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核磁共振新技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式中可知道,观察核磁共振吸收的方法有两种:固定磁场 强度H0而改变频率,称为扫频法;固定电磁波频率而改变 磁场强度H0 ,称之为扫场法。
4、弛豫过程
1H的磁性核在电磁波的作用下,能级分裂为二。根据
Boltzmann分配定律,处在低能级的原子核数目占有微弱的优 势。如在外磁场(60MHz), 温度为27℃时,两个能级上氢 核数目N之比为:
P2h I(I1)
式中:h是普朗克常数, 6.62410-34J/S
I是核的自旋量子数,
In 2
I = 0, P=0, 无自旋,不能产生自旋角动量,不
会产生共振信号。
只有当I > 0时,才能发生共振吸收,产生共振信号。
说 明: I为核自旋量子数也简称核自旋,其数值随核而异。 (1)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为偶数时,I=0,观察不到核磁共振现象 (2)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奇数时,I为正整数。 (3)核内质子数中子数一奇一偶时,I为半整数。 后两类是核磁共振研究的主要对象。
图3、(a)自旋陀螺在重力 场中的进动工(b)自旋原 子核在外磁场中的进动
进动角频率: l H0 ,进动线频率: l
l 2
将式代入得:
l
2
H0
3)核磁共振的条件
量子力学选律可知,只有m = 1的跃迁,才是 允许跃迁,所以相邻两能级之间的能量差:
E=E2-E1=2 H0
如果在磁场的垂直方向加一个射频场,当射频
I 的取值可用下面关系判断:
质量数(A)
奇数 偶数
例如:
原子序数(Z) 自旋量子数(I)
奇数或偶数 半整数 n + 1/2。n = 0,1,2,…
奇数
整数
偶数
0
A(1)
H
Z(1)
奇-奇
I为半整数(1/2)
有共振吸收
A(12)
C
Z(6) 偶-偶
I=0
无
A(14)
N
Z(7)
偶-奇
I为整数
有共振吸收
半数以上的原子核具有自旋,旋转时产生一小磁场。当加一外磁 场,这些原子核的能级发生分裂,这一物理现象称为塞曼效应。
核磁共振原理
核磁共振光谱:
以频率为兆赫级、波长很长、能量很低的电磁波照射 分子,电磁波能与暴露在强磁场中的磁性核相互作用, 引起磁性核在外磁场中发生磁能级的共振跃迁而产生吸 收信号。与其他光谱方法一样,属于波谱分析。
§1 原子核的磁性 1、原子核的自旋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与核外电子一样存在自旋。 原子核绕 轴自身作旋转运动,产生自旋角动量P。由 量子力学计算,P的绝对值由核自旋量子数I决定。
核磁矩在外磁场中的能级分布
两能级差为:
E=E2-E1=2 H0
将式代入得: E= hH0 2
2)、拉摩进动(Lamor)
百度文库
在外磁场旋转的原子核,
其自旋轴与外磁场方向之间有 一倾角。外磁场的作用使核磁 受到一个垂直核磁矩的扭力, 这样原子核就围绕外磁场的方 向回旋,犹如在重力场中运动 的陀螺。这种运动方式称为拉 摩进动。
N(1 2) N(1 2)
eE/KTeh
H /2k
T1.000009
即每一百万个氢核中低能级氢核数比高能级的多十个左 右。虽然这种微弱的优势,使低能级的核在强磁场作用下吸 收能量由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随着低能级的核数目的减少, 吸收信号减弱直至消失,此为饱和。实际应用中,只要合理 地选用照射制度,就可以连续观察到NMR信号。使低能级上 的核始终保持微弱多数的。因此必然存在使低能级的磁核始 终保持微弱多数的内在因素,即高能级的核必须放出能量回 到低能级,从而使低能级的核始终占优势。
P是空间量子化的,在坐标Z轴上的分量Pz取分立的
值:
Pz
h
2
m
式中:m是原子核的磁量子数,其值等于﹣I, I+1,…I-1,
I。故能取(2I+1)个值Pz的各个值相相差 因此是不连续的,是空间量子化的。
2
h
的整数倍,
H0
Mi=
1 2
E1=﹢H0
E
E
Mi=
1 2
E2=﹣H0
图2 1H 在外磁场中的取向能级
以1H核 为例,无外磁场 H0作用,排列是随机的, 磁性相互抵消;加上外磁场H0时, 1H有序排列。排 列方式有(2I+1 , I=1/2 )种,即两种取向,分别对应 两个自旋量子数Mi=1/2。 外磁场 H0与核的作用能:
E= H0 两种取向对应两个能级:
当 与H0同向时, E= - H0; 当 与H0反向时, E= ﹢H0
核磁共振新技术
12位因对核磁共振的杰出贡献而获得 诺贝尔奖科学家
•
1944年
•
1952年
•
1952年
•
1955年
•
1955年
•
1964年
•
1966年
•
1977年
•
1981年
•
1983年
•
1989年
•
1991年
I.Rabi F.Block E.M.Purcell W.E.Lamb P.Kusch C.H.Townes A.Kastler J.H.Van Vleck N.Bloembergen H.Taube N.F.Ramsey R.R.Ernst
场的能量h 电满足条件:
h电=E=
hH0
2
电
H0
2
即
电l
hH0 2
vBo 2
或Bo
核子从射频场中吸收能量hv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 发生核磁共振吸收。
原子核在外磁场中吸收特定频率电磁波的现象称为核磁共振。
公式的意义:
1) 对于不同的原子核,由于磁旋比不同,发生共振的条件 不同。
2) 对于同一种原子核来说, 值一定,共振频率随外磁场H0 而改变。
在外磁场B0中塞曼分裂图:
2、原子核的核磁矩
核自旋产生磁场,其方向由右手定则确定,如图 所示。核磁矩由下式确定:
P
式中: 为磁旋比。不同的 核,其值不同; 为核磁矩; P为自旋角动量
P2h I(I1)2hI
将式代入:得到: hI 2
图1 核磁产生磁场的方向
3、核磁在外磁场中的行为
1)核磁与外磁场H0之间的作用能
弛豫过程(Relaxation): 是高能态的核以非辐射的形式 放出能量回到低能态重建Boltzmann分布的过程。如果没 有弛豫过程,饱和现象容易发生。弛豫过程分为两类:
1)自旋-晶格弛豫(纵向弛豫)(Spin-lattice Relaxation)
自旋核与周围分子交换能量的过程。核周围的许多小 分子相当于许多的小磁体,这些小磁体的快速运动产生 瞬息万变的小磁场-波动磁场。某个波动磁场的频率与 核自旋产生的磁场频率一致时,自旋核与波动磁场发生 能量交换,将能量传递给周围分子而跳回低能级,从而 使低能级的核数目占有微弱的优势。因此总的结果是降 低高能级的核数目。弛豫过程经历的时间愈短,自旋- 晶格弛豫过程的效率愈高。气体和液体样品的t1很短, 仅几秒种。固体样品因分子热运动受到限制,T1很大, 因此NMR常采用液体样品。
4、弛豫过程
1H的磁性核在电磁波的作用下,能级分裂为二。根据
Boltzmann分配定律,处在低能级的原子核数目占有微弱的优 势。如在外磁场(60MHz), 温度为27℃时,两个能级上氢 核数目N之比为:
P2h I(I1)
式中:h是普朗克常数, 6.62410-34J/S
I是核的自旋量子数,
In 2
I = 0, P=0, 无自旋,不能产生自旋角动量,不
会产生共振信号。
只有当I > 0时,才能发生共振吸收,产生共振信号。
说 明: I为核自旋量子数也简称核自旋,其数值随核而异。 (1)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为偶数时,I=0,观察不到核磁共振现象 (2)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奇数时,I为正整数。 (3)核内质子数中子数一奇一偶时,I为半整数。 后两类是核磁共振研究的主要对象。
图3、(a)自旋陀螺在重力 场中的进动工(b)自旋原 子核在外磁场中的进动
进动角频率: l H0 ,进动线频率: l
l 2
将式代入得:
l
2
H0
3)核磁共振的条件
量子力学选律可知,只有m = 1的跃迁,才是 允许跃迁,所以相邻两能级之间的能量差:
E=E2-E1=2 H0
如果在磁场的垂直方向加一个射频场,当射频
I 的取值可用下面关系判断:
质量数(A)
奇数 偶数
例如:
原子序数(Z) 自旋量子数(I)
奇数或偶数 半整数 n + 1/2。n = 0,1,2,…
奇数
整数
偶数
0
A(1)
H
Z(1)
奇-奇
I为半整数(1/2)
有共振吸收
A(12)
C
Z(6) 偶-偶
I=0
无
A(14)
N
Z(7)
偶-奇
I为整数
有共振吸收
半数以上的原子核具有自旋,旋转时产生一小磁场。当加一外磁 场,这些原子核的能级发生分裂,这一物理现象称为塞曼效应。
核磁共振原理
核磁共振光谱:
以频率为兆赫级、波长很长、能量很低的电磁波照射 分子,电磁波能与暴露在强磁场中的磁性核相互作用, 引起磁性核在外磁场中发生磁能级的共振跃迁而产生吸 收信号。与其他光谱方法一样,属于波谱分析。
§1 原子核的磁性 1、原子核的自旋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与核外电子一样存在自旋。 原子核绕 轴自身作旋转运动,产生自旋角动量P。由 量子力学计算,P的绝对值由核自旋量子数I决定。
核磁矩在外磁场中的能级分布
两能级差为:
E=E2-E1=2 H0
将式代入得: E= hH0 2
2)、拉摩进动(Lamor)
百度文库
在外磁场旋转的原子核,
其自旋轴与外磁场方向之间有 一倾角。外磁场的作用使核磁 受到一个垂直核磁矩的扭力, 这样原子核就围绕外磁场的方 向回旋,犹如在重力场中运动 的陀螺。这种运动方式称为拉 摩进动。
N(1 2) N(1 2)
eE/KTeh
H /2k
T1.000009
即每一百万个氢核中低能级氢核数比高能级的多十个左 右。虽然这种微弱的优势,使低能级的核在强磁场作用下吸 收能量由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随着低能级的核数目的减少, 吸收信号减弱直至消失,此为饱和。实际应用中,只要合理 地选用照射制度,就可以连续观察到NMR信号。使低能级上 的核始终保持微弱多数的。因此必然存在使低能级的磁核始 终保持微弱多数的内在因素,即高能级的核必须放出能量回 到低能级,从而使低能级的核始终占优势。
P是空间量子化的,在坐标Z轴上的分量Pz取分立的
值:
Pz
h
2
m
式中:m是原子核的磁量子数,其值等于﹣I, I+1,…I-1,
I。故能取(2I+1)个值Pz的各个值相相差 因此是不连续的,是空间量子化的。
2
h
的整数倍,
H0
Mi=
1 2
E1=﹢H0
E
E
Mi=
1 2
E2=﹣H0
图2 1H 在外磁场中的取向能级
以1H核 为例,无外磁场 H0作用,排列是随机的, 磁性相互抵消;加上外磁场H0时, 1H有序排列。排 列方式有(2I+1 , I=1/2 )种,即两种取向,分别对应 两个自旋量子数Mi=1/2。 外磁场 H0与核的作用能:
E= H0 两种取向对应两个能级:
当 与H0同向时, E= - H0; 当 与H0反向时, E= ﹢H0
核磁共振新技术
12位因对核磁共振的杰出贡献而获得 诺贝尔奖科学家
•
1944年
•
1952年
•
1952年
•
1955年
•
1955年
•
1964年
•
1966年
•
1977年
•
1981年
•
1983年
•
1989年
•
1991年
I.Rabi F.Block E.M.Purcell W.E.Lamb P.Kusch C.H.Townes A.Kastler J.H.Van Vleck N.Bloembergen H.Taube N.F.Ramsey R.R.Ernst
场的能量h 电满足条件:
h电=E=
hH0
2
电
H0
2
即
电l
hH0 2
vBo 2
或Bo
核子从射频场中吸收能量hv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 发生核磁共振吸收。
原子核在外磁场中吸收特定频率电磁波的现象称为核磁共振。
公式的意义:
1) 对于不同的原子核,由于磁旋比不同,发生共振的条件 不同。
2) 对于同一种原子核来说, 值一定,共振频率随外磁场H0 而改变。
在外磁场B0中塞曼分裂图:
2、原子核的核磁矩
核自旋产生磁场,其方向由右手定则确定,如图 所示。核磁矩由下式确定:
P
式中: 为磁旋比。不同的 核,其值不同; 为核磁矩; P为自旋角动量
P2h I(I1)2hI
将式代入:得到: hI 2
图1 核磁产生磁场的方向
3、核磁在外磁场中的行为
1)核磁与外磁场H0之间的作用能
弛豫过程(Relaxation): 是高能态的核以非辐射的形式 放出能量回到低能态重建Boltzmann分布的过程。如果没 有弛豫过程,饱和现象容易发生。弛豫过程分为两类:
1)自旋-晶格弛豫(纵向弛豫)(Spin-lattice Relaxation)
自旋核与周围分子交换能量的过程。核周围的许多小 分子相当于许多的小磁体,这些小磁体的快速运动产生 瞬息万变的小磁场-波动磁场。某个波动磁场的频率与 核自旋产生的磁场频率一致时,自旋核与波动磁场发生 能量交换,将能量传递给周围分子而跳回低能级,从而 使低能级的核数目占有微弱的优势。因此总的结果是降 低高能级的核数目。弛豫过程经历的时间愈短,自旋- 晶格弛豫过程的效率愈高。气体和液体样品的t1很短, 仅几秒种。固体样品因分子热运动受到限制,T1很大, 因此NMR常采用液体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