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学《易经》:复卦第二十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轻松学《易经》:复卦第二十四
轻松学《易经》
《周易诠释》:复卦第二十四
【周易经文】
复,亨。
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
“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
“利有攸往”,刚长也。
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初九:不远复,无祇悔,元吉。
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六二:休复,吉。
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六三:频复,厉,无咎。
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六四:中行独复。
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六五:敦复,无悔。
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解读诠释】
【24.1】
复,亨。
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白话】
复卦,亨通。
外出和进入没有疾患,朋友前来没有咎害;返转回复运行在轨道上,七天回归重新开始,适宜有所前往。
【解读】
○复卦下震上坤,地雷复卦。
《序卦传》:“物不可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
”剥卦是阴气剥蚀阳气,
剥卦走到极点,阳气必回到地下重新开始,于是大地重现生机,故而亨通。
复卦为剥卦的覆卦。
○出入无疾:震为动,故言出,刚爻在下,故言入。
疾,害也。
○朋来无咎:王弼以“朋为阳”,然《周易》经文之“朋”皆有坤象(见《周易密钥》:释《周易》中的“朋”),上卦、互体皆是坤卦,坤为朋。
初九为下体震卦主爻,得乎坤体之本,坤为朋,内卦为“来”,故曰“朋来无咎”。
○七日来复:两千多年来先儒对于《周易》“七日来复”本义的探源是倒果为因,穿凿附会,并没有破译文王周公孔子的本义。
笔者在《周易密钥·“七日来复”本义探源》一文中试图还原“七日来复”的本义。
探源的论据——最晚必须是孔子时期的文献知识。
采信的文献有《尚书》、《周易》、《易传》、《周礼》,采信的考古文物必须是先秦时期的,如周朝的四象铜镜,商朝的甲骨文,甚至是伏羲时期的星图。
探源的思路——是上古时期天文学,北斗七星,日月五星,以及古人对回归年冬至的认识。
该文论证,先民起初最崇拜的数字是七,这来源于对北斗七星和日月五星七政的崇拜。
甲骨文与金文“七”字的写法见证了“七”表示某种周期和最后期限的意思。
历史上曾经存在过北斗历法,二十八星宿和西周初年之月
相四分即是其遗存。
复卦“七日来复”是北斗运行之象,又是冬至年首回归之象,从《易传》的理论完全可以论证出来。
干支是最早成熟的天文纪日文字(或是《连山易》系统),干支理论可以互证“七日来复”。
六十四卦由六个爻组成,是古圣先贤发现的“弥纶天地之道”,说明七日节律普遍存在。
该文并有以下收获:“北斗位于北方,按先天八卦为坤为北,按《说卦传》,坤为釜,坤为大舆,坤为柄。
而北斗的斗魁似釜,似大舆,连接上斗柄(坤为柄)就是帝车(舆)了。
坤卦之象与北斗形象如此若合符节,似乎见证了坤在北的先天八卦确实在古代使用过,我们也许从这里旁证了‘坤为柄’等诸象的源头。
”
具体论证,详见《“七日来复”本义探源》。
【24.2】
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
“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
“利有攸往”,刚长也。
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白话】
彖传说:“复卦亨通”,是由于刚爻(自剥卦上九)返回(于初爻),震动而以坤顺运行,因此“外出和进入没有疾患,朋友前来没有咎害”。
“返转回复运行在轨道上,七天回归重新开始”,这是天体的运行法则。
“适宜
有所前往”,因为刚爻在增长。
复卦,从它岂不看到天地之核心吗?!
【解读】
○彖传是对卦辞的解释。
“出入无疾,朋来无咎”是“复亨”的具体表现,“刚反,动而以顺行”是“复亨”的原因(释读不同,标点符号也不同)。
刚反,指上一卦剥卦上九刚爻返回初爻,这就是复卦。
复卦初九为卦主。
复卦下震为动,上坤为顺,故曰“动而以顺行”,因“动”故言“出入”、“来”,因“顺”故言“无疾”、“无咎”。
剥卦刚上柔下,类于否卦,上下闭塞;复卦刚下柔上,类于泰卦,上下交通。
故《杂卦传》:“剥烂也,复反也。
”
《彖传》“刚反”与《序卦传》“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紧密相关联,说明《周易》的卦辞、彖传是建立在序卦基础上的,卦序效法了天地人三才运行之道,因此《周易》的卦序必然蕴藏着深邃的宇宙人生哲理。
○“利有攸往”,刚长也:刚指卦主初九,震卦《说卦传》“其于稼也为反生”,刚爻增长,故“利有攸往”。
对比其覆卦剥卦:“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
○天地之心:心为根本,亦即能量源泉。
震为龙,龙即阳,《易》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复卦阳在下,故初九为潜龙,邵雍称复卦为“天根”。
潜者藏,谓其性也;而震者动,谓其相也、用也。
《老子》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此言复卦之性也,王弼从之曰“复者,反本之谓也……寂然至无,是其本矣。
”孔颖达从之曰“天地以本为心者,本谓静也。
言天地寂然不动,是“以本为心”者也。
”
欧阳修曰:“天地之心见乎动。
一阳初动于下,天地生育万物者本于此,故曰天地之心。
天地以生物为心也。
”此言复卦之相也。
程颐反对“以静为天地之心”的看法:“一阳复于下,乃天地生物之心也。
先儒皆以静为见天地之心,盖不知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非知道者孰能识之!”
复卦下震动上坤顺“动而以顺行”,不妄动也。
故复卦以寂静为本性,以动顺为起用耳,卦主初九爻辞曰“不远复”,走不远即返回,此微动耳,体静用动也。
以下《大象传》言“先王”效法复卦“率天下静”,是以静为本也。
程颐不识而执著于相用,岂“知道者”哉?
【24.3】
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白话】
象传说:雷在地中,是复卦的象;先王由此领悟在冬至之日关闭城门,商人旅客不得通行,君王也不去四方视察。
【解读】
○复卦上坤为地,下震为雷,故曰“雷在地中”。
至日,冬至日。
后,王也。
《尔雅·释诂》“天、帝、皇、王、后、辟、公、侯,君也”,冬至一阳生,正是复卦之象。
先儒将阴阳学与易学结合创立卦气说十二消息卦以复卦为冬至,实源于复卦《大象传》“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周易》本身并无消息卦之说,唯有复卦与冬至相应也。
○《白虎通·诛伐》:“冬至,所以休兵不举事、闭关、商旅不行,何?此日阳气微弱,王者承天理物,故率天下静,不复行役,扶助微气成万物也。
故孝经谶曰:“夏至阴气始动。
冬至阳气始萌。
易曰:‘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
’”
○“闭关”成为以后佛道各家克期证道的名词,其源头即在复卦《大象传》。
“先王以至日闭关”,体现了明君对天地之道的一种敬顺态度。
通过外息诸缘,闭关内省,使身心一如,以合于天地之心。
故《大学》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
○朱震《汉上易·丛说》:
考之《夏小正》,十一月“万物不通”,则“至日闭关,后不省方”,夏之制也。
周制以十一月北巡狩,至于北岳矣。
以是知系《大象》之辞,非周公作也。
李守力按:“至日闭关,后不省方”为夏之制,非周之制。
夏之君主称“后”,周则称“王”。
故《大象传》为《连山易》明矣。
○【复卦卦辞与《大象传》的逻辑悖论】
卦辞:“复,亨。
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
《大象传》:“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
卦辞说复卦之时可以出入,利有攸往。
《大象传》说复卦之时应闭关、不行、不出。
为何出现如此巨大的差异?
李守力按:
《大象传》是《连山易》遗存,《连山易》以上卦为贞(为体),下卦为悔(为用),上卦坤为静,所以人事效法是归静,闭关,商旅不行。
《周易》卦辞是自下而上的性德展开,所以下卦震动为贞体,上卦坤顺为悔用,故“周制以十一月北巡狩,至于北岳矣”,这是周德效法冬至日南至而北返的具体体现,按照日的运行向北巡守的,至于北岳,北岳是坎
卦,坎为隐。
他不会出南门的,南门是商旅、征伐之事。
因此周德精微之行,实际是闭关于心,顺天而行。
这是对《大象传》的细化和开显。
《彖传》解释说,“出入无疾,朋来无咎”,是因为“动而以顺行”;“反复其道,七日来复”,是因为“天行也”。
“利有攸往”,是因为“刚长也”。
夏德质朴而周德文理。
于大略处效法夏德《大象传》,于精微处效法周德卦辞《彖传》。
周德是极其精微的,非常难把握。
君子之道,《大象》具足;圣人之道,彖辞见矣!
一个复卦,卦义不变,所以不存在根本矛盾。
只是立足点不同而已。
两者都是内圣外王之道。
○【复字古文与《大象传》的关系】
复,《说文》“往来也。
”《广韵》“返也。
”段玉裁说“往来也”即“往而仍来”。
甲骨文“复”字上部的“”形为上古先人居住地穴之象形,即{穴/复}字初型。
复,帛书《缪和》作“覆”,覆通{穴/复},覆字上部“襾”象半“”形。
《说文·穴部》{穴/复}:“地室也。
从穴,复声。
”《广雅·释宫》曰:“{穴/复},窟也。
”《集韵·屋韵》曰:“{穴/复},穴地以居。
”
甲骨文“复”字下部“夊”为倒止,是脚趾背向复穴居所,如何有往而返之义?可见“复”字甲骨文是前往别人的居所而后返回之会意。
根据古人画图的体例,是按后
天八卦上南下北,“复”字甲骨文正符合冬至节太阳南至而北返的情形。
金文“复”字将复穴改作“日”形正是源于这个缘故。
可见,看似古朴的象形字实则蕴含着丰富的天文学元素。
由于地穴居所后来被城邑所取代,所以西周金文“复”字从郭。
复字金文上部原是郭字古文的变体,殷商时期的这个复字甲骨文上部所以保留了“”形,可能另有原因,就是它像蕴含八卦八节元素的方尊礼器,金文“复”字则更像圭表测日、冬至太阳南至而北返的情形,反映了复卦《大象传》(《连山易》)对古文字演变的影响。
复字下部为夊,夊为倒止。
复卦上坤下震,坤为邑,故上部有城郭形,艮为止,震反艮,故震为夊(倒止)。
可见复卦卦名与其卦象有密切的关系。
《大象传》所谓“闭关”、“不行”正是冬至日商旅回归城郭之义,古代礼制在“复”字古文里得到了印证。
复卦的回家、回城本义保留在了《大象传》里,这说明《大象传》成书早于卦辞、《彖传》。
卦辞“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尚存复卦回归家居的影子,爻辞、《彖传》、《小象传》就全无“复”的回归家居的古义了。
(详见《周易密钥》:《周易》复卦与周公确立二十四节气)周朝以冬至日为一年的开始,复卦正好是《周易》的第二十四卦,这是否意味着周朝已有了二十四节气呢?
详细内容请看《周易密钥》之“《周易》复卦与周公确立二十四节气”。
该文从古文字演化、历史文献资料、
陶寺观象台遗址的天文功能、天文数学计算等多角度论证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同时论述了《周易》六十四卦卦序的部分奥秘,并介绍了二十八宿体系形成于公元前5670年前后的最新科研成果。
【24.4】
初九:不远复,无祇悔,元吉。
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白话】
初九:走不远就回复,没有大的悔恨,最为吉祥。
象传说:走不远就回复,是因为修正身心。
【解读】
○祇(qí ),《说文》:“地祇,提出万物者也。
”帛书《周易》“祇”作“提”。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地祇提三字同在古音第十六部。
孔颖达《周易正义》引韩康伯云:“‘祇,大也。
’既能速复,是无大悔。
”
○初九为复之始,又为复之卦主,阳刚得位,上有应与,能知其不善而速改之,故既没有大的悔恨,又能获最大吉祥。
○《系辞下传》第五章:“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
《易》曰:‘不远复,无祇悔,元吉。
’”
佛家云:“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孔子赞颜回的德行亦然,“有不善未尝不知”,此不善念头产生而及时觉察之,“知之未尝复行也”,此“不远复”提起正念而止恶也。
这就是儒家的“慎独”功夫。
《中庸》首章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
”
《系辞下传》第七章“三陈九卦”说:“《复》,德之本也,……《复》,小而辨于物,……《复》以自知。
”复卦卦主初九,初为本,故曰“德之本也”;阳之初生,少阳微弱,“七日来复”,言少阳为七,处于群阴(物)之下,故曰“小而辨于物”,“其殆庶几乎”,“莫见乎隐,莫显乎微”,皆言少阳之几微;“《复》以自知”,“有不善未尝不知”,“君子慎其独也”,皆是“自知”之义。
可见,复之初九,即是道,须臾不可离也,天地之心也。
颜回因实证复卦天心,故后世誉之“复圣”。
【24.5】
六二:休复,吉。
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白话】
六二:美善的回复,吉祥。
象传说:美善的回复吉祥,因为下亲于仁。
【解读】
○王弼曰:得位处中,最比于初。
上无阳爻以疑其亲,阳为仁行,在初之上而附顺之,下仁之谓也。
既处中位,亲仁善邻,复之休也。
李守力按:
复卦由于只有初九一个阳爻,所以六二不会乘刚。
所谓“上无阳爻以疑其亲”。
如果上有阳爻,就有乘刚的现象。
如:水雷屯卦六二《象》曰:“六二之难,乘刚也。
”火雷噬嗑卦六二《象》曰:“噬肤,灭鼻,乘刚也。
”震卦六二《象》曰:“震来,厉,乘刚也。
”
六二“休复之吉”,取象又按本爻变卦。
《系辞传》曰“爻者,言乎变者也。
”复卦六二变卦为兑。
兑为巫,为羊,为少女,为悦。
因此可引申为美妙祥善,美善从羊,妙从少(少女),祥既从羊又从示(神示,巫也)。
羞,从羊,本义为美味。
“休”与“羞”音近义通。
休,美善也,庆也。
如《尚书·太甲》“实万世无疆之休”(万世无疆之美善),又《尚书·周官》“作德,心逸日休”(指不费心机,反而越来越美好),《诗经·商
颂》“何天之休”(承蒙老天赐福祥),三千年前的中方鼎铭文有“对王休令”(报答昭王赏赐之福)。
故兑为休。
复卦初九为天地之心,在人为仁。
《孟子·告子上》:“仁,人心也。
”墨子《墨经》:“仁,体愛也。
”郭店楚简中“仁”字共出现67次,55处写作从身从心的,有6处写作或,“千”乃从“身”之简化,人与身同。
可见,仁的中古字是,在复卦即初九也。
“以下仁也”,兑为休美,二爻得中,兑为下,必下临亲近初九之仁也,故曰“休复之吉”。
李守力按:
初九“无祇悔”,或为“无悔于祇”,祇,地神。
复卦是刚爻交于坤初,为乾天之一阳入于地根,故初九为地祇。
六二“休复”仍与祭神有关,于此可见复卦“闭关”修道“修身”“下仁”之滥觞。
○帛书《缪和》:
·子曰:“君人者又(有)大德於臣而不求亓(其)報,則□[□](48上)□要,晉齊宋君是也。
臣人者又(有)大德於君[而不]求亓(其)報,[則□□]□,死則子孫无後於[世],(48下)關龍逢、王子比干、五(伍)子[胥、介]子隼(推)是也。
夫君人者又(有)大德於臣而不求亓(其)報,生道也。
臣者[又(有)大德於(49上)君]而不求亓(其)報,死道也。
是故
(聖)君求報□而弗得者,死亡(随)[之](49下)矣。
故報不可不求也。
亓(其)在《易》也,《覆(復)》之六二曰:‘休覆(復),吉。
’則此言以
□[□]□□[□]也,又[□□□□□](50上)□焉,將何吉之求矣?”
大意:
孔子说:“为人君者有大恩德于臣下而不求回报……晋、齐、宋国的国君就是这样。
为人臣的有大恩德于君主而不求回报,则……死后没有子孙存于世,关龙逢、王子比干、伍子胥、介子推就是这样的。
为人君者有大恩德于臣下而不求回报,这是君主的生存之道。
为人臣的有大恩德于君主而不求回报,这是致死之道。
所以圣明的君主必须给有恩德于自己的臣下回报,如果臣下得不到回报,可能有死亡的后果,故回报不可以不求。
在《周易》复卦六二说:‘休复,吉。
’是说臣下要求回报才吉利,如果不求回报,怎么求得吉利呢?”
李守力按:
帛书《缪和》中,孔子认为复卦六二“休复,吉”是指臣下从君主那里求回报。
按爻象,初九一阳为“天地之心”,生化天地万物。
六二得初九而体现生生之仁,故初九因六二而彰显仁德。
以人事言之,初九为君主,六二为臣下。
臣下不求初九君主回报,则不能体现初九仁德。
故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张栻《南轩易说钩沉》说:“《易》三百八十四爻,未尝言‘仁’,此独言之,夫子盖有深旨。
”《周易》全部卦爻辞,包括《彖》、《象》在内,只在复卦六二爻《小象》处出现有唯一的“仁”字。
那么《周易》作为群经之首,如何阐释“仁”的本质呢?帛书《缪和》的答案是那么的平易、简易,就是领导自己不求下属的回报,但是必须给下属回报。
《老子》第七章说:“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君主效法天地长久之道,不自生,故不求臣下回报;生万物(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故养育臣下万民(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是为仁道,此仁之本义所在。
【24.6】
六三:频复,厉,无咎。
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白话】
六三:皱着眉头回复,虽有危险,但没有咎害。
象传说:皱着眉头回复,虽有危险,理应没有咎害。
【解读】
○六三阴柔失正,上无应与,也无承比,《系辞传》“三多凶”,故复仁之道艰危,然则处于震卦之终,坤顺
之下,动顺之间无咎害也。
“义无咎”,是指不离复卦整体旨义,即使危险,仍然复仁,故无咎。
李士鉁曰:“改过向善,虽危无咎。
《礼记·中庸》曰‘或安而行之’,初之象也;‘或利而行之’,二之象也;‘或勉强而行之’,三之象也。
”
李守力按:
《礼记·中庸》曰:“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知,即智,本真;行,性起用也,即本善。
复卦下三爻正是回复本真本善之仁道的三个层次:复卦初九因处于天地之心的本位,故“生而知之”、“安而行之”;六二亲近仁者,是“学而知之”、“利而行之”;六三皱着眉头回复仁道,是“困而知之”、“勉强而行之”。
《周易》复卦初至三的爻辞与地、人、天三才相对应:初九“不远复,无祇悔,元吉”,祇为地神;六二“休复,吉”,休从人;六三“频复,厉,无咎”,频从頁(頭),象天。
○频:
频,程颐、朱熹均释为“屡”,然与卦象爻象皆无关联。
频当作“颦”(pín),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考之尤详:
《易》频复,本又作嚬。
王弼、虞翻、侯果皆以频蹙释之。
郑(郑玄)作卑。
陆(陆德明)云音同。
按诸家作频,省下卑。
郑作卑,省上频。
古字同音假借。
则郑作卑为是。
诸家作频,非。
颦本在支韵,不在真韵也。
自各书省为频。
又或作嚬。
又《庄子》及《通俗文》假为颦。
而古音不可复知。
乃又考《易音义》云郑作颦。
幸晁氏(晁说之)《录古周易》,吕氏伯恭(吕祖谦)《古易音训》所据音义皆作卑。
晁云:卑,古文也。
今文作颦。
考古音者得此,真一字千金矣。
可见,频,当作“颦”(pín),皱眉头。
颦又通矉(pín)(《正字通》)。
矉,《说文》“恨张目也。
”《诗》:“国步斯矉。
”今诗作频。
《庄子·天运篇》:“西施病心,而矉其里。
”
颦为皱眉头,矉为恨张目,皆与目有关。
而复卦六三爻变卦为离,离为目,故释频为颦为矉于卦象亦符合。
【24.7】
六四:中行独复。
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白话】
六四:走在行列中间独自回复。
象传说:走在行列中间独自回复,因为信从大道。
【解读】
○中行:《周易》之“中”多指二五之中,此处乃是指二至上五个柔爻之中也。
○独复:群阴之中,唯独六四与初九应与,故曰“独复”,(此与剥卦六三类似,“失上下也”也是“独”),初九为仁道,故曰“以从道也”。
○老子曰:“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六四归根即是复命,命即初九之天命,《中庸》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复命即率性,率性即道,故曰“以从道也”。
【24.8】
六五:敦复,无悔。
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白话】
六五:敦厚的回复,没有悔恨。
象传说:敦厚的回复没有悔恨,守中以自我反省。
【解读】
○敦,厚也,坤之德也。
六五柔居尊位,居坤之中,故敦厚守中自我反省,以复归仁道,故虽其失位无应,亦无所悔恨。
自考,谓自我省察。
○敦,楚简《周易》作上亯下羊(亯/羊),读chún 或dūn,亯xiǎng,古同享。
(亯/羊)读chún通淳、纯,纯朴、淳朴之义。
“敦”字的金文、篆体左为上亯下羊(亯/羊)右为攴,楷书简化为左享右攵。
楷体中“攴”部的字,大多数以“攵”部呈现。
【24.9】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白话】
上六:回复迷失,有凶险,有外忧内患;要是用于行军作战,最终会大败;要是用于治理国家,君主有凶祸;以至于十年之内不能再振兴。
象传说:回复迷失有凶险,是因为违反了君主之道。
【解读】
○灾眚:灾,外来的伤害。
眚(shěng),眼睛生翳,引申为自作的过失。
○上六爻辞共四句,表面上很像卜辞的大杂烩,实为周公依次以爻象、卦象、象数而“观象系辞”,字里行间完全是秩序井然,世之大儒多误解矣!
1.迷复,凶,有灾眚:此爻象也。
上六阴爻居复卦之极,下无所应,上无所承,故迷入歧途,背离复仁之道,下无所应故内忧为眚,上无所承故外患为灾。
2.用行师,终有大败:此上六爻变卦之大象。
上六动,复之颐也,颐为大离,离为戈兵;又坤为众,《序卦传》“师者,众也”,故为师,故曰“行师”。
“终有大败”仍由爻象得出(与上同)。
3.以其国,君凶:此本卦之象与反象。
坤为国为邑,故曰“其国”。
坤反乾,乾为君,坤取反义为“反君道也”,故曰“君凶”。
4.至于十年不克征:四至上为坤卦。
于省吾释“坤为十”,坤十乃是音训,甲骨文“十”作“丨”,丨(gǔn),《说文》“上下通也”,《集韵》“古本切,读若衮。
象数之纵也。
”丨与昆,上古音都是文部见母;坤,上古音文部溪母,二者音近义通,故“坤为十”。
《周易》卦爻辞之“十”皆是坤象,如:
水雷屯卦六二“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二至四坤卦。
山雷颐卦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二至四坤卦。
山泽损卦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
”三至五坤卦。
风雷益卦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
”二至四坤卦。
○迷复之凶,反君道也:复卦为冬至一阳复始之象,如前引《白虎通·诛伐》:“冬至,所以休兵不举事……王者承天理物,故率天下静…”,帛书《周易·缪和》篇“不克征,义不达也。
”其意义相近。
○【游吉解读复卦上六】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前545年,时孔子七岁)郑简公派游吉(子大叔)出使楚国,楚康王恃大国霸主位尊,拒不接见,要郑简公亲赴聘问。
游吉只好回国复命,他跟上卿子展说:“楚子将死矣!不修其政德而贪昧于诸侯,以逞其愿,欲久得乎?《周易》有之,在复之颐,曰:‘迷复凶。
’其楚子之谓乎!欲复其愿而弃其本,复归无所,是谓迷复,能无凶乎?君其往也!送葬而归,以快楚心。
言楚子必死,君往当送其葬。
楚不几十年,未能恤诸侯也。
”
这是晋楚鄢陵之战以后的事。
(公元前546年)第二次向戌弭兵会盟,向戌弭兵的结果是晋楚平分霸权,楚康王与晋定公一起轻松地当上了梦寐以求的中原霸主。
会盟次年公元前545年楚康王竟然想叫郑国的国君到楚国聘问拜见楚王,这完全违背《周礼》和复卦的归仁之道,而复卦自《归藏》到《周易》都是楚王忌讳的卦。
因此游吉大胆预言“楚子将死矣”,他认为“迷复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