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鳍东方鲀池塘养殖
中国河鲀养殖种类、养殖模式、养殖产量区域分布及主要企业分析
中国河鲀养殖种类、养殖模式、养殖产量区域分布及主要企业分析一、河鲀养殖种类及养殖模式河鲀,为硬骨鱼纲鲀科鱼类的统称,有“河豚鱼”、“气泡鱼”、“蜡头”等称谓,是环渤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养殖鱼类。
自1990年卫生部发布《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规定鲜活河鲀不得销售使用开始,河鲀在市场上一直游弋于“灰色地带”,直至2016年9月农业部办公厅、国家食药监总局联合发布《关于有条件放开养殖红鳍东方鲀和养殖暗纹东方鲀加工经营》的通知,按照先行先试、逐步开放的原则,有条件开放河鲀产品加工经营,河鲀产品时隔26年终于迎来解禁。
目前我国主要河鲀养殖种类包括红鳍东方鲀、暗纹东方鲀、菊黄东方鲀、黄鳍东方鲀和双斑东方鲀等,其中红鳍东方鲀由于不耐高温,在福建广东等地不能更好的进行养殖,主要集聚在北方地区,而菊黄东方鲀和双斑东方鲀需要合适的盐度和温度主要在福建和广东养殖。
目前我国河鲀养殖模式主要有池塘养殖模式、工厂化养殖模式以及海水网箱养殖模式。
二、河鲀养殖产量统计我国河鲀养殖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中期开始规模化养殖,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河鲀养殖产量下降至15652吨,之后持续上升,2018年产量达到35764吨,2019年回落至27384吨,同比下降23.43%。
《2021-2027年中国河鲀行业市场经营管理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我国河鲀养殖以海水养殖为主,但是淡水养殖产量逐渐呈现上升态势,2010年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产量分别为17111吨和2842吨,2019年产量分别增加至17473吨和9911吨。
三、河鲀养殖产量区域分布我国河鲀海水养殖区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其中2019年福建省为10024吨,是唯一海水养殖产量超过万吨的省市,占全部河鲀海水养殖产量的57.37%,为主要的河鲀海水养殖省份,远超其它省市,山东、河北和辽宁三个省市产量均超过千吨,分别为2750吨、2081吨以及1993吨,占比分别为15.74%、11.91%、11.41%。
一例红鳍东方鲀眼点淀粉卵涡鞭虫病的防治
2018.6红鳍东方鲀俗称黑艇巴、黑蜡头等。
以往在养殖过程中,该鱼的病害相对较少,危害较大的只有在冬季室内越冬期间的盾纤毛虫病。
但近一两年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集约化程度的加深,各种病害也随之不断暴发,眼点淀粉卵涡鞭虫病即是其中危害较大的一种,该病以往从未有过在红鳍东方鲀上暴发的报道,养殖户在遇到该病时往往缺乏防控经验。
本文通过对发生在河北省昌黎县的一例工厂化养殖红鳍东方鲀眼点淀粉卵涡鞭虫病的防控进行详细剖析,希望能够给养殖业者以参考。
该病例发生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新开口养殖区,该养殖区有近100万米2的工厂化养殖车间和大量养殖池塘,其中工厂化养殖以半滑舌鳎、牙鲆和大菱鲆为主,在每年冬季有部分养殖场进行红鳍东方鲀的越冬养殖(秋季入池规格在100~150克/尾,春季出池200~250克/尾)。
发病养殖场主养牙鲆和大菱鲆,以往有少量车间进行红鳍东方鲀的越冬,2017年该场尝试进行红鳍东方鲀的工厂化养殖。
发病养殖池面积36米2,水深1米,放苗规格为3厘米左右,初始养殖密度为800尾/米³,随着鱼的不断生长,养殖密度也不断降低,至发病时(体重在50克/尾左右),养殖密度为80尾/米³。
养殖初始,投喂丰年虫成虫,后逐渐过渡到投喂小型沙钻鱼、云鳚幼鱼和鳀鱼幼鱼,发病时投喂鳀鱼幼鱼。
养殖过程中每日换水一次,每次换水70%左右。
发病时的养殖水温在23~24℃,盐度25,pH 8~8.5。
由于红鳍东方鲀对氨氮、亚硝酸盐的耐受能力较强,因此未进行这两个指标的测定。
发病车间面积较大,同车间部分养殖池养殖牙鲆,养殖水温同上,牙鲆未患病。
同养殖场所养殖的大菱鲆也未患病(大菱鲆养殖水温略低,20℃左右)。
周边养殖场所养殖的半滑舌鳎也未有该病的发生(养殖水温25~26℃)。
红鳍东方鲀最初的患病表现是停止摄食,随后出现游泳状态异常,这个过程时间很短,往往不超过24小时。
在工厂化车间内,红鳍东方鲀通常在养殖池内环游(顺时针或逆时针),大部分鱼朝着一个方向游动,通常分布在池水的中层,只有在喂食时才会出现环游中断的现象(这一点和网箱养殖红鳍东方鲀相似)。
土池养殖河豚的五个技术要点
土池养殖河豚的五个技术要点红鳍东方鲀(Fugu rubripes)俗名廷巴鱼,河豚是沿海地区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
目前,在红鳍东方鲀成鱼养殖成活率上,各养殖单位或个人高低不等,高的可达90%以上,低的则只在50%左右。
小编就红鳍东方鲀在成鱼上池养殖中保持较高成活率的几个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一、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以10亩,50亩为宜,并配套有单独的进排水闸各1处,每个池塘备有水泵。
池塘要彻底清除淤泥,特别是多年养殖用的旧池塘,苗种放养前要严格清除多年积累的腐殖质和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并用消毒药物处理晒干后再进水,水深保持在1.8m以上为好。
二、苗种放养1.苗种质量外观看,无论是多大规格的苗种,其体质要求健壮、活力强、肥满度大、色泽鲜亮、无畸形、规格整齐。
2.放养密度规格为800尾/kg,1000尾/kg的苗种,放养密度为4000尾/亩,5000尾/亩;规格为0.5kg/尾的苗种,放养密度为80尾/亩,100尾/亩;规格为0.7kg/尾的苗种,放养密度为60尾/亩,80尾/亩。
3.苗种消毒苗种经过高密度的温室越冬,于放养前必须用甲醛溶液消毒鱼体后,方可入池。
三、饲料投喂成鱼养殖期,饲料的投喂是养殖成败的关键。
目前,饲料多采用冷藏的杂鱼或从港口收购的新鲜杂鱼,笔者提倡以新鲜的杂鱼为主,冷藏的杂鱼为辅,每周增加投喂1次杂虾,以调节鱼体所需的营养成分。
正常情况下,投喂量为养殖鱼体体重的5%,7%,在高温季节可以适当减少投喂量;为了降低饵料的浪费和便于观察,可在池塘中设点投喂,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增减投喂量。
四、水质管理良好的水环境,可以使鱼体生长快、发病率低而饲料利用率高。
在红鳍东方鲀养殖过程中,大潮期间每隔3天换水100%以上,小潮期间可以根据情况添加一定的新鲜海水,特别是在高温季节更要加大换水量,以保证池水中有足够的溶解氧。
五、鱼病防治疾病防治工作贯穿于从苗种放养到成鱼出池的全过程,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疏忽。
针对多年出现的鱼病,笔者认为,在养殖期间除了选择优良苗种、管理好水质、科学投喂以外,还要定期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E、维生素C和胆碱,每隔10天,15天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以提高鱼体的免疫力,进而达到抗病防病的作用。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发展现状简析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发展现状简析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自2012年开始在我国推广,至2018年底已在全国10多个省(区、市)建成流水养殖槽2000多条,覆盖池塘近4万亩。
笔者介绍了该模式的技术原理及要点、推广示范概况,总结出该模式推广过程仍存在吸污率偏低,净化生态养水区面积太小、配备不足,养殖品种需要进一步筛选的问题,继而提出研究制定粪污收集率测算标准方法,力争将粪污收集率提升至70%以上,严格防止过高密度养殖,推水养殖区占池塘面积不得超过5%,养殖名优品种的建议。
近年来,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又称“跑道鱼”养殖模式)在各地发展势头迅猛,截至2018年底已在全国10多个省(区、市)建成流水养殖槽2000多条,覆盖池塘近4万亩。
为便于广大生产应用者加深对该模式的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汇总整理如下。
一、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介绍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是集成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生物净水技术、高效集污技术等于一体的新型池塘养殖模式。
该模式通过借鉴美国集约型池塘水产养殖技术(又称IRA-池塘跑道型水产养殖技术),并结合我国各地池塘条件转化升级而来。
(一)国外发展概况现代集约化池塘养殖技术和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IPA/IPRS),最早是在美国奥本大学、克莱姆森大学、密西西比州立大学研发起来的。
近年来,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已经成为美国和全球推广该技术的主要倡导者。
他们在使用美国豆粕型水产饲料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大力推广这项养殖技术,2012年~2013年开始在我国推广。
随后该技术被世界上多个国家广为采用。
(二)国内发展背景池塘养殖在我国水产养殖中占重要位置。
我国传统池塘多建于20世纪70~80年代,建造时间较早、建设标准偏低、长期缺乏维护,目前普遍存在设施简陋、坍塌淤积、环境恶化和效益不高等问题。
“十一五”“十二五”期间,以中央财政渔业标准化健康养殖、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等项目为引导,各地财政和养殖者不断加大投入,开展池塘设施升级改造(主要是护坡、固堤等),改造标准化池塘(包括新挖)120余万公顷。
唐山地区“海陆接力”养殖红鳍东方鲀技术
随着工业快速发展,养殖水质恶化,养殖面积急速紧缩。
养殖红鳍东方鲀抗病抗逆能力降低,病害频发,用药增多,产品品质下降。
日本、韩国等的进口国检测标准日趋严格,特别是药物残留检查近乎苛刻,导致出口规模急剧萎缩。
采用“海陆接力”模式(即池塘和海上网箱养殖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优化养殖结构,充分利用养殖空间和海洋资源,成品口感接近野生,养殖效果十分显著。
现将我们的养殖经验介绍如下。
一、鱼苗繁育育苗池和使用工具要在使用前和使用中进行消毒处理。
从日本购进鱼卵,水温18~21℃、盐度29~32、pH8~8.4、比重1.017~1.02。
孵化密度为100万~150万尾/米3。
初期主要采用轮虫、枝角类等作为饵料,后期增加卤虫幼体、鱼肉糜等。
育苗过程中换水量随个体长大而增加,每天换水2~4次。
换水水温差控制在2℃以内,操作要轻柔,防止惊吓鱼苗。
在鱼苗长到1.5厘米左右出池,投放池塘,进行鱼种培育。
二、池塘生态养殖繁育好的鱼苗放养到池塘中培育鱼种,采用红鳍东方鲀-中国对虾生态混养模式。
生态养殖原理如图1所示。
图1生态养殖原理1.养殖前池塘处理池塘面积50亩左右,水深1.5~2米,水源充足。
曝晒池底,清除有机质。
放苗前半个月开始消毒池塘,全池泼洒生石灰,用量为100~150千克/亩,5天后开始进水。
进水后开始肥水,按10∶1的比例投放氮、磷肥,3天一次,每次用量减半。
2.放苗鱼苗规格尽量一致,约1.5厘米/尾,一次放足。
中国对虾规格1厘米/尾。
投放密度为中国对虾3500尾/亩、红鳍东方鲀70~80尾/亩,尽量避开阴雨天气。
养殖开始时把鱼虾隔开,等到中国对虾长到3厘米左右再放开混养,避免鱼捕食虾。
3.饵料投喂饵料喂食鲜杂鱼虾,鱼苗期需要将料搅拌成糜状,饵料要新鲜,避免红鳍东方鲀患肠胃炎。
早晚两次,要定点、定量,适量投喂,按投喂饵料后半小时吃完为宜。
遇到阴雨天气或水质不佳时应减少投喂量。
不需要对中国对虾专门投喂。
让其摄食生物饵料和鱼吃剩下的饵料。
养殖红鳍东方鲀介绍
养殖红鳍东方鲀介绍养殖红鳍东方鲀介绍一、红鳍东方鲀红鳍东方鲀(学名:Takifugu rubripes)又名廷巴鱼、街鱼、乖鱼、气鼓鱼、鲀鱼、龟鱼、腊头等;属于硬骨鱼纲-鲀形目-鲀科,是大形鲀类,体长一般在350-450毫米之间,最大可达800毫米,初次性成熟雄性350毫米、雌性360毫米,此时是食用红鳍东方鲀的最佳时期;是鲀类中的最佳品种,中国重要的名贵经济鱼类。
关于“河豚”与“河鲀”1、河豚(月字旁),主要是作为民间的俗称,是所有河豚鱼品种的统称,也是古汉语、古诗词中的说法,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所有河豚鱼品种有近200种。
2、河鲀(鱼字旁),主要是指硬骨鱼纲,鲀形目,鲀形科的鱼类品种,是学术上的科学用语,我国沿海常见的有40余种,二、形态特征红鳍东方鲀体无鳞,鱼体呈圆筒形,并且粗而短,显得格外肥胖,两颌各具2上喙状牙板,吻钝圆,眼稍小,侧上位。
二鼻孔位鼻囊突起两侧。
口小,前位。
唇发达。
上下颌骨与牙合为4个大牙状。
鳃孔侧中位,短横月形。
无鳞;除吻、头体两侧及尾部外,均有小刺。
侧线在尾柄近侧中位,向前渐很高,到头部有项背枝、头侧枝、眼上下枝及吻背枝;体后半部下方有腹枝、头部下侧有下颌枝。
背鳍小刀状,位肛门后上缘。
臀鳍与背鳍相似而略后。
胸鳍侧中位,近扇形。
尾鳍圆截形。
背侧黑色,腹侧白色,沿腹棱艳黄色;胸鳍后上方体侧有一白缘眼状大黑斑,其后到尾部尚有数个小黑斑。
背鳍及尾鳍黑色;胸鳍灰褐色;臀鳍红黄色,基部较红。
三、生活习性红鳍东方鲀栖于暖温带及热带近海底层鱼类,属于海洋鱼类。
在我国红鳍东方鲀主要分布在分布在辽宁、河北、山东、天津等地。
河豚鱼在受到威胁时可以迅速吞下大量水或者空气使自己体积膨胀,吓退掠食者。
圆圆的身体惹人喜爱很多人当做宠物来养。
但是不要被它呆萌的外表蒙骗,红鳍东方鲀生性凶猛,有“虎鲀”之称,在海里那是一方霸主,牙齿是相当的锋利,可以轻松咬断六号铁丝,锋利的牙齿让红鳍东方鲀的菜单十分丰富包括贝类、棘皮类、腹足类等,(织纹螺)而这些生物又多是以藻类、菌类为食,身体里富集了河鲀毒素,河鲀吃了这些生物河,鲀毒素在身体里二次聚集,才使得河鲀鱼有剧毒,其实河鲀本身是没有办法生产毒素。
扇贝“渤海红”池塘底播养殖试验通过现场验收
扇贝“渤海红”池塘底播养殖试验通过现场验收⽇前,由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与唐⼭市海都⽔产⾷品有限公司共同组织实施的扇贝“渤海红”池塘底播养殖⽰范推⼴试验在河北省唐⼭市通过了专家现场验收。
验收组由河北省海洋与⽔产科学研究院、河北农业⼤学、河北省⽔产科技开发公司和滦南县⽔产技术推⼴站等单位专家组成。
扇贝“渤海红”(国家⽔产新品种编号GS-01-003-2015)是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王春德研究员团队从紫扇贝与海湾扇贝的杂交⼀代中经多代选育培育成功的杂交扇贝新品种,⽬前已成为我国北⽅的主要养殖扇贝品种,并已在南⽅海域养殖成功。
⽬前扇贝主要以筏式笼养的⽅式养殖,近年来由于海洋⼯程、沿海旅游和环境变化等影响,适合筏式笼养的海区⾯积越来越⼩,⽽且筏式养殖需要⼤量的⼈⼒和养殖器材,严重阻碍了扇贝“渤海红”等新品种的推⼴。
为解决这个问题,王春德研究员率领青岛农业⼤学和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的贝类育种团队⾃2016年开始选育⼴温型、长寿的扇贝“渤海红”品系⽤于底播养殖试验,并先后在青岛胶州湾和庄河王家庄海域取得浅海底播养殖试验成功,在莱州仓上虾池取得池塘底播养殖试验成功。
为进⼀步⽰范推⼴扇贝“渤海红”底播养殖模式,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与唐⼭市海都⽔产⾷品有限公司2020年联合在唐⼭市海都⽔产⾷品有限公司的红鳍东⽅鲀养殖池塘进⾏了扇贝“渤海红”底播养殖试验。
2020年6⽉5⽇,项⽬组将壳⾼3~5 mm的扇贝“渤海红”苗种在唐⼭市海都⽔产⾷品有限公司池塘进⾏中间培育,⾄8⽉5⽇将约1000万粒壳⾼15~20 mm的扇贝“渤海红”稚贝底播到150亩红鳍东⽅鲀养殖池塘,底播密度约为100粒/平⽅⽶;同时将同⼀批扇贝苗种在秦皇岛⼤蒲河海区笼养作为对照。
10⽉27⽇,专家组对底播养成的扇贝进⾏随机取样,回捕扇贝平均密度为35.4±5.7粒/平⽅⽶,平均回捕率为35.7%,底播扇贝平均壳⾼55.92±4.87 mm,壳长60.39±5.55 mm,壳宽25.33±2.75 mm,体重34.42±9.80 g,柱重3.31±1.41 g;同期笼养贝平均壳⾼52.27±3.90 mm,壳长56.02±4.05 mm,壳宽25.09±1.64 mm,体重22.25±4.05 g,柱重3.18±0.85 g,底播扇贝“渤海红”平均体重⽐笼养扇贝提升了54%以上。
池塘中正常的PH值7
饵料系数:指鱼虾每增重1千克,所需投喂饵料的千克数,即总摄食量与鱼虾所增加的体重之比。
对虾生物学体长:指自眼柄基部至尾节末端的长度。
多品种轮养:即在同一个池塘内,一年中多次放养苗种,多次捕捞上市。
多茬养殖:一年内多次放养,多次收货。
广盐性鱼类:能耐受盐度变化较大的鱼类为广盐性鱼类。
狭盐性鱼类:不能耐受水中溶解盐类数量变化较大的鱼类为狭盐性鱼类。
什么叫海水池塘综合养殖:海水池塘综合养殖也叫海水池塘多元化立体养殖,以对虾综合开发利用为主,包括多品种混养,多品种轮养和多茬养殖等。
透明度:是指养殖池塘水的清浊程度,它是反映水中浮游生物、泥沙及其他悬浮物质数量的指标。
盐度:水体中含盐类量的多少称盐度,常用百分比或千分比表示,单位为克/千克。
半饱:胃含物占胃腔的1/2以上,或占据全胃,但胃壁不膨胀。
虾蟹混养:池塘中以虾为主养,搭配蟹类,称为虾蟹混养。
蟹虾混养:池塘中以蟹为主养,搭配虾类,称为蟹虾混养。
工厂化养殖:集约化程度很高的精养方式,也称超精养。
指在水体较小的水泥池中,利用先进的工业化调控手段,进行高密度养殖的一种方式。
如何选择亲虾:1、个体大,一般雌虾体长大于14厘米,雄虾体长大于12厘米。
2、体质健壮、无外伤、肢体完整、体表光滑。
3、性腺饱满成熟。
池塘消毒的目的:是利用药物杀灭塘中危害苗种的病原体、寄生虫和各种凶猛鱼、野杂鱼及其他敌害生物。
简述养殖期间病害防治措施包括哪些内容:在整个养殖期间,病害防治必须以生态防病措施为主,药物治疗为辅,遵循“防重于治”的原则。
从苗种质量把关和水质管理着手,做好池塘、苗种、饵料、工具及食台等消毒工作,定期泼洒生石灰,投喂优质新鲜的饵料,避免疾病发生。
某些疾病一旦发生,可采用药物治疗。
简述东方鲀的越冬管理:通常东方鲀需养殖2年,方可达到商品鱼规格,在北方沿海东方鲀养殖都需经过越冬。
当海区水温下降至11℃时,必须将鱼移至温室过冬。
一般水温控制在13-18℃,放养密度以2.0-3.0千克/立方米为宜。
056-鱼类增养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烟台大学成人高等教育考试《鱼类增养殖学》试卷A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填空(每空1分,共28分)1、内源营养→混合营养→外源营养2、产浮性卵,产漂(或半)浮性卵,产沉性卵3、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RIH(促性腺激素释放抑制激素)或GRIF(促性腺激素释放抑制因子)4、肌肉,腹腔5、拉网锻炼6、看天气、看水色、看鱼的活动和摄食情况,定质、定量、定时、定位7、水色经常变化、浮游生物优势种交替出现8、水、种、饵、密、混、轮、防、管9、重力式全浮网箱10、气浮法,蛋白分离器(或泡沫分离装置)11、封闭式循环流水养鱼12、微滤机,弧形筛13、轮虫→卤虫幼体→配合饵料14、控温,控光,饵料强化15、剪牙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1、池塘混养:在池塘中进行多种鱼类、多种规格的混合养殖,利用不同种类、规格鱼类的不同生物学特点,互利互补、趋利避害,充分发挥池塘在水体、饵料方面的生产潜力,提高产量的养殖方法。
2、卵子生长成熟:指初级卵母细胞经大生长期结束后,达到第Ⅳ时相末,体积达到最大,核极化,核膜溶解,已能对催产剂和外界环境起反应的状态。
3、催产效应时间:亲鱼自末次注射催产剂到发情产卵所需的时间。
4、饵料系列:在鱼类人工育苗过程中,按顺序使用的多种饵料称为饵料系列,相临饵料常交叉投喂。
5、生物膜法:是通过生长于生物过滤器中的滤料表面的生物膜来净化水质的生物净化方法。
生物膜中有各种微生物,可摄取污水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将之氧化分解以净化水质。
6、人工鱼礁:为了聚集鱼类等动植物种群,达到提高渔获量或保护水生生物的目的,在水深100m内沿岸海底设置的有一定形状的礁状物。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D2、A3、D4、C5、B6、D7、A8、B9、D 10、B四、判断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2、×3、×4、√5、×6、×7、×8、×9、×10、×五、问答题(共34分)1、池塘混养鱼类青、草、鲢、鳙、鲤、鲫、鲂鱼之间的主要关系是怎样的?(8分)答:青、草、鲢、鳙、鲤、鲫、鲂之间的关系:“吃食鱼”青、草、鲤、鲫、鲂给“肥水鱼”鲢、鳙提供饵料,肥水鱼防止水质过肥,给吃食鱼创造了良好的生活条件,并提高了饵料利用率。
春日鲀河,又一轮新的生长开始
春日鲀河,又一轮新的生长开始作者:***来源:《美食》2021年第03期3月的大连庄河,气温已经回暖,海面的冰已经融化,靠海而生、依海而居的人们就像土地春耕一样,正准备开始新的一轮海上养殖。
大连富谷现代渔业生态园区备好数十万尾河鲀鱼苗投放,每年3月到次年10月是一个生长周期,18个月的养殖将出产几百吨到上千吨的河鲀鱼。
这里是国家农业部认证的“国家红鳍东方鲀良种场”“河鲀鱼健康养殖示范基地”,企业海陆面积达1000多公顷,是中国北方大规模的红鳍东方鲀养殖基地。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富谷就从日本引进红鳍东方鲀。
《美食》杂志走进位于大连富谷现代渔业生态园区,近距离了解河鲀的海水养殖。
Q&AQ=《美食》杂志A=大连富谷现代渔业生态园区养殖場长张言祥Q:可食用的河鲀主要有哪些种类?A:主要有红鳍东方鲀、暗纹东方鲀、菊黄东方鲀、双斑东方鲀。
红鳍东方鲀在北方以海水养殖,暗纹东方鲀在南方以淡水养殖,双斑东方鲀在南方以海水养殖,菊黄东方鲀在南北方都有,也是海水养殖。
Q:河鲀海水养殖是怎样的过程?A:为了保证河鲀鱼的品种纯正,富谷每隔3年左右会从日本引进新的鱼卵,带回大连庄河的养殖基地孵化养殖。
鱼卵通常以19度左右孵化一周后成鱼苗,室内散养两个月到3厘米长,再用一个半月在池塘里养到10厘米左右。
6月海水温度适中,将河鲀放入海洋牧场中进行网箱养殖。
网箱大小及网格稀疏程度不同,适应不同生长阶段的河鲀鱼养殖。
6至10月之间,河鲀迅速生长,需要换3次网箱。
富谷海洋牧场的网箱有数百个,一个大的网箱就有一万多立方米的水体。
网箱透水量大,海水新鲜,人工集中投饵,河鲀生长速度快。
待到10月海水变冷,再将河鲀移回室内养殖越冬,次年5月到10月重新移入海中养殖。
18个月满,单只河鲀可长到1千克左右,成为成品鱼。
Q:富谷河鲀冬季室内越冬是怎样的养殖特色?A:海水过滤后进到内循环系统,先通过微滤机过滤,再经泡沫分离器去污,然后在生物滤池去亚硝酸盐和氨氮等有害物质,经过紫外线和臭氧杀菌消毒后再进到鱼池。
红鳍东方鲀与南美白对虾_日本对虾混养技术_刘德永
养 殖 过程 中虾没 有 发生 大 的病害 一 是 由于 预 防得
,
,
定期 在 饵料 中添 加 多种维生 素 三 黄粉
、
、
、
人参 皂贰
。
、
当; 二 是红 鳍东 方纯 吃掉 了病虾 所 以 虾 一 直 没有 发病
. 2 7 . 3
、
。
免疫 多糖
7
7
.
生 物 噬弧 菌等
,
从 而减 少 鱼
、
虾病 的发 生
、 、 、
、
塘
kg
。
消 毒 7 天后 过磷酸钙
,
开 始肥 水
,
,
7
耐 施人 尿素 3
,
虾 玉 筋 鱼; 中后 期投 喂沙 丁鱼 蛤 玉 筋 鱼 斑嵘 六 线鱼
、
、
1 kg
以后 每4
,
5
天施
1
次 用量 为 首次
、
秋刀 鱼和 竹荚 鱼等
。
一 般 日投 喂 2 次
4%
,
,
养殖 前期
一
/ 的 14
、
并 在首 次施 肥后 4 天 分 别投 人光 合细 菌 硝 化
7
对土 池进 行清塘
。
类选 择优 化 投饵方 式及 投饵 量更 趋合 理 半滑 舌鳗
的生 长速 度 可能会 更快一 些
,
,
天后 进水
,
进 水时用 2 0 目网过 滤
,
规格 还要 大一 些
,
。
水 质 管理 养殖 期 间
30
C
每 半月 换水 1 次 前
,
. 3 3
在黄 海北 部 地 区 采用 塑料大棚 室 内越冬 虾 池或
不同养殖模式下红鳍东方鲀的品质比较_高露姣
第35卷第11期2011年11月水产学报JOURNAL OF FISHERIES OF CHINAVol.35,No.11Nov.,2011文章编号:1000-0615(2011)11-1668-09DOI :10.3724/SP.J.1231.2011.17518收稿日期:2011-08-20修回日期:2011-09-04资助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2008M122009M06)通讯作者:高露姣,E-mail :gaolujiaoyxk@126.com 不同养殖模式下红鳍东方鲀的品质比较高露姣1*,黄艳青1,夏连军1,陆建学1,刘圣聪2(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资源及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200090;2.大连天正实业有限公司,辽宁大连116011)摘要:比较分析了3个地区分别代表3种不同养殖模式下的红鳍东方鲀成鱼的肌肉营养成分、风味物质含量和肌肉物理特性。
结果显示:3种养殖模式下红鳍东方鲀的粗成分含量(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 >0.05);肌肉中检测到18种常见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平均达肌肉湿样的(15.65%ʃ0.95%)或肌肉干样的79.13% 83.19%;必需氨基酸总量和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32.77% 33.68%、39.06% 41.72%,3种养殖模式间均没有显著差异;鲜味氨基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总量,以丹东红鳍东方鲀(DD )最高,达32.09%,显著高于大连红鳍东方鲀(DL )的29.94%和河北唐山红鳍东方鲀(HB )的29.90%(P <0.05),其中谷氨酸是所有氨基酸中含量最高的,达肌肉干重的12%以上。
∑EAA /∑AA 比值为40.49% 41.79%,∑EAA /∑NEAA 为80.74% 85.89%,均高于FAO /WHO 指出的理想模式标准;不同养殖模式对红鳍东方鲀肌肉的脂肪酸组成有显著差异,如C16ʒ0、C20ʒ1ω9、C22ʒ6ω3、∑SFA ;肌肉浸提液中肌苷酸(IMP )的含量是其他核苷酸降解产物的10 100倍,达220.75 265.03mg /L 。
一种红鳍东方鲀苗种培育的新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红鳍东方鲀苗种培育的新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高小强,刘宝良,黄滨,赵奎峰,陈海宾,邢瑞申请号:CN202111440631.1
申请日:20211130
公开号:CN114027229A
公开日:
20220211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鳍东方鲀苗种培育的新方法,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a1、准备培育环境:循环水系统共4套。
本发明通过设置相应的全封闭循环水系统综合集成现代各领域先进技术实现了工厂化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进而可大大节约水资源,使养殖水体持续保持高溶氧状态和稳定的水质环境,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它充分地利用了水资源、土地资源,减少了电力的消耗,从而解决了目前红鳍东方鲀苗种主要采取室内水泥池流水繁育,进而由于技术较为粗放、水资源消耗大、水质条件把控难度大、设施化和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日益突出,势必造成苗种的成活率的降低及疾病的发生,进而给红鳍东方鲀的大量养殖带来了极大困扰的问题。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地址:266071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南京路106号黄海水产研究所
国籍:CN
代理机构:青岛鼎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李慧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鱼类增养殖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烟台大学
鱼类增养殖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烟台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20世纪90年代,我国引进了冷温性养殖良种大菱鲆,同时创建了()模式,基本上解决了北方地区的越冬问题。
参考答案:“温室大棚+深井海水”工厂化养殖2.海水鱼类的养殖方式主要有()。
参考答案: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网箱养殖;港塭养殖3.港塭养殖是我国最古老的海水鱼类养殖方式,南方称之为鱼塭,最初养殖(),北方叫做港养,最初养殖()。
参考答案:梭鱼;鲻鱼4.海水鱼人工繁育历史上的两次饵料革命指的是()在育苗生产中的培养和成功使用。
参考答案:卤虫幼体;轮虫5.我国海水鱼养殖形成了北方地区以()为主、南方以()为主的养殖格局。
参考答案:大黄鱼;鲆鲽类;石斑鱼6.我国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海鱼孵化运动”为以后开展海水鱼育苗打下了广泛的基础。
()参考答案:对7.工业化养殖模式包括集约型的陆基养殖和生态型的海基养殖两个大的发展方向。
()参考答案:对8.明代黄省曾的《异鱼赞闰集》和胡世安的《养鱼经》等著作,对海水鱼类养殖都有较为详尽的记载。
()参考答案:错9.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海水鱼类养殖逐渐成为继藻类、贝类、虾类之后崛起的“第四次海水养殖浪潮”。
()参考答案:对10.鱼类病害应采用药物治疗、疫苗增强鱼体抗病力、微生态制剂优化养殖环境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控。
()参考答案:对第一章测试1.大菱鲆、鲢、河鲀、六线鱼产卵的生态类型依次为()。
参考答案:浮性、漂流性、沉性微粘性、粘性2.()鱼类种类最多,是主要的海淡水养殖类群。
参考答案:鲈形目3.同年龄的()雄鱼比雌鱼生长速度快,生产中可以进行全雄养殖。
参考答案:罗非鱼4.鱼类有不同的食性类型,牙鲆、鲢、草鱼的食性依次为()。
参考答案:肉食性;浮游生物食性;草食性5.选择养殖鱼类时需考虑鱼种的()。
参考答案: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生产性能;经济效益6.下列鱼类中,()在海、淡水中均能养殖。
参考答案:花鲈;罗非鱼7.即使在溶解氧充足的条件下,水中高浓度的CO2也会使鱼类窒息。
红鳍东方鲀的生活习性 红鳍东方鲀的营养价值和功效
红鳍东方鲀的生活习性红鳍东方鲀的营养价值和功效红鳍东方鲀是大形鲀类,暖温性中下层有毒鱼类,别称红鳍多纪鲀、黑艇鲅、黑腊头、虎河魨、氣規、規仔。
体长一般在350-450mm 之间,最大可达800mm,体重10kg以上。
体亚圆筒形,背面和腹面被小棘。
上下颌各具2个喙状牙板。
体侧皮褶发达。
背面黑灰色,胸斑后方具黑色斑纹多条。
它受刺激后迅速吸入水或空气,鼓体张棘,以此威吓御敌。
身上的骨头不多,背鳍和腹鳍都很软,但长着两排利牙,能咬碎蛤蜊、牡蛎、海胆等带硬壳的食物。
肝和卵巢剧毒,误食会致死。
中国见于东海和黄渤海。
红鳍东方鲀的生活习性为底层肉食性洄游鱼类。
冬居近海,春夏间入江河产卵索食,秋末返海。
红鳍东方鲀的营养价值红鳍东方鲀肌肉非常鲜美,肌肉含有常见的18种氨基酸,营养价值高。
它是很好的养殖对象,其中池塘养殖至幼鱼后移至海上网箱养殖是相对好的一种养殖模式。
腌藏和干制品可供食用。
鲜鱼去掉皮、内脏及血等后,亦可食用。
红鳍东方鲀的功效1、河鲀毒素有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和止血、止痛的功能。
河鲀的毒素非常有经济价值,可止痛,其效果比常用麻醉药强万倍不止。
若制成强镇痛剂,对癌症病人止痛常有奇效。
2、河鲀毒素它对皮肤痒、疥疹、皮肤炎、痒疹、气喘、百日咳、胃痉挛、破伤风痉挛、遗尿、阳萎等疾病,也均有显著疗效。
国际上“河鲀毒素”每克售价高达5万多美元。
3、它的皮肤提炼的止血粉,对大出血有很好的效果。
用鱼籽同蜈蚣烧焦研末,调麻油后可搽治疥癣虫疮。
用卵或肝焙干研末,调和麻油,外涂患处能治疮疖、无名肿毒、颈淋巴结核、乳腺癌。
若被刺毒鱼类刺伤,可用它的鱼血外涂患处。
4、它的精巢提炼鱼精蛋白、精氨酸和鱼素。
它的卵巢、血液、内脏等,可提炼河鲀毒素。
肝可提制甘油,胆可提制牛磺酸,皮可制成胶片。
其医学价值高。
河鲀纯养殖与营养需求
术 ,目前主要 的养殖 品种为红鳍东方 池养殖红鳍东方纯 ,池塘面 积 以 3亩 规 格 河 鲍 ,养 殖 模 式 与 红 鳍 7 . 5 纯 和暗纹东方纯 ,并有少量假晴东方 左右 为 宜 ,水 深 要 求 1 米 以 上 。放 养 塘 养殖 相 似 。广 东 地 区 则是
8 鲍 和 菊 黄 东 方 鲍 ,年 养 殖 量 3万 吨 以 时间 多在 3月下 旬 至 4月上 旬 ,鱼 种规 温达 1℃时,直接放养规格 3 0 ~10 40 亩 上 ,居 世 界 首 位 。我 国 的 河 纯 养 殖 广 格 最好 在 10 5g之 间 ,每 亩放 养 暗 纹 东 方 鲍 10 尾 / 。池 : 0 ~80 ~ 个 泛 分布于辽 宁至 广东 的沿海各省 ,各 60 0 尾 ,经 7 8 月的饲养可达 亩 左 右 为 宜 ,水深 要 求 常 每
海 、黄海 、渤海等水域 ,是重要 的海 并定期使用抗虫药挂袋药浴 。
洋 捕捞 鱼类 。上世 纪九 十年 代 以后 ,
2 大 规 格 河 纯 养 殖 、
我 国大 力发展河纯人 工繁育及养殖技
我 国北方 多利用改造后 的废旧虾
越冬后 的巴鱼 也可继续;
英 文 名 为 te p fr i r u e,是我 国北 方 、韩 g
二 、暗 纹 东 方 纯 养殖
摄食 ,当水温降至 8c  ̄ o HN会f ,
国和 日本海 水养殖 的 主要 品种之 一 。
目前红鳍东方钝主流上市规格 为 6 0 0~
暗 纹东 方 纯 ( ai g bcrs T k uu o s u) 现 象。因此 ,长 江流域以北; f u 5c  ̄ , 又名气 泡鱼 ,在咸淡 水 中均 能生 活 , 要求在室外水温低于 1q H
第五章 东方豚养殖(一稿)
槽中有大量呕吐物。
另外,东方鲀鱼类还有发声、死亡洄游等
特异习性。
二、我国常见的东方鲀的种类特征及生态习性 (一)红鳍东方鲀 (二)假睛东方鲀 (三)黄鳍东方鲀
(四)菊黄东方鲀
(五)虫纹东方鲀 (六)暗纹东方鲀 (七)弓斑东方鲀
第三节 东方鲀的人工繁殖
一、概况
二、以红鳍东方鲀为例介绍东方鲀的人工繁
和养殖技术研究开发方面也取得进展。
一、概况
1991年河北省水产研究所在北方率先进 行了红鳍东方鲀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的研究,
当年育苗(30毫米以上)5万余尾,苗种在河
北、天津、山东等省市进行室内工厂化养殖、 池塘养殖、海上网箱养殖推广实验。1992年 以后每年生产红鳍东方鲀苗种100万尾以上, 养殖产量逐年上升。
并且味道鲜美,胜于肌肉部分。
2.内脏
东方鲀个别个体存在有“雌雄同体”的现
象。其存在方式有:卵巢和精巢粘在一起一直
到基部;卵巢和精巢背对背粘在一起;有精巢
包着卵巢的,也有卵巢包着精巢的;打破界膜,
精巢、卵巢融合在一起。因此在确认精巢组织 无毒后,方可食用,否则一旦其中混有卵巢组 织,将会发生误食中毒事故。
食用,若认为仍有中毒的可能时,则投给家畜 吃,先试试毒性的情况后再食用;做成食品时, 要十分注意除弃的内脏及皮等销毁。食用河鲀 时最好还是在政府准许开业的料理专门店食用。
3.骨骼
东方鲀骨骼的主要功能在于支持身体,保 护器官以及配合肌肉产生各种形式的动作。鱼
体骨片数目和形态在各个类群中各有自己的特
点,而且具有比较稳定的性质,因此研究鱼类
方魨和假睛东方魨区别之一在于它们的臀鳍有
色泽上的差异,前者呈白色或红色,后者呈灰
色。处于自然状态的红鳍东方魨的臀鳍是白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鳍东方鲀池塘养殖【品种名称】红鳍东方鲀(后面简称河豚)Fugu rubripes (Temmincket Schlegel),属硬骨鱼纲、鲀形目、鲀亚目、鲀科、东方鲀属。
【地方名】黑艇鲅,黑腊头【品种来源】利用捕捞天然亲鱼、人工养殖亲鱼或直接从日本进口鱼卵进行人工繁殖。
【特征特性】生物学特化趋势显著,体亚圆筒形,体表无鳞,背部和腹部布满了小棘(刺),鳍小、缺少硬刺,臀鳍白色或粉红色,背鳍黑色,没有腹鳍;吻圆钝,口小,前位,上下颚各具2枚喙状板齿;表皮增厚而结实,背面和上侧面青黑色,腹面白色;胸鳍稍后具有带白边的大黑斑,背部花纹的大小因栖息场所显著不同。
头部与体背、腹面均被强小刺,背刺区与腹刺区分离。
吻部、头体的两侧及尾部光滑,无小刺。
侧线发达,上侧位,至尾部下弯于尾柄中央,侧线具分支多条。
体侧皮褶发达。
游泳方式与其它种类的鱼不同,是用背鳍和臀鳍同时左右摆动,身体不动而前进。
因此,驱动背鳍和腹鳍的肌肉特别发达,相反,一般的鱼所具有的体侧肌肉明显退化。
骨骼明显特化。
普通的鱼为了保护内脏,腹部具有肋骨,而鲀都没有肋骨。
此外,鲀也没有肌间刺,因此,出肉率高。
头骨、支撑身体的脊椎骨、尾部骨骼愈合显著。
具有特殊的齿,可以吃各种食物,调查红鳍东方鲀的胃含物,得知从底栖的虾、蟹、贝类和螺类、日本沙蚕、罗氏海盘车、海绵、珊瑚片到游泳性的沙丁鱼、鲐鱼等都是鲀的食物。
主要摄食贝类、甲壳类和小鱼。
为近海底层食肉性鱼类,生活水深一般在40~50m,栖息在岛礁区附近,昼沉夜浮。
适宜生长水温为14~27℃,最适水温为16~23℃,水温降至12℃左右,摄食减少,9℃以下,停止摄食,7℃以下死亡;超过28℃时,鱼体活动缓慢,抗病力减弱。
广盐性鱼类,适盐范围为5~45,最适盐度为15~35‰。
红鳍东方鲀生性凶猛,从稚鱼的长牙期开始一直到成鱼,均会出现互相残杀,咬伤的各鳍可再生。
红鳍东方鲀生长速度较快,在人工养殖条件下,1龄鱼体长15~25 cm、体重140~200 g;2龄鱼体长35 cm、体重500~750g;3龄鱼体长42 cm,可以产卵繁殖,产卵期3~6月;5龄鱼体长52 cm;大个体体长可达70cm以上。
有由深海向近海洄游的习性,并有一定的趋低盐度特性,在我国产于黄海、渤海和东海,在朝鲜、日本太平洋侧的室蘭以南沿海有分布。
鲀具有膨腹、埋没、闭眼、互咬(争斗)、呕吐、发音等很特殊的习性。
毒性肉、皮、精巢(鱼白)无毒,肝脏、卵巢强毒。
12~6月份,卵巢的毒性最强,有毒个体的比例也在增高。
【产量表现】:池塘养殖产量50-150kg/亩。
【养殖技术要点】:东港市的河豚养殖业发展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养殖方式是海水池塘混养,主要混养品种有滤食性贝类(主要是缢蛏)、对虾、海蜇等。
现将河豚池塘混养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1.池塘选择与改造: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
池塘大小无严格限制,以面积50亩以下的池塘为宜,其他规格的池塘也可以利用。
泥沙底质为佳。
2.池塘淸整、消毒:冬季,挖出池底沉积的淤泥,修整堤坝,做好蛏床(一般占池塘面积的15%~25%);在池塘四周开挖深50~70厘米、宽1.5~2米的环沟。
放置一个冬天,冻晒池塘。
放养前半月至20天,用生石灰100kg/亩~150kg/亩或漂白粉50g/m³常规法清塘消毒。
消毒结束,安装好进排水闸门网及海蜇档网,池塘进水40~60厘米,用发酵好的鸡粪等有机肥或无机肥肥水,培养生物饵料。
3.苗种放养:河豚需要两年或两年以上才能养成商品鱼,第一年养鱼种,第二年养成鱼。
①河豚鱼苗放养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放养体重2-4g的鱼苗,亩放养200~600尾。
养到10月上旬,体重可达150~200克,经过室内越冬,作为下年养成用鱼种。
②河豚鱼种放养4月上旬,待自然水温稳定在12℃以上,将室内越冬的鱼种(150~250克/尾)放养到室外养成池塘,放养密度一般60~100尾/亩。
放养前进行药物浸洗消毒,杀灭寄生虫。
③其他混养种类放养A.对虾苗5月上旬至6月上旬放养约1厘米规格对虾苗,目前养殖种类有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及少量的斑节对虾和金刚虾,亩放苗3000~7000只。
B.贝类苗种一般在4月份放养,种类有缢蛏、文蛤、菲律宾蛤仔及少量的毛蚶、青蛤等。
缢蛏苗种规格4000~8000粒/kg,亩放苗3~7kg,蛏床上密度300粒/m2左右。
其他贝类品种的放养密度,要根据苗种规格及池塘条件、管理水平、计划产量等确定。
C.海蜇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研究总结出的“两步多茬养成法”被普遍采用,即将工厂化育苗场育出的伞径1cm幼蜇,先放到事先准备好的大规格苗种培育池养殖半月至25天,伞径达到3~7cm(称之为蛋黄苗),再分塘放养到养成池中养殖,一般养殖1个月后就可达到商品规格,起捕销售,在头茬海蜇起捕前3~7天或起捕后放养下茬,达到一年养3茬以上。
每茬的放养密度为40~70个/亩。
4.室外养殖期管理①投饵饵料种类主要有玉筋鱼、鳀鱼、沙丁鱼等杂鱼及糠虾,根据水温及鱼体规格,日粮3~30%,日投喂1~3次。
尽量保持饵料鲜度,防止蛋白质变质。
饵料投在食台上,以便随时检查摄食情况,调整投饵量,并定期清洗晾晒食台。
池水中的生物总是处在变化之中,尤其在季节更迭时,浮游生物种类及数量会发生变化,加之随着养殖生物体的生长,食量增大,有时海蜇、贝类天然饵料生物就不能满足需要,这时就要及时投喂代用饵料来补充生物饵料之不足。
代用饵料种类有豆粉、花生粕浆、糠虾(蜢虾)浆、杂鱼浆等,投喂量根据池塘中天然饵料的多少来决定,一般每亩每日投喂1~3公斤,分两次投喂,上午8~9时、午后15~16时。
若是海蜇缺乏饵料,就可在深水区多泼洒,蛏埕上少投;若是透明度过高,浮游植物缺乏,则在蛏埕上多投喂。
②水质调控调节水质的目的是保持水体的理化与生物指标适合养殖生物的需要,使其处于最佳状态。
主要指标有透明度30~50cm,铵态氮小于0.5毫克/升,亚硝酸盐无或微量,PH值7.8~8.5,硫化物含量小于0.2毫克/升,溶解氧3毫克/升以上;池水中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的保有量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根据池塘水质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调节方法。
A.进换水缢蛏放养后,每讯加水一次,每次加水20~40cm,逐渐将池水加满。
以后,根据池水的理化与生物情况,每汛换水30~100%,塘内水质条件好少换,反之则多换。
B.最佳浮游生物量的控制缢蛏的食物主要是浮游植物,而浮游动物则是海蜇的主要食物,养殖水体中浮游生物的多寡、种类及保持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的动态平衡是决定养殖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浮游植物过多可能会抑制浮游动物的繁殖生长,导致海蜇缺乏天然饵料,同时还会造成PH值过高,轻则影响海蜇生长,重则会引发“气泡病”、“萎缩”、“平头”“长脖”等疾病发生,致使养殖失败,也不利于水质的稳定;浮游动物过多将滤食大量浮游植物,造成水体透明度过高,溶解氧下降,同时浮游动物最终也会因饵料缺乏而消亡,使海蜇与缢蛏都缺乏天然饵料,影响养殖效果。
通过换水、施肥、杀藻等措施,来控制最佳的浮游生物量及动植物比例,为养殖生物创造最佳的生长条件。
要根据透明度及浮游动物量决定是否施肥及肥料的种类,抑或抑制藻类尤其是甲藻等有害种类的过渡繁殖,采取杀藻或大换水等措施,保持池水透明度30~50cm,PH值7.8~8.5之间,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间保持动态平衡,维持稳定的生态链,为河豚、缢蛏、对虾及海蜇创造良好的营养及生存条件。
C.泼洒微生物制剂EM菌、光合细菌等有益生物制剂已经被海水养殖业普遍接受,广泛应用,大部分养殖户在一个养殖期内泼洒4~6次,来改善水质或底质,抑制有害生物的繁生。
D.施用水质、底质改良剂7~9月高温季节,根据水质状况,施用2~4次水质或底质改良剂,改善养殖环境条件。
E.控制有害藻类海水池塘中危害较大的藻类有一些甲藻类及浒苔等。
甲藻形成红色水华,就会危及养殖生物,导致养殖失败。
平时要注意观察水色变化,监测藻类种类,一旦甲藻过量繁殖,就要采取大换水或泼洒杀藻济等措施予以控制;浒苔是滤食性贝类养殖池塘常见的敌害生物,一旦爆发,会严重影响养殖效果,一旦发现就要及早采取人工捞取或泼洒黄泥、草木灰或杀藻药物等措施予以杀灭。
F.勤观察测量每天早晨、中午、晚上巡塘,观察养殖生物的活动情况,鱼类的摄食状况、海蜇的活动、生长情况及形态变化,观察水色变化、透明度、浮游动物数量、池塘坝埂及闸门是否漏水,夜间用手电筒观察水中浮游动物数量;每十天或半月测量滤食性贝类的生长情况,在高温季节最好经常测定PH值、溶解氧、氨氮等指标,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5.疾病防治注重疾病预防,从池塘的清整、冻晒、药物清塘到水质调节、饵料培养、代用料投喂等各个环节着手,为养殖生物创造良好的生存条件,增强其体质,提高免疫力,防止疾病的发生。
疾病易发期适当有针对性地投喂或泼洒药物预防疾病,一旦发生疾病,要正确诊断,找出病因,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防止疾病蔓延。
6.捕捞收获及越冬①河豚一般10月上中旬,水温15℃左右,用拉网捕捞,收获的河豚成鱼直接销售或进入室内越冬池暂养待销,当年鱼种可卖出或放入越冬池越冬。
②越冬管理入越冬池前进行药浴,防止将寄生虫带入室内;规格相近的鱼放到同一池中,并逐个剪除板状牙齿,防止互残;越冬密度7~10kg/m3,越冬水温保持11~13℃,根据情况,越冬期每天或隔天投饵1次,饵料量1~2%。
河豚苗种越冬期病害严重,一定要做好水质管理工作,每日吸出池底污物,经常换水保持水质良好,越冬池初期要特别注意,最好大量换水,防止海洋尾丝虫滋生。
越冬期防病非常重要,重点预防弧菌病、海洋尾丝虫病、异钩虫病、车轮虫病及肝胆综合症。
③海蜇海蜇长到5公斤甚至10公斤以上后,存池量超过池塘的承载量,饵料需求量极大,往往会造成天然饵料缺乏,出现脱水、萎缩,一般在放养后20~40天基本可达到2.5~3公斤以上,就可捕捞销售,给下茬留出一定量的饵料生物。
④缢蛏8月下旬,大部分池塘养殖的缢蛏可长到60~80只/公斤,就可排水至蛏埕露出,起捕上市。
不够商品规格的池塘可继续养殖到10月份或来年春季起捕,但这样会增加成本,也影响下年生产。
因此,95%以上的池塘都在8月下旬至10月中旬起捕。
⑤对虾及其他中国对虾已成为海水池塘养殖的搭配品种,脊尾白虾、矛尾复虾虎鱼等其他种类是随水进入的养殖副产品,一般在中秋或国庆节前后一次性捕捞销售,而日本对虾、斑节对虾等可在达到上市规格后随时用须笼网捕捞销售。
【适宜区域】:辽宁、河北、山东沿海水域东港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王会芳二〇一一年七月三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