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十月革命教学设计(新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第一课第一框《俄国十月革命》教学设计
平湖市东湖中学团队 2014.9.20
主备者:张云萍参与者:童萍、孟强翟珏娴王引忠熊华
一、【课标解读】
课标:3-1-6 叙述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和社会主义苏联诞生的过程,评析十月革命的深远意义。
解读: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国内形势和国际背景,梳理事件的经过,认识其对俄国和世界的历史意义。
二、【教材简析】:
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
“俄国十月革命”集中讲述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经过和它所具有的意义,三部分内容层次清晰,环环相扣。在探讨背景时,既要联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也要关注俄国19世纪中期改革后仍然存在的各种矛盾,将内外因素结合起来。在讲述经过时,需聚焦彼得格勒起义和攻占冬宫两个事件。对十月革命意义的认识,侧重从其建立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入手。以上种种,都需明确列宁在革命不同阶段和苏维埃政府成立中的作用。
2.教材结构体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国内形势和国际背景、梳理事件的经过,认识其对俄国和世界的历史意义。
2.正确使用历史地图,解读历史图片,并运用其中的有效信息理解和认识有关史实,初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欣赏历史图片、文史资料,讲述典型历史事件经过、问题探究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掌握解决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
2.通过讨论交流,学会论从史出的论证方法和客观地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历史发展的进程,让学生懂得无产阶级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使学生认识到十月革命的胜利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
2.引导学生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十月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
难点:十月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
五、【教学思想和策略方法】:
教学思想:“依标施教、以史导论、提升学力”
策略方法:史料化、问题化、活动化、趣味化(故事化)、个别化和协作化、结构化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图片导入
展示图片: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
教师讲述:1991年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制度在东欧宣告终结。然而,任凭时光流逝,沧海桑田,人们总会想起苏联曾有的荣光。(展示图片:俄国人民纪念十月革命)每当十月革命纪念日到来之际,前苏联境内的各共和国都会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怀念那段难忘的岁月。现在就让我们把目光投向80多年前的俄国大地,追寻历史的足迹吧!
展示课题:《俄国十月革命》
设计意图:由图片导入新课,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悬念。(二)新课学习:
教学环节一: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
1、过渡:俄国需要一场革命吗?让学生带着疑问,阅读四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以后工业发展状况
问
一
什
状况
息?
材料三:俄国在“一战”时的状况
设问3:沙皇政府参加一战给俄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材料四:
设问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学方式:(1)学生思考,教师提问。
(2)教师及时捕捉学生回答中的精要内容或通过指导学生概括性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补充材料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20世纪初俄国的社会状况,明白俄国发生革命的必然性。
教学环节二:二月革命
过渡:从四则材料的分析来看,俄国需要一场革命吗?在得到学生肯定回答后,让学生自主学习。(也可齐声朗读后寻找有关要点)
自主学习:自主阅读书本P28页,找到并划出相关知识点,并让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二月革命后的政治形势: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其中掌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设问: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权后采取怎样的政策?教师出示三大政策。
革命的目的达到了吗?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二月革命的相关知识点;从教师补充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以及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权后采取的三大政策,使学生明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能满足人民的要求和愿望,革命时机成熟了,布尔什维克党决然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教学环节三:十月革命
过渡:俄国需要继续革命吗?此时革命领袖列宁回到了彼得格勒。
1、展示图片:1917年4月,流亡国外的列宁回到彼得格勒。
小组合作探究:结合书本P29页的“阅读卡”和正文内容,小组合作探究:
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为什么会得到人民的拥护?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从文本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出示资料:
出示图片:1917年7月17日,临时政府镇压示威群众。
教师讲述:七月流血事件,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完全掌握政权。设问:结合书本所学内容和补充资料思考:哪些因素促成彼得格勒再次发动武装起义?
设计意图:通过补充资料,更多地了解十月革命的背景。
3、出示图片:列宁指挥起义、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工兵攻打冬宫
出示地图:起义地图
看图说史:请你根据图片的信息提示,结合地图介绍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简单经过。
要求学生上台介绍。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历史图片中获取信息,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阅读历史地图的能力。。梳理知识点:
设问:起义胜利后,苏维埃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新生的政权?结果呢?
延伸拓展:如何理解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
4、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出示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