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免疫知识培训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划免疫知识培训资料

篇一:计划免疫及预防接种技术知识培训

计划免疫及预防接种技术知识培训为切实做好2012年我乡免疫接种工作,为提高预防接种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处理异常接种反应的能力,1月29日xx举办了计划免疫及预防接种技术知识培训,共20余人参加培训。培训班针对扩大免疫规划、预防接种反应与处理、接种服务与冷链管理、疫苗与注射器管理、特殊人群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使用管理等内容进行了培训。通过此次培训,增强了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对常规工作,控制疫苗针对疾病、拓展疾病监测技术,完善了计划免疫工作的落实及异常反应处置能力,推进了xx乡卫生院2012年计划免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计划免疫是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的一种措施,就是用人工的方法有计划地增强对几种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病的抵抗能力,达到最终消除这些传染病的目的,以保护儿童免受这些传染病的威胁。二OO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卫生部印发了关于《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为贯彻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精神,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目标和任务,规范和指导

各地科学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相关传染病,制订本方案。通过接种疫苗,预防乙型肝炎、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破伤风、麻疹、甲型肝炎等15种传染病。

注意事项:

1、患传染病后正处于恢复期或有急性传染病接触史而又未过检疫期的儿童不宜打预防针。若此时打预防针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或使原有病情加重。

2、正在患感冒或因各种疾病引起发热的小儿,若打预防针,会使体温升高,诱发或加重疾病。

3、有哮喘、湿疹、荨麻疹及过敏性体质的小儿,打预防针后易发生过敏反应,特别是打麻疹活疫苗,或白、百、破混合制剂等致敏原较强的预防针,更易产生过敏反应;对有癫痫和惊厥史的患儿打预防针,尤其是打乙脑或百白破混合制剂的,易使儿童发生晕厥、抽风和休克等;有严重佝偻病的孩子不宜用小儿麻痹糖丸疫苗。

4、患急慢性肾脏病、活动性肺结核、严重心脏病、化脓性皮肤病、化脓性中耳炎的小儿,打预防针后可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使原有的病情加重而影响病儿的康复。但需要指出的是,小儿如果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只要心脏功能好,照样可以打预防针。

5、预防接种期间,若小儿正处于不舒服,有呕吐、腹泻和咳嗽等症状时,在征得医生的同意后,可暂时不打预防针,待症状好转后再补打。

6、近一个月内注射丙种球蛋白者也不易接种。待以上疾病恢复正常后,即可进行常规接种。如发现自己的孩子有免疫缺陷时,不能进行任何预防接种。

怎样减少预防接种后的反应?大多数疫苗接种后是不会引起严重反应的,但是由于每个孩子的体质不同,在进行预防接种后,可能会出现一些轻重不同的反应。主要的有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发生过敏反应也是很少的。为了保证安全,减少反应,各种预防接种必须在孩子身体健康的时候进行。如果孩子有病,就暂时不要接种。例如,发热时不要打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三联疫苗;腹泻时不要口服小儿麻痹症糖丸;空腹饥饿时不宜打预防针,以免发生低血糖等严重反应。打针前做好孩子的工作,让勇敢的孩子先打,以消除胆小孩子的紧张害怕心理。打针后二至三天内应避免剧烈活动,注意注射部位的清洁卫生。暂时不要洗澡,以防局部感染。

Xx乡卫生院

2012年1月

篇二:计划免疫知识培训

计划免疫知识培训

预防接种定义是指利用人工制备的抗原或抗体通过适宜的途径进入机体,使机体获得对某种传染病的特异免疫力,以提高个体或群体的免疫水平,从而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计划免疫定义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针对传染病的目的。

计划免疫必须具备的三要素目的性:以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疾病为目的计划性:有科学的免疫规划和免疫策略系统性:建立有效的监测、评价和传染病控制系统计划免疫和预防接种的关系共同点:都是通过人工免疫手段来预防和控制针对的传染病。

二者关系:预防接种是计划免疫工作的初级阶段和一个重要组成部份,而计划免疫则是预防接种的发展和完善。

计划免疫特点:接种对象明确,科学性和计划性强,节省疫苗,管理要求高等因此,计划免疫是比预防接种投资更少、效益更高的一项工作。

计划免疫工作的重要性控制疾病针对性强,措施和手段明确,目标具体–针对易感人群建立免疫屏障,保护易感人群,控制和消除疾病在控制和消灭疫苗可预防疾中的作用;投入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投入与产出比1:28~40促进了预防保健网络的建设和人员的培养传染病总发病率下降,其中一个主要和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开展预防接种,全面实施计划免疫计划免疫工作的内容与任务免疫规划与免疫策略的制定行政措施与技术措施的确立管理体系的建立、完善和规范技术培训、社会动员与部门协调免疫接种的组织与实施接种率、疫苗效果及人群免疫状况监测疾病监测与暴发、流行控制信息反馈、质量控制与

监督评价计划免疫工作基本情况机构省、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立免疫规划(或计划免疫)科,乡(镇)卫生院设防保组,负责计划免疫工作,村卫生所的乡村医生负责具体接种工作。人员设备经费疫苗费;冷链设备维修、补充、更新;人员培训;宣传;基建(冷库用房);村医补助;工资福利;运转维持;其他(差旅费等)计划免疫工作成就20世纪50年代普种牛痘,开始预防接种工作60年代消灭天花80-90年代实现三个85儿童免疫目标计划免疫工作成就20世纪90年代,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全面展开–1994年,××市最后1例本土野病毒脊灰–巩固免疫屏障全市范围内开展了11次22轮NIDs,累计服苗453.70万人次常住儿童和200.27万人次流动儿童–2000年如期实现无脊髓灰质炎目标计划免疫工作成就1996-2000年,世界银行第七个卫生贷款项目实施–促进了计划免疫工作的巩固、扩大和发展2002年,

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2003年3月,卫生部/GAVI项目的实施,为我市计划免疫注入了新的活力计划免疫监测定义指在制订和实施计划免疫规划过程中,通过系统地、长期地、连续地收集、整理和分析计划免疫活动的各种资料,提出合理的解释,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地反馈给有关单位和个人,以不断评价并改进免疫规划和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目的为控制和最终消灭针对疾病提供科学依据,不断评价干预过程和干预措施,及时为策略的调整提供必要的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