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教研究2007.1

《纲要》提出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就是说,把作为娱乐活动的游戏引进到幼儿园的教育领域,充分肯定游戏的教育价值,并确定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学活动的地位,这对幼儿教育的改革起着重大作用。在幼儿教育领域里,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教育观是以知识传递为价值取向的学科中心主义,所以幼儿园出现重科学轻游戏的小学化倾向。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的幼教法规都提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在实际工作中,游戏并没有被重视。兴趣班、特色园的盛行把游戏挤压至角落,甚至不少孩子被剥夺了游戏权利。《纲要》提出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基本活动必然要求彻底改变现状,不仅要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儿童,还应通过游戏去实现教育目的。

一、游戏的特点

皮亚杰认为,游戏可以强化儿童的发展,可以被视为是发展变化的工具,它通过虚拟情境以再现成人的社会经验与人际关系,从而使儿童达到认识周围世界的目的。因此,游戏体现了儿童与现实的一种特殊关系,它通过某种虚拟的情境把某一类实物的特征转移到另一类实物之上。例如,幼儿用竹竿玩模仿成人骑马的游戏,在这里马的特征便转移到竹竿上,竹竿成了马的替代物。

游戏具有下列重要特点:

1.群体性。游戏通常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儿童参与的活动,它对发展儿童的情感,克服儿童的孤僻性都有重要作用。在游戏中儿童通过交往产生从众、暗示、舆论等社会心理现象,从而调节自己的行为。这有利于培养儿童的集体主义情感。

2.角色性。参加游戏的每个儿童总是要担当一定的角色,而每种角色都有相应的角色行为。例如“医生”总会去关心病人,“教师”总会表现出热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的特点。这可以培养儿童关心他人的品德。

3.规则性。维果斯基认为,“规则是游戏最本质的特征”。一切真正的游戏都是规则游戏,没有儿童的规则行为就没有游戏可言。由于游戏具有规则性的特点,它对培养儿童行为的自觉性和纪律性具有重要作用。

4.虚拟性。游戏总是在虚拟的情境中进行的。在维果斯基看来,一切游戏都具有虚拟情境的性质,也就是说游戏的情境不是实在的。维果斯基认为,事物在作用于儿童时具有可见场与意义场之分,而这两者的混同是婴儿期儿童的特点,因为只有看见的物体才会对他们有意义。学前儿童则不然,事物的可见场与意义场对他们而言是可以分离的,实物和表示该实物的词的意义可以是不一致的,一小块木片可以起到娃娃的作用,因而他们的行为不一定是由真实的实物,而是由思想引伸出来的。游戏的虚拟性是以这种事物的可见场与意义场的不一致性为基础的。

综上所述,学前期的游戏反映了成人的社会经验和人际关系,具有群体性、角色性、规则性、虚拟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游戏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1.尊重孩子,给孩子留有主动发展的空间。

幼儿期是人生迈出的第一步,处在这个时期的儿童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他们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关心,什么都想参与,他们想像力丰富,极富创造性,并对自己所做的一切充满信心。因而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一个自主、宽松的环境,支持、鼓励儿童的探索和创造。教师在创设活动区时可以与幼儿共同商讨,让幼儿参与班里的环境布置,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在游戏中少使用命令性、指令性语言,对幼儿的游戏少干预,不能轻易打断或生硬地加入到幼儿的游戏中。

①给孩子留有思考的空间。

教师在组织幼儿游戏活动时,往往害怕幼儿能力有限,不能达到自己所预期的效果,而把一切活动都按自己的意愿安排得井井有条,甚至把每种游戏材料的玩法都教给幼儿,并要求他们按自己所教的方法进行游戏,以期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而恰恰没有考虑到作为主体的儿童的需要,忘记了游戏本来就是儿童自己的事情,没有给他们留有思考的空间。这样孩子只是被动地游戏,久而久之,游戏对于他们成了机械的重复,他们也就失去了游戏的兴趣。首先教师要了解儿童的兴趣和发展需要。游戏活动的目的,是为了给儿童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更好地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

素质教育

让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发展

文山州幼儿园舒艳

6

1

幼教研究2007.1

展。因此,在决定所设的游戏种类时应尽量满足幼儿认识、情感、社会性、语言、动作技能等多方面的发展需要及儿童本身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教师既要对游戏活动的种类、材料的功能有清楚的了解,也要了解本班幼儿的兴趣、水平和需要。其次,教师在活动中应多观察,采用隐性指导。一般认为,游戏只有在教师的引导策划下才能进行,教师在幼儿游戏中起着组织作用、导向作用、促进作用。其实不然,游戏是孩子自己的事,如果教师作用突出,完全处于主导、主动、主持的地位,孩子们会感到索然无味,甚至完全失去了兴趣。在游戏中对幼儿的活动要多看、多观察、少干预,即使要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也不能干预或改变幼儿的活动内容与主题。而应以游戏为中的一员自然介入,投入时一定要自然、真切,使孩子忘掉是你大人、是教师,而把你当作他们中的一员。

②给幼儿留有操作的空间。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在游戏中儿童是自我主宰世界”,也就是说游戏是由幼儿自己选择,创造与表现自己的一种轻松愉快的活动,成人不能强加给他们或替代他们。游戏对于他们来说是他们最早,也是最基本的一种独立性的活动。游戏活动过程本身也是儿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教师,要尽量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问题,去思考,而不是急于提供答案。当发现孩子遇到了问题、困难,应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自己操作的机会,允许他们犯错误,反复实践。孩子可以通过自己的操作实践,能够解决问题和困难,这时孩子的状态是积极主动的,而孩子在此过程中也得到了发展。所以鼓励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学习、思考,教师必须首先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环境,给儿童自己作决定的机会,提供给儿童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儿童在活动中学习、发展。

③给幼儿提供开放性的物质材料。

材料是教育意图的物质载体,它本身的特性及由这些特性所规定的活动往往决定着儿童可能获得什么样的学习经验,获得那些方面的发展。教师在为幼儿提供材料时要注意材料的多功能性,做到一物多用,多为幼儿提供半成品及废旧材料,在材料的设放上还应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让孩子参与材料的更新与制作。

2.相信孩子,给孩子留有主动发展的时间。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要重视个别教育,特别是幼儿的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世上没有一模一样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着他的个性,教育孩子没有固定的方式”。因而我们不能强求孩子都同步发展。教师首先要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其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这样才能认同孩子的发展速度、发展起点的

不同,因而给每个幼儿留有充分的时间,促进他们的发展。

①相信儿童有发展的能力。

教师只有相信儿童有发展的能力,才能给予幼儿发展的时间。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不同,因而发展所需的时间也不同。有的孩子快点,有的孩子慢点,因而就要求教师不能“着急”,要学会等待。有的老师看到孩子在操作活动中遇到了困难,就急于帮助他解决,没有给时间让幼儿自己考虑,过早干预、帮助,使孩子失去了一个主动解决问题的机会。当教师拥有一切决定权时,儿童的发展就变得消极,因为他们没有机会拥有自己的观点,没有时间思考决定什么。

②孩子的发展是多起点的。

孩子的发展需要是多方面的,每个幼儿都有自己关注的兴趣点,都有他们自己的长处,他们发展的起点是不相同的。教师只要深入幼儿生活,努力了解他们,不断去发现他们,找到他们的生活和有兴趣的事物,找到他们的长处,就不难引发幼儿主动的发展。

3.教师自觉主动学习,才能带来孩子主动的发展。

要想使孩子能得到主动的发展,教师就必须掌握孩子发展的脚步。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充实自已,不断地向自己挑战,主动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①要勤于向书本学习。

学习书本知识并不是形式上的模仿、机械的重复,而是带着问题学,边学边思考,边思考边学习。把书本上死的知识,转变成自己处理实际问题的活方法。教师在学习中要发挥自己本身的能动性,有选择地吸取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并根据自己的需要以及所面对的孩子进行修改,发挥创造。

②要善于总结,向经验学习。

幼儿教师在工作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解决问题就是经验的积累。教师要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反省自己,总结规律,幼儿教师多年积累的经验是理解吸收新理论的基础。因此要在失败中找问题,带着问题去学理论,再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检验,从而积累更多、更好的经验。

③勤于观察,向孩子学习。

幼儿本身就是一本活生生的书,每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幅活泼的画面。每个幼儿教师对这本书要认真地“看”,仔细地“读”,深入地研究、分析。只有先“读”懂了孩子这本活生生的书,才能成为掌握幼儿发展脚步、具有主体性的教育者。

总之,游戏是儿童在早期生活中从事的最主要的活动,鼓励儿童更多地、更有创造性地参加游戏活动,为儿童提供充分自由活动的机会,是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途径。

素质教育

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