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非政府组织概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非政府组织的概念
(四)中国对非政府组织的界定 1.对非政府组织进行界定时应注意把握的原则 (1)国际化原则 (2)本土化原则 (3)现实性原则 (4)超前性原则 2.我国学者的观点
特征说(王绍光、秦晖、康晓光、王名)
3.本书的定义 指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具体而言,指不被视为政府部门且不 以营利为目的的协会、团体、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 或者其他法人。
(二)非政府组织对公共治理的效应
(1)创新效应 思考:为什么非政府组织能够发挥创新效应?创新效应有 哪些表现形式? (2)效率效应 为什么非政府组织能够发挥创新效应? (3)公平效应 为什么非政府组织能够发挥公平效应? (4)沟通效应 为什么非政府组织能够发挥沟通效应?
(三)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治理的功能
第二节 非政府组织的类型
一、联合国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体系 二、国外非政府组织的分类 1.世界银行分类法:操作类组织和倡议类组织 2.免税团体分类体系 3.霍布斯大学的分类:12大类、24小类 4.按代际角度划分
(1)以社会救济和福利性服务为工作重点的第一代非政府组织 (2)以推动社会发展和经济开发为工作重点的第二代非政府组织 (3)以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为工作重点的第三代非政府组织 (4)自我意识强、希望结成国际性或全国性合作网络的第四代非 政府组织
第三节 非政府组织与公共治理变革
一、非政府组织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1.政府失灵 2.市场失灵 回顾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的概念及表现形式,思考如何从政府 失灵与市场失灵的角度认识非政府组织产生的必要性。 3.契约失灵 学习契约失灵的概念,思考如何从契约失灵的角度认识非政府 组织产生的必要性。 4.历史渊源 5.内在动机 6.社会因素 思考如何从历史渊源、内在动机、社会因素的角度认识非政府 组织产生与发展的必要性。
1.弥补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和契约失灵,提供公 共服务 2.协助控制政府规模,消除公共权力的寻租现象, 降低公共管理的成本 3.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4.凝聚社会资本,是社会安定有序的源泉和动力 5.培养人们的互助协作精神,带来了组织间的 “伙伴理念”
(四)非政府组织在公共治理中的发展方向
第一是环境保护,指的是环境、生态与资源的保护; 第二是扶贫发展,指的是救助贫困和促进发展; 第三是权益保护,指的是对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 第四是社区服务; 第五是经济中介, 第六是慈善救济。
第二节 非政府组织的特征
一、组织性 组织性指:有一套明文的内部规章制度、明确的职责与 职权等级体系、正式的沟通体系、有目标准则用于检查 纠偏。 1.正式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 明确职责与职权等级体系、正式的沟通体系、有目标准 则用于检查纠偏。 2.成文的组织章程、制度规范,固定的办公场所、工作 人员以及经常性的活动
➢ 在“如何管”上,主张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和私部门成功的管 理经验和手段,全面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益。(公共
公共管理活动的具体类型
①公共政策,即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活动; ②政府管理,即政府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物
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 法机关,以及军队、警察等国家机器的各个部门 的管理; ③非政府组织管理,即除政府以外的公共部门处 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
二、非政府性(民间性)(区别于政府的根本属性)
1.独立自主的组织 非政府组织是由社会中的一定人群依据他们共同的兴趣、意志、利 益、志向、愿望等自发组建的社会组织。它不是履行国家公共职能 的工具,也不是谋求利润的机器,而是拥有独立的判断、决策和行 为机制与能力的自治组织。 2.自下而上的民间组织 非政府组织的组建不是根据国家政权的形式自上而下构建起来的, 它们的组建更多的是依靠广大的公民,通过横向的网络联系与坚实 的民众基础动员社会资源,形成自下而上的民间组织。 3.属于竞争性的公共部门 非政府组织依据组织自身的承诺(而非纳税人的要求),采取各种 竞争性的手段(以此获取必要的社会资源),提供竞争性公共物品。
公共管理学理论的发展
新公共管理学(公共选择理论、产权交易理论、新制 度主义等)
林登的无缝隙政府理论 罗森布鲁姆的多元公共行政理论 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
公共治理理论
福克斯和米勒的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 社群主义理论、商谈民主理论等
公共治理视野下的非政府组织管理
概论:第1章、第2章 非政府组织管理的概念、特征、 类型与理论基础
非政府组织管理
非政府组织管理与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学肇始于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一系 列行政改革,它们被通称为“新公共管理运动”。新公共管 理主要是在“谁来管”、“如何管”这两个基本问题上进行 创新:
➢ 在“谁来管理”上,认为政府在供给公共物品和提供公共服 务时会出现失灵,以往由政府垄断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一 切基本方面的做法是不妥当的,政府应该全面后撤,只做那 些只能由自己做、同时又有能力做好的事情,而把那些社会 有能力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活动尽可能地交给社会, 让社会实现自我管理。(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
五、志愿性
政府是权力驱动,企业是利润驱动,非政府组织是志愿精神(利 他主义、互助主义)驱动。 1.组织的志愿性 非政府组织的成立基于志愿,成员的参加基于志愿,资源尤其是 资金的集中,也是基于志愿性的社会捐赠。非政府组织的主要社会 资源是基于志愿精神的志愿者和社会捐赠。 2.活动的志愿性与开放性 非政府组织不是科层制的组织机构,而是开放式、网络式的公民 志愿组织,因而,其活动具有志愿性、开放性。 3.服务的志愿性与回应性 非政府组织基于志愿精神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能够反映捐赠者 及受益人的需要,提供具有竞争性的公益性和互益性公共物品。
我国非政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织的特点
1.半官方性 (1)成长与发展的背景(政府的权力下放与职能的转移) (2)对政府的资源依赖 2.半完全组织性 双重(业务主管单位和民政部门)管理体制使得一些真正具 有“非政府性”、“自治性”的非政府组织难以获得合法身份, 从而难以具备“组织性”的要求 3.半官僚性 (1)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兼任非政府组织领导的职务 (2)非政府组织称为政府安置闲散人员的分流渠道
理解非政府组织的资产属性与非营利性组织的关系
第一,非政府组织的非营利性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但并不等 于组织不能进行经营性运作,不能获取利润。
➢其一,非政府组织可以获取收入或利润,但这只是其维持 生存和发展的手段,其超出经营成本的剩余收入或利润不能 用于分配,而是必须用于符合组织目标的服务项目; ➢其二,非政府组织可以收费,但其水平一般应低于市场价 格; ➢其三,非政府组织的法人化有助于非政府组织更好地开展 业务活动,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第二,虽然不以营利为目的,但其员工并不是实行低薪。
三、非营利性(区别于企业的根本属性)
1.不以盈利为目的 非政府组织的根本宗旨是不以盈利为目的并在此基础上谋求组 织自身的发展壮大,且壮大组织也是为了实现整个社会或者一定 范围内的公共利益。 2.不能进行利润的分配(分红)——与营利性企业的根本区别 非政府组织可以开展一定形式的经营性业务,但是这些经营业 务所产生的超出经营成本的剩余收入不能在组织成员之间进行分 配,而只能用于组织所开展的各种社会活动及其自身发展。 3.不得将组织的资产和产生的利润以任何形式转变为私人财产 非政府组织的资产既不属于组织,也不属于捐赠者,而是属于 社会。非政府组织是作为社会公益资产的受托人来行使其所有权 的。
四、自治性
自治性指非政府组织作为独立的自治组织,在人事、决策、财务 方面不依附于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具有独立的决策及执行能力, 能够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 1.非政府组织的活动不受政府干预。 非政府组织一旦依法成立,在合法的前提下,即享有组织章程、 宗旨、业务范围、重大活动、以及管理机构调整、组织的解散等方 面的自主决策与管理的权利,不受政府的干预。 2.非政府组织的活动不受营利组织的干预。 营利组织对非营利组织的捐赠一旦成立,其捐赠就成为了非政府 组织的资源,非政府组织在合法的前提下依据组织的章程和宗旨使 用资源,不受营利组织的干预。 3.非政府组织在经济上保持独立性。
第一节 非政府组织:概念与特征
一、非政府组织的概念 (一)“非政府组织”与相关称谓的比较和概念选取 1.非营利组织 2.第三部门、第三域、独立部门 3.草根组织 4.志愿组织 5.免税组织 6.慈善组织
一、非政府组织的概念
(二)概念选取的原则 1.各国的习惯用法 2.理论研究者的研究视角和侧重点 (三)国际学术界对非政府组织的界定 1.法律定义:免税组织(非营利性、非政治性的公益组 织) 2.收入来源定义:会费主要来自于会员的会费或者捐赠 3.功能定义:公益组织 4.结构——运作定义:萨拉蒙德五特征法(组织性、民 间性、非利润分配性、自治性、志愿性)
第二节 非政府组织的类型
三、国内非政府组织的分类 (一)王名教授的分类及其他学者的分类 (二)依据与政府的关系进行分类 1.政府主导的非政府组织 (1)准政府组织(2)由政府直接发起建立或直接控制,享有政府 给予的资源垄断特权的非政府组织 2.创新非政府组织:可以依法独立开展活动的非政府组织 3.基层非政府组织 (1)拥有合法身份的草根组织(2)在工商部门转登记的非政府组 织 (三)按现行法律体系划分:社团法人、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 未登记或转登记的社会团体、事业单位
历史的视角:第3章、第4章 中外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及 其作用
宏观管理:第5章、第6章 非政府组织的内外战略管理 (政府与自身的视角)
微观管理:第7章-第12章 非政府组织的微观管理(领
导决策、营销、筹款、财务、人力资源、评估)
第一章 非政府组织概述
第一节 非政府组织: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非政府组织的类型 第三节 非政府组织与公共治理变革
二、非政府组织与公共治理
(一)非政府组织在公共治理中的角色 1.委托模式 委托模式指政府通过合同或协议等形式委托非政府组织行使某些 公共职能,提供一定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目的在于减少政府压力, 实现“适度政府”的目标。 思考:委托模式的主要优势。 (1)政府 一方面,借用社会强大的力量来减少政府在供给公共物品和服务 上的压力,另一方面能够通过减少政府职能而缩小政府规模,降低 政府成本,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2)非政府组织 能够比较灵活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弥补市场和政府的缺陷。
(一)非政府组织在公共治理中的角色
2.替代模式 替代模式指非政府组织中的一些社会自治团体机构通过 独立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从而在事实上起到替代政府 一部分职能的效果。 思考: ➢(1)为什么非政府组织能够替代某些政府和营利性企业 的职能? ➢(2)替代模式与委托模式的区别 ➢(3)替代模式的主要优势与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