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养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养成
信念指人们对某种观点、原理和理想等所形成的内心的真挚信仰。信念对一个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人的精神支柱,是意识的核心部分。一个人如果没有信念人生就没有了意义和方向,前进也就没有了动力,潜能也得不到充分的挖掘。
认知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人的信念。信念不断地把信息传给脑子和神经系统,造成期望的结果。所以,如果你相信成功,信念就会鼓舞你成功;如果你相信失败,信念也会让你经历失败。柴可夫也说过:“名人成就在于信念的大小。”可见信念对人的影响是极其重大的。而小学时期对于青少年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因为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在这时开始确立,美好的品德在这时开始塑造,良好的习惯在这时开始养成。所以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充分利用班级这个育人场所,通过科学的、循序渐进的活动,对学生进行信念的养成教育。
既然信念对学生有如此深远的影响,那么如何在班级教育活动中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信念呢?我个人有如下一些做法:
一、用榜样示范法引领学生树立信念。
榜样示范法是教育者以他人的模范行为和英勇事迹影响学生的方法。少年儿童思想品德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富有理想,有上进心,这些都是榜样示范对学生能起作用的心理教育基础。
学生愿意模仿那些在他们看来很有意义,能增强他们自尊心的模范行为。因此,榜样示范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对于榜样示范的作用,乌申斯基曾给予高度的评价,他说:“教育的力量只能来自人的个性的活源泉,只有个性起了作用,才能培养人的个性。”(选自《教育学教程》,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312页)给少年儿童树立榜样,就是发挥个性品德活源泉的作用,培养学生具有社会所要求的个性品德。榜样以具体、生动和崇高的理想形象教育和感染学生,激励他们仿效榜样像榜样那样认识和处理问题、爱憎分明、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可见,榜样产生的巨大力量是无穷的。
榜样是培养学生优良品德的典范,是为学生提供思想言行规范要求的物化模式。榜样示范,不仅影响学生的行为,让他们去效仿榜样,而且对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也会产生极强烈的影响。他们观察和分析具有良好行为的活榜样,就能更清楚地明白自己该确立怎样的信念,使他们产生强烈的需求和动机。榜样能给人以奋进的目标和力量,就在于它能使受教育者将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和无意识的心理活动高度地统一起来。作为老师可以充分利用榜样示范这个有效的方法,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
在教师的引领下,孩子们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把“最优秀”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信念给了孩子们源源不断的动力,我校学生在各项竞赛活动表现突出,班级学生对班级的满意率达到100%。
二、用品尝成功法坚定学生确立信念
学生从确立人生信念到实现人生目标这个过程,是一个发展的动力过程。这是一个调节被调节的双向转换生成过程。一方面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随着自己的思想品德的逐步行成与发展而不断自我调节自己的人生信念,一方面又受着外在的因素的调节。这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15页)。要想让学生能确立自己的人生信并坚定不移地追求信念,就要使学生把信念的确立作为自己成长的一种需求并努力开发学生的动力系统,使学生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和积极的情感来支持他们实现人生信念。
而小学生的意志薄弱,遇到困难容易退却,如果让学生不断品尝失败,他们觉得信念就像美梦一般难以实现,久而久之便过一天算一天,没有目标,没有追求。相反,如果让学生不断品尝因确立信念而获得成功的快乐,就能极大限度地调动积极性,激发兴趣,增强内驱力,强化确立信念的需求并累积到经验,而这种经验使他们哪怕以后遇到困难,也能凭借这种经验在黑暗中看到希望的光明,最终获得成功。为此让学生不断品尝成功的快乐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大大小小的活动中力争第一,一次次的成功就像一块块砖头成孩子们心中筑起了信念的恢弘大厦,他们现在也会遭遇失败,
但他们没有丧失信念,在他们心中他们每一个是最优秀的,他们的集体是最优秀的。
三、用说理教育法规范学生的道德信念
说理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认识,用以影响学生思想意识的方法。毛泽东同志曾说,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法,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理教育的方法去解法,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法。说理教育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是真正解决人的思想认识问题的方法。
而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一般都在18岁左右。因此这阶段品德发展良好,将会对个体一生的发展都有指导意义。尤其重要的是到了小学阶段(6——13岁),是品德发展的协调阶段,道德知识开始系统化,并出现了与之相符的道德行为。为此每一位老师必须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
我校充分利用队活动、晨会课、黑板报等育人阵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来规范学生的道德信念,以保证学生用正确的信念来指引人生之路。
以上三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信念。我相信坚定的信念会照亮黑夜里前行的路,会撑起搏击风浪的帆。
马寨小学
2012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