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的愿景与架构(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智慧城市的发展与特征
目前,智慧城市的概念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针对智慧城市的概念与本质问题,我们从国内外典型的调查资料和研究成果入手进行分析,并通过走访国内部分省市(如表1所示了解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情况,试图总结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建设经验,揭示智慧城市的概念和特征。
表1国内调研情况介绍
调研时间调研对象
Vol.26,No.4

理工程学报
Journal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Engineering Management
2012年第4期
智慧城市的愿景与架构
许庆瑞,吴志岩,陈力田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58
摘要: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着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城市未发展成为可自我调节并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因此,未来城市发展必须走多种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道路。智慧城市的概念由此起源。国内外政府都在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但是尚缺乏智慧城市愿景、架构和模型的系统性思考,这阻碍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亟需根据我国国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首先,业界和学界对智慧城市愿景缺乏深入研究和共识。从根本上讲,智慧城市愿景是指引智慧城市建设的根本前提,它决定了智慧城市的愿景和战略目标,进而影响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人力安排与资源配置行为。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智慧城市的研究的成果,以及走访国内部分省市所获得的调研资料,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愿景和战略目标,即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以满足居民生活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其次,学界缺乏对于符合中国国情的智慧城市架构的论述与阐明。实际上,构建有效的智慧城市架构是实现智慧城市愿景的基础。有效的智慧城市架构有助于提高城市居民的创造力,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研发能力,将城市打造为学习和创新的沃土,实现智慧城市愿景。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国外文献整理和中国情况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智慧城市建设的“三层四柱”架构。最后,现有研究在智慧城市建模方面存在缺口。实际上,智慧城市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更好地理解系统结构和特征,需要建模进行分析,从而理清和量化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涉及关键要素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为实践提供工具。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可供未来研究不断探索的模型。综上所述,本文针对现有研究缺乏智慧城市愿景、架构和模型的系统性思考,阻碍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问题,通过多来源数据(国外资料、国内省市调研和资料收集相结合以助质性分析的方法,识别了智慧城市的愿景、架构与模型。一方面,弥补了现有智慧城市战略研究较少且不系统的问题,有助于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研究,本文2012年在中国工程院二次会议上宣讲,得到与会中外代表的赞许。;另一方面,对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方向上的指引和战略结构上的建议,有助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实际工作。
。举例来说,
信息技术手段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不应仅局限于提升
政府、企业和其他组织提升其工作效率[6]
。更要的是,它能
为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民主讨论提供一种高效的教育和交
更有效地了解市民
期望的智慧城市能为他们提供的服务,并将这种信息反馈整合到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中。换句话说,
这时的智慧城市概—
1—DOI:10.13587/ki.jieem.2012.04.008
许庆瑞等:智慧城市的愿景与架构
念已经演化为面向市场,注重的是城市建设的软实力。
值得一提的是,智慧城市概念的兴起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商业行为所驱动,而非政府行为本身[6]。近年来,智慧城市演变为一种城市的标签行为,即大肆宣传智慧城市的概念、而忽视其概念内涵和本质[6]。构建一些先进的网络基础设施、配备一系列高科技含量的信息技术,就宣称其智慧属性的城市比比皆是,如美国的圣地亚哥、加拿大的渥太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和印度的班加罗尔等[7]。而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城市应该是智慧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1]。
2012.06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2.07杭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2012.07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2.07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2.07宁波市81890求助服务中心
2012.07浙江省思创理德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1.1国际智慧城市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在西方国家,智慧城市的概念在其城市发展战略与规划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6]。一些城市开始涌入智慧城市的建设浪潮中[6]:在美国,圣地亚哥投入巨资,以期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打造“未来之城”;在加拿大,渥太华积极开展“智慧首都”项目,以期提升政府、企业和其他组织对网络资源的使用率;在英国,南安普顿凭借其智能卡在全市普及的优势,欲成为英国第一个智慧城市;在新加坡,“智慧岛”的概念十余年前就被提出。此外,还有很多城市和地区都在积极打造智慧城市,如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印度的班加罗尔等。1997年世界智慧城市论坛就提出,在未来将有50000多的城市和地区会加入智慧城市建设的行列中[6]。1.2关注焦点的转变
[3]
。前者是科技创新层面的技术因素,后者是社会创新
层面的技术经济因素。由此可以看出,创新在智慧城市发展中的驱动作用。
后来,智慧城市的概念逐步发展,关注的焦点不再局限于硬件设施的建设,更注重城市的人文和教育环境建设
[4]
,
即重视城市建设的软实力。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硬件设施建设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基础,但要想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人文、教育和社会资本在其中的作用[5]
0引言
当今城市发展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如环境、食品安
全、能源、经济,交通和公共安全等。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生态恶化、粮食短缺、能源匮乏、金融海啸、恐怖主义等问题层出不穷。这类问题不断蔓延,主要是由于城市并未发展成为可自我调节并可持续发展的系统
[1]
。因此,未来的城市发
展必须走智能化、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
关键词:智慧城市;愿景;战略目标;战略结构与架构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62(201204-0001-07收稿日期:2012-
09-13基金项目:浙商研究专项经费重大招标项目(C65713;浙商研究专项经费博士生项目(C65726
作者简介:许庆瑞(1930—,男,江苏省常州市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技术创新与战略管理。
。智慧城市
的概念也开始逐步萌芽。
在起步阶段,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政府的实践行为,都将重点放在信息技术建设上
[2]
,欲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城市经
济和政治效率的提升。可以说,
这一阶段的智慧城市概念,大多是技术导向型的,属于智能城市范畴,注重的是城市建设的硬实力。此外,
有两种驱动力使得智慧城市的雏形逐步形成,
一是以互联网为首的信息技术,二是城市的区域创新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