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目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以,陆象山认为,人生之道,应以发明本心为主旨。他 所谓本心,即是人所固有的仁义礼智之心,亦即人所固有 的道德境界意识。所谓发明本心,即彻底反省吾心固有之 道德义理。那如何做呢?人在生活中如何发明本心呢?象 山的途径或方式主要是“先立乎其大”,即先明心,收拾 精神,自作主宰。因为,人之本心即仁义,一切道德义备, 无待勉强,心即是理。只要能尽此心,极能穷尽了天下事 物当然之理。正如象山所说:“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 心即理也。故曰理义之悦我心,犹之悦我口。所贵乎学者, 为其欲穷此理,尽此心也。”(李宰书)“此理本天所以 与我,非由外铄。明得此理,即是主宰。真能为主,则外 物不能移,邪说不能惑。”(与曾宅之书)“心不可淹没 一事,只自立心。”(语录)象山认为一切道德准则皆出 于人之本心,本心是一切道德之根源,人只要发明此本心, 顺此本心而行,便自然当如何即如何,而一切行为无不合 于道德。心有道德意识,正如耳之聪,目之明,都是自然 的。
导线一:记得在2005年的下学期,我曾迷恋 过余华的作品,如余华的《兄弟》、《活 着》、《许三观卖血记》等等。而其中与今 天主题相关的就是那本——《活着》,我不 知道,在座的同学有没有看过,看过的同学, 不知会有何感想?记得在《活着》的前言中, 最后有这样一段话:“正是在这样的心态下, 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 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 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没有一句抱 怨的话。这首歌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决定写 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写 入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 写作过程让我明白,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 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我感到自己写下了高尚的作品。” ——余华
总之,象山认为人须自作主宰,不要附物。人活着不要“枉为 人”也,“上是天,下是地,人居其间,须是作得人方不 枉。”、“人须是力量宽洪作主宰。”、“要当轩昂奋发,莫 任他沈埋在卑陋凡下处!”,陆象山极力倡导人就是要自觉人 之贵及本心之善,努力做到自立、自作主宰,“发明本心”就 是人为人所在,人应当以明理本心为人生的目的,以此来安身 立命。正如象山所说:“今人略有些气焰者,多只是附物,元 非自立也。若某则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的作个人。”

可以说,以上三个导火线,呈现给我们三 者不同的人生目的理解,对于人为什么活 着?三者做出了各自不同的回答,给人们 三种内容不同的人生目的论。它们没有对 与错的差别,只有何者更益于人之存在的 分别,可以说,对于人生目的问题?历代 的人都进行过思考,每个时代都会努力给 人一种普遍的人生目的导向,都会致力于 建构人之人生目的观,以此来安顿当下人 之生活和生命,也有助于推动人类历史文 化发展的齿轮。
主题
关于人生目的的思考,即人为 什么活着?
—— 陆象山的人生目的论
文章思路
我先从现代人在人生目的上的“困惑”问题入手, 反映出现代建构人生目的观的紧迫性,然后我回 归到中国传统文化,尤其儒家文化,望从儒家人 生目的论中寻求资源和启示,而我主要论述的是 南宋心学学派创始人——陆象山的人生目的论。 先说引发我思考的三个导火线,即两部热播电视 剧和一本畅销书。
作为南宋心学学派开创者的陆象山,在反思传统儒学、朱熹 理学和当时急需解决的社会人生问题情景下,凭借着自己的 聪明才智和特有的人生实践经历,于是开辟出了一条专重于 人之内心的人生之路,而这路正源于陆象山对“人是怎么来 的”和“人的本质是什么”这两个问题的觉悟,这两方面的 觉解奠基着陆象山在人为什么活着?问题上的认识。
人正是生于天地间、得天地之灵明,人之性是源于 “天理”或“道”,所以,是个人就必须“尽人道”, 这是人生来就具有的责任和要求,也只有尽了人之所 以为人的“道”,才配得上是个人,否则就跟禽兽没 什么区别了。因此,作为人的人生目的就产生了,即 为“尽人道”而活着,人活着就是践履“人道”,而 那个“人道”在儒者眼中,主要指的是人所固有的仁 义礼智等这些道德之理,而人就是应该按照这些道德 之理来安排人生,来为人处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对于人生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而活着?不同时代,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对于处于21世纪下的现代人, 在人生目的问题上,常常是“困惑”的,他们不知道人生的 目的到底是什么?他们也不再对人为什么而活着?有更多的 思考,他们越来越多的是关注自身当下或此刻的感觉,他们 只要感觉不好,就容易开始怀疑人活着的意义,他们常常也 因人生的“烦”、“苦”、“郁闷”、“无聊”而伤害起生 命存在本身,但除此外,更让人担忧的是当下世俗化的人生 目的导向,可以说,以市场经济为主导下的当今社会,金钱 成为了人们的人生追求,物质条件的富足与否成为了衡量现 代人生成功的主要考核标准。世俗化的人生目的导向造成了 现代人人生目的的“物化”、“资本化”、“功利化”。可 见,建构现代人的人生目的观已成为当前社会急需解决的人 文价值问题。
导线三:记得2008年各大电台热播的一部电视剧,名叫 《奋斗》,在座的同学肯定好多都看过,特别是甲河兄, 还研究过《米来式爱情观》。不过今天,我想和大家探 讨一下此电视剧所传达出来的人生目的启示。 主要,我们可以从陆涛的这段台词中,在毕业宴席上,陆 涛说,“上学的时候老师教育我们说,我们来到这个世界 上,不是为了拿走什么,而是要努力为这个世界增添光彩。 那时候我同意,现在我也同意。可是怎样才能做到呢?我 相信这一点他们也不清楚,就是清楚他们也不一定能做到, 他们告诉我们的只是他们的梦想。好吧,我们听他们的。 把他们的梦想当成我们的,我们像他们一样,为了梦想去 奋斗,可是梦想是艰难的。因为那梦想就是我们所有人的 人生,就是我们的爱情、我们的事业、我们的幸福。
导线二:记得2007年,各大电台热播的一部电视名叫 《士兵突击》,不知道,在座的同学有没有看过,我记 得自己是源于,一门专业课,因课堂作业,我发了三天 时间,没日没夜的将它在线看完了。在这部电视剧中, 有这样一些经典台词引发我对今天的主题的思考,它们 也是许三多讲的最多的,是《土兵突击》留给现代年轻 人反思最多的话,即“活着就要做有意义的事,有意义 就是好好活。”、“什么叫有意义?有意义就是好好活 着。那什么叫好好活着?好好活着就是做很多很多有意 义的事!”、“你现在混日子,小心将来日子混了 你。”、“不要对没做过的事情说没意义。”等
一般而言,人生分为二大部分:一为人之生活;二为人之生 命。生活是人在其一生中所经历的人生事件、人生过程、人 生滋味等的总和。而生命则是人之生活的基础,包括人物质 性身体的生存,也包括人之精神生命存在等。对于由生活和 生命有机构成的人生,其目的何在,儒家主要是通过这样的 思路过程论证的,儒家首先觉解这个两个问题,一是:关于 生命本源问题,即回答人是怎么来得?;二是关于人的本质 问题,所谓的人性问题,即人与物的区别是什么?。这两个 问题奠基了儒家对人生目的问题的认识。我以陆象山为例。

可是,当我们把那抽象的梦想变成一件件具体的事情的时 候,我发觉我们离那梦想很遥远,特别遥远。但是我们不 会放弃!我们会努力做好每一件事!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会碰到很多好事儿,也会碰到很多坏 事,而今天以前,他们都过去了。明天,他们还会跟我们 迎头相撞。但我们的态度是,我们谁也不怵坏事儿!”

电视剧《奋斗》传达给现代青年人的是,“我们来到这个 世界上,不是为了拿走什么,而是要努力为这个世界增添 光彩”,人活着就是要不断的去实现各自的梦想,为了梦 想去奋斗,尽管可能过程是艰难的,但人生的目的就是去 实现梦想,因为那梦想就是我们所有人的人生。

对于前两问题,陆象山主要秉承的是孔孟学派 的观点,即“人生天地之间”的天生论和“人 性为善”的人性论。在陆象山眼中,宇宙是无 穷的,而生于宇宙中的人、天地万物是有限的、 是同一的。正如他所讲的“宇宙内事乃己分内 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宇宙便是吾 心,吾心即是宇宙。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 也,此理同也。西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 此理同也。南海北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 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上至千百世之下,有圣人 出焉,此心此理,亦莫不同也。”;“道塞宇 宙,非有所隐遁。在天曰阴阳,在地曰刚柔, 在人曰仁义。仁义者,人之本心也。”;“宇 宙不曾限隔人,人自限隔宇宙。”等。
这是《士兵突击》给予人的人生目的论,人为什 么活着?它认为,活着就是要做有意义的事,有 意义就是好好活,人人只要把各自的人生过好了, 就是有意义,生命存在的意义就在于生命承载的 人生做许多有意义的事,两个“好好”二字引发 人们不禁的思考,人生不是给人来混的,而是好 好的活得,是为做有意义的事儿而活得。这是 《士兵突击》给我的启示。
二、“义利之辨”与君子小人之“志”
陆象山对于义利问题的阐发,最集中地体现在他与朱熹 南康之会时在白鹿洞书院所作的演讲。在这次演讲中, 陆象山针对《论语· 里仁》篇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 利”一章,作了一番令人茅塞顿开的阐发。这段话虽然 不长,却淋漓尽致地发挥了陆氏的“义利之辨”,同时也 圆融地涵聚了陆象山哲学思想的精华,以至于与陆氏心 学一直存在学术分歧的朱熹听了也感动得泪水涟涟。 陆象山讲:“此章以义利判君子小人,辞旨晓白,然读之者 苟不切己观省,亦恐未能有益也。某平日读此,不无所感, 窃谓学者于此当辨其志。人之所喻,由其所习;所习,由 其所志。志乎义,则所习者必在于义;所习在义,斯喻于 义矣。志乎利,则所习者必在于利;所习在利,斯喻于利 矣。”(《陆九渊集》卷23《白鹿洞书院论语讲义》)
这段文字,最关键的字眼就在于那句“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 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可以说,这 是作者余华,他的人生目的论,在人为什么活着的问题上, 他是这样理解、这样看的。对于生命存在,余华认为,人活 着不是为了外在事物,如现代人不断追求的所谓金钱、权力、 美色、富贵等,而人活着只为活着本身,其意思是说,生命 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意义,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任何事物, 而是在于生命本身,所以,人生的目的也在于人生本身,而 不在于人生之外的任何东西。


但在“义”与“利”的关系上,陆象山是不 讳言“利”的,他说:“夫《周官》一书,理 财者居半,冢宰制国用,理财正辞,古人何尝 不理会利?”也就是说,古圣先贤们也不是 不讲“利”的,但是古圣先贤们讲的“利”, 是百姓国家之“利”,而不是“一己之私 利”,从这个角度来说,陆象山认为“利”与 “义”是一致的。 从实际践行来看,陆象山“自先世为药肆以 养生”,据他回忆:“吾家合族而食,每轮差 子弟掌库三年,某适当其职,所学大 进。”(《陆九渊集》卷34《语录上》)可见 陆家是商人,象山先生也有着丰富的营利经 验。朱熹曾和学生讨论陆象山的这种生活, 朱熹认为:求学者为了生活,不妨做买卖,只 要不谋不义之利就可以。所以,就像陆象山 的后学王阳明所讲的:“果然于此处(指做买 卖)调停得心体无累,虽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 圣为贤。”(《传习录拾遗》第14条)可 见,“义”与“利”在陆象山那里并不是截 然对立的。
那如何让现代人找到活着的意义——即人生的目的呢?我认为,中 国传统文化可为此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想资源,尤其是作 为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儒家文化,其人生目的论可为现 代人提供许多启示。但注意在借鉴过程中还是要因时因地因人而言, 结合当下的时代背景和特点。
那儒家持什么的人生目的论呢?它是如何回答人为什么活着的问题 呢?可以说,在座的同学都知道,儒家是一个重“入世”的学派, 它更注重的是人的责任性和担当性,正如《周易》中“乾”卦所解,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以,在人生问题上,总的特点是, 成圣贤是儒者的人生理想,“天人合一”是儒者的人生境界,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者的人生道路,而对于人生目的,儒者认为是 践履“仁义”,在儒者看来,“仁义”才是人活着的目的,是人之 所以是人,人如何为人的根据所在。 那儒家是怎么证得此答案呢?它背后的论证是什么呢?而这个“所 以然”正是推行它理念的说服力所在,是让老百姓认可它,并按照 它来做的理由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