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文学期末复习资料二
罗歪歪
一、童话的概念:童话是以幻想为核心,以拟人、夸张、变形等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满足于表现人类普通愿望的适合儿童欣赏和接受的叙事文学样式。

二、童话的原始思维:
原始思维(原逻辑思维):用艺术的方式认识、把握世界;具有形象直观性;
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不同于成人思维模式,而是一种与原始思维同构对应的特殊思维,即“儿童——原始思维”,与人类整体混沌初开的原始时代的原始思维意识相类似。

儿童——原始思维导致儿童产生诸如泛灵论(万物有灵)、人造论(万物皆备于我)等观念,因而儿童天生就对人类童年时代原始思维的艺术化产物——图腾崇拜、巫术、神话等具有浓厚的兴趣。

这就是为什么儿童特别喜欢变形、魔幻、神怪、幽灵、动物、神话、童话故事的根本原因。

“儿童——原始思维”即“自我中心思维” 在童话中的主要表现形式:
1、“泛灵论”
——即将世界万事万物皆看作有生命、有感觉、有意识的东西。

“游移在儿童意识中的泛灵论是童话、神话之所以具有永久魅力的哲学依据,是儿童文学之所以特别需要幻想、拟人、夸张和变形等艺术手法的根本原因,也是…小儿科‟永远需要小花小草(动植物形象)、蛇狼鹿姑、山精树怪(神魔形象)的直接注脚。


2、“人造论”
——儿童意识和原始人意识都从自我出发来观察事物,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来安排。

3、任意结合的逻辑
——儿童有自己的因果逻辑,即将他们想象的可能并不相关的东西进行任意组合。

儿童思维(自我中心思维)与原始思维的同构对应极大影响了儿童文学,尤其是童话的创作,使童话创作形成了独特的童话逻辑。

(P131)
三、童话的美学特征:1、幻想——童话的本质特征
(1)童话幻想的表现:①人物形象的变形夸张②情节的荒诞③环境的虚拟
(2)童话中常见的“入幻”方法:为使幻想的一切合情合理、自然可信,要尽量创设各种进入幻想的条件。

如:梦游法、遇仙法、魔力法、入画法、拟人法、药水法。

2、童话的隐喻和游戏精神
(1)童话与儿童游戏:“童话能满足儿童游戏精神的欲望,有时更可以作他们的模仿游戏、化装游戏的资料”。

童话本质是一种纸质媒体的游戏方式,它本身既是一种隐喻,又是一种游戏精神的体现。

(2)童话隐喻的两方面:①对儿童审美心理的隐喻,即对儿童思维的模拟表达。

②成人理性的隐喻
(3)游戏精神:童话游戏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回归,如对传统的“好孩子”形象的重新思考。

3、童话语言的幽默感和模糊性:
(1)童话语言的幽默本质:简单、直接、新奇、多情绪化的,不必经过艰深的理解和逻辑推理。

(2)语言的模糊性:是形成童话幻想空间的必要的语言选择,使童话独立于现实生活,成为完完全全的纸上游戏。

主要表现在时间、地点、年龄、数字等描述上。

四、童话的意义:1、促进儿童的心理和人格发展
2、培养儿童的想象能力
3、加强儿童的审美体验,丰富儿童的生活(培养美感,陶冶情操;帮助儿童明白事理,增长知识;娱乐作用)
五、童话的发展史(p143—146):1、西方童话发展史
(1)贝洛、格林与传统童话
①贝洛童话:夏尔·贝洛(法国)1697年出版《鹅妈妈的故事》开辟了创编民间童话的道路,
开儿童文学的新纪元。

②格林童话:19世纪初德国格林兄弟(雅科布·格林;威廉·格林)的《儿童和家庭童话集》(200多篇童话)是具有世界影响的第一部巨型民间童话集。

③同时德国还出现源于民间的文学童话“豪夫童话”,受到广泛欢迎,影响深远。

(2)安徒生与现代童话
1835年丹麦安徒生的《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标志着近代儿童文学的诞生,并开创了文人独立创作童话的新时代,为文学童话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安徒生童话的艺术特色:A温暖的人道主义:各类作品均以人道主义为主线,表现出对弱小者的同情,对强暴者的批判和追求真善美的精神。

B、诗意之美:构思的意象化、画面化,语言的色彩感,描述的个性化。

C、安徒生式的幽默:通过情节的推进,形象的塑造和语言的运用表现出来
(3)世界童话的兴盛
英国金斯莱的《水孩子》与卡洛尔的《爱丽丝漫游奇遇记》确立了童话在儿童文学中的牢固地位。

①、18、19世纪童话在英、德、法、意大利等欧美国家逐渐兴盛起来。

代表作品:
英--《格列佛游记》、《水孩子》、《爱丽丝漫游奇境》《金银岛》《快乐王子》
美--《秘密花园》《绿野仙踪》《长腿叔叔》德--《吹牛男爵历险记》、豪夫童话
意大利--《木偶奇遇记》
②、二战结束后,童话发展的繁盛趋势
英——《彼得·潘》《杨柳风》《小熊温尼·菩》《彼得兔的故事及其他》《玛丽·波平斯阿姨》《哈里·波特》等
美——怀特《小老鼠斯图亚特》《夏洛的网》《吹小号的天鹅》;塞尔登《时代广场的蟋蟀》法——圣埃克旭佩里《小王子》
意大利——罗大里《洋葱头历险记》
日本——安房直子《风的旱冰鞋》
瑞典——拉格洛芙《骑鹅旅行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童话的三座高峰:
1、林格伦—童话的美学新品格的创立者
美学新品格——张扬童心,张扬个性,激发儿童想象力、创造力,从释放儿童郁积于心中的压抑情绪方面贴近儿童的心灵,为渴望自由和欢乐的儿童构筑他们企盼的乐园。

《长袜子皮皮》《小飞人卡尔松》
2、E.B.怀特(1899-1985)(美国著名散文家、评论家)——用诗意和幽默讴歌积极人性的童话大师
三部卓越的童话:《小老鼠斯图亚特》(1945)、《夏洛的网》(1952)、《吹喇叭的天鹅》(1970)3、达尔(英国作家,祖籍挪威)——20世纪最具想象力的故事大王
《詹姆土和大仙桃》(1961)、《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中译《五张金券》)(1964)、《慈善巨人》、《女巫》等
2、中国童话发展史
(1)民间童话阶段
古代民间童话散见于神话、志怪小说中,作品如《精卫填海》《夸父追日》《李寄斩蛇》《白水素女》
唐宋元明清传奇、话本中保存了一些具有童话性质的作品:如《柳毅传》、《南柯太守传》、《西游记》《封神演义》等;
(2)文人自觉的改编改译阶段
A、外国童话的改编改译
五四前——成人意志和价值观渗透过多
1909孙毓修《童话》丛书;翻译外国童话热(直译少,改编多);作品——林纾译《海外轩渠录》(即《格列佛游记》);孙毓修编译《无猫国》《大姆指》
五四以后——“儿童本位”观的影响,重视儿童审美、愉悦
重译、直译外国童话:《爱丽丝漫游奇境》《鹅妈妈的故事》《木偶奇遇记》
B、中国民间童话的整理改写
刘大白《故事的坛子》;黎锦晖根据民间“十兄弟型”童话编《十姐妹》《十兄弟》《十家村》(3)文人创作早期阶段
茅盾:1917—1920为《童话》丛刊编写童话,有《书呆子》等五篇作品为独立创作
叶圣陶: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泰斗,开创了童话创作的现实主义道路
1923年出版《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作家童话集
▲标志着中国作家创作童话的诞生,给中国的童话开辟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也为我国现代儿童文学奠定了基础,明确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向。

1931年出版《古代英雄的石像》
张天翼:以夸张幽默讽刺揭露现实黑暗《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金鸭帝国》
30、40年代,童话创作与时事政治、战争需要相配合
郭沫若《一只手》、巴金短篇童话集《长生塔》、陈伯吹《甲虫的下场》
(4)童话创作成熟阶段
A、50年代—短暂的兴盛局面
作品——葛翠琳《野葡萄》、洪汛涛《神笔马良》、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陈伯吹《一只想飞的猫》、任溶溶《没头脑和不高兴》等
B、八、九十年代中国童话走向多方探索、多元共生的繁荣发展时期
年轻作家——张之路的校园科幻童话;郑渊洁的热闹型童话;冰波的诗意型童话与动物童话;周锐的幽默童话等
C、90年代后期至新世纪,童话与网络文学的结合
六、童话现代审美形态的转变:
1、主题的变化
创作童话的主题:
(1)走出虚拟,转向关注现实社会和人的世界
(2)多样化(20世纪下半期)
(3)由反映广泛的成人世界的现实生活转向更多地关注和贴近当代少年儿童。

(关注少年儿童的校园生活、友谊情感、内心需求、与成人社会的关系以及他们的社会生活等)
表现重点:当今学校教育制度与儿童内心游戏精神的张扬之间的矛盾。

2、艺术类型的多样化
A:从叙述的艺术特点分,有:
(1)热闹派童话
热闹派一词源于任溶溶的《外国童话漫谈》
特点:想象丰富,使用极度夸张、变形、象征等艺术制造闹剧效果,用漫画式的幽默使读者获得快感,释放儿童心中的游戏冲动。

西方:卡洛尔《爱丽丝漫游奇境》《爱丽丝镜中游记》;科罗迪《木偶奇遇记》;詹姆斯·巴里《彼得·潘》;林格伦童话;罗大里童话;J·K·罗琳《哈里·波特》
中国:30年代——张天翼《大林和小林》
80年代后——郑渊洁《童话大王》、周锐《勇敢理发店》等
(2)抒情型(诗化)童话
特点:重意境和情绪、情感的表现,语言优美,并借用了散文、诗歌的表现手法,使童话似真似幻,优美而寓意深刻。

代表作家作品:
西方:安徒生;王尔德等
中国:叶圣陶;严文井;郭风;冰波;张秋生的“小巴掌童话”等
(3)哲理童话和科学童话
如:哲理童话:《小马过河》
科学童话:孙幼忱《小伞兵和小刺猬》;叶永烈《圆圆和方方》;《小壁虎借尾巴》等(4)新型童话
如:张秋生的“小巴掌童话”;庄大伟“双面体童话”;夏辇生“魔方体童话”
B、从内容分:校园生活类;动物类;科幻类;侦破类;武侠类
3、叙事结构和叙事技巧的多样化
(1)、文体界限的模糊造成叙事方式的变化
①童话的故事变长,情节更加曲折,出现小说型童话。

②童话与其他文体,如诗歌、散文的结合。

(小说型童话---童话走向现实,吸取小说的创作技巧逐渐演变而成。


小说型童话的特点是:
a、具有小说的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b、在人物、环境和背景的描述上体现出作家的个性。

c、双线结构较多,使之既能真实描摹现实,反映现代人复杂多变的精神意识,思想,又能如童话般天马行空,自由舒展。

如:《夏洛的网》等
d 、吸收小说的艺术手法——写实,细致多方面的刻划人物。

(2)、叙事结构的虚实结合
现代童话在结构形式上突破了传统童话的单线结构,创造了童话的双线结构。

双线结构童话的特点:现实和幻想两种线索在作品中同时存在,真幻交替,互为映衬,这使童话向着幻想的自由王国又迈进了一步。

双线结构童话的线索类型:(周晓波将双线结构分为四种形态)
①平行线——现实与幻想各成一独立的世界,但两者又相互联系。

如:怀特《夏洛的网》(情节线索)
②两线糅合——幻想人物生活在现实社会中。

童话人物的活动构成一条线轴,并将此线融入现实生活的线索中,使幻想人物直接切入现实。

例:《小飞人卡尔松》中,卡尔松是幻想人物,但与现实中的人物糅合在一起。

③两线交叉——以现实中的人物为主,现实生活和童话意境交替出现。

④虚实线——幻想作主线,现实作虚线,起引导、穿插的作用。

(3)、叙事技巧的多样化,如陌生化效果的运用及蒙太奇手法等
七、寓言的含义及特征:
含义:含有明显讽喻意义的简短故事。

特征:1、明确的寓意
(1)寓意的类型:
①经验教训型:总结人类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教训,如《揠苗助长》《亡羊补牢》
②讽刺型(极度的夸张):一是揭露和抨击统治阶级的强权、残酷和腐朽的统治和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如《狼和小羊》;一是嘲笑人们的某些愚蠢行为和批判思想性格中的弱点、缺陷,如《坐井观天》、《愚人食盐》。

(2)寓意揭示的方式:
①明喻:用独立的文字形式出现在作品中,开头或故事之后。

如《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②暗喻:没有寓示性文字,但整个故事处处在暗示,竭力让读者发现其中的寓意。

如《智子疑邻》。

(3)寓意解读的灵活性和丰富性
①横的方向:寓意的多角度。

如:《智子疑邻》的寓意从富人和邻人的角度分析。

②纵的方向:寓意的多层次剖析。

表层寓意:作者所类比的具体事件,通常是触发作者创作的契机。

中层寓意:表层寓意的概括升华,反映了某一历史时期特有的精神现象,具有历史认识价值。

深层寓意:进一步的概括升华,是跨越时代的普遍的永恒的真理,表现为深刻的哲学意蕴,往往反映了全民族及至全人类共同的思维积淀,需要读者(包括评论家)的开掘。

2、比喻的手法:黑格尔在《美学》中将寓言归纳为“比喻的艺术形式,自觉的象征表现”。

寓言通过具体的故事、形象来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传达出深刻的哲理。

寓言的比喻不是修辞方法意义上的比喻,而是文本整体所体现出来的比喻意义,它借助于象征、夸张、拟人等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

(1)寓言的比喻特点表现的两种方式:
①拟人---以动植物、无生命物等为主人公,影射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
②夸张---以历史人物或虚拟人物为主人公比喻现实的人和事
(2)寓言中比喻故事的特点:①极度的虚构、近乎荒诞;②要抓住故事和寓意之间的必然联系作比③故事形象有类型化的特点
3、结构简单、语言精练
(1)题旨的概括性:单一的故事,概括的形象。

如《狮子和狐狸》
(2)语言形式的概括性:一针见血,一矢中的
八、寓言的发展历史及重要的作家作品:
▲世界寓言文学三大发祥地:古希腊、古印度、中国
1、古希腊寓言
公元前6世纪是古希腊也是世界寓言史的光辉时期,被称为“寓言之祖”的伊索在此时出现了。

现存的《伊索寓言》,原书名为《埃索波斯故事集成》,是古希腊公元前6世纪存留下来的寓言总集,它们归于伊索名下,但非全部为其所作。

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

西方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其特点:言简意赅,平易近人。

古希腊寓言之后,西方的寓言作家:
(1)达·芬奇(1452—1519)(意大利)画家、科学家、寓言作家;
《达·芬奇寓言集》和《幻想动物》,约110篇作品。

特点:思想深刻、文笔优美、风格独特
代表作:《金翅雀》
(2)拉封丹(1621——1695)(法国)
《寓言诗》240多首
特点:内容丰富、讽刺尖锐、刻画传神、生动活泼
代表作:《老鼠会议》《背神像的驴子》
(3)莱辛(1729——1781)
18世纪德国著名的剧作家、诗人、文艺理论家、寓言家
车尔尼雪夫斯基称赞他是“德国新文学之父”,并且说,“凡是德国最近作家中一切最卓越的人,甚至席勒,甚至在活动的全盛期的歌德本人,也都是他的学生”。

特点:简洁明快、短小精悍、寓意深刻
(4)克雷洛夫(1769——1844)
19世纪俄国卓越的寓言大师(203首寓言诗)
别林斯基:“克雷洛夫把我们的寓言提升到极度的完美。


特点:不局限于道德训诫,而是反映现实生活、给寓言注入了民主主义、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战斗性极强;善于设置戏剧性情节、精彩对白。

代表作:《特里什卡的外套》(P165)《猫和厨子》《猴小姐和它的眼镜》《天鹅、梭子鱼和虾》▲世界三大寓言家--- 伊索、拉封丹、克雷洛夫
2、古印度寓言
印度的寓言主干是民间寓言和佛法寓言
(1)《五卷书》——约成书于公元前1或2世纪,48个故事;动物故事(占2/3)和人物故事
以传授统治术为目的;属古印度梵语文学时期的作品,梵文原本已失传。

(2)《佛本生故事》成书于公元前3世纪前后,人物故事(占3/4)和动物故事,寓意深刻、生动有趣。

(3)《百喻经》(天竺僧人伽斯那所撰)98个寓言故事,以人物形象(主要是愚人)为寓言主人公
3、中国古代寓言
△中国古代寓言源远流长,在先秦时期已具雏形。

先后经历了先秦的说理寓言、两汉的劝戒寓言,魏晋南北朝的嘲讽寓言、唐宋的讽刺寓言和明清的诙谐寓言等五个阶段。

(1)先秦寓言:《墨子》中的《楚王好细腰》、《击邻家之子》、《多言何益》等;
《孟子》中的《五十步笑一百步》、《揠苗助长》、《学奕》、《齐人有一妻一妾》等;
《庄子》中的《井底之蛙》、《庖丁解牛》、《望洋兴叹》《丑妇效颦》等200多则;
《韩非子》中的《三人言市有虎》、《买椟还珠》、《守株待兔》等;
《列子》中的《朝三暮四》、《纪昌学射》、《齐人握金》等;
《吕氏春秋》中的《刻舟求剑》、《一鸣惊人》等;
《战国策》中的《画蛇添足》、《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等。

(2)两汉寓言
最能代表两汉寓言成就的是刘向编辑的两本故事集《说苑》和《新序》中的寓言,如《叶公好龙》、《晏子逐高缭》、《螳螂捕蝉》、《反裘负当》等。

另外在《新语》、《新书》、《淮南子》中也有一些精彩的寓言,如《指鹿为马》、《一岁之麦》、《塞翁失马》、《螳臂当车》等。

(3)魏晋南北朝寓言
邯郸淳的《笑林》是我国第一部笑话专集,开创了后世笑话体寓言的先河,《截竿入城》《踏床啮鼻》等是其中的佳作。

另在《苻子》、《刘子》、《金楼子》、《世说新语》、《搜神记》中也有一些寓言。

(4)唐宋寓言
①韩愈的《老不中书》即《毛颖传》最为著名,运用拟人手法,通过毛笔的一生,寓意了人生沧桑的悲凉和哀伤,讽刺了统治者冷酷无情。

②柳宗元是唐代成就最大的寓言作家,继承了先秦寓言植根于现实的传统,借鉴佛经寓言的讽刺手法,寓言形象典型鲜明,讽刺性强,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最著名的有《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

③苏轼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寓言大家,他的寓言创作具有集大成的性质,代表作品有《日喻》、《别石桥》、《虾三德》、《公孙辩屈》等100多则。

(5)元明清寓言
这一时期寓言创作的成绩不十分显著,但其中也出现了两个高潮:一是元明之际,以刘基(刘伯温)、宋濂的寓言为代表;二是明朝中叶至清初,以刘元卿、江盈科等人的寓言为代表。

①刘基的寓言作品主要集中在寓言专集《郁离子》中,有近200个寓言故事,如《千里马》、《狙公之死》等,此外还有散文体《卖柑言者》、诗体《二鬼》。

②宋濂的寓言作品主要见于《龙门子凝道记》和《燕书》中,共有100多则,《具区白雁》、《乌鸦同啄》、《矢人自得》、《剜股藏珠》、《束氏猫性》等均是故事性强、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的佳作,对后代都有一定的影响。

③刘元卿的寓言主要在《应谐录》中的《贤奕编》中,以《争雁》、《猫号》等最为人称道。

④江盈科的《雪涛小说》是一部寓言笑话集,其中的《任事》十分诙谐有趣。

⑤石成金的《笑得好》和吴研人的《俏皮话》是清代很受欢迎的两本诙谐寓言集。

此外,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也有一些很成功的寓言作品,如《螳螂捕蛇》、《骂鸭》、《狼》、《藏虱》等。

九、童话与寓言的区别与联系:
1、联系:
(1)在艺术假定的运用上:都通过幻想创造虚拟的故事情景。

如童话《狼和七只小羊》、寓言《狼
和小羊》。

(2)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相同:都要用拟人、夸张、象征表情达意,讲述故事。

如童话《拇指姑娘》(拟人、夸张、象征手法合用),寓言《狐假虎威》(拟人、夸张、象征手法合用)
(3)都蕴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具有象征意义。

2、区别:
(1)主题设置上重心不同
寓言:有明确的寓意,且寓意有现实针对性,直接切入现实;
童话:以幻想性故事呈现个性化世界,其童话世界超越理性的束缚而存在,是间接的,折射式地反映生活。

(2)虚构、幻想的思维方式不同
寓言:以训诫为宗旨,故虚构、幻想着眼一点,不及其余,目的只是为了放大哲理、教训和讽刺,故而人物形象类型化。

童话的虚构、夸张、幻想是为了营造精彩神奇的故事,是在虚构与幻想的思维态势中创造出超现实的情景和环境,故而更着眼于按童话逻辑塑造童话形象,创造童话意境。

(3)文本构造不同
童话一般都有人物形象、情节变化、场景转换的描述;而寓言在这方面则没有太多的要求,它往往是点到为止,不求完整。

(4)篇幅长短不同:寓言,短;童话,长。

(5)读者对象不同
童话专属于儿童文学,寓言只有一部分篇幅短小而寓意浅显的可以视作儿童文学。

十、幻想文学的含义:所谓幻想文学就是将没有发生过的,也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描写出来,让人觉得这些事情也许真的发生过。

十一、幻想文学与童话的区别:
1、在表现形态上的区别
童话——人物、主题因袭了传统的仙子精灵故事;时间空间不确定;非写实,写作具有单纯性,模式化特点;篇幅一般较短。

幻想文学——也称幻想小说,采用小说的写作方法,写实性强,更具个性;重视细节描写,在场面、人物和情节方面,构成真的临场感。

表现方式更自由多样,篇幅较长
2、童话与幻想文学与幻想之间的关系不同
童话:对幻想并无惊异之感,将超自然现象当作现实来接受。

如《七色花》
幻想文学:世界观是二元的,幻想与现实这间的界限清晰可辨,对神秘之境的存在颇有惊异之感。

如J·K·罗琳《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麻瓜世界”与“魔法世界”并列,哈利从伦敦国王十字车站9又3/4站台坐上去往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火车。

3、童话是一元性的,而幻想文学史多元次的
在童话中,现实世界与发生魔法和不可信之事的世界被认为处于相同的次元,都处于同一平台上。

而在幻想文学中,幻想的世界与现实世界同时存在。

幻想文学通过构造不同的通道,来接通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隔阂。

总之,童话具有普遍和人类情感的共通性,而幻想文学则是更具有个体独特性,是对人性可能性的存在形态的更深入探索。

十二、儿童故事的特征:
1、口头性:故事的表达方式以叙述为主,语言具体形象、口语化,可以阅读和讲述。

2、生动性: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有趣,有悬念、有巧合,有细节。

3、完整性:线索单纯清楚,故事发生发展过程完整,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十三、儿童生活故事的特点及作用:
特点:1、浓郁的儿童生活情趣。

着重表现幼儿天真的想象、稚气的思考和特有的语言、动作行为。

容许在故事中加入想象和幻想。

2、主题明朗,具有现实针对性。

如《蓝色的树叶》;《圈儿圈儿圈儿》(安伟邦)
3、故事单纯而又略有曲折。

如《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六个娃娃七个坑》
作用:1、生活故事是儿童生活的一面镜子,能让儿童关注自己,认识自己。

如《我不是最弱小的》(二年级下册)
2、生活故事是儿童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最直接的“生活教科书”。

生活故事包含了做一个社会人所必备的基本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

如:正面褒扬《借生日》委婉批评《圈儿圈儿圈儿》
十四、儿童小说的主要类型及代表作家作品(重点:成长小说、科幻小说、动物小说)
1、成长小说:是展现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历经各种挫折、磨难,或迷茫依旧,或若有所悟,或得以顿悟的心路历程的一种文学样式。

记录和反映少年儿童成长经历,侧重人物心理和内心情绪的表达,凸现成长概念。

(1)艺术特点:主人公多为13—18岁的未成年人;展现成长主人公的心灵史;有程式化的叙事模式:天真—受挫—迷惘—顿悟—长大。

叙事目的:引导青少年克服“同一性危机”,即成长者确认了自我,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最终长大成人,“主体”生成。

(2)代表作:《少年维特的烦恼》(歌德)《麦田的守望者》(塞林格)
《上锁的抽屉》陈丹燕)《我可不怕十三岁》(刘心武)
《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青铜葵花》(曹文轩)
△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一部具有成人式象征符号体系的成长小说。

17世纪德国作家闵里美豪森的《痴汉流浪记》通常被认为是关注人的成长开端。

2、科幻小说:以幻想的手法构思和展开,或表现对未知领域的带有科学性的探索和预想,或形象表达对科学与人类这一主题的思考。

“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地球上最后一个人坐在房间里。

这时响起了敲门声。


(1)科幻小说的特征P376
疏离性—科幻小说中描述的一切,与读者的现实经验有巨大的反差。

时间距离、空间差异、内心世界。

认知性—科学化的认识
创新性—超越时代和知识水平的局限,具有创新价值
(2)文化内涵
A、反映现实—科学发展所带来的人类改变
B、反作用于现实—为人类追求现代化提供了动力甚至直接提供了发展方向。

(3)代表作:科幻界公认的第一部近代科幻小说是《弗兰肯斯坦》出自英国著名诗人雪莱之妻玛丽·雪莱(科幻小说之母)。

儒勒·凡尔纳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共写了六十多部作品,总题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漫游》。

凡尔纳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
其它:《八十天环游世界(地球)》《气球上的五星期》《空中历险记》
威尔斯(英国)指出了后世科幻作家可以继续探索的所有道路。

20世纪科幻小说中几大主流话题,如“时间旅行”、“外星人”、“反乌托邦”等等,都是威尔斯所开创的。

代表作《最早登上月球的人》(又译:月球上最早的人类)(1901年)
阿西莫夫(美):著述400部左右—《我,机器人》《基地》《他们的乐趣》“机器人三定律”
3、动物小说:是以动物为主角,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塑造形象、传递思想的叙事性文学作品。

代表作:沈石溪《狼王梦》主角紫岚一生最大的理想是培养狼王。

《疯羊血顶儿》《混血豺王》蔺瑾《冰河上的激战》、姜戎《狼图腾》;杨志军《藏獒》等
西顿(加拿大)动物小说《西顿野生动物故事集》《狼王洛波》;
英国女作家安娜•西韦尔《黑骏马》;
杰克•伦敦(美)《野性的呼唤》、《白牙》;
椋鸠十(日)的《椋鸠十动物小说全集》
方敏的“三大”系列:《大拼搏》、《大迁徙》、《大毁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