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继续教育鼻咽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鼻咽癌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占首位,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区分布。据估计,世界上80%的鼻咽癌病例发生在我国南方各省。其病变首发于鼻咽黏膜上皮。向上可侵及颅底,向下可转移到颈部淋巴结,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易被患者及医务人员忽略及误诊、漏诊。治疗首选放射治疗,放疗后总的5年生存率目前已超过80%。
一、临床表现
鼻咽癌发生部位隐蔽,又与眼、鼻、耳、咽、颅底骨和脑神经等重要组织器官相邻,具有易于在黏膜下向邻近器官直接浸润或淋巴转移的生物学行为,症状及体征变化多样,容易漏诊或误诊,医务人员应高度重视。
(一)颈淋巴结肿大
有40%~80%病人首先以颈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绝大多数病例首先发现颈深淋巴结上群,即位于乳突尖下方或胸锁乳突肌上段前缘处的角淋巴结。开始多为一侧,继而发展为双侧,无痛,质地较硬,活动度差,迅速增大及固定。其后,下颌下淋巴结,颈侧中、下段淋巴结亦相继肿大,相互融合成巨大肿块,颈部肿块常被误诊为结核性淋巴结炎或慢性淋巴结炎。前者常生长在胸锁乳突肌中段前缘处,呈串珠状分布。
(二)鼻出血及回吸性血涕
一般来说这是鼻咽癌的早期症状,患者多于晨起时发现回吸至口腔中的鼻腔分泌物带血丝,常误认为呼吸道炎症而不加重视,随肿块增大、溃烂,涕中血量增加。
(三)耳鸣和(或)听力下降
因肿瘤生长于咽鼓管附近,压迫咽鼓管引起单侧耳闷、耳鸣,耳鸣多为间断、低调嗡鸣声。检查时可见鼓膜松弛部充血,紧张部有液平,亦有按渗出性中耳炎治疗而贻误诊断。耳鸣、耳闷是鼻咽癌的早期症状。
(四)鼻塞
肿瘤堵塞后鼻孔,出现鼻塞,开始为一侧,严重时两侧均有鼻塞。在成人这是一种较晚期症状。
(五)头痛
发生率约为57.2%,常发生于肿瘤破坏颅底或向颅内蔓延累及三叉神经时。开始时疼痛部位为患侧颞、顶部,为间歇性,随着肿瘤进展,疼痛的程度逐渐加重、范围也逐渐扩大,部位也由间歇变为固定。上颈部淋巴结巨大,由于压力加大,可反射性引起枕部疼痛,易误诊为神经痛。
(六)张口困难
为晚期症状。提示肿瘤累及翼内、翼外肌所致,易误诊为颞颌关节病变。
(七)伸舌偏斜
由同侧舌下神经受累所致。表现为伸舌偏向患侧,可伴有舌肌萎缩。
(八)其他脑神经症状
肿瘤经破裂孔向颅内蔓延,常先侵犯Ⅴ及Ⅵ脑神经,继而累及Ⅳ、Ⅲ及Ⅱ脑神经,除头痛外,还可出现面部麻木、下颌偏斜、复视、视物模糊、眼外肌麻痹、上睑下垂等,甚至眼球固定。肿瘤可向后侵入茎突后区引起后组脑神经受损,依次为Ⅻ、Ⅸ、Ⅹ、Ⅺ脑神经,出现伸舌偏斜,软腭麻痹,吞咽困难、声嘶等。
二、鼻咽癌的扩散与转移
(一)直接蔓延
鼻咽癌好发于咽隐窝和鼻咽顶壁,其次为侧壁、后壁、前壁,但底壁非常少见。肿瘤向下可侵及咽侧壁、后壁、软腭、扁桃体等;向前侵及鼻腔后部、筛窦、上颌窦后壁;向上可侵入颅底、颅内。有些病例甚至在原发灶尚不明显时,就出现颅内结构受损的表现。鼻咽癌入颅主要有三条途径:(1)直接侵入蝶窦、垂体和视神经,向两侧累及海绵窦;
(2)由破裂孔入颅,引起岩蝶综合征,其中前组颅神经最易受累,依次为Ⅴ、Ⅵ、Ⅳ、Ⅲ、Ⅱ对脑神经,三叉神经又以第二支最易受累;
(3)肿瘤可直接由卵圆孔侵入颅内。向外侵入咽旁间
隙、颞下窝、引起张口困难,并可直接经咽鼓管进中耳、外耳。向后外侵入茎突后区引起后组颅神经受累,临床表现为颈静脉孔综合征和Horner综合征。
(二)淋巴道转移
鼻咽癌以淋巴道转移率高、转移出现早、颈淋巴结转移范围广为特点。据统计:治疗前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80%,单侧淋巴结转移占43.3%。
1.咽后淋巴结是鼻咽癌首先累及的淋巴结,主要转移到咽后外侧淋巴结,但临床检查难以发现,常被忽略,CT、MRI 检查有助于诊断该处淋巴结受累情况。
2.乳突尖部下方深部的淋巴结也是临床上鼻咽癌首先受累的淋巴结,属于颈内静脉淋巴结上群的一部分,其次为下颌下淋巴结及副神经淋巴结受累。随着病情发展可转移至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可融合成团块,淋巴结越大,远处转移率越高,预后越差。
(三)血道转移
鼻咽癌容易发生血道转移,其发生率为20%~30%,尸检鼻咽癌血道转移率为51%~56%。转移部位为骨、肝、肺。骨转移中又以脊椎转移、骨盆转移为多见。转移多发生在放射治疗后3年内。
三、辅助检查
(一)鼻咽镜
这是一种简便、快速、有效的检查方法。应观察鼻咽腔左右是否对称、黏膜有无粗糙、局限性隆起、黏膜苍白等早期鼻咽癌表现。鼻咽癌好发于鼻咽顶后壁或咽隐窝,肿瘤肉眼观可分为肿块型、菜花型、溃疡型、黏膜下型。鼻咽镜有间接鼻咽镜和电子鼻咽镜或光导纤维鼻咽镜,均可进行检查。
(二)鼻咽活检
鼻咽纤维镜下经鼻鼻咽腔内活组织检查是鼻咽癌的确诊依据。但在没有鼻咽纤维镜的单位可以考虑间接鼻镜下活检,具体操作:1%地卡因喷于咽部、鼻咽部作表面黏膜麻醉,共3次,然后让患者用直角压舌板自行压舌。检查者左手持鼻咽镜,右手持活检钳,咬取鼻咽部肿瘤组织。动作应准确而敏捷,力争一次成功。因反复活检不但增加病员痛苦,且因出血而掩盖肿瘤组织,造成定位困难,肿瘤巨大伴有张口困难者也可经鼻活检。
(三)影像学检查
1.CT CT扫描的密度分辨率较高,采用薄层扫描不仅可以观察鼻咽部表层结构及咽隐窝的形态,还可以观察鼻咽周围深层软组织有无侵犯,特别是颈动脉鞘区有无受累。有利于临床分期,准确设计照射野、了解治疗效果,有利于长期随访观察。
(1)检查方法:轴位扫描,扫描层面平行眶耳线或头略伸,使扫描层面与眶耳线成10°~15°角。采用3~5 mm
层厚,患者平稳呼吸。有条件最好再做冠状位扫描,可省去平扫,直接增强,每层均须软组织窗位和骨窗位。
(2)鼻咽癌的CT表现: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困难,小的黏膜下肿瘤不能为窥镜查出,但CT可见鼻咽局部小的软组织隆起可帮助确定活检方向和位置,有利于早期诊断(也有报道CT扫描未发现异常而鼻咽镜检发现病灶,故两者不可偏废)。肿块较大时可见咽隐窝变平、隆起、咽后壁软组织肿胀、密度增高、厚度增加、边界模糊,使中线部三角形或条状低密度脂肪间隙变形、移位、消失,两侧咽侧壁不对称,累及侧壁时咽旁间隙则变模糊。茎突内侧软组织受侵,表现为密度增高、宽度增加,颈内动、静脉显示不清,呈一片密度较高且均匀的阴影。咽顶部软组织受累时,原有小点状及条状低密度结构消失,呈一片均匀密度较高的影像。咽旁间隙受累时可表现为三角形低密度区相应移位、变形、狭窄,有的呈向外凸的弧形,重者完全消失,两侧表现可不对称。侵及鼻腔则显示后鼻孔的软组织肿块。翼腭窝受累表现为翼内外肌肿大,肌间脂肪垫模糊、消失。翼内外骨板破坏,上颌窦受侵犯则颞肌间脂肪界面消失,上颌窦后壁骨质变薄、骨壁破坏。肿瘤侵及眼眶,表现为球后软组织块影。侵犯蝶窦,可见蝶窦和斜坡骨坏死,颅底侵犯也可见大片骨破坏或增生,并可侵入颅内,在相应部位出现肿块影,此时冠状位直接增强CT扫描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