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十三章 品德的形成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提高辨别是 非的能力
是非观念的欠缺,是一些学生常犯错
误的原因之一。为此,教师要帮助他们正
确地理解道德要求,提高道德评价能力。
提高不良品德学生的是非观念,靠空洞的
说教是无济于事的,必须从他们现有的实
际认识水平出发,逐步地提高,要联系他
们的切身利害关系进行教育。
4.增强与诱因作斗争的力量,巩固新 的行为习惯
二、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品德不良的客观原因 1.家庭方面的原因
(1)养而不教,重养轻教。有些父母 只重视满足子女的物质需要,而忽视 对子女的品德教育。 (2)宠严失度,方法不当。 (3)要求不一致,互相抵消。 (4)言行不检点,身教言教差。
2.学校方面的原因 (1)有的教师或领导管教不管导,狠抓智育, 甚至只抓升学率,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 教育。 (2)有的教师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对学习 成绩差或者有缺点错误的学生教育方法简单 粗暴,或对他们冷淡、歧视,使他们失去了 自尊心和自信心,或采取息事宁人、姑息迁 就的态度,这些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助长了他 们缺点和错误的发展。 (3)少数教职工的不良品德直接给学生的品 德产生了不良影响。
4.由偶然失足到养成不良习惯
一种不良行为的发生,开始可能是偶 然的。但是在他侥幸得逞之后,这种不良 的行为方式就会与个人欲望的某种满足发 生联系,经过多次重复,便养成了不良的 行为习惯。不良的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就 会使学生不知不觉地采取类似的不良行为,
仿佛不那样做就感到不自然,甚至产
生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于是不良的行为习 惯就成了产生不良品德的内部因素。
(二)学生品德不良的主观原因
1.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 淡薄
如把违反纪律视为“英雄行为”,
把包庇同学的错误看作“讲义气”等等。
还有的学生接受了社会上腐朽反动的价
值观,认为“助人为乐”是“傻瓜”,
把“人不为已,天诛地灭”看成是天经
地义的事。
2.缺乏道德情感或情感异常
品德不良的学生缺乏道德情感,他们往 往是爱憎不分,好恶颠倒。例如,认为给他 一点便宜的人是“好人”,认为严格要求和 管束他的人可恶。他们既自卑,又自尊,往 往自己瞧不起自己,又不允许别人蔑视他们, 所以你越是管教他们,他们就认为你是歧视 他们,就越反感,就越和你有对立情绪。
3.明显的意志薄弱与畸形的意志发展
例如,有的学生明知打架、偷窃等行为 是错误的,但是由于意志薄弱,经受不住不 良诱因的影响,使正确的认识不能见诸于行 动,所以“明知故犯”,常常不能克制自己 这些行为。
有的学生行为盲目,缺乏自觉性;有的 是好奇心强,越是神秘的东西,越想试探一 下;有的喜欢模仿,特别是盲目模仿消极的 东西;有的是缺乏主见为他人行为所左右等 等。
第二节 学生不良品德的转化与矫正
一、学生不良品德的概念
学生的不良品德是指学生经常违反道德
要求或犯有较为严重的道德过错。他们最初
的表现是一般的过错行为,如不遵守纪律,
小偷小摸,好打架,考试作弊,损坏公物等
等。这些过错行为虽然在其严重性和稳定性
上还没有达到违法的程度,但是如不及时地
加以矫正,就会沉积为严重的道德过错,从 而酿成了不良品德。
3.真情感化,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 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道德
情感的发展,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与期望, 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会激起学生对教师 的信任感、亲切感,从而乐于接受教师所讲 的道理。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
三、加强学生道德意志的锻炼
1.让学生获得道德意志的观念和榜样,激发 意志锻炼的自觉性
3.社会方面的原因 从总体看,我们社会主义的社会环境是有
利于学生品德健康成长的,但是,对于那些形 形色色的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对学生产生的侵 蚀和影响也不能低估。处于成长发展中的青少 年、儿童缺乏较为全面、深刻的分析能力,一 些社会允许但不适宜于儿童接触的文艺作品也 可能对学生品德的发展产生负作用,对此,教 育者应该注意防范,正确地加以引导。
些措施来增强学生抗诱惑的能力:说理;
榜样的强化;善于引发和维持学生积极
的心境。
四、注重学生的道德行为训练
(一)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
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是道德行为的
必要条件。一般说,道德动机和行为的
效果基本上是一致的,但由于有的学生
不善于组织自己的行为,没有掌握好一
定的行为方式,有时就不能取得预期的
效果,甚至出现好心干错事的情况。学
的学生认为人们轻视他们、厌弃他们,而感
到自卑。
2.重视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的恢复与培养
具有不良品德的学生既有自卑感,也有自尊心, 两者交织在一起,使情绪复杂多变。教师如果无视 他们的自尊心,一味地批评指责,他们就容易表现 出“破罐破摔”或对立抵触的情绪。
教师要为不良品德的学生创造条件,加强指导, 吸收他们参加班级工作和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启发 他们意识到自已是集体的一员,自已的言行举止及 努力程度与集体的荣誉有关。
重、态度的好坏、生活的环境等等,采
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更加有的放矢地进
行教育工作。
教师应该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英雄模范
人物的事迹,科学家的传记、跨世纪的人才,
或请优秀学生谈他们自己锻炼道德意志的体
会和收获。通过这些生动的范例,可以强化
学生对锻炼道德意志意义的认识,并可以模
仿榜样,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地锻炼道德意
志。
2. 指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道德 意志
一般的意志力能不能自然而然地转化 为道德意志力呢?例如,一个青年在学习上
相联系的情感体验。它分为由直接感知的具 体道德形象(如身边的榜样)所引起的情感体 验;由想象某些具有道德意义的人百度文库事而激 起的情感体验。
3.伦理性的道德情感 它是与人们的道德信念、道德理想紧密
联系的,具有清晰的意识性和明确的自觉性, 它是在许多道德经验、情感体验和一定的道
德理论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较强的概括性。
生年龄越小,行为方式的指导越是必要。
(二)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1.使学生了解有关行为的社会意义,产生自 愿练习的愿望。
2.创设重复良好行为的情境,避免重复不良 行为的机会。
3.提供道德行为练习与实践的榜样,让学生 进行模仿。
4.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 5.注意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二、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
(一)道德情感的类型
1.直觉的道德情感
直觉的道德情感是指某种情境直接
引起迅速发生的道德情感。例如,
由于某种情境而引起一种突如其来
的羞耻感,抑制了自己的不正当的
需要与行为,或在万分危急的情况
下采取见义勇为的行为。
2.形象性的道德情感 形象性的道德情感是与具体的道德形象
要重视学生的不合理的欲望、嗜好
等内部因素的消除,而且在他们正确的
动机与良好的行为习惯已经初步形成之
后,可以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信任
委托式”的监督性考验。
5.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灵活多 样的教育措施
矫正学生的不良品德,既要注意
到他们一般的心理特点,又要针对他们
的个别差异,如年龄、个性、错误的轻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
2012:中国“最美乡村教师”名单
徐德光 邓 丽
宋玉刚
于贵勤 刘效忠 马复兴
陈万霞 吴金成 肖 山 阿力甫夏·依那亚提汗
太原市蓝天蒙特梭利幼儿园的一位老师, 只因5岁女童不会算术题就在 十分钟内 扇其几十耳光。
苏州吴中区郭巷街道东方学校曝出老师 变相体罚学生事件:一名班主任因为班 里有孩子不听话,就让班上同学们互扇 耳光。
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
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是逐步发展起
来的,其发展趋势如下。
1.从“他律”到“自律”:即从仿效别 人的评价发展到独立地进行评价。
2.从“结果”到“动机”:即从依据行为的 外部结果过渡到依据行为的动机和意向。
3.从“对人”到“对己”:从偏向评价别人 发展到学会评价自己。
4.从“片面”到“全面”:即从带有较大片 面性的评价发展到比较全面的评价。
幼儿园教师针刺60余名儿童 危害公共安 全判三年。
幼儿园教师针扎20名儿童被刑拘。
第十二章 品德的形成
第一节 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与条件
品德指个体按照社会道德准则行
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表
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行为过程。相互联系,有时又不一致。
表现出很强的意志力,他可以克服种种困难,排 除各种干扰,攀登科学高峰。那么,他在道德行 为中是否一定是道德意志的强者呢?
3.培养学生抗诱惑的能力
学生常有明知故犯、管不住自己的
现象。这是因为,他们在外界一些条件
的诱惑下会产生一些不符合道德要求的
行为,如违反纪律、考试作弊、拾物归
己等不良行为。为此,教师可以采用一
能作出概括性的回答。
2.知识性的道德概念 这是作为一种知识来理解,没有
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观点并指导自己的 言行。例如,有的学生思想品德课考 试得分很高,但实际表现并不好,甚 至很差。
3.内化了的道德概念 这是形成了概括化的道德概念,
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观点,成为进行 道德评价和指导自己言行的标准。
(二)道德信念
道德信念指人们将道德知识作为指
导个人行动的基本原则,当人们坚信它
并决定为之奋斗时,就产生了道德信念。
学生道德信念的确立,不仅取决于 他们道德认识的深度,更主要的是要通
过自己或集体的实践活动获得行动的经 验和富有情感色彩的体验。
(三)道德评价能力
道德评价指学生根据已掌握的道德
规范对已发生的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
一、 道德认知的形成
道德知识(概念)的掌握、道德评价
能力的发展和道德信念的产生是道德认
知的三个基本环节。
(一)道德概念的掌握
1.具体的道德概念
这是道德概念与具体的道德行为或
一定的道德形象联系起来。例如,小学
生在回答“什么是讲道德”这一问题时,
他们回答有“不打人、不骂人”、“不
打招呼拿人家东西就是不道德”,而不
(二)道德情感的培养
1.知情结合,激起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
教师在讲述道德范例、分析道德准
则时应投入真情,充分发挥表情的信号
功能,用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身
段表情和言语表情)的感染力,
激起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
2.以美育情,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内容 美育,也称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
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趣味和稳固的审美 情操的教育实践。美感包括自然美感、社会 美感和艺术美感。
三、学生不良品德的转化与矫正
1.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消除疑惧心 理和对立情绪。
品德不良的学生由于本身的不道德行为
危害了他人或集体,而遭到斥责,惩罚与嘲
笑。由此在熟人中而感到一种社会压力,使
他们产生疑惧心理与对立情绪。一种人认为
别人在“整他们”、“压他们”,与他们
“过不去”,而感到不平;大部分品德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