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1、教育起源: a、“教育起源于劳动”。这个命题很长 “教育起源于劳动” 时期在我国的教育理论与历史界几乎 “一枝独秀”的境地。劳动虽然是教育 起源的最主要的、决定性的条件,但它 只是教育起源的外因。在逻辑上混淆了 教育和劳动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和范畴, 以至于教育被当作是从属于劳动的。
根据不同年龄儿童动作发展顺利及特点, 提供相应的锻炼与帮助,应当避免拔苗 助长,避免要求儿童在动作技能上做他 不能做的事;另一方面,促进儿童动作 发展的同时应重视儿童的兴趣,不应当 主观地规定儿童动作技能必须达到的程 序与标准,更不能为达到成人的功利主 义目的去刻意训练儿童,否则,对儿童 的发展将是很不利的。
E、“超生物经验的传递和交流说” 超生物经验的传递和交流说”
这种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在劳动 过程中形成的超生物经验的传递和交流。 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生活方式,其内容 在于传递超生物经验;其目的在于促进 个体人的形成,促进整个人类的发展和 完善;
其特点在于有指导地自觉传授人类已经 获得的各种知识、技能、规范;其方式 必须借助抽象思维和语言;其作用在于 不仅促进了人类生理、心理和超生物肢 பைடு நூலகம்的形成、发展,而且促进了社会关系 的形成和发展。
一方面强调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 用,另一方面又批判“环境决定论” (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发展具有决定的意 义);一方面强调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 主导作用,另一方面看作是影响人发展 的外因,并认定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原 因在事物的内部。此外,“三因素论” 在论述各种因素的作用时还存在着孤立 地、静止地、简单化地看问题的缺陷。
(1)教育是否是社会的意识形态? (2)教育与生产劳动的联系是否直接? (3)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永恒性还是阶级性 的? 由此引发“双重属性说”与“多重属性 说”。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三因素论:很长一段时期,我国教育理 论界普遍认为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三种,即遗传、环境和教育;并认为遗 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环境和 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相对于环 境影响来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 作用。
b、“需要说” 需要说”
是“劳动起源说”的延伸。认为教育起 源于生产劳动的需要;教育起源于社会 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单一需要说)教 育起源于社会生活的需要与人类自身身 心发展的需要(双重需要说)。
C、“人生发展说” 人生发展说”
是在批判“需要说”的基础上提出的, 认为需要并不是教育活动赖以产生的真 正源头,需要也是在活动中产生和发展 起来的,教育的最终本源在于以劳动创 造为核心的人的全部的矛盾运动,简称 为人生的发展,这才是人类教育赖以产 生的真正源头。
(自然,交往并不是教育,但它蕴涵着 产生教育的因素,当交往的双方相对特 殊化,并形成一种以传递经验、影响人 的身心为直接目的的活动时,交往才转 化为教育。
教育本质
关于教育本质的讨论一开始就围绕 着教育是不是上层建筑而展开的。有两 种回答{“生产力说”、“上层建筑 说”}。两种学说主要围绕下列三个问题 展开论战:
F、“交往起源说” 交往起源说”
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而不是生 产劳动。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借助人自 己创造的工具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关系 方式,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直接关系方式, 因此,它不可能成为以人对人身心的影 响为直接目标的教育的起源。
教育起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往总 是由双方组成,交往总包含着内容,交 往也需要一定的媒体,由此可见,在人 与人之间的交往,即使是原始社会中人 与人的交往,已具备了教育所必须的基 本因素。
三因素论在我国教育学中的一致公 认地位大约持续到80年代初。批评者认 为它忽视人的内因和主观能动性在人的 发展中的作用开始的。人们认为,对于 人的发展来说,环境和教育终归是外因, 人的身心内部矛盾的对立统一才是内因。 内因是根据,事物发展归根结底是由它 来决定的。同时“三因素论”的论述本 身也存在着自相矛盾之处:
d、 “社会化影响说” 社会化影响说”
认为教育的起源既是指教育产生的社会 动因,也是指教育产生的空间和时间, 回答教育的起源问题,必须从社会动因、 时间、空间的三者综合上揭示教育的产 生,得出结论说:教育起源于产生了语 言后的原始人类对年幼一代所施加的社 会化影响。
这种社会化影响活动,就其内容来说, 不仅有生产知识经验的传递,而且有业 已形成的原始的风俗习惯等的传递;就 其活动空间看,一般不在劳动现场,而 是在劳动以外的原始人聚居的洞穴内; 就其传授的顺序来看,社会生活经验的 传授往往早于生产知识经验的传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