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33页PPT
合集下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介.pptx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介.pptx](https://img.taocdn.com/s3/m/b823b04301f69e3143329453.png)
谢谢你的阅读
24
对崇高追求、牺牲精神的歌颂多了一点, 赞美生活的美好、品味世俗生活的乐趣少 了一点。
强调文笔写法(形式)多了一点,对文章 情感(内容)的关注少了一点。
强调阅读能力的训练多了一点,关注培养 阅读的兴趣、阅读的热爱少了一点。
对考试作为主要评价方法的强调多了一点, 对其他评价方法的使用少了一点。
2019年10月29
谢谢你的阅读
52
(2)将学术性课程与学生 的经验和职业发展有机结合。
美国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知识的能力,让他们掌握先进而实用 的技术,引导他们把今天的学习和明 天的工作密切地联系起来,为今后独 立的生活做准备。(伍德·威尔逊全国联谊基金
②培养自学欲和主动适应社会变化的能 力;
③重视作为国民所必须的基础性和基本 性素养,并充实个性化教育;
④加深国际理解,并确立尊重本国文化 和传统的态度.
2019年10月29
谢谢你的阅读
9
世界教育改革的走势:
教育平等、个性化教育、全 面素质发展、创新精神和能 力、终生学习、责任感、师 资素质提升、追求新时代的 公平、高质量、高效率的教 育目标。
获得能力和知识的共同基石,帮助他们获
得自治,成为现代社会警醒的公民;让学
科的多样性在作为人的学生身上找到统一。
(国民教育研究和技术部:《为了21世纪的高
中》,1998年)
2019年10月29
谢谢你的阅读
50
法国的“共同知识和能力基石”:
(1)表达,包括法文、艺术实 践、外语和数学;
(2)关于人的知识,包括历史、 文学、人文地理、艺术等;
2019年10月29
谢谢你的阅读
25
基础教育改革研究PPT课件
![基础教育改革研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4a4fb8a6c85ec3a86c2c518.png)
23
3.教材即传授知识技能的事实,它是位于教育者与被 教育者之间的媒介。
4.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要素,最普遍的广义说法 是,教材包括了教师的传授行为中利用的一切素材和 手段。在此意义上,教材是“教授及学习的材料”,是 师生之间的媒介。
24
5.教材作为达到课程目的的手段,可以看做是为学习 者提供的有计划的经验,获得预期学习结果所必需的 知识,或必要的信念、理解力和习惯。
32
教师备课教课不能单纯从教材出发,停留于对教材的钻研,必 须研究学生。
19
施良方将各种课程定义概括为六种: 课程即教学科目; 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 课程即学习经验; 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 课程即社会改造。
20
对于课程的内涵,比较通行的界定是美国《新教育百 科辞典》中的定义:“所谓课程系在学校的教师指导下 出现的学习着学习活动的总体。”这个定义的内容主要 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5
4.在规定时间内,教师以一定分量的教材,组织一定 班级的学生进行学习的形式。一节课既是一门学科全 部教学过程的组成部分,又是相对独立和完整的教学 段落。
5.学校中的教学科目,即学科,又称为课,如,政治 课、数学课、体育课。
6.占卜的一种。如:起课,金钱课。
7.旧时机关分设的办事部门。如:出纳课,秘书课。
7
4.进度,期限。如:程序;程度;日程; 课程。
5.道里,路途。如:路程;途程;旅程; 历程。
6.虫名。
7.古邑名。
8.姓。
——《辞海》(下)P4587
8
课程定义
课程:课业及其进程。课业一词在中国很早就有使用。 唐代孔颖达在《诗经.小雅》中就有“教护课程,必君 之监之“的记载。南宋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写 有:”宽著期限,紧著课程。”其中课程一词就含有 学习的范围、时限和进程的意思。
3.教材即传授知识技能的事实,它是位于教育者与被 教育者之间的媒介。
4.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要素,最普遍的广义说法 是,教材包括了教师的传授行为中利用的一切素材和 手段。在此意义上,教材是“教授及学习的材料”,是 师生之间的媒介。
24
5.教材作为达到课程目的的手段,可以看做是为学习 者提供的有计划的经验,获得预期学习结果所必需的 知识,或必要的信念、理解力和习惯。
32
教师备课教课不能单纯从教材出发,停留于对教材的钻研,必 须研究学生。
19
施良方将各种课程定义概括为六种: 课程即教学科目; 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 课程即学习经验; 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 课程即社会改造。
20
对于课程的内涵,比较通行的界定是美国《新教育百 科辞典》中的定义:“所谓课程系在学校的教师指导下 出现的学习着学习活动的总体。”这个定义的内容主要 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5
4.在规定时间内,教师以一定分量的教材,组织一定 班级的学生进行学习的形式。一节课既是一门学科全 部教学过程的组成部分,又是相对独立和完整的教学 段落。
5.学校中的教学科目,即学科,又称为课,如,政治 课、数学课、体育课。
6.占卜的一种。如:起课,金钱课。
7.旧时机关分设的办事部门。如:出纳课,秘书课。
7
4.进度,期限。如:程序;程度;日程; 课程。
5.道里,路途。如:路程;途程;旅程; 历程。
6.虫名。
7.古邑名。
8.姓。
——《辞海》(下)P4587
8
课程定义
课程:课业及其进程。课业一词在中国很早就有使用。 唐代孔颖达在《诗经.小雅》中就有“教护课程,必君 之监之“的记载。南宋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写 有:”宽著期限,紧著课程。”其中课程一词就含有 学习的范围、时限和进程的意思。
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26张幻灯片)
![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26张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c7071303647d27284b7351b2.png)
2.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始于何时( C)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3、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 D )
A.实行“公交优先” B.加强交通管理
C.减少汽车数量 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 4、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的根
阅读(115页 自由阅读卡及活动与探究) (1)为什么以前非要用这些票才能买东西?目的是什么?
过去经济落后,物资不足。 需要用这些凭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 (2)为什么现在不要这些票证了? 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物资丰富。
就业和社会保障 • 改革开放前: 分配工作,“铁饭碗”、大锅饭,公费医
疗; • 改革开放后: 持证上岗、公开招聘、医疗养老保险;
教育、文化的发展 社会生活的变化
2000年,全国有中小学68万多所,中小学生两亿多人,全 国85%的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95%以上的人口普及 初等教育。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初中入学率达 到88.6%。这是中华民族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
这段材料说明什么? 党和政府重视教育
知识目标:列举九年义务制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 教育迅速发展的史实,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教兴 国”战略中的地位。
5、列举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 展的史实。
第20课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文学、艺术、体育)
学习目标: 了解我国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
自学指导 5分钟阅读课本102-105页,勾画标注记忆下列问题: 1.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方针,文学艺术创作出 现崭新局面?这一时期有哪些文学作品? 2.“文革”后,特别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工作迎来一个创作 的( )。这时期有哪些代表作? 3.改革开放以来,( )进入每个家庭,( )成为人 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作品有哪些? 4.新中国的( )、( )和( )、( ) ( )、( )等艺术,也很有成就。 这些文艺成就有什么作用? 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 5.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历程及取得的成就?
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ppt
![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ppt](https://img.taocdn.com/s3/m/b1779189783e0912a3162a4e.png)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 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转变教育观念,提高 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水平是重点 。
1、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实施“跨世纪园 丁工程”等教师培训计划,培养一大批在 教育教学工作中起骨干、示范作用的优秀 教师和一批教育名师。
2、加强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各地要核定中 小学教职工编制,规范学校内设机构和岗 位设置,加强编制管理。对违反编制规定 擅自增加教职工人数的,要严肃处理。
(六)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研 究。
继续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关注情 感、态度的培养;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培养 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开展研究性 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 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广大教师要积极参加教学实验和教育科研。 奖励并推广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优秀成果。
(三)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提 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增加体育课时并 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
(四)中小学要按照国家规定开设艺术课 程,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
(五)教材编写核准、教材审查实行国务 院教育行政部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两级 管理,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 样化。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五、推进办学体制改革,促进社会 力量办学健康发展
义务教育坚持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力量办学为补 充;学前教育以政府办园为骨干,积极鼓励社会力 量举办幼儿园;普通高中教育在继续发展公办学校 的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
对民办学校在招生、教师职务评聘、教研活 动、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 政府要对办学成绩显著者予以表彰奖励。
不同地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任务:
1、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实施“跨世纪园 丁工程”等教师培训计划,培养一大批在 教育教学工作中起骨干、示范作用的优秀 教师和一批教育名师。
2、加强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各地要核定中 小学教职工编制,规范学校内设机构和岗 位设置,加强编制管理。对违反编制规定 擅自增加教职工人数的,要严肃处理。
(六)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研 究。
继续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关注情 感、态度的培养;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培养 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开展研究性 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 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广大教师要积极参加教学实验和教育科研。 奖励并推广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优秀成果。
(三)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提 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增加体育课时并 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
(四)中小学要按照国家规定开设艺术课 程,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
(五)教材编写核准、教材审查实行国务 院教育行政部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两级 管理,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 样化。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五、推进办学体制改革,促进社会 力量办学健康发展
义务教育坚持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力量办学为补 充;学前教育以政府办园为骨干,积极鼓励社会力 量举办幼儿园;普通高中教育在继续发展公办学校 的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
对民办学校在招生、教师职务评聘、教研活 动、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 政府要对办学成绩显著者予以表彰奖励。
不同地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任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PPT课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6636b7e0508763230121281.png)
• 首先,认定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知识; • 其次,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 • 最后,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18
•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 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 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 第七次:1992年8月国家教委为贯彻《中华 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正式颁发《九年 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方案 (试行)》。
• 第八次:1999年6月,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启动。
11
第三节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 国际背景 • 1、知识经济、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影响和
7
二、当代西方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 1、重视价值观教育和学生精神、态度、道 德的发展
• 2、以基础学力为中心,提高课程标准 • 3、加强信息素养教育,促进课程的现代化 • 4、发展智力、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 5、尊重学生的经验,实施个性化课程 • 6、重视课程的整体功能
8
三、中国课程改革的回顾
6
• 日本: •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开始对2003年全面实行
“学校五日化”后的新课程进行探讨 • 1995年,中央教育审议会接受了文部大臣“关于
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向”咨询 • 1996年,发表第一次审议报告,把在“轻松宽裕”
中培养孩子们的“生存力”作为今后教育的根本 出发点。 • 1998年,公布《幼儿园及小学、初中课程标准方 案》 • 1999年,公布《高中课程标准方案》 • 2002年,新的中小学课程方案开始实施
冲击。 • 2、国外课程改革的变化 • 国外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教
科书制度和课程评价等方面都进行了相 应的改革。
12
18
•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 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 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 第七次:1992年8月国家教委为贯彻《中华 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正式颁发《九年 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方案 (试行)》。
• 第八次:1999年6月,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启动。
11
第三节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 国际背景 • 1、知识经济、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影响和
7
二、当代西方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 1、重视价值观教育和学生精神、态度、道 德的发展
• 2、以基础学力为中心,提高课程标准 • 3、加强信息素养教育,促进课程的现代化 • 4、发展智力、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 5、尊重学生的经验,实施个性化课程 • 6、重视课程的整体功能
8
三、中国课程改革的回顾
6
• 日本: •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开始对2003年全面实行
“学校五日化”后的新课程进行探讨 • 1995年,中央教育审议会接受了文部大臣“关于
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向”咨询 • 1996年,发表第一次审议报告,把在“轻松宽裕”
中培养孩子们的“生存力”作为今后教育的根本 出发点。 • 1998年,公布《幼儿园及小学、初中课程标准方 案》 • 1999年,公布《高中课程标准方案》 • 2002年,新的中小学课程方案开始实施
冲击。 • 2、国外课程改革的变化 • 国外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教
科书制度和课程评价等方面都进行了相 应的改革。
12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ppt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ppt](https://img.taocdn.com/s3/m/e6eafbbc011ca300a7c390a8.png)
3
美国
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在课程方面提 出:
“美国学生在 4、 8、12 年级毕业时有 能力在英语、数学、 自然科学、历史和地 理学科内容方面能应付挑战” ,最近特别强 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4
我国台湾地区
2000年新颁布的九年一贯制基础教育课 程标准,把人、自然、社会作为有机整体, 用整合的观点规划课程。提出培养学生科 技与资讯、主动探索和研究、独立思考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沟通和分享等 十大能力作为目标。
16
学生对公布成绩、排名次的感受(%)
60% 50% 40% 30% 20% 10%
0% 小学
初中
紧张 害怕 讨厌 喜欢
对于公布考试结果和依据考试结果排名次的做法,70%的初 中和小学生感到紧张、或害怕或讨厌。
17
纵观全球教育改革,面对新 世纪的挑战和激烈的国际竞争, 特别从我国是人口大国的实际出 发,必须通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实现培养目标的调整和人才培养 方式的转变,以全面提高国民素 质,应答未来的挑战。
本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和任务
目标之一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 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 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 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 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转变课程的功能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传
授
新
知
课
识
程
知识与 技能
过程与 方法
转变课程功能
通 过
制 定 课 程 标 准
编
实
写 教 材
施 教 学
与
课程改革是实现高质量
基础教育的必由之路
18
二、课程改革的目标
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 志关于“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 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 “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 素质教育。
美国
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在课程方面提 出:
“美国学生在 4、 8、12 年级毕业时有 能力在英语、数学、 自然科学、历史和地 理学科内容方面能应付挑战” ,最近特别强 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4
我国台湾地区
2000年新颁布的九年一贯制基础教育课 程标准,把人、自然、社会作为有机整体, 用整合的观点规划课程。提出培养学生科 技与资讯、主动探索和研究、独立思考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沟通和分享等 十大能力作为目标。
16
学生对公布成绩、排名次的感受(%)
60% 50% 40% 30% 20% 10%
0% 小学
初中
紧张 害怕 讨厌 喜欢
对于公布考试结果和依据考试结果排名次的做法,70%的初 中和小学生感到紧张、或害怕或讨厌。
17
纵观全球教育改革,面对新 世纪的挑战和激烈的国际竞争, 特别从我国是人口大国的实际出 发,必须通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实现培养目标的调整和人才培养 方式的转变,以全面提高国民素 质,应答未来的挑战。
本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和任务
目标之一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 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 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 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 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转变课程的功能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传
授
新
知
课
识
程
知识与 技能
过程与 方法
转变课程功能
通 过
制 定 课 程 标 准
编
实
写 教 材
施 教 学
与
课程改革是实现高质量
基础教育的必由之路
18
二、课程改革的目标
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 志关于“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 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 “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 素质教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情况介绍教育PPT演示文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情况介绍教育PPT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a1cb44a7f46527d3240ce0ff.png)
➢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省新课程 推进的骨干人员培训
➢ 各实验区负责对参加新课程全体校 长、教师的培训
据不完全统计,有16000余人参加了 教育部组织的国家级培训;有200多万 人参加了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 新课程培训;为372个“国贫县”组织 了有数十万教师参加的新课程培训。
基本实现“先培训,后上岗;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情况介绍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2004.2.18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二、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进展 三、普通高中新课程及实验准
备工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1999年, 国务院批转了《面向21世纪 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
——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整体推进素质 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
推进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已成为提高国民 素质、增强民族创新能
力的政府行为。
课程改革的前期工作
引进竞争机制 强调广泛合作
现状调查
国际比较
形成课程改革总体思路
组建课程 改革国家项目
课程标准类项目 综合研究类项目
重视基础研究 1. 国际趋势 2. 现状反思 3. 需求分析 4. 学科发展 5. 学生特点
培训,不上岗”。
教科书审查与选用
初步建立新课程的教材管 理制度,已审查通过的新课程 实验教材平均每个学科6~7种。
要求在课程改革实验区成 立教材选用委员会,主要由学 校校长、教师、学科专家、家 长代表组成,规范选用委员会 的选用程序,力求教材选用过 程的公正、公开。
新课程专业队伍与基地建设
在15所大学和中央教科所设立了 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作为我国基 础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地, 立足国情,深入研究,为中要的专业支持作用。
➢ 各实验区负责对参加新课程全体校 长、教师的培训
据不完全统计,有16000余人参加了 教育部组织的国家级培训;有200多万 人参加了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 新课程培训;为372个“国贫县”组织 了有数十万教师参加的新课程培训。
基本实现“先培训,后上岗;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情况介绍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2004.2.18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二、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进展 三、普通高中新课程及实验准
备工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1999年, 国务院批转了《面向21世纪 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
——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整体推进素质 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
推进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已成为提高国民 素质、增强民族创新能
力的政府行为。
课程改革的前期工作
引进竞争机制 强调广泛合作
现状调查
国际比较
形成课程改革总体思路
组建课程 改革国家项目
课程标准类项目 综合研究类项目
重视基础研究 1. 国际趋势 2. 现状反思 3. 需求分析 4. 学科发展 5. 学生特点
培训,不上岗”。
教科书审查与选用
初步建立新课程的教材管 理制度,已审查通过的新课程 实验教材平均每个学科6~7种。
要求在课程改革实验区成 立教材选用委员会,主要由学 校校长、教师、学科专家、家 长代表组成,规范选用委员会 的选用程序,力求教材选用过 程的公正、公开。
新课程专业队伍与基地建设
在15所大学和中央教科所设立了 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作为我国基 础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地, 立足国情,深入研究,为中要的专业支持作用。
一图看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学习解读ppt课程
![一图看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学习解读ppt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f24ffcf0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3c.png)
2.制订课程实施的学校规划。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专业机构督促指导学校根据培养目标,立足办 学理念和学生发展需要,分析资源条件,因校制宜规划学校课程及其实施。学校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 地发展、健康成长为目标,高质量落实国家课程,建设校本课程,将课程理念、原则要求转化为具体的育 人实践活动,构建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育人体系,注重持续优化。义务教育阶段确保全面落实国家课 PPT课件为远近模板原创作品,(LHJ+FHX)联合出品,欢迎付费下载使用,未经许可,请勿转让。谢谢! 程,注重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统筹实施;普通高中保证开齐开好必修课程的基础上,注重适应学生特 PPT课件为远近模板原创作品,(LHJ+FHX)联合出品,欢迎付费下载使用,未经许可,请勿转让。谢谢! 长在此输入文字八 优势和发展需要,提供分层分类、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形成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系列。
前言
2023 年 5 月 , 教 育 部 办 公 厅 印 发 《 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教 学 改 革 深 化 行 动 方 案 》 ( 以 下 简 称 《 行 动 方 案》),要求各地各校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健全推进机制,不断将基础教育课T课件为远近模板原创作品,(LHJ+FH X)联 合出品 ,欢迎 付费下 载使用 ,未经 许可, 请勿转 让。谢 谢! PPT课件为远近模板原创作品,(LHJ+FH X)联 合出品 ,欢迎 付费下 载使用 ,未经 许可, 请勿转 让。谢 谢!
《行动方案》的全文学习
在此输入文字八
PPT课件为远近模板原创作品,(LHJ+FH X)联 合出品 ,欢迎 付费下 载使用 ,未经 许可, 请勿转 让。谢 谢! PPT课件为远近模板原创作品,(LHJ+FH X)联 合出品 ,欢迎 付费下 载使用 ,未经 许可, 请勿转 让。谢 谢!
前言
2023 年 5 月 , 教 育 部 办 公 厅 印 发 《 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教 学 改 革 深 化 行 动 方 案 》 ( 以 下 简 称 《 行 动 方 案》),要求各地各校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健全推进机制,不断将基础教育课T课件为远近模板原创作品,(LHJ+FH X)联 合出品 ,欢迎 付费下 载使用 ,未经 许可, 请勿转 让。谢 谢! PPT课件为远近模板原创作品,(LHJ+FH X)联 合出品 ,欢迎 付费下 载使用 ,未经 许可, 请勿转 让。谢 谢!
《行动方案》的全文学习
在此输入文字八
PPT课件为远近模板原创作品,(LHJ+FH X)联 合出品 ,欢迎 付费下 载使用 ,未经 许可, 请勿转 让。谢 谢! PPT课件为远近模板原创作品,(LHJ+FH X)联 合出品 ,欢迎 付费下 载使用 ,未经 许可, 请勿转 让。谢 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展PPT(点击下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展PPT(点击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9cc49977a45177232e60a20b.png)
3、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注重 学生全面考核和经常性考核的制度正在形成。
全国中小学都普遍按照课改要求,建立了尊 重学生,关注学生差异和发展的评价观念, 以激励为主的评价行为正在普遍形成。初步 形成了既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既重视学 业成绩,更关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有教 师评价,又有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家长参与 的新局面,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 方式。
新课程体系注意整体上减轻学生负担。义务教育的 总课时减少了380余节,调减了学术性课程的课时, 增加了思想品德、综合实践活动、体育与健康、艺 术等课程的课时。特别是体育实际上每周增加一个 课时,保证学生的体育锻炼。 新课程体系确立了国家、省和学校分级管理课程的 新体制,规定国家课程占总课时的80%-84%,地方和 学校课程占总课时的20%-16%。在强调国家统一要求 的同时,给予地方和学校更大的自主空间。如河南 省开发了《唐三彩的历史》、《洛阳牡丹》等地方 课程,海南省海口一中开发了《海南生物资源蝴蝶 研究》、《海南地理环境研究》、《话说海口》等 学校课程,使各地中小学办学更具活力和特色。
站,收集新课程实验有关信息,及时了解和 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情况。同时, 介绍改革动态,咨询答疑,形成畅通的信息 沟通渠道。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 指导下,(中国教育资源服 务平台)共开通36个网站,覆盖了高中各学 科以及部分综合项目研究。
各实验省也积极加强网络平台建设,海南、 福建、北京等省都建设、开通了课程改革的 网络平台。
2.人才培养模式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学生的 主动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明显加强。
学校的课堂教学和教育方式发生明显变化,启发式、 探究式、合作学习、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被广大 中小学教师广泛应用;普遍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 教学活动,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的教师正在熟悉 和掌握利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平台获取资源、组织 教学。从重视同一性和规范性向鼓励多样性和创造 性转变,从比较注重书本知识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转变,从习惯于指导学生被动学习向引 导学生主动探究式学习转变,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 向启发式教学转变。
第19课_改革发展中的教育ppt
![第19课_改革发展中的教育ppt](https://img.taocdn.com/s3/m/a76327ed6294dd88d0d26bb2.png)
第19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一、你知道我国现行的学制吗?
学前教育 初等教育
小学(六年)
九年义务教育
基础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
初中(三年) 高中(三年) 专科(二至三年) 本科(通常四年) 硕士(二至三年) 研究生 博士(三年)
二、改革发展教育的原因
议一议:党和政府为 什么要重视发展教育? 科技、经济的竞争, 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 人才的竞争。谁抓住了 教 育,谁就抓住了知识在 经济竞争中的主动权。
北京大学
博士毕业
高等教育(2000年) 1、普通高等学校有一千多所,学生五百 五十多万人。 2、仅2000年,我国毕业的学士生有九十 多万人,硕士生有四万七千多人,博士生有 一万一千多人。 3、高等学校承担863计划项目,占1/3以 上;获得的国家发明奖,占全国1/3左右。
畅谈未来:党和政府不仅Fra bibliotek我们改 善了办学条件,还给我们免 除了学杂费、教科书费和住 校费,对生活困难的住校生 还给予生活补助费。我们应 该怎样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学生在做手工
中学生在校内的天 文台观测天象
3、义务教育: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 的战略地位,把九年 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 国的奠基工程。全面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培养德、智、体、美 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改革发展教育的成果
基础教育(2000年) 1、全国有中小学六十四万多所,中小学 生两亿多人。 2、全国85%的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 教育,95%以上的人口普及初等教育。 3、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1%,初 中入学率达到88.6%。
三、改革发展教育的措施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一、你知道我国现行的学制吗?
学前教育 初等教育
小学(六年)
九年义务教育
基础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
初中(三年) 高中(三年) 专科(二至三年) 本科(通常四年) 硕士(二至三年) 研究生 博士(三年)
二、改革发展教育的原因
议一议:党和政府为 什么要重视发展教育? 科技、经济的竞争, 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 人才的竞争。谁抓住了 教 育,谁就抓住了知识在 经济竞争中的主动权。
北京大学
博士毕业
高等教育(2000年) 1、普通高等学校有一千多所,学生五百 五十多万人。 2、仅2000年,我国毕业的学士生有九十 多万人,硕士生有四万七千多人,博士生有 一万一千多人。 3、高等学校承担863计划项目,占1/3以 上;获得的国家发明奖,占全国1/3左右。
畅谈未来:党和政府不仅Fra bibliotek我们改 善了办学条件,还给我们免 除了学杂费、教科书费和住 校费,对生活困难的住校生 还给予生活补助费。我们应 该怎样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学生在做手工
中学生在校内的天 文台观测天象
3、义务教育: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 的战略地位,把九年 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 国的奠基工程。全面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培养德、智、体、美 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改革发展教育的成果
基础教育(2000年) 1、全国有中小学六十四万多所,中小学 生两亿多人。 2、全国85%的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 教育,95%以上的人口普及初等教育。 3、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1%,初 中入学率达到88.6%。
三、改革发展教育的措施
基础教育改革PPT课件-第三章、国家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改革PPT课件-第三章、国家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8f5a8dfc77da26925c5b096.png)
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学会探究、解决问题 的方法
过程
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 、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 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 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 展的过程
通过学习,认识分数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通过学习,学会xx结构的归纳和演绎过程。 通过学习,理解xx问题解题思路的探寻、分析和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1)
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针对学科,规定了教学的具 针对学生,明确某一学段应达到 体内容、顺序及其要求。 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
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科的知
识、技能方面应该达到的要 求。
更多地关注学生通过课程内容的
学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2)
(二)是“以教为本”还是“以学为本”
1、目标上,增加“过程与方法”和“情感、 态度、价值观”两个维度
2、内容标准上:以学生学习为主线 3、实施建议上:更好为学生发展服务 (三)是“刚性约束”还是“弹性空间”
四、国家课程标准意义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 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教育 质量的基础性文件。
体验性目标
经历(感受)——参与、寻找、交流、分享、访问、考察等 反映(认同)——遵守、接受、欣赏、关注、拒绝、摈弃等 领悟(内化)——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追求等
知识与技能
所谓知识目标:这里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 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 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 (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
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学测试和评估
过程
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 、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 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 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 展的过程
通过学习,认识分数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通过学习,学会xx结构的归纳和演绎过程。 通过学习,理解xx问题解题思路的探寻、分析和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1)
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针对学科,规定了教学的具 针对学生,明确某一学段应达到 体内容、顺序及其要求。 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
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科的知
识、技能方面应该达到的要 求。
更多地关注学生通过课程内容的
学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2)
(二)是“以教为本”还是“以学为本”
1、目标上,增加“过程与方法”和“情感、 态度、价值观”两个维度
2、内容标准上:以学生学习为主线 3、实施建议上:更好为学生发展服务 (三)是“刚性约束”还是“弹性空间”
四、国家课程标准意义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 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教育 质量的基础性文件。
体验性目标
经历(感受)——参与、寻找、交流、分享、访问、考察等 反映(认同)——遵守、接受、欣赏、关注、拒绝、摈弃等 领悟(内化)——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追求等
知识与技能
所谓知识目标:这里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 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 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 (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
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学测试和评估
基础教育改革PPT课件-第一章、课程改革背景
![基础教育改革PPT课件-第一章、课程改革背景](https://img.taocdn.com/s3/m/d49190992f60ddccdb38a07e.png)
(四)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建设民主的管理文化 建立合作的教师文化 营造丰富的环境文化
营造丰富的环境文化
显性文化
教育目标 课程
隐性文化
学生的交友关系 师生的信赖关系 学校与班级的氛围
隐性课程
在学校班级中促进学生 社会化的非学术性经 验构成了隐性课程
学校的环境文化主要 作为隐性的课程资源 发挥作用
42个实验区
0.5%-1%
570个实验区
18%-20%
1642个实验区
40%-50%
2576个实验区
70%-90%
起始年级全部进入新课程
高中课程改革的推进
2004年 海南、广东、山东、宁夏四省区 2005年 江苏 2006年 福建、浙江、安徽、天津、辽宁 2007年 北京、黑龙江、 吉林、陕西、湖南 2008年 江西、山西、河南、新疆(新疆兵团) 2010年 将全部进入新课程
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 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
()
A. 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 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 合
C . 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B
D. 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
五、课程目标与核心 内容
(一)、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
指导思想
邓小平的三个面向 江泽民的三个代表
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不是单一层面的改革,而是整个系 统的改革。无论是从课程理念到课程目 标,还是从课程内容到课程评价,与以 往的七次课程改革相比,都凸现出它的 特点来。它的核心目标是关注学生的全 面的发展。
对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
1、课程改革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 不断完善的过程。
谋求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