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黄冈的历史与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黄冈的历史与文化
历史与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们的精神家园。

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历史与文化,今天我们就谈谈黄冈的历史与文化吧!
黄冈市是湖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京九铁路中段,是武汉城市圈成员城市之一,南与鄂州、黄石、九江隔长江相望,东连安徽,北接河南。

黄冈是全国闻名的“板栗之乡”,“药材之乡”,“甜柿之乡”,罗田的板栗、茯苓,蕲春四宝(蕲龟、蕲蛇、蕲竹、蕲艾),英山的云雾绿茶和桔梗、麻城“福田白菊”、团风的苦荆茶等特产闻名中外。

“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麻城龟山古杜鹃群落以其面积最大而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

黄冈先后获得一系列荣誉。

其中:2007年首届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第五名,2012年入选“2012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2013年荣获“荆楚诗词之市”荣誉称号,2013年荣获“中国书法城”荣誉称号。

黄冈的历史悠久,历史上曾经经历了许多次战乱,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国家分裂时期,黄州曾经属于十个国家。

春秋
战国时期,黄州地处吴头楚尾,越、楚交替控制黄州地域。

三国时期(220年至280年),黄州处于吴国和魏国的交界地,或属吴或属魏,动荡不定、归属不定、边界不定。

南北朝时期(420年至589年),黄州先属南朝后属北朝。

五代十国时期(907年至960年),黄州先属南唐后属后周。

南宋时期,黄州属南宋,后金、元大举南下,黄州被金和元占领。

黄冈历史上曾发生的两次重大行政区划变更,就是蕲黄并治和蕲黄合一。

隋开皇三年(583年),在鄂东地域只设蕲州和黄州两个州,其余诸郡尽废,这样就形成了蕲黄并治格局。

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蕲黄合一,蕲州和黄州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蕲、黄两州州府所在地先后经历过重大变迁。

蕲州的前身罗州城在现在漕河镇境内的蕲水与京九铁路交汇处。

最开始黄州是在黄陂的南司州,后迁至麻城的衡州城、新洲的南安城、再到禹王城,之后又迁至黄州宋城,最后迁至明代修建的黄州城。

蕲州在沿江平原,物产丰富,是上等州;黄州比较贫穷,是下等州。

当年苏东坡被贬黄州,大发感慨:“黄州真在井底”。

从人口上看,黄州人口大体上只有蕲州的一半。

唐初蕲黄二州总人口约6万,北宋初期约32万,明洪武年间约64万,清乾隆年间约74万,清光绪年间达到400万,现在黄冈有740万人。

黄冈的历史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移民史。

历史上曾经八次大规模地移进移民,两次大规模地迁出移民。

分析黄冈独特的地理环境---首先,古代黄冈交通便利。

古代的交通概念与今天不一样。

现在有铁路、公路、机场叫交通便利,古代交通只有水路,哪个地方的水路发达、河流水量充沛,那个地方的交通就发达。

从这个意义上说,古代黄冈就实现了“县县通高速”。

另外,有大片的良田沃土。

大家看地图,图上绿色的是大别山,灰色的是平原。

在麻城的西南部分,有一个三角形区域嵌入大别山,这个区域包括麻城、红安、新洲、黄陂等一大片平原,又有长江、举水的滋养,物阜民丰,所以这里能成为移民的中转站和大本营。

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了黄冈独特的文化。

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了黄冈是历代战争频发之地,战争必然带来人口剧减,人口剧减必然带来移民,移民的结果必然带来文化。

移民具有两重功能:从生物学意义上讲,移民可以产生远源婚配的优势;从文化意义上讲,移民必然带来文化的融合。

黄冈的历史遗址遗迹星罗棋布。

黄冈现有遗址遗迹5768处,文物11.7万件,文物保护单位675处,排全省第一。

目前发现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是黄梅县张山遗址,距今约四万年,位于黄梅县杉木乡小溪河与古角河交汇处。

黄冈的文化具有双重属性。

黄冈文化不仅具有东西两重性,而且具有南北两重性。

东西两重性是指荆楚文化和吴越文化的交汇,南北两重性是指中原文化和南方文化的融合。

古代文化具有扩张性和延展性,不像现代社会可以通过媒体、通讯而一体化、趋同化。

古代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文化是靠扩张和延展传播的。

中国古代分为九州,九州中的荆州和扬州将黄州一分为二,以巴河为界,巴河以西属于荆州,巴河以东属于扬州。

春秋战国时期,黄冈处于吴头楚尾,吴国和楚国的边界大体上也以巴河为界。

有时候楚国多一点,有时候吴国多一点。

春秋末期,吴国强盛以后一直打到楚国的都城郢都,最后郢都也被攻克了。

荆楚文化和吴越文化在这里此消彼长、互相融合;黄冈地处长江中游,海洋文化与内陆文化水乳交融,而且中原文化和南方文化也在这里交汇”。

这表明黄冈文化不仅具有东西两重性,而且具有南北两重性。

黄冈名人灿若繁星,一共1600余人。

其中进士944人(5名状元,61人官至二品以上);举人中的杰出者192人(举人3985人);近现代名人466人。

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文化现象。

明朝黄冈进士占湖北的39%,清朝时占35%。

如果以州府为单位排名,明清两代黄冈进士总量在全国排第五位,仅次于杭州、福州、苏州和北京。

《湖北历史名人》中
的三分之一是黄冈人。

中共一大代表13人,黄冈就占了3位(董必武、陈潭秋、包慧僧)。

黄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繁多,社会文化活动丰富。

2011年,全市先后成功申报《黄梅禅宗祖师》、《李时珍传说》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东坡传说》等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草纲目》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全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增至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增至22项;浠水县、黄州区、团风县、黄梅县、罗田县胜利镇、红安县被省文化厅命名为2011-2013年度“湖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其中,黄梅县(黄梅戏、黄梅挑花)、黄州区(农民画)、红安县(红安刺绣)被文化部命名为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黄冈还是四戏的发源地。

“四戏”是指楚剧、汉剧、京剧和黄梅戏。

这四种戏的源头都在黄冈,形成了“四戏同源”的独特文化景观。

楚剧后来有两个走向,以举水为界,举水以西演变为西路花鼓戏,举水以东保留为原生态的东路花鼓戏。

西路花鼓戏就是楚剧的前身。

东路花鼓戏至今还活跃在舞台上。

汉剧发源于黄冈、黄陂的二黄往武汉方向传播,而发源于秦岭汉中一带的西皮,顺着汉水经襄阳到武汉,在武汉西皮和二黄结合,就形成了汉剧。

京剧。

清朝乾隆年间,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大徽班进京,并在北京立稳了脚跟。

同时,来自鄂东地区唱汉调的老艺人谭鑫培(江夏人)、
余三胜(罗田人)等,听说徽班在北京发展得很好,也到北京“北漂”。

唱徽调的徽班和唱汉调的鄂东艺人在北京慢慢地唱到一起了。

罗田人余三胜将徽调和汉调结合,迅速脱颖而出,唱成了春台班的台柱子。

余家祖孙三代都是京剧界的泰斗。

第一代余三胜,是京剧的奠基人之一;第二代余紫云,工花旦、青衣,位列“同光十三绝”之中;第三代余叔岩,是“余派老生”的创始人。

所以今年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在武汉举行,开幕式晚会就叫“凤还楚天”。

老艺术家们激动地说:“我是朝圣来了,回老家来了,回到了京剧的发源地。

”其实,“凤还楚天”中的楚天并非泛楚,而主要是指鄂东地区。

由此可见,黄冈是京剧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黄梅戏发源于黄冈,大家都知道。

毛主席说:“黄梅戏是被大水冲到安徽去的。

”的确,当年长江洪水经常泛滥,黄梅人为了谋生,就逃难到安徽的安庆。

黄梅人带去的采茶调与当地方言和民间艺术结合,慢慢就演变成了黄梅戏。

因此,黄梅戏是湖北和安徽共享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梅戏发源于黄冈,发展于安庆;在湖北出生,在安徽长大成人。

黄冈旅游红色文化突出,且是中国佛教禅宗的重要发源地。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麻城烈士纪念园、李先
念故居纪念园、东坡赤壁、李四光纪念馆、英山烈士陵园、闻一多纪念馆、李时珍纪念馆、李时珍墓和红安七里坪革命旧址群及佛教禅宗的四祖寺、五祖寺两个祖庭。

四祖寺建于唐朝的624年,五祖寺建于672年。

黄冈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素有“蕲黄禅宗甲天下,佛教大事问黄梅”之说。

中国佛教禅宗一共六位祖师、六座祖庭,黄冈就产生了两大祖庭、三位祖师,这是非常奇特的现象。

四祖和五祖为中国佛教做出了极大贡献。

两位祖师倡导、实践、开创了农禅双修、农禅并重的新风。

黄冈还有独特的饮食文化。

武穴酥糖原名桂花董糖,味道香甜酥口,且有健胃润肺、健身强身之效。

穴龙坪油面相传起始于明万历年间,后清乾隆帝六下江南,路经龙坪访师金德嘉,而品尝此油面大为赞许,并御赐为朝廷贡品。

黄州东坡饼黄州地方风味名点,据今有九百多年,具有酥、香、脆、甜的特点。

相传为苏东坡起意,由安国增大和尚残谬试制成功。

浠水九孔藕粉浠水特产,由浠水独有的九孔藕精制而成。

内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味道香甜可口。

能补虚损、养血生津,老少皆宜,实为营养健身之佳品。

九孔藕,藕中珍品,比普通藕多出两孔,自明清以来被列为朝廷贡品。

罗田板栗名甲天下,全国产量第一。

板栗所含有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各项指标均高于普通板栗。

英山云雾茶以其条索紧细、色泽嫩绿、清香宜人,深受欢迎,早
在唐代就是宫廷贡品。

蕲春家方酒亦曰益气养血补酒,由蕲春县李时珍第二十九代嫡孙,根据祖传千年的秘方酿造而成。

旅游1301
费梦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