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
1907年10月24号,在天津学界第五届联合运动会闭幕典礼和颁奖仪式上,著名教育家、“南开之父”张伯苓庄严地说:“我建议,中国人应该加紧准备,在不久的将来也出现在奥运赛场上!”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对奥林匹克运动会发出的第一声呼唤。
在这次以《雅典的奥运会》为题的演说中,张伯苓介绍了古代奥运会的历史,以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复兴的过程。他激昂地说,他对中国选手在不久的将来参加奥运会充满了希望。他还公布了从美国聘请一位奥运会冠军来华做指导的计划。让中国加入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已成为他最大的愿望。
1908年8月,张伯苓赴欧洲考察教育,恰逢第4届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张伯苓亲眼目睹了大会盛况。回国后,他再一次在天津学界运动会闭幕式上以奥运会为题作激情演讲。美籍体育干事饶柏森用幻灯片放映了奥运会的画面,并描绘了中国参加奥运会的前景。在与会的中国学生心里,一幅国际奥林匹克的画卷已经悄然铺开。不久,这些对奥运会充满憧憬的学生投书《天津青年》杂志,发出了响彻100年历史的“奥运三问”:中国何时才能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在奥运会上赢取金牌?中国何时才能举办奥运?
如今,100年过去,中国人与奥运会之间,已经超越了一层层漫长的召唤。刘长春在1932年第10届奥运会回答了第一问,许海峰在1984年第23届奥运会回答了第二问,北京也在2008年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奥运会不再是遥远的彼岸,不再是不可企及的梦想。
而文化产业如今被称为创意产业或文化创意产业、创意经济等,是指那些依靠个人创意、技能和才华,以信息及网络技术为载体,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和生产,创造出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的行业。创意产业是国际上一种新兴服务业的产业分类概念。欧美国家最初对创意产业范围界定为十三个行业,后随着创意产业的不断推进,现将旅游、博物馆、美术馆、体育乃至交响乐等也纳入到其范畴内。创意产业是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其特征表现为:不依赖自然资源,
以创新能力为依托;智力密集;不断形成新门类;具有广泛产业关联带动性;产业组织模式特殊,依赖集群效应发展。
如今,创意产业已成为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在我国,创意产业迅速崛起。而奥运会的巨大社会影响和经济发展带动作用也显示出体育作为创意产业之一的突出地位,体育及其相关的教育培训、设施装备、新闻传播、管理服务具有鲜明的创意产业特色,市场前景极为广阔。体育产业的增长点正在从训练表演传播领域转向更加贴近大众的亲自参与体验的健身市场。
体育产业是指生产体育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提供体育服务的各行业的总和。包括体育产业在内的文化创意产业是第三产业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前景最广阔的未来支柱性产业。积极推进体育产业改革,加快体育产业发展,对于拉动地区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能发挥重要作用。体育产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有活力的新增长点之一,有巨大的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体育消费市场不断扩大,体育产业体系初具规模并逐步健全。
体育产业是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在体育产业发达的北美、西欧和日本,体育产业的年产值已经进入了国内十大支柱产业之列。美国体育产业对于美国经济的贡献占到11%。
1、体育产业联动功能很强,对旅游业和商业、服务业、金融业、通讯业、信息业发展都具有很大促进作用。体育产业还能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十一五”期间,我国体育产业呈现出较快的发展态势。体育市场体系逐步完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体育市场主体日趋成熟,呈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以北京奥运会为代表的重大体育赛事极大地带动了文化、娱乐、旅游、建筑、通信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体育产业的辐射效应。
2、中国的体育产业起步较晚,但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开发潜力。国家体育总局2011年4月29日印发《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首次明确提出了量化指标,“十二五”体育产业增加值以平均每年15%以上的速度增长,到“十二
五”末期,体育产业增加值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0.7%,从业人员超过400万,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之一。
但是发展体育产业中我们应该注重素质教育,而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把准专业化体育教育引入普通学校。现在应试教育的弊端之一是专业分科太早。这种严重偏科的现象不利于人才的长远发展,更不利于体育事业的健康进步。应当把专业体育技能的培养引进普通院校,在通才的基础上培养高水平的专才。普通学校的体育教育可引进俱乐部体制,聘请专业教练,建立高水平的各项运动队,引导学生按照兴趣常年参加准专业化的体育教育与系统技术训练,通过体能、技术与比赛水平的提高强化学习的兴趣,乃至培养终生对体育的爱好。通过组织各级省市大、中、小学联赛来促进普通学校对体育训练的常年坚持。高考是重要的指挥棒,体育必须作为必修课在高考中占相当分数才能引起各学校重视。要通过正式考试和正规的比赛有效测试出学生的综合体能水平与专项技术水平,并在高考成绩中得到真实体现。对于专业体育学校和运动队,则应与普通院校合作,强化文化艺术课程的学习,但不要搞成应试教育,要注重全面素质的培养,最终要将业余体校教育与普通学校教育全面相结合,使培养出的体育人才具有高素质、高适应性,能不断学习新东西、具有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