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登革热防控培训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并发症
最常见的急性血管内溶血 (合并G-6PD缺乏症)。
精神异常 心肌炎 肝肾综合征 中毒性肝炎
鉴别诊断
1、麻疹:有前驱期卡他症状,Koplik斑,皮疹从面部开始而 且数量较多,淋巴结肿大和肝大少见。
2、风疹:低热、皮疹和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轻 3、猩红热:有明显扁桃体炎症表现,起病第二天出疹,白
内潜伏期:3至15日 常見为5至8日
患者/感染者
登革热的诊断
(一)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二)诊断标准: 流行病学史:
1.1 发病前15天内去过登革热流行区。 1.2 居住场所或工作场所周围(如半径100m范围)1个月内出现
过登革热病例。
临床表现: 2.1 突然起病,发热(24~36小时内可达39~40℃,部分患者表
登革热疫情防控首要任务
• 及时发现登革热疫情。 • 预防控制登革热续发病例。 • 避免出现较大暴发或流行,减轻登革热的危害。
控制措施----传染源管理
– 救治病人
• 急性期病人是主要传染源,要求做到早诊断、早报告、 早隔离、早就地在有条件机构治疗。
– 患者救治及隔离
• 疑似、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病例治疗、卧床休息地点 要做好灭蚊防蚊工作。有条件的,或重症病人要住院治 疗并做好防蚊隔离。
或经扩容治疗后白细胞比容较基线水平下降20%以上; 低白蛋白血症等。 3.4 单份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或IgM抗体阳性。 3.5 从急性期患者血清、脑脊液、血细胞或组织等中分 离到登革病毒 3.6 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比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增 长。 3.7 应用RT—PCR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出登革病毒基因 序列。
登革热基本认识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由伊蚊传播的一种急 性传染病。 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 乙类传染病。
登革热病毒:DENV-1、DENV-2、DENV-3、DENV-4 登革热病毒疾病谱:无症状感染、登革热、
登革出血热(DHF)、登革休克综合征(DSS)。 无特效疗法,无上市疫苗。 预防最有效措施是控制蚊媒,加强
我省登革热疫情
• 福建省2004—2013年共报告398例登革热病例,其 中输入性病例191例,输入引发本地感染病例205例, 本地病例2例;2004、2007、2008、2010、2013年 出现暴发疫情;病例涉及到全省9个设区市中的8个, 主要集中在莆田、福州与泉州三地,为374例,占病 例总数的94.0%;全省88个县(市、区)中有36个有登 革热报告病例;全年12个月均有病例发生,其中以9、 10月份病例数最多,为248例,占病例总数的62.3%; 境外输入引起本地感染病例主要发生在8、9、10 月份,2例本地病例分别发生在6和10月份,而境外 输入性病例全年12个月均有发生;各年龄组均有登 革热病例,其中以15~59岁年龄组为主,为344例,占 86.4%;输入性病例来自于东南亚、非洲、南美洲 等17个国家,主要输入国为菲律宾67例(35.1%)、印 度尼西亚35例(18.3%)。
• 病例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5天并热退。 防蚊隔离要求
隔离室应有防蚊措施,如纱窗、沙门(网)、蚊帐,发 热病人可用杀虫剂浸泡蚊帐;或在住处喷洒击倒杀虫剂或 滞留杀虫剂。并在隔离室周围100米范围内每周杀灭伊蚊成 蚊和随时清除伊蚊孳生地。
尽量避免远距离就医,减少传播机会,降低病死率。
控制措施----切断传播途径
2.4 消化道大出血,或胸腹腔出血,或颅内出血。 2.5 肝肿大,胸腹腔积液。 2.6 皮肤湿冷、烦躁、脉搏细数,低血压和脉压小于
20mmHg及血压测不到、尿量减少等休克表现。 实验室检查:
3.1 白细胞计数减少。 3.2 血小板减少(低于100×109/L)。 3.3 血液浓缩:如白细胞比容较正常水平增加20%以上,
登革热的治疗
急性期卧床休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在有防蚊设 备的病室中隔离至完全退热为止。
1、 高热时用物理降温,慎用止痛退热药以防止在葡 萄糖-6-磷酸酶(G-6PD)缺乏者中引起溶血。对于病 毒血症严重的患者可短期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如强的松5mg每日3次。
2、 有大量出汗、呕吐、腹泻而致脱水者,应及时补 液。尽可能使用口服补液,不宜大量补液以防止出 现脑炎样症状。
3、有出血倾向者,可采用一般止血药物如安络血、 止血敏、维生素C和K。严重上消化道出血者可口 服凝血酶、雷尼替丁等。
4、 脑炎样病例应及时快速注射甘露醇等脱水剂,每 6h一次;同时静脉滴注地塞米松。也可静脉滴注低 分子右旋糖西干及速尿,与甘露醇交替使用。呼吸 中枢受抑制者应使用人工呼吸机。
以支持对症治疗为主,注意维持水、电解质 平衡,儿童补液可按每日100mL/kg,内含等量 生理盐水与5%葡萄糖液。
休克病例要快速输液以扩充血容量,并加用 血浆或代血浆,但不宜输入全血,wenku.baidu.com免加重血 液浓缩。
可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以减轻中毒症状和 改善休克。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证据 者按DIC治疗。
登革热小结
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及血小板显著减少 是登革热早期的特征性临床表现。
骤起发热、头痛、骨关节肌肉疼痛、 皮疹、确诊需依靠病毒分离和血清学 检查。
及时:尽早行动,一发现疫情就要马上组织杀灭行动; 快速: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杀灭的效果; 全面:疫点的范围内实现全面覆盖, 不留空白点; 反复:白纹伊蚊的生长规律和疫情的流行特点进行
多次、反复的全面快速杀灭。
特别做好医院、学校、机关、建筑工地 等范围内灭蚊工作。
埃及伊蚊要孳生 于水缸、水池和 各种积水容器内; 白纹伊蚊主要孽 生于盆,罐、竹 节、树洞、废轮 胎、花瓶、壁瓶、 建筑工地等清水 型小积水。
没有蚊子就没有 登革热
没有积水就没有 伊蚊
谢 谢!
防蚊灭蚊工作
登革热基本认识
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带病毒动物(?) – 在常年流行地区的流行季节,隐性感染者的数量 可达全体人群的1/3,可能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白纹伊蚊、埃及伊蚊
易感人群: 人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并非人人发病。 在新疫区普遍易感,以青壮年发病率最高。 在地方性流行区,发病者多为儿童。
现为双峰热),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骨关节痛及 明显疲乏等症状。可伴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结膜充血等。
2.2 皮疹:于病程第5~7日出现为多样性皮疹(麻疹样皮疹、猩 红热样疹、针尖样出血性皮疹)或“皮岛”样表现等。
• 皮疹分布于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不脱屑。持续3天~5 天。
2.3 有出血倾向(束臂试验阳性),一般在病程5~8日皮肤出现 瘀点、瘀斑、紫癜及注射部位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等粘膜出 血,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等。
登革热防控培训
平潭综合实验区苏澳镇卫生院
2019-06-12 主讲人:林锋
背景及流行概况
•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 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 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 分患者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
•
本病于1779年在埃及开罗、印度尼西亚雅加
– 紧急喷药----杀灭成蚊: • 疫点范围:包括病家及楼宇,疫情处理前3日每日 一次灭蚊,之后每3-5天开展一次灭蚊。 • 疫区范围:开始与疫点同步处理1次后,再根据蚊 虫监测结果考虑是否再进行处理。 • 灭蚊剂,超低容量喷雾和滞留喷洒结合 • 在白天进行,注意防止食品污染及人、畜中毒。 • 及时、快速、全面、反复杀灭。
达及美国费城发现,并据症状命名为关节热和骨
折热。1869年由英国伦敦皇家内科学会命名为登
革热。20世纪,登革热在世界各地发生过多次大
流行,病例数百万计。在东南亚一直呈地方性流
行。
• 我国于1978年在广东流行,并分离出第Ⅳ型登革 热病毒。此后,于1979、1980、1985年小流行中 分离出Ⅰ、Ⅱ、Ⅲ型病毒。
– 不同型别毒株感染无交叉免疫力,可以发生二次感染。 – 感染一种病毒型产生的免疫对同型病毒免疫力可持续
1~4年或更长。
登革热传播过程
外潜伏期:8至10日
带病毒蚊
健康人士
伊蚊只要与有传染性的 液体接触一次,即可获 得感染,病毒在蚊体内 复 制 8--14 天 后 即 具 有 传 染性,病毒在蚊体内繁 殖 , 至 少 可 存 活 30 天 甚 至终生。具有传染性的 伊蚊叮咬人体时,即将 病毒传播给人。
细胞增多。 4、黄疸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有疫水接触史,有腓肠肌痛
及压痛,淋巴结肿大,肾损害明显,白细胞增多,血沉加 速,血培养可检出钩体,钩体血清学反应阳性。 5、肾综合征出血热:有特定的流行区,鼠类接触史,明显 的肾衰竭表现 6、败血症:有原发性化脓性病灶或迁徙性病灶,白细胞显 著增多,休克出现较早,血培养可阳性,抗生素治疗有效 7、恙虫病:有野草接触史,典型焦痂或特异性溃疡,外斐 氏OXk>1/80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