酶的研究发展很快,目前主要集中在高温耐碱性蛋白酶和常温碱性蛋白酶的研究,但是酶活力不高仍是当前工业化生产中一个最主要的研制因素。高产碱性蛋白酶基因的筛选、克隆及表达方面的研究将为碱性蛋白酶活力的大幅度提高做出巨大的贡献。目前,国外碱性蛋白酶主要应用于洗涤及皮革等行业中,99%以上洗涤剂均添加了碱性蛋白酶,因此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当前国外碱性蛋白酶高产菌株的选育主要用于基因工程技术和蛋白质工程手段进行工业微生物菌种的定向选育、目的性很强,而且酶结果研究也比较深入。

(3)β-葡聚糖酶

β-葡聚糖酶是能催化水解β-葡聚糖的多种酶的总称。根据作用方式不同,可分为内切型和外切型。前者存在于谷物种子、某些真菌和某些细菌中,能催化水解谷物细胞壁中的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