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支持的多学科融合教学研究—以初中地理为例

信息技术支持的多学科融合教学研究—

以初中地理为例

【摘要】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飞速发展,使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新时代需要新人才。新人才需要创新和综合能力。同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要求课程向综合方向发展,课堂教学必须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趋势,积极应对教育现代化课程改革,打破传统单一学科教学,促进多学科融合教学。目前,关于信息技术与相关单学科专业融合的研究非常多,而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多学科课程整合所涉及的研究相对较少。因为地理学科是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学科,与其它学科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本文以湘教版初中地理为研究案例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科融合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学科融合;初中地理

1、初中地理与多学科融合教学现状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融入其它学科知识时,遇到了很多问题。例如,选择什么样的融合形式;教师自身知识的深度和宽度不足[1],难以寻找和把握融合点;备课时多位教师协同障碍;如何评价。大部分教师认为开展融合教学的前提是寻找融合点,然后选择融合形式,在这个过程对教师的知识深度和宽度要求比较高。融合教学设计时需要多位教师协同备课,并制定评价量表。在多学科融合为前提的课堂上,学生可以多沟通交流、多合作学习,就是主动学习的机会增加了,教师也提升了自身的知识水平。

2、信息技术支持下多学科融合教学路径

2.1 以startC平台为基础

starC平台是由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的,是一个云端一体化的平台,是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基础上研发而成,釆用单个计算机机双定位技术,即使用一台计算机同时控制两块交互白板或者触控屏,两块白板(或者触控屏)既显示相同的内容,也可以显示不同的资料,资料之间可以互动[2]。学生移动端PAD是一个装有学生应用平台安装系统的PAD,可以与教师之间互动。侧屏是悬挂在墙上的6块大屏,其实就是计算机,学生合作学习、小组讨论时可以借助侧屏搜索资料、接受教师传的资料。

2.2 基于startC模型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课程融合有两个指向:一是纵向融合,将技术融合于一门课程;二是横向融合,通过技术促进多学科的综合。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的实质与落脚点是要变革传统课堂教学结构——将传统教学结构变革为“主导一主体相

结合”教学结构即可。

具体教学方法可参考一下建议:①教学资源超媒体化: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及其它技术,使得教学资源呈现的更加形象化、直观化,可以使用图片、视频、动画、文本等超文本形式[3]。②教学资源网络化:教师、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搜索资料,全世界的资源在有网的地方都可以共享,这使得教学资源变得丰富起来,也进一步均衡了教育资源。③学习方式变得自主化、个性化、合作化:学生利用现代的技术可以自主学习,依据自己学习情况,加快或者减慢学习进程,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也可以通过智能导师系统1:1教学,智能导师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帮助。也可以利用互动媒体技术开展合作学习,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知识。总之,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

3、以湘教版地理教材为实验对象的信息支持下多学科融合教学

3.1 实验对象

我校七年级2、4班学生是本次实验对象。两个班级在期末考试中各项指标基本相同,学生各项水平基本相同,本实验选取2班与4班为研究对象。本实验对象为七年级两个平行班级,地理一直由同一个教师许教师教授,并且分析发现

他们期末地理成绩不存在显著差异,两个班级水平相当。两个班随机指定为实验

班和对照班。结果2班为实验班,4班为对照班。两个班级的地理授课教师一样,授课内容一样,2班釆用信息技术支持的多学科融合教学方法,4班釆用传统的

教学方法。

3.2 实验目标和内容

本实验的目标是验证信息支持的多学科融合教学模型的可行性和教学效果,

由于实验对象的特殊性和研究环境的不易控制性,本实验釆用准实验研究。实验

内容,共2课时。具体包括:①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人口大国;②印度的水旱灾

害较频繁;③印度的粮食是自给且有余的;④印度的工业处在发展中。

3.3 实验过程

3.4 课时安排和结果

②提问:这是哪个国家回答:印

进入新课

一、印度基

本知识

①大家在课前査找了与

印度相关的资料,现在假如

你是印度的使者,向大家介

绍一下印度

②地理教师利用地图补

充总结概括,历史教师讲述

印度的来源

小组介绍

印度

聆听、读

图并回答

PPT、Flash

电子世界地图

印度的生活、风

俗等图片

二、探究印度地理特征

印度人口多

围绕“印度人口”提出

问题:

①人口的数量变化及增

长趋势如何?

(数学教师利用数学数

形结合思想,引导学生将文

字材料转换成“印度人口增

长曲线图”)

②分析印度人口众多的

优势和劣势(经济、资源)

③如何解决印度人口多

的问题?

小组合作探

究问题

(3个问题

由6组探究每2

组探究一个问

题)

PAD、侧屏、学案

搜集资料

三、

小组成

果展示

评价小组成果(地理教

师和其

它学科教师从自身学科

的角度)

小组展示

探究成

利用互动反馈

系统发

送小组成果到

教师端

结果调查:

结果表明,有73%的学生表示喜欢在未来教室上课,89%的学生表示喜欢多个老师一起上课并有60%的学生地理成绩有显著提升。在此实验中,绝大部分老师和学生表示希望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延伸下去。

课程综合化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推进和深度融合为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并且知识经济社会对复合型人才提出新要求,都预示着多学科融合教学的未来将有广阔的研究空间。

参考文献

[1]顾小清.促进IT与跨学科课程整合的主题学习模式[J].电化教育研

究,2003,03:61-65.

[2]杨宗凯,杨浩,吴砥.论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J].教育研

究,2014,03:88-95.

[3]刘素平.高中地理课程知识整合的模式与规律研究[D].陕西师范大

学,2013.

信息技术支持的多学科融合教学研究—以初中地理为例

信息技术支持的多学科融合教学研究— 以初中地理为例 【摘要】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飞速发展,使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新时代需要新人才。新人才需要创新和综合能力。同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要求课程向综合方向发展,课堂教学必须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趋势,积极应对教育现代化课程改革,打破传统单一学科教学,促进多学科融合教学。目前,关于信息技术与相关单学科专业融合的研究非常多,而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多学科课程整合所涉及的研究相对较少。因为地理学科是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学科,与其它学科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本文以湘教版初中地理为研究案例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科融合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学科融合;初中地理 1、初中地理与多学科融合教学现状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融入其它学科知识时,遇到了很多问题。例如,选择什么样的融合形式;教师自身知识的深度和宽度不足[1],难以寻找和把握融合点;备课时多位教师协同障碍;如何评价。大部分教师认为开展融合教学的前提是寻找融合点,然后选择融合形式,在这个过程对教师的知识深度和宽度要求比较高。融合教学设计时需要多位教师协同备课,并制定评价量表。在多学科融合为前提的课堂上,学生可以多沟通交流、多合作学习,就是主动学习的机会增加了,教师也提升了自身的知识水平。 2、信息技术支持下多学科融合教学路径 2.1 以startC平台为基础

starC平台是由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的,是一个云端一体化的平台,是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基础上研发而成,釆用单个计算机机双定位技术,即使用一台计算机同时控制两块交互白板或者触控屏,两块白板(或者触控屏)既显示相同的内容,也可以显示不同的资料,资料之间可以互动[2]。学生移动端PAD是一个装有学生应用平台安装系统的PAD,可以与教师之间互动。侧屏是悬挂在墙上的6块大屏,其实就是计算机,学生合作学习、小组讨论时可以借助侧屏搜索资料、接受教师传的资料。 2.2 基于startC模型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课程融合有两个指向:一是纵向融合,将技术融合于一门课程;二是横向融合,通过技术促进多学科的综合。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的实质与落脚点是要变革传统课堂教学结构——将传统教学结构变革为“主导一主体相 结合”教学结构即可。 具体教学方法可参考一下建议:①教学资源超媒体化: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及其它技术,使得教学资源呈现的更加形象化、直观化,可以使用图片、视频、动画、文本等超文本形式[3]。②教学资源网络化:教师、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搜索资料,全世界的资源在有网的地方都可以共享,这使得教学资源变得丰富起来,也进一步均衡了教育资源。③学习方式变得自主化、个性化、合作化:学生利用现代的技术可以自主学习,依据自己学习情况,加快或者减慢学习进程,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也可以通过智能导师系统1:1教学,智能导师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帮助。也可以利用互动媒体技术开展合作学习,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知识。总之,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 3、以湘教版地理教材为实验对象的信息支持下多学科融合教学 3.1 实验对象 我校七年级2、4班学生是本次实验对象。两个班级在期末考试中各项指标基本相同,学生各项水平基本相同,本实验选取2班与4班为研究对象。本实验对象为七年级两个平行班级,地理一直由同一个教师许教师教授,并且分析发现

例谈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深度融合

例谈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深度融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在教育领域中应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或 缺的趋势。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地理教学相结合,对于提高地理教学的教学质量,增强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通过利用数字地图、地理信息系统(GIS)等信息技术工具,可以实现地理知识的三维展示和模拟,让学生以更直观、更形象的方式感受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提高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通过互联网, 学生可以获取到丰富的地理教学资源,如卫星影像、地理实景等,更好地了解地理知识。 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可以促进地理教学中的互动与合作。传统的地理教学往往是教师 单向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性和参与性。而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可以打 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在课堂上使用教学软件、 教学平台可以进行实时互动,学生可以随时提出问题、发表观点,与教师和同学进行讨论 和交流,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可以提高地理教学的个性化和差异化。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 力不同,传统的地理教学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而借助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差异,通过智能化教育系统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和学习指导。通过 在线测评系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快速检测和分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 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可以促进地理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地理学科具有实践性强的 特点,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学生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将地理教学与实地 考察、实地调查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通过使用移动学习工具和 定位技术,学生可以进行野外考察和探究活动,亲身感受地理环境和地理现象,提高自主 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地理教学的结合可以促进地理教学的转型与创新,提高教学质 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应用信息技术工具,提升教学敢于和水平,创造 良好的地理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学校和政府应加大对信息技术的 深度融合与地理教育的支持,提供必要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为地理教师和学生提供更 好的教学条件和学习环境。

初中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初中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在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的科学应用可以进一步体现信息技术的资源共享, 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率,确保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思 维能力在初中地理学习过程中得到极大提高,确保学生从最初的信息接收者转变 为学习的积极探索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核心领域。 1.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初中地理教学融合的意义 针对现代信息技术而言,其在现阶段我国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起着十分关键 的应用意义,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成为现阶段教育发展的典型标志以及 未来趋势。立足于全新的信息化时代,我国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很难完全适应信息 时代的教育发展基本需求,现代技术手段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教育应用工具。 将网络技术、计算机多媒体作为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渐被全面应用在教与学的 过程当中,这将为我国初中地理教育的发展带来极大影响。与此同时,融合本身 也成为课程改革过程中的核心内容,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后续的课 程改革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可以进一步通过因材施教的形式从根本上展现出 教育本身具备的民主特征,这不仅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在确 保有关教学策略得以贯彻落实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上提升教学效益。 2.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初中地理课程融合的特征 (1)强化学生认知发展 针对电化教学而言,主要是有关教师将对应的教材内容作为核心,进一步选 择合理的信息化教学融体,包括电视、电影、计算机网络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 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知识获取的过程做出指导,通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用图像、录像等设备,可以进一步具象化地展现出所学知识,为后续学生理解、感知过程 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一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学生个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案例

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案例 1. 引言 本文探讨了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案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领域带来了许多创新,其中包括地理教学。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教师可以使地理教学更具趣味性和实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 2. 案例一:地图制作 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地图,以增强他们对地理地区的了解。学生可以使用地图制作软件或在线地图工具,根据地理数据绘制地图。这种互动方式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地理地区的地貌、经济、文化等特征,并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3. 案例二:模拟实验 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进行地理模拟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和原理。比如,利用虚拟地理实验平台,学生可以模拟地震、气候变化等地理现象,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深入理解地理学原理。这种互动式的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并提升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4. 案例三:多媒体资源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资源,如地理教学软件、视频、图片等,使教学更加生动和具体。通过展示多媒体资源,教师 可以更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地理地区的景观、气候、历史等内容,激 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他们的研究效果。 5. 结论 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案例有地图制作、模拟实验 和多媒体资源等。这些应用案例不仅增加了地理教学的趣味性和实 用性,还提升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应积极 探索和应用信息技术,为地理教学注入活力。同时,信息技术的应 用也需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以上为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案例。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积极影响,同时也体现出教师 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重要作用。希望本文可以为初中地理教师提 供一些借鉴和启示,促进地理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科技的持续发展,信息技术的出现,使教学形式及学 生学习方式发生巨大转变。特别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不仅能够通过视频及图片等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地理教学的内容,同时 也减轻学生学习地理的难度,从而提升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应将信息技术融入 到地理教学中,使其在教学中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前言: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摒弃原有的传统教学思想,侧重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在地 理学习中的应用。弥补传统教育下理论知识为主的缺陷,以此提高教学水平,也 增强学生对地理方面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让其对地理的学习感到有趣。因此,教 师应对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有所正确认知,将信息技术科学合理融入 到教学之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价值,进而使初中地理教学更具高效性。 1. 初中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在我国的科学技术领域当中,信息技术是一种能够将所有知识点综合在一起 的现代化技术,倘若能将其运用在课堂上,就能快速提升整体的课堂效率。从目 前地理教学应用过程来看,教师虽然对信息技术教学有大致了解,并应用于辅助 教学。但地理教师因对信息技术认知程度不够,导致课堂教学中过度依赖于信息 技术的使用,没有教学侧重点,会让学生忘记课堂学了什么,只能记住所播放的 照片和视频。另外,部分地理教师本身就很排斥信息技术教学,更愿意运用自身 的教学经验来开展教学活动,对信息技术设备使用不够熟练,在课堂上出现操作 不当,而耽误课堂进度。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初中地理教学的开展,也没有实现

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教师要深刻意识到所存在的问题,从而真正发挥出信息技 术教学的优势。 1. 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导课环节 课前导入环节是指教师在正式进行教学内容讲解之前,所进行的语言互动、 内容展示等一切准备活动。从课堂教学角度来看,课前导入的价值在于引导学生 思维,让学生以更好的状态去进行之后的知识学习。例如,传统课前导入,教师 多以口头讲述为主,如“世界上最高的山是喜马拉雅山,海拔高度为8848米”等,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将信息传递给学生,但在学生兴趣激发效果方面并不理想。为了更好的发挥出课前导入的作用,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对其予以优化,并运用 事先准备好的视频资料,在课前导入环节为学生展示出“世界上的十大高山”, 视频从第十位开始,学生可以看到“安纳普尔那峰”的外形,已经对其进行的8091米的海拔标高,之后是第九位……最终出现“珠穆拉玛峰”,海拔标高 8848米。在视频的最后,十座高山会全部呈现出来实现高度对比,课堂导入视频 就此完结。在此种课前导入模式下,学生可以在新颖且具有趣味性的方式下了解“世界十大高山”的知识点,同时还可以在视频的展示下更为直观、具体的看到 这些山峰的高度差异,这可以提升学生认知效果,并将其课堂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进而使学生以最饱满状态投入接下来的学习当中。 1.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从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状态来看,做好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化至关重要。因 为此环节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效果,所以优化课 堂教学环节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为了保证信息技术在课堂教 学中的应用有效性,教师要做好应用时机把握,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在知识学习 的重要帮手,提升课堂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地形和地势”相关内容时,虽

【课题申报】《地理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育中的跨学科整合》

《地理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育中的跨学科整合》 课题申报 《地理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育中的跨学科整合》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地理信息技术(Geograph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GIT)是一门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处理、分析、展示和管理空间数据的学科,逐渐在地理学科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初中地理教育是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思维等方面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而地理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能够为初中地理教育提供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通过地理信息技术的整合运用,可以突破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提升学习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地理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育中跨学科的整合应用,探索运用地理信息技术促进学科间的融合,提高学生的学科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 1. 研究内容 (1)分析地理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育中的特点和运用现状,总结已有研究成果。

(2)研究地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点,并建立相关主题模块。 (3)设计地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整合教学方案,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4)开发适用于初中地理教育的地理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和工具,包括地理数据图像、互动模拟软件等。 2. 研究目标 (1)深入了解地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发展现状和需求,为跨学科整合提供理论基础。 (2)构建地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整合教学模型,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研发一批适用于初中地理教育的地理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和工具,丰富地理教学手段和方法。 三、研究方法与计划 1.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搜集和阅读相关学术文献,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育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实践。 (2)实证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实验比较等方法,获取学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跨学科融合探究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跨学科融合探究导言 地理学是一门非常有意义的学科,它探讨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空间组织。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地理学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本文将探讨初中地理教学中跨学科融合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实施。 一、跨学科融合的意义 1.促进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 跨学科融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多学科 知识的综合运用。例如,在学习地球的地貌和自然环境时,可以结合物理学和化学知识,探讨地壳运动与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现象的关系。这样的综合学科教学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地理现象,并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 2.培养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能力 跨学科融合能够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能力。在学习中,学生需要将不 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和运用,这需要他们具备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跨学科教学,学生可以培养出更全面的思维方式,并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具备更强的综合能力。 二、跨学科融合的实施方式 1.与科学进行跨学科融合 地理学与科学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借鉴科学实验的模式,让学生进行地理实地考察和观察,关注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例如,在学习气候变化时,可以结合生物学的知识,研究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球系统的复杂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与历史进行跨学科融合 地理学和历史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地理环境是历史事件和进程发展的重要因 素之一。在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研究地理环境与历史事件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历史背后的地理因素。例如,在学习古代文明时,可以结合地理知识,分析古代文明的兴衰与地理条件的关系。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历史的发展,提升历史意识和地理思维。 三、跨学科融合的实施案例 1.城市规划项目 通过城市规划项目,可以将地理、数学、艺术等多学科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学 生可以通过设计一个理想的城市,考虑城市的地理位置、交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并进行规划和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城市的地理条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测量和计算,运用艺术知识进行城市风貌的设计。这样的项目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2.环境保护研究 通过环境保护研究,可以将地理、科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进行综合运用。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环境问题,如水污染、空气污染等,进行调查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环境问题的地理背景和影响,运用科学知识研究其成因和解决方案,运用社会学知识了解环境政策和社会影响。这样的研究项目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结语 跨学科融合是地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不仅能够 促进地理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能力。在实施跨学科融合时,可以与科学、历史等学科进行紧密结合,并进行具体的项目研究。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他们在跨学科问题上的

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多学科的融合

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 多学科的融合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多学科的融合 一、学科融合的必要性 1、加强多学科知识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是现实的客观要求 目前中高考在题型设计、情境安排及问题设问方式等方面有更多的创新,开放型、应用型、信息获取型、实际操作型等新题型出现的越来越多,在注重学科内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科知识的融合 随着考试制度的改革,使得目前的中学教学发生了根本变化,对于地理教学来说,新的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各个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着眼于考查学生能否系统灵活地运用各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地理作为处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本身与其它学科之间就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我们可以依据新的中高考形势,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利用这种广泛的横向联系,打破学科壁垒,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学习思想,同时也可以和学生共同体会各学科之间普遍联系的乐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我们的教学效益。 就高考而言,地理学科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使之容易成为无论采用哪一种综合形式考试试题的题眼。地理中的自然部分易于与理科综合,人文部分则便于与文科综合,而大综合就更利于地理学科发挥优势。如全球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热点现象与问题,可以使政、史地3科有机地结合起来;资源开发,环境污染与治理保护,可以使理、化、生、地各科巧妙融合在一起;以区域为单位的事物与现象的剖析,则使文理科的融合和渗透变得更加便利。 初中的地理学习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在这一阶段,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最基本的地理观念,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因此加强教学中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也是初中阶段教学的必须。 2、地理学科的特点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科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和作用的科学,地理学研究范围极其宽泛,上至大气圈对流层的顶部,下至岩石圈的表层,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与人类智慧圈五大圈层构成。且地理学从整齐反映人类生存的客观世界,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三大科学体系交叉的产物。 地理作为处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本身与其它学科之间就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适时的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能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甚至有时侯其他学科的知识是理解掌握地理知识的基础条件。 案例1、学习欧洲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时可以引导学生从欧洲的历史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学生可以从现有的历史书中查阅到欧洲殖民扩张积累财富、工业革命迅速提高生产力等资料,同时还能从物理教材中发现大部分物理单位所表示的科学家基本上都是欧洲人,等等这些都能说明欧洲的经济发展有着和好的历史基础。 在这里,适当的历史知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地理问题。

信息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相融合研究

信息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相融合研究 摘要: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将信息技术融入现代教 学中,不仅可以改变传统教育低效率的状况,还能够从更深的层次开发教学资源,真正的实现教学信息化。在地理教学中,科学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主 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及效果,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整合中 得到提高。基于此,本文以高中地理为角度,对信息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相结合 的方式展开研究,使其更加适应新时代教学标准的需要。 关键词:信息技术、地理课堂教学、融合研究 引言:新课标的改革为目前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在新课 标背景下,高中地理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作为 一名高中地理老师,面对新课程,应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现代信息技术 与地理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采取更易学生接受、灵活多变的方式展开教学,从而 实现课堂效率的提高。 一、当前信息技术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技术利用方面缺乏创新性 高中时期作为学生人生的转折点,由于面临高考,教师的教学压力极大,还 要应付各种日常事务,大多数教师每天遵循“两点一线”的生活。在这样的工作 状态下,大多数地理教师倾向于使用现成的信息技术资源来完成教学工作,虽借 助多媒体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创新了教学手段,但并没有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 更新优化,教师“照本宣科”,教学内容也没有因此变得丰富,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没有完全被发挥出来。 1.地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偏弱 对于高中地理老师来说,若想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价值,就必须提高 自己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但由于大部分地理教师并非信息技术专业出身,而是

探究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深度融合

探究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深度融 合 摘要: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的知识内容涵盖较广,包含人文、自然等多种知识,在开展地理教学时,要运用信息技术以更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有效实现 信息技术手段与地理教学的深度融合,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内化知识,锻炼空 间思维,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后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地理;深度融合;内化知识 初中地理教学可帮助学生了解地理环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升综合技能。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不仅要包含自然学科基本属性,也要融入人文内涵,教师需在 教学活动中利用信息技术有效补充课程中所缺乏的知识,创新教学手段与方式, 转变评价方法,对课堂进行有效优化,全面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进而培养 学生地理综合素养。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深度融合优势 (一)提供载体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地理教学能将感知形象化,给予学生更直观的体验,使学 生对并没有见到过的事物产生具体感知。例如地理教学中的人土风情和其他地区 的生活习俗等,另外,也可以使学生的想象可视化,包括训练时空想象能力等, 在学习海陆板块运动等相关关系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的想象结果进 行求证,也能帮助知识具体化,利用信息技术展现出地理要素内涵或进行知识外延,使学生真正理解或运用知识。比如,在学习地壳运动等相关课程时,可以为 学生播放短视频,让学生集中精力进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主动对地壳运动理论知 识内涵进行探究和讨论。 (二)拓宽思路

学生获取知识和相关信息绝大多数来自于视觉感知,之后才是听觉、嗅觉、 味觉等,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地理教学能使学生看得见、听得见,也能进行 手动操作。其中信息技术包含数字电视、白板等基本教学设备,实现教学多种活 动的开设,利用以上特征进行地理教学时,可以因材施教,摆脱时间、空间的限制,不断拓宽教学思路。教师在课堂中利用游戏竞赛等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例如希沃白板中就有竞赛功能,结合触屏,在教学垃圾分 类等相关内容时进行比赛,从屏幕中上方掉落图片,让学生快速点击,检验正确率,提升学生记忆速率,也能激发学生参与度,让学生主动进行探索,除此以外,希沃白板等各类软件的应用,也可以在课堂中构建地球模型,学生想看哪里就能 看哪里,弥补了在传统教学生无法实现立体教学的缺陷,使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 拥有更加广阔的思路[1]。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深度融合策略 (一)激发兴趣丰富资源 信息技术资深拥有着独特优势,能将地理知识简单化,将 复杂学科内容由信息技术展示给学生,课堂生动、有趣,传统教学模式中绝大多 数教师一般以口头模式进行讲解,导致学生虽然能理解基础理论知识,但无法将 理论知识融合成一个整体,也就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这不利于后续学习, 只有发挥出信息技术的总体优势,才能激发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中找到乐趣,提 升理解水平,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学习进度,避免由于教学课 程的主体太多而跟不上节奏,也不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借助网络信息资源,教 师要逐步丰富课程内容,提升课堂多样性,设计合理教学计划,给予学生更多时 间进行展示和阅览。教师也要激发学生探索欲望,让学生也能通过网络进行内容 收集,丰富课上的同时拓宽学生知识层面,包括针对知识进行分类等,全面提高 学生学习能力,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例如,在学习《天气与气候》这节课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在课下主动查阅,了解天气形成的原因以及不同气候条件,在课上通过信息技术让学生感知动态变化,比如雨滴的形成等。 (二)突破重点进行延伸

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深度融合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地理教学 1.使用交互式教学软件:利用交互式地图软件和虚拟实境技术,可以将地理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学生可以通过触摸屏幕或 虚拟现实设备,探索地理景观和地理现象,增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和记忆。 2.利用网络资源:互联网提供了大量的地理相关资源,如地理 网站、在线地图和卫星图像等。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在 课堂上进行实时的地理探索和调查。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 行网络研究和合作研究,深化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3.制作多媒体教学材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丰富 多样的教学材料,如图片、视频和音频等。这些材料可以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和知识,同时也增加了研究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1.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学校可以安排专门的信息技术课程,培 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这些课程可以包括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软 件应用,同时也可以包括与地理学科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2.整合信息技术教育:将信息技术教育融入到地理教学中,可 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例如,要求学生使用电子地图和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地理实践活动,同时也可以要求学生使用互 联网进行地理课题的研究和报告。 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造力 1.创设情境化研究环境:通过信息技术和地理教学的深度融合,可以创设情境化的研究环境,让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研究地理知识。例如,利用虚拟实境技术,让学生仿真参观不同的地理景点,提升 研究的真实感和体验。 2.鼓励学生进行创意性作业: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 工具,进行创意性的地理作业和项目。例如,学生可以制作地理主 题的博客、视频或游戏,展示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创造力。

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融合

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融合 1. 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可以为地理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工具。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访问到各种相关地理信息的数据库,如地图、卫星图像和 气象数据等。这些资源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还可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他们主动探索和研究。 此外,信息技术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新的教学工具。例如,使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可以帮助教师更直观地展示地理数据和 地理现象,从而提高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教师还可以 利用多媒体和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创造更真实和具体的地理研究 环境,提升他们的研究体验和兴趣。 2. 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融合的潜在影响 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融合可能对学生研究和教学效果产生积 极影响。

首先,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到地理研究中。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单向传授知识,而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讨论、协作项目和仿真实验等方式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从而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其次,信息技术的融合可以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进行教学。例如,对于对地理概念抽象理解较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可视化软件或虚拟实验室等工具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内容。 此外,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评估和反馈。通过在线测试和作业提交等方式,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研究进展和困惑,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和指导。这不仅减轻了教师的批改负担,还为教学和研究的改进提供了重要依据。 3. 挑战与建议

初中地理学科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教学方法探究

初中地理学科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教学方法探究 摘要:信息技术是这个时代的战略资源,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初中地理 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信息技术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 以当前初中地理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根据实际教学经验,结合实际 案例,对初中地理学科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教学方法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地理;信息技术;融合教学 当前,初中地理教师虽然进行了地理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教学手段,但还存在 教师不能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或过于依赖信息技术的极端现象。与传统的教学模式 相比,信息化地理课堂能给初中生更直观、具体的印象,能产生更强的冲击力, 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教师要使用正确、有效的初中地理与信息技 术融合教学的方式,使二者进行有机结合,提升学生地理学习的成效。 一、以信息技术为媒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初中地理教师要端正态度,信息技术是一项辅助教学的工具,它服务于教学,要 尊重、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使他们在课堂不再被动地接受地理知识。教师 的作用是引导,并处理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的问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 模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考虑学生真正的需求,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这一媒介, 为其制定适当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营造良好的信息化地理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在 地理学科中获得知识与快乐。 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建舒适的学习环境,以此促进课 堂教学。例如,在人教版《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可以为学 生播放央视《地理中国》的片段,引导学生以探索奥秘的心态进入中国地理世界,还可以在课堂融入维吾尔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回族民歌《山丹红花开》等等,让学生感受不同地理环境形成的不同民族文化,听优美歌声、欣赏优美画面 的同时对这一章节产生强烈的学习探究欲望,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真正为 学生营造适合发展的地理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验展开想象,使其轻松 地掌握教学内容。 二、利用信息技术合理安排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于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来说,一些地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较为复杂,如果使用 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这就需要地理学科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为学生搭建良好的认知结构,让他们参与到问题探究的具体过程中,教师可通过 信息技术,对地理事物的发展过程进行形象的演示,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降水的分布》的讲解时,气温分布成因、降水的形成过程、雨带的移动等内容就是学生理解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可以利用动画的方式为学 生进行演示,这样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进行理解,但有些教师会过度依赖信息技术,而导致缺少对具体地理知识点的讲解,学生的注意力也全都放在了形式多样的课 件上,忽略了章节的联系,导致课堂与学生的沟通时间大大减少。因此,在实际 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的探究学习效果,教师也应该对教学目标合理的进 行整合,突出难点和重点的同时,把握好地理教学的度,明确信息技术的辅助性 地位,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条件。 三、巧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新课程教育理念要求教师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与发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 入到课堂学习中去。所以,初中地理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自身专业素养,运用信息技术积累素材,在课堂增加社会热点探究和学科前沿动态等问题,开拓

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地理)

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地理) 引言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增强地理教学的效果。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它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源和交流平台。地理学科作为一门注重实地观察和空间思维的学科,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实地观察和模拟实验,加深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理解 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水平 教学内容和方法 1.概念讲解与案例分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投影仪或电子白板展示地理概念的动态图像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信息技术支持的实地观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进行实地观察。学生可以通过拍摄照片、录制视频等方式记录和收集地理现象的数据,然后利用地图软件或数据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展示。 3.虚拟实验与模拟演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机软件或在线模拟平台进行地理实验和模拟演练,例如模拟地壳运动、天气变化等。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加深对地理现象和原理的理解。 4.网络资源的利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地理学科的研究和研究,如浏览地理学科相关的网站、观看地理学科的教学视频等。学生可以通过在线互动平台与他人交流探讨,拓宽地理学科的视野和知识面。 评估方法 1.课堂讨论与问答:通过课堂中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理解情况,并及时纠正错误的观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新课标下初中地理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思考与探究

新课标下初中地理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思考与探究 一、地理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意义 1. 优化教学方式 地理学科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提升教学方式。通过信息技术手段, 可以将地理知识以图表、数据、多媒体等形式呈现,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生动地理解 地理环境、地理变化和地理现象,进而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习的积 极性。 2. 拓展学习资源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学习资源。通过搜索引擎、网络课堂、教育 软件等途径,学生可以获取到更多更丰富的地理学科相关的信息和知识,可以进行更加深 入的学习和探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提高了地理学科的学习质量。 3. 培养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在地理学科的教学中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地图软件、卫星影像等技术手段,学生可以进行地理实地调查、地图制作、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等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地理学科知识的能力。 1. 制作多媒体地理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可以为地理学科提供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制作平台。教师可以利用电子地图、 卫星影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材料,制作具有地理特色和地理信息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呈现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的多样性,使得地理教学更加生动、形象、直观。 2. 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课堂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地理课外拓展阅读,使得学生能够获取更加广 泛的地理知识和信息。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课堂、虚拟实验室等平台,进行远程教学和交 流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平台和交流空间。 1. 教师专业能力不足 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地理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水平都是亟待提升的。教师 需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培训和学习,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地理信息技术专业水平,为地理与信息技术整合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2. 学生信息素养薄弱

初中地理学科融合教学应用探究

初中地理学科融合教学应用探究 摘要:对于学科融合的内涵,中外学者各有见解。美国学者克莱恩认为,学科融合是受教育者在多学科视角下对某一中心知识进行多维度的思想建构过程。学科融合是依据主体科目的性质和特点进行拓展合一、层次分明的学科相融。鉴于以上观点,本文认为学科融合是以本学科的中心知识为基础,对课程进行统筹规划,将多个学科的内容、方法、思维经过筛选、提炼,融合于实际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教学理念。 关键词:初中;地理学科;融合教学 引言 当前,新课标强调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旨在由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地理学科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所涉及和可应用的知识范围极为广泛,与初中阶段所接触的众多学科均有一定的联系,这便为通过地理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带来了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有鉴于此,教师要牢牢抓住地理学科的这一特点和优势,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通过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来更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并帮助其构建起完整的、成系统的地理知识学习网络,助力其全面综合发展。 一、初中地理开展学科融合的意义 学科融合教学对教师和学生带来的影响十分突出。开展学科融合教学必然会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授课教师知识储备丰富,教学技能过硬,教育方法机智灵活,这些必定会促进地理教师的专业成长。另外,把多学科的知识、思维、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并应用到教学中,能够促进学科间的融合,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对学生来说,不仅能帮助他们更多方面和深入地理解地理知识,还能潜移默化地利用其他学科知识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解放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素养的综合培养与形成。

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科融合的原则 (一)地理主体性原则 地理学科既有文体学,也有区域性。每当一门语言学科涉及地理知识时,它 就涉及空间法,即区域法和综合法。这是两个学科融合的基础,也是困难的地理 教学涉及语言渗透时,可以选择相关文学作品,但要把握程度。语言学科只是地 理课程中思考的起点,而不是探索点;这只是一种补充信息,而不是主要的教育。一旦这个尺度不被充分理解,必然会导致地理课堂的品位变化,失去地理主观性,逆转牛前的沙砾。 (二)目的导向性原则 在教学上,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终归宿。学科融合教学最终也体现在问题的 有效解决上,这是学科融合的根本取向。在教学时,不能为了体现学科融合的思 想而进行表面化融合。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以地理教学目标为导向,将所融 合的学科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组织、重构。 (三)渗透多样性原则 语言的内容和烟海一样广阔而深邃。地理老师们在地理课中渗透时经常使用 古诗。其实语言内容很多,有诗、小说、短文、辩词等从时空的范围来看,有古 今中外此外,语言不仅是文本的阅读,而且是演讲和写作,也就是说,语言的四 项基本功能是听、说、读和写;语言不仅传授语言文字,而且传授思想、情感态 度和价值观的提升感多元化渗透和多元化融合可以使地理课丰富多彩,意义重大。 (四)协作性原则 为促使学科融合的教学工作更好推进,初中地理教师需要获得其他学科教师 的帮助与指导。以学生的地理认知水平和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基准,共同研讨 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加强各学科教师之间的协作,树立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共同学习和进步,致力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学科融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课题申报】《地理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育中的案例研究与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育中的案例研究与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育中的案例研究与应用》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地理学科是一门关于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地域意识、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往往以书本知识为主,缺乏实践和实地探索的机会,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地理信息技术(Geograph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GIT)以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为核心,通过空间数据的收集、存储、分析和应用,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因此,开展地理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和创新思维。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本研究旨在探讨地理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育中的案例研究和应用,具体目标和内容包括: 1. 分析地理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育的关系,探讨地理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2. 收集和整理国内外地理教育中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案例研究,分析其优点和不足; 3. 设计并实施地理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育中的应用案例,探讨其对学生学习兴趣、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影响; 4. 总结归纳地理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育中的应用模式和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教学策略; 5. 评价地理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育中的效果,提供有针

对性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具体包括: 1. 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有关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教育中的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收集和分析,总结国内外案例研究的经验和教训; 2. 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调查初中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认知、兴趣和效果,以及对教师对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需求和支持程度; 3. 案例研究法:选取数个初中地理课堂,设计并实施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案例,通过观察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情况等多维度数据进行分析; 4. 统计分析法:对问卷和实施案例过程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揭示地理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育中的效果和影响因素。 四、研究计划 本研究计划为期12个月,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文献综述和理论框架的构建(1个月):收集和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教育中的研究文献,明确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框架; 2. 问卷设计和调查(2个月):设计问卷,进行初中学生和教师的调查,获得有关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数据; 3. 案例设计和实施(6个月):根据问卷调查和理论框架,设计并实施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案例,收集相关数据; 4. 数据分析和结果总结(2个月):对问卷和案例数据进行

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研究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研究结题报告 海林市第一中学果红 一、实验课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有人问:“是什么决定我们的未来?”我的答案是互联网和教育.“作为推进未来社会发展的两大核心动力,网络和教育将在广度和深度上极大地影响一个民族的命运,影响一个团队、个人在未来时代的竞争力。”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等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

新型的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方面,我校地理学科有着很多的优势:1、新课程改革趋势的必然:新课表要求“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助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虽然我校在2003年才进入新课改阶段,但改革的大势已摆在眼前。2、资源的广阔性: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定位系统、对地观测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数字地球概念的建立,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都为地理学科提供了广阔资源。3、人力的优越性:课题组成员能熟练应用网络查询资料,熟练使用Powerpoint及Authourware等软件制作CAI 课件。 多媒体网络是指由教师机、学生机、服务器和控制台联网而成的计算机系统,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点对点、点对面的通讯,同时,这个系统还与教学资料中心,甚至Internet相连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可以向每台学生机传送信息之外,还可以通过教师机观察每一台学生机屏幕相信,以达到对教学的反馈和监控;学生可利用教师设计的软件自主学习,学习中的问题可通过网络向教师或学生提问,并进行网络对话, 二、研究的目标与理论基础 1、研究的目标: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2、研究的理论基础:我们认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指在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