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皮炎.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性皮炎
一、概述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
以皮肤肥厚、革化、苔藓 样改变和阵发性剧烈瘙痒 为特征的皮肤神经功能障 碍性疾病,又称慢性单纯 性苔癣。多见于成年人, 属中医学“牛皮癣”、 “顽癣”、“摄领疮”等 范畴。病变多局限于某处, 如颈项、肘窝、腘窝、阴 部、骶部等,偶见散发全 身,双侧对称分布
现代医学对本病病因尚未完全 明了,认为与大脑皮层兴奋和 抑制功能失调有关,精神因素 被认为是主要的诱因,情绪紧 张、神经衰弱、焦虑等都可促 使皮损发生或复发,局部刺激、 搔抓、衣领的摩擦、过敏体质、 多吃刺激性食物等,也可能引 起。根据皮损范围大小,临床 可分为局限性神经性皮炎和播 散性神经性皮炎两种。
1.风热蕴阻 仅有瘙痒而无皮疹,或丘疹呈正常皮淡褐色, 皮损成片,粗糙肥厚,阵发性剧痒,夜间加重,舌苔薄黄, 脉浮数。 2.肝郁化火 皮损色红,心烦易恕或精神抑郁,口苦咽干, 失眠多梦,眩晕,舌红,脉弦数。 3.血虚风燥 皮炎日久皮肤增厚,干燥粗糙如皮革样,或 有少量灰白鳞屑,而成苔藓化,阵发性剧烈瘙痒,夜间加 重,舌淡苔薄白,脉濡细。 4.阴虚风燥 皮损日久不退,呈淡红或灰白色,局部干燥 肥厚,甚则泛发全身,剧烈瘙痒,夜间加重,舌红少苔, 脉弦细。
三、辨证治疗
以初起皮肤瘙痒而无皮疹,反复搔抓后皮肤 出现粟粒至绿豆大小皮疹,日久局部皮肤增厚、 粗糙,呈皮革样苔藓样变,阵发剧烈瘙痒,夜间 加重为主症。好发于颈后、肘、腘、骶、踝等部 位。
诊断要点: 1. 发病多与神经精神因素有关; 2. 多 见于青年和成年人,多数病人有头晕、失眠、烦 燥、焦急等神经衰弱症状; 3. 皮疹以皮肤增厚苔 藓样变为主,局限性皮疹好发于颈部、尾骶外阴 部;泛发性皮疹还可侵犯眼睑、头皮、躯干四肢 之大部皮肤; 4. 剧烈瘙痒、常为阵发性,夜间为 甚; 5. 常因搔抓后出现表皮剥脱及血痂,甚至有 毛囊炎及淋巴结炎等继发感染。
2.电针 取局部阿是穴。用28号2~3寸长的毫针,在
皮损局部四周向中心横刺4针,针尖集中在中心点, 针上接通G-6805型电疗仪,用连续波500Hz~ 600Hz,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3.穴位注射 主穴取皮损局部阿是穴,配穴取曲池、 大椎、足三里、膈俞、血海。用维生素B12500µ g, 盐酸异丙嗪25mg混合注射液,操作时在皮损局部 四周将混合注射液注入皮下,配穴每次选2~3穴, 每穴注入0.5ml,3日1次,5次为1疗程。 4.针刺拔罐 取大椎、陶道、双侧肝俞、脾俞。局部 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后加拔火罐,留罐5~ 10min后起罐,放血0.3~0.5ml。再取胸5、6间及腰 椎1、2间的夹脊穴,行电针20min,隔日1次。
二、病因病机
本病主要由外感风热、情志内伤而致。 因风热之邪客于肌肤,留而不去,日久则致营血 不足,血虚风燥,肌肤失养,以致患处皮肤粗糙, 脱落白屑而发;情志不遂,肝气郁结,郁而化火 生热,日久伤阴耗血,阴虚则生风,血虚则化燥, 肌肤养所致。 其病机为风热或肝火致血虚生风化燥,肌肤 失养而致。与肺、肝二脏关系密切。
1.针灸治疗本病有较好的临床近期疗效,有明显的 镇静、止痒的作用。 2.治疗中应注意皮损处不宜搔抓和热水烫洗,亦不 可用刺激性药物涂擦。 3.忌食民间俗称发物:一为发热之物,薤、姜、花 椒、胡椒、羊肉、狗肉等;二为发风之物,如虾、 蟹、香蕈、鹅、鸡、竹笋、香椿等;三为发湿热之 物,如锂鱼、链鱼、海鲜类、猪头肉、猪蹄、茄子、 酒等
[中医辨证要点(属虚属实):1、患者体质;2、 局部反映;3、参考全身症状 ]
主穴:局部阿是穴 合谷 曲池 血海 膈俞 大椎 配穴:风热蕴阻加风池、外关;肝郁化火加行间、 侠溪;血虚风燥加足三里、三阴交;阴虚风燥加太 溪、三阴交。
wk.baidu.com
【其他疗法】
1.皮肤针 取皮损局部、背俞穴、次髎及夹脊穴。用 皮肤针在皮损局部由外向内螺旋式叩刺。轻者中度 叩刺,以微有血点渗出为度;角化严重者重度叩刺, 以渗血较多为度。其他部位轻度叩刺,以局部出现 红晕为度。隔日1次,15次为1疗程。
5.灸法 取阿是穴。用艾条熏灸,每次30min,每日1 次。
6.贴棉灸法:将脱脂棉尽量摊成薄片,略大于皮损 部位,皮肤针叩刺后,将其平铺于皮损部位,点火, 使其火快速闪过。注意勿有厚点、湿润点,使火苗 停留。
本病多采用综合疗法,次序常为:电针--皮肤针 --火罐--贴棉灸--穴位注射
四、注意事项
一、概述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
以皮肤肥厚、革化、苔藓 样改变和阵发性剧烈瘙痒 为特征的皮肤神经功能障 碍性疾病,又称慢性单纯 性苔癣。多见于成年人, 属中医学“牛皮癣”、 “顽癣”、“摄领疮”等 范畴。病变多局限于某处, 如颈项、肘窝、腘窝、阴 部、骶部等,偶见散发全 身,双侧对称分布
现代医学对本病病因尚未完全 明了,认为与大脑皮层兴奋和 抑制功能失调有关,精神因素 被认为是主要的诱因,情绪紧 张、神经衰弱、焦虑等都可促 使皮损发生或复发,局部刺激、 搔抓、衣领的摩擦、过敏体质、 多吃刺激性食物等,也可能引 起。根据皮损范围大小,临床 可分为局限性神经性皮炎和播 散性神经性皮炎两种。
1.风热蕴阻 仅有瘙痒而无皮疹,或丘疹呈正常皮淡褐色, 皮损成片,粗糙肥厚,阵发性剧痒,夜间加重,舌苔薄黄, 脉浮数。 2.肝郁化火 皮损色红,心烦易恕或精神抑郁,口苦咽干, 失眠多梦,眩晕,舌红,脉弦数。 3.血虚风燥 皮炎日久皮肤增厚,干燥粗糙如皮革样,或 有少量灰白鳞屑,而成苔藓化,阵发性剧烈瘙痒,夜间加 重,舌淡苔薄白,脉濡细。 4.阴虚风燥 皮损日久不退,呈淡红或灰白色,局部干燥 肥厚,甚则泛发全身,剧烈瘙痒,夜间加重,舌红少苔, 脉弦细。
三、辨证治疗
以初起皮肤瘙痒而无皮疹,反复搔抓后皮肤 出现粟粒至绿豆大小皮疹,日久局部皮肤增厚、 粗糙,呈皮革样苔藓样变,阵发剧烈瘙痒,夜间 加重为主症。好发于颈后、肘、腘、骶、踝等部 位。
诊断要点: 1. 发病多与神经精神因素有关; 2. 多 见于青年和成年人,多数病人有头晕、失眠、烦 燥、焦急等神经衰弱症状; 3. 皮疹以皮肤增厚苔 藓样变为主,局限性皮疹好发于颈部、尾骶外阴 部;泛发性皮疹还可侵犯眼睑、头皮、躯干四肢 之大部皮肤; 4. 剧烈瘙痒、常为阵发性,夜间为 甚; 5. 常因搔抓后出现表皮剥脱及血痂,甚至有 毛囊炎及淋巴结炎等继发感染。
2.电针 取局部阿是穴。用28号2~3寸长的毫针,在
皮损局部四周向中心横刺4针,针尖集中在中心点, 针上接通G-6805型电疗仪,用连续波500Hz~ 600Hz,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3.穴位注射 主穴取皮损局部阿是穴,配穴取曲池、 大椎、足三里、膈俞、血海。用维生素B12500µ g, 盐酸异丙嗪25mg混合注射液,操作时在皮损局部 四周将混合注射液注入皮下,配穴每次选2~3穴, 每穴注入0.5ml,3日1次,5次为1疗程。 4.针刺拔罐 取大椎、陶道、双侧肝俞、脾俞。局部 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后加拔火罐,留罐5~ 10min后起罐,放血0.3~0.5ml。再取胸5、6间及腰 椎1、2间的夹脊穴,行电针20min,隔日1次。
二、病因病机
本病主要由外感风热、情志内伤而致。 因风热之邪客于肌肤,留而不去,日久则致营血 不足,血虚风燥,肌肤失养,以致患处皮肤粗糙, 脱落白屑而发;情志不遂,肝气郁结,郁而化火 生热,日久伤阴耗血,阴虚则生风,血虚则化燥, 肌肤养所致。 其病机为风热或肝火致血虚生风化燥,肌肤 失养而致。与肺、肝二脏关系密切。
1.针灸治疗本病有较好的临床近期疗效,有明显的 镇静、止痒的作用。 2.治疗中应注意皮损处不宜搔抓和热水烫洗,亦不 可用刺激性药物涂擦。 3.忌食民间俗称发物:一为发热之物,薤、姜、花 椒、胡椒、羊肉、狗肉等;二为发风之物,如虾、 蟹、香蕈、鹅、鸡、竹笋、香椿等;三为发湿热之 物,如锂鱼、链鱼、海鲜类、猪头肉、猪蹄、茄子、 酒等
[中医辨证要点(属虚属实):1、患者体质;2、 局部反映;3、参考全身症状 ]
主穴:局部阿是穴 合谷 曲池 血海 膈俞 大椎 配穴:风热蕴阻加风池、外关;肝郁化火加行间、 侠溪;血虚风燥加足三里、三阴交;阴虚风燥加太 溪、三阴交。
wk.baidu.com
【其他疗法】
1.皮肤针 取皮损局部、背俞穴、次髎及夹脊穴。用 皮肤针在皮损局部由外向内螺旋式叩刺。轻者中度 叩刺,以微有血点渗出为度;角化严重者重度叩刺, 以渗血较多为度。其他部位轻度叩刺,以局部出现 红晕为度。隔日1次,15次为1疗程。
5.灸法 取阿是穴。用艾条熏灸,每次30min,每日1 次。
6.贴棉灸法:将脱脂棉尽量摊成薄片,略大于皮损 部位,皮肤针叩刺后,将其平铺于皮损部位,点火, 使其火快速闪过。注意勿有厚点、湿润点,使火苗 停留。
本病多采用综合疗法,次序常为:电针--皮肤针 --火罐--贴棉灸--穴位注射
四、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