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校生命教育的背景、内涵及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生命教育的背景、内涵及实施①
侯晓明胡修金
内容摘要:我国学校生命教育的兴起既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社会变革的需要。学校生命教育目标按低段、中段、中高段、高段四段划分;课程内容的基本主题与领域分别为: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和生命与自我、生命与家庭、生命与社会和生命与自然。学校生命教育的实施必须抓两手,一是管理上要打造生命教育的软环境和硬环境;二是教学上要研究生命教育的特点和策略。
主题词:学校生命教育实施背景课程内容实施策略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践中,广大中小学对教育本质与功能的进行了深入反思。大家认为,教育在唤醒人的生命意识中应当发挥重要的作用,生命教育应当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生命教育特征是什么?它又应该以怎样的形式进入学校呢?本文试图就学校生命教育的背景、内涵及实施作一些探讨。
一、学校生命教育的背景
20世纪60年代末,西方社会出现了严重的药物滥用、毒品、暴力与艾滋病等严重危害人类,尤其是危害青少年的问题,于是,人们从教育的角度,提出了生命教育的应对策略。并迅速进入课程领域,70年代,美国有1500所中小学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到90年代美国中小学基本普及生命教育。日本《教学大纲》(1989年修订)中,针对青少年的自杀、欺侮、杀人、破坏环境、浪费等现象日益严重的现实,也明确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的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
生命教育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入我国学校教育的呢?我们认为,既有特殊的结点,更有深层次的原因。
社会呼唤生命教育。20世纪90年代,我国社会日渐开放、科技日趋发达、物资生活的日益丰富,然而,人们的精神生活却日趋贫乏,出现了前途迷惘,人性异化,追逐物欲的倾向。人际关系表面化、精神生活世俗化业逐渐成为现代人的心理特征。正如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的那样,“物性的过分扩张就会导致人性的匮乏与生存危机”。所以,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提出,“我们必须学会把技术的物质奇迹和人性的精神需要平衡起来”的设
想。平衡的基本策略,就是人文教育。我国“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建设,从本质上讲,也是为了关注国民,直面生命,提升民族素质。
青少年生存现状呼唤生命教育。一方面,受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一部分青少年价值观发生扭曲,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另一方面,青少年还面对日益严重的安全、心理、情感、学业、自杀与暴力等问题的困扰。青少年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其生存现状令人堪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发现,我国约3.4亿的18岁以下青少年中,大约有3000万人存在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32%,大学生心理行为障碍率为16%-25.4%,且有上升趋势。学生心理问题中比较突出的有三种类型:即由家庭贫困而产生的自卑与报复心理;由家庭溺爱而产生的惟我独尊与自私心理;由犯罪、离异等特殊家庭而产生的寡欢与自闭心理等,这些心理问题往往容易引发恶性危机。“差生”和“贫困学生”暴露出来的心理失衡问题,已经成为生命教育新的关注点。实践证明,生命教育不仅可以避免自我伤害或自杀行为的发生;而且可以使受教育者尊重生命、肯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目标。
学校教育改革呼唤生命教育。21世纪的公民不仅要身心健康、聪明智慧、道德高尚,而且还要富有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然而,我们的学校教育功能异化,忽视学生的生命存在,忽视学生的和谐发展,以“分数”论英雄,以“升学率”论成败的现象已经相当普遍。很显然,学校教育要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高要求,必须进行彻底的反思与改革!教育是什么?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②教育是要唤醒每一个生命体的生命意识与潜能教育,是让学生在充分感受自身价值的同时收获成长。这就要求学校教育必须以生命为基础,让每个孩子在自主发展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独特的价值,进而为幸福人生奠基。生命教育不仅在培养生命意识,传授自救自护技能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指导功能,而且在道德、精神、伦理等领域具有更深层次的教育追求。因此,成为教育改革全新的选择。
二、学校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学校生命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健康、安全和幸福,而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培育生命意识,学习生存技能,提升生命品质的教育活动。作为一门新兴的地方课程,生命教育正逐步进入中小学校的课堂。
(一)学校生命教育课程目标的分层与要求
生命教育的课程目标有终极目标和达成目标之分。华中师范大学的郭元祥教授认为将生
命教育的终极目标有四:一是,保全、敬畏生命;二是获得生命的尊严;三是,实现生命价值;四是,达成生命幸福。一般来说,终极目标是宏观的,方向性的。终极目标必须通过达成目标将其细化,并以一定的课程载体作用于教育对象。③
从理论上说,达成目标越具体化,情景化,个别化,达成度越高。因而,我们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对课程目标进行了分段分层设计,使之具体化、情景化,富有针对性。具体为“三层次四阶段”:
三层次:
小学生,以“认识生命、珍惜生命”为重点,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自身的生长发育特点,初步树立起正确的生命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初中生,以“尊重生命,关爱生命”为重点,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掌握自我保护、应对灾难的基本技能;学会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培养文明的生活方式;学会欣赏人类文化。
高中生,以“敬畏生命,成全生命”为重点,着重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引导学生形成文明的性道德观念;培养对婚姻、家庭的责任意识;学习应对精神危机的干预方法;学习依法保护自己的生存权;丰富精神生活,提高健康水平,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
四阶段:
低段:义务教育阶段的1-2年级
1、认识生命现象。
2、熟悉生活环境。
3、了解安全常识。
4、学习快乐生活。
中段:义务教育阶段的3-6年级
3~4年级
1、了解自己的身体。
2、认识自然界的生命现象。
3、乐于与同学交往,懂得关心家人。
4、爱护自然环境;
5、了解交通、游戏、饮食安全知识,正确使用煤、气、电。
5~6年级
1、关注身体的发育,理解性别概念。
2、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珍爱生命,学会劳逸结合,远离烟酒和毒品。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使用网络。
4、认识友谊的意义,尊重和关心他人,同情弱者。
5、学习常见的突发性灾害自救。
中高段:义务教育阶段的7-9年级
1、了解人体构造及各种器官的功能;认识青春期生理现象。
2、培养自我评价意识和社会角色认同感,学会自我欣赏。
3、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学会与他人交往、与他人合作。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