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奶业发展概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奶类的人均消费与世界人均消费95kg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目前,发达国 家肉、蛋、奶的比例是0.4:0.06:1,乳制品的消费比例最高;而中国的比例是6.7:2.8:1,乳制品消费 比例为最低。[1]
2. 我国奶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奶业发展与鲜奶原料供给市场需求不相适应
奶业加工能力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而市场受消费水平、消费习惯的牵制增长较 慢,奶源的增长速度最高也不到15%左右。因此,在奶源竞争中出现一种不利于乳业健康发展 的倾向,就是一些企业只注重对现有奶源的争夺,而不去大力发展、培育奶源。在市场状况好 时,降低收奶的标准,高价争抢奶源,在市场发生变化时,拒收或低价收购奶农鲜奶,造成奶 农倒奶或奶农歉收。[7]
中国目前有31个种公牛站,其中在奶牛生产中最具影响力的有北京、上海和黑龙江3个公牛 站,承担奶牛冻精生产和人工授精推广工作,为提高奶牛的产奶水平做出了贡献。中国奶牛以 小规模生产、分散的农户饲养为主。户均饲养规模为3-5头,饲养奶牛头数在20头以上的规模经 营比重不到1/4。一些大型乳品企业开始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经营模式,建立原料奶油 生产基地。[3,14]
http://www.paper.edu.cn
中国奶业发展概况
冯彦东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摘 要:近年来我国奶业发展迅速,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较为详细的介绍了我国奶业的现状、 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并对我国奶业的发展前景做了概述。旨在引起人们的重视,从而推 动我国奶业的发展,使其成为国民经济收入的一部分。 关键词:奶业,市场,饲料,制度,良种选育
1.我国奶业现状
1.1我国奶业生产概况
我国奶业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时间的发展,近20年来进入了快速增长时期。到2004年,全国 存栏奶牛达1108万头,比1980年增加了1036.9万头;奶类产量由1980年的111.4万吨增加到2260.6 万吨,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3.36%(见表1)。特别是2000-2004年年的5年间,牛奶产量的年均增 长速度达到25.23%,这个增长速度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截止2005年上半年,全国奶牛存栏 1157.32万头,奶类产量为1285.07万吨。乳品进口金额为24750.79万美元,比2004年同期下降了 8.59%;乳品进品数量为175278.09万吨,比2004年同期下降了14.62%;乳品出口金额为3257.30 万美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了33.7%,出口数量为30572.17吨,比2004年同期增长了12.59%。与 2004年同期相比,我国乳品的出口金额增幅远大于出口数量增幅,说明我国出口的乳品下逐渐 改变低价的局面,高价高档次的乳品出口增长迅速(见表2)。我国奶类产值比重占畜牧业产值 的10%左右,约为农业的3%左右。2004年我国人均奶类占有量为18.4kg,我国人均奶的占有量不 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5,亚洲平均水平的1/2。[1,2,4,5]
3862.26 2325.64 4737.91 2202.20 4202.53 1976.34
26.34 18.70 16.18
1.4 乳品加工
中国加工乳制品的品种主要有液态奶和固态乳制品两大类。液态奶包括饮用鲜奶,酸奶和 其它花色奶。固态乳制品主要是全脂和脱脂奶粉,而黄油、干酪和炼乳等由于加工技术和国内 消费量的制约,产量很少。目前,中国有大大小小的乳品加工企业约1500家,其中日处理能力 在500吨以上的规模企业约222家,占14.5%左右;日加工处理能力在1000吨以上的特大型企业只 不过有10家。截止2004年平均月末,行业共有规模以上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 乳品企业)602家。近几年来,中国乳品加工企业加大了体制改革和技术改进力度,大力实施产 业化经营,通过股份制改造和强强联合等方式组建了一批有实力的奶业集团,初步改变了小规 模分散经营的局面,使中国的乳业资源 配制日趋合理。[2,3]
2004 1108 2260.6
-1-
2005 年 1-6 月份 2004 年 1-6 月份 同比增长
表2 2005年1-6月份乳品进出口情况
进口
金额
数量
24750.79
175278.09
27075.21
205288.78
-8.59
-14.62
http://www.paper.edu.cn
单位:吨、万美元、%
2.3 良种繁充体系不健全,优良品种少生产力低
在我国的存栏牛中,良种牛比重不足1/3,这就造成了我国奶牛的整体生产水平不高,导致 平均单产较低,成年奶牛单产仅3500kg/头,远远低于世界平均单产5500kg/头。我国奶牛繁育体 系相对混乱,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个别厂家生产的精液不过关,种牛生产性能差。国外淘汰 的奶牛和在型牛场的淘汰牛以劣充优进入市场,导致奶牛市场混乱。从国外引进奶牛冷冻精液、 胚胎较为盲目,对种公牛后裔测定工作制度不健全。[9,16]
1.3 我国的奶牛品种和生产水平
中国饲养的主要奶牛品种是荷斯坦牛及其杂改良牛,另外还有一些乳肉兼用的西门塔尔牛、 草原红牛、新疆褐牛以及三河牛。其中,良种荷斯坦牛主要分布在大中城市郊区,黑龙江省和 部分农区;西门塔尔牛、草原给牛、新疆褐牛以及三河牛主要分布在广大牧区。[1]
从奶牛单产情况分析,2003年中国奶牛单产分4种情况:省(市、区)的专业户平均为5244kg, 国营集体平均为6091kg;大中城市的专业户平均为5288kg,国营集体为平均6350kg。国此,中国 专业户奶牛平均单产在5200kg以上,国营集体为平均6000kg以上。据报道,2004年科技部“奶牛 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技术集成示范”示范区成年母牛平均单产6500kg,其中上海和北京两 面三刀示范区成年母牛单产超过8700kg,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
出口
金额
数量
3257.30
30572.17
பைடு நூலகம்
2436.22
27154.58
33.70
12.59
1.2 奶类生产地区分布
我国奶牛生产主要由牧区、农区和城市郊区3部分组成。奶牛饲养场(户)主要集中在黄河 以北,包括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宁 夏和新疆这14个省区。2004年,这14个省区的奶牛存栏头数和牛奶产量分别占中国的88.7%和 86.0%。在原料奶的生产上,奶类产量在100万吨以上的有黑龙江、河北和内蒙古3省,占全国总 量的37.5%,其中,黑龙江是我国奶类生产的第一大省,奶类产量占全国总量的17.1%。其它几 个省奶类生产大省山东、新疆、陕西和山西,占全国总量的25.7%。[1,2]
1.5 乳品消费
乳和乳制品正在逐渐成为中国城市居民每天的生活必需品,中国乳品消费市场以超过预期 的速度快速增长,已成为市场消费热点。但是,由于受居民收、消费习惯、营养知识、城市化 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整体消费还不高。2000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乳品消费为 20.01kg,到2004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乳品消费为25.68kg,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44%。同期,农 村居民家庭人均乳品消费为1.06kg,到2004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乳品消费为1.8kg,年平均增长速 度为14.15%。[2]
-2-
http://www.paper.edu.cn
年份
表3 2000-2003年中国国营集体1头泌乳牛1年的生产成本与收益
主产品产 产 值 合 计 主 产 品 产 生 产 成 本 物 质 费 含 税 成 本 净产值
量(kg) (元)
值(元) (元)
用(元) (元)
(元)
减税纯收 成本纯收
益(元) 益率(元)
我国“十五”计划提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改进传统产业, 即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畜牧业是我国农业中的薄弱环节。发展畜牧业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奶业更是畜牧业结构调整中列为突出发展的产业。随着济济和社会的 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人民对健康,营养的不断追求,促进了我国奶业的飞速 发展。同时,中国政界将奶业作为重点鼓励和支持的产业,奶业的发展不仅成为农业结构调整 的重点和农业增收的亮点,而且也是改善居民膳食结构,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国民整体素质的 一项重大措施。牛奶营养完善,并且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每1000毫升牛奶约含蛋白质30-31克, 脂肪33-37克,乳糖34-36克,钙1020-1025毫克,维生素B10.37-0.4毫克,维生素B21.1-1.8毫克, 还有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是人类最为完美的营养品。所以,发展现代奶业,对于实现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12,13]
2.5 制度不健全,质量监督跟不上
和美国、加拿大、日本相比,我国的奶业生产制度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市场机制、 生产加工和质量监督方面,从而出现了抢奶、倒奶等现象,生产牛奶质量跟不上,抗生素残留 等到问题。由于我国的原料奶生产中,手工挤奶比重还比较大,在大部分采用机械挤奶设备的 生产区,仍然存在管理水平低,设备不能及时保洁等问题,这就导致原料奶质量难以控制,乳 脂率、乳蛋白含量不达标和体细胞数、细菌数超标的现象很普遍。非法使用激素、抗生素的问 题也时有发生。国家质检局的一项对中国北方市场的检测调查显示,在近800份乳品采样中,抗 生素残留超标居不合格项目第一位。另外,在保鲜,储运,包装等到环节不尽规范,也影响了
年份 奶牛 牛奶产量
表1 1980-2003年奶牛数量与牛奶产量发展情况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61.1 162.7 269.1 417.2 488.9 111.4 249.9 415.7 576.4 827.4
单位:万头,万吨
2002 2003 687.3 800 1299.8 1700
2.4 饲料结构不合理,优质青粗饲料开发利用不足
奶牛饲料是饮料业中最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在奶牛专用饲料产量不足,饲料搭配不合理, 奶牛饲料工业还处在起步阶段。饲料相关体系建设滞后。现阶段我国奶牛饲料主要依靠粮食、 作物副产品、秸秆及天然牧草,而优质牧草和饲料作物十分缺乏,饲料加工、调制,贮存技术 薄弱,这直接影响了奶牛的产量和原料奶的质量。农区种植业依然主要是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二元结构,尚未完成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三元结构的转变,优质饲草严重不足,直接 影响了奶牛的产奶量和原料奶的质量。[9,10]
一头泌乳牛2003年的牛奶产量为6090.8kg,产值14188.92元。生产费用平均为10804.03元, 其中物质费用为9986.59元,纯收益1976.34元,成本的纯收益率为16.18%。而2000年牛奶产量为 5325.3kg,产值11129.22元,生产费用为7981.96元,其中物质费用为7266.96元,纯收益为2325.64 元。2003年泌乳牛的成本的纯收益比2000年下降了10.16个百分点,说明奶牛的收益在逐渐下降 (见表3)。[2]
-3-
http://www.paper.edu.cn
2.2 饲养集给化程度低,疾病繁多,人力资源浪费过多
中国奶牛饲养方式落后,主要集中在家庭饲养,饲养头数少,形不成规模饲养。没能力建成 较好的牛舍,购买不起挤奶机,TMR等饲养管理机械,从而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突出矛盾是生 产力低下,原料奶的质量不能保证,奶牛发病率高。最为担忧的是原料奶的质量问题日益突出, 细菌污染数量、嗜冷菌,抗生素残留等食品安全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对于结核 病、布氏杆菌等人畜共患的病就严格检疫,防止其对人类的危害。由于饲养头数少,浪费了大 量的人力资源。在美国的一农场,饲养干奶牛和挤奶牛共1850头,如果不算轮休人员,21个员 工就可以完成工作,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喂料工作。如果在我国,平均每人负责10头牛的挤奶和 喂料工作,则要185个人才能完成工作。这在生产成本上则是一批很大的开销。[6,15]
2000 5525.3 2002 6031.6 2003 6090.8
11129.22 13967.77 14188.92
10690.53 13564.55 13713.52
7981.96 9948.26 10804.03
7266.96 8828.71 9239.86 11778.45 9986.59 12214.61
2. 我国奶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奶业发展与鲜奶原料供给市场需求不相适应
奶业加工能力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而市场受消费水平、消费习惯的牵制增长较 慢,奶源的增长速度最高也不到15%左右。因此,在奶源竞争中出现一种不利于乳业健康发展 的倾向,就是一些企业只注重对现有奶源的争夺,而不去大力发展、培育奶源。在市场状况好 时,降低收奶的标准,高价争抢奶源,在市场发生变化时,拒收或低价收购奶农鲜奶,造成奶 农倒奶或奶农歉收。[7]
中国目前有31个种公牛站,其中在奶牛生产中最具影响力的有北京、上海和黑龙江3个公牛 站,承担奶牛冻精生产和人工授精推广工作,为提高奶牛的产奶水平做出了贡献。中国奶牛以 小规模生产、分散的农户饲养为主。户均饲养规模为3-5头,饲养奶牛头数在20头以上的规模经 营比重不到1/4。一些大型乳品企业开始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经营模式,建立原料奶油 生产基地。[3,14]
http://www.paper.edu.cn
中国奶业发展概况
冯彦东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摘 要:近年来我国奶业发展迅速,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较为详细的介绍了我国奶业的现状、 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并对我国奶业的发展前景做了概述。旨在引起人们的重视,从而推 动我国奶业的发展,使其成为国民经济收入的一部分。 关键词:奶业,市场,饲料,制度,良种选育
1.我国奶业现状
1.1我国奶业生产概况
我国奶业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时间的发展,近20年来进入了快速增长时期。到2004年,全国 存栏奶牛达1108万头,比1980年增加了1036.9万头;奶类产量由1980年的111.4万吨增加到2260.6 万吨,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3.36%(见表1)。特别是2000-2004年年的5年间,牛奶产量的年均增 长速度达到25.23%,这个增长速度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截止2005年上半年,全国奶牛存栏 1157.32万头,奶类产量为1285.07万吨。乳品进口金额为24750.79万美元,比2004年同期下降了 8.59%;乳品进品数量为175278.09万吨,比2004年同期下降了14.62%;乳品出口金额为3257.30 万美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了33.7%,出口数量为30572.17吨,比2004年同期增长了12.59%。与 2004年同期相比,我国乳品的出口金额增幅远大于出口数量增幅,说明我国出口的乳品下逐渐 改变低价的局面,高价高档次的乳品出口增长迅速(见表2)。我国奶类产值比重占畜牧业产值 的10%左右,约为农业的3%左右。2004年我国人均奶类占有量为18.4kg,我国人均奶的占有量不 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5,亚洲平均水平的1/2。[1,2,4,5]
3862.26 2325.64 4737.91 2202.20 4202.53 1976.34
26.34 18.70 16.18
1.4 乳品加工
中国加工乳制品的品种主要有液态奶和固态乳制品两大类。液态奶包括饮用鲜奶,酸奶和 其它花色奶。固态乳制品主要是全脂和脱脂奶粉,而黄油、干酪和炼乳等由于加工技术和国内 消费量的制约,产量很少。目前,中国有大大小小的乳品加工企业约1500家,其中日处理能力 在500吨以上的规模企业约222家,占14.5%左右;日加工处理能力在1000吨以上的特大型企业只 不过有10家。截止2004年平均月末,行业共有规模以上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 乳品企业)602家。近几年来,中国乳品加工企业加大了体制改革和技术改进力度,大力实施产 业化经营,通过股份制改造和强强联合等方式组建了一批有实力的奶业集团,初步改变了小规 模分散经营的局面,使中国的乳业资源 配制日趋合理。[2,3]
2004 1108 2260.6
-1-
2005 年 1-6 月份 2004 年 1-6 月份 同比增长
表2 2005年1-6月份乳品进出口情况
进口
金额
数量
24750.79
175278.09
27075.21
205288.78
-8.59
-14.62
http://www.paper.edu.cn
单位:吨、万美元、%
2.3 良种繁充体系不健全,优良品种少生产力低
在我国的存栏牛中,良种牛比重不足1/3,这就造成了我国奶牛的整体生产水平不高,导致 平均单产较低,成年奶牛单产仅3500kg/头,远远低于世界平均单产5500kg/头。我国奶牛繁育体 系相对混乱,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个别厂家生产的精液不过关,种牛生产性能差。国外淘汰 的奶牛和在型牛场的淘汰牛以劣充优进入市场,导致奶牛市场混乱。从国外引进奶牛冷冻精液、 胚胎较为盲目,对种公牛后裔测定工作制度不健全。[9,16]
1.3 我国的奶牛品种和生产水平
中国饲养的主要奶牛品种是荷斯坦牛及其杂改良牛,另外还有一些乳肉兼用的西门塔尔牛、 草原红牛、新疆褐牛以及三河牛。其中,良种荷斯坦牛主要分布在大中城市郊区,黑龙江省和 部分农区;西门塔尔牛、草原给牛、新疆褐牛以及三河牛主要分布在广大牧区。[1]
从奶牛单产情况分析,2003年中国奶牛单产分4种情况:省(市、区)的专业户平均为5244kg, 国营集体平均为6091kg;大中城市的专业户平均为5288kg,国营集体为平均6350kg。国此,中国 专业户奶牛平均单产在5200kg以上,国营集体为平均6000kg以上。据报道,2004年科技部“奶牛 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技术集成示范”示范区成年母牛平均单产6500kg,其中上海和北京两 面三刀示范区成年母牛单产超过8700kg,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
出口
金额
数量
3257.30
30572.17
பைடு நூலகம்
2436.22
27154.58
33.70
12.59
1.2 奶类生产地区分布
我国奶牛生产主要由牧区、农区和城市郊区3部分组成。奶牛饲养场(户)主要集中在黄河 以北,包括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宁 夏和新疆这14个省区。2004年,这14个省区的奶牛存栏头数和牛奶产量分别占中国的88.7%和 86.0%。在原料奶的生产上,奶类产量在100万吨以上的有黑龙江、河北和内蒙古3省,占全国总 量的37.5%,其中,黑龙江是我国奶类生产的第一大省,奶类产量占全国总量的17.1%。其它几 个省奶类生产大省山东、新疆、陕西和山西,占全国总量的25.7%。[1,2]
1.5 乳品消费
乳和乳制品正在逐渐成为中国城市居民每天的生活必需品,中国乳品消费市场以超过预期 的速度快速增长,已成为市场消费热点。但是,由于受居民收、消费习惯、营养知识、城市化 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整体消费还不高。2000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乳品消费为 20.01kg,到2004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乳品消费为25.68kg,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44%。同期,农 村居民家庭人均乳品消费为1.06kg,到2004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乳品消费为1.8kg,年平均增长速 度为14.15%。[2]
-2-
http://www.paper.edu.cn
年份
表3 2000-2003年中国国营集体1头泌乳牛1年的生产成本与收益
主产品产 产 值 合 计 主 产 品 产 生 产 成 本 物 质 费 含 税 成 本 净产值
量(kg) (元)
值(元) (元)
用(元) (元)
(元)
减税纯收 成本纯收
益(元) 益率(元)
我国“十五”计划提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改进传统产业, 即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畜牧业是我国农业中的薄弱环节。发展畜牧业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奶业更是畜牧业结构调整中列为突出发展的产业。随着济济和社会的 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人民对健康,营养的不断追求,促进了我国奶业的飞速 发展。同时,中国政界将奶业作为重点鼓励和支持的产业,奶业的发展不仅成为农业结构调整 的重点和农业增收的亮点,而且也是改善居民膳食结构,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国民整体素质的 一项重大措施。牛奶营养完善,并且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每1000毫升牛奶约含蛋白质30-31克, 脂肪33-37克,乳糖34-36克,钙1020-1025毫克,维生素B10.37-0.4毫克,维生素B21.1-1.8毫克, 还有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是人类最为完美的营养品。所以,发展现代奶业,对于实现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12,13]
2.5 制度不健全,质量监督跟不上
和美国、加拿大、日本相比,我国的奶业生产制度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市场机制、 生产加工和质量监督方面,从而出现了抢奶、倒奶等现象,生产牛奶质量跟不上,抗生素残留 等到问题。由于我国的原料奶生产中,手工挤奶比重还比较大,在大部分采用机械挤奶设备的 生产区,仍然存在管理水平低,设备不能及时保洁等问题,这就导致原料奶质量难以控制,乳 脂率、乳蛋白含量不达标和体细胞数、细菌数超标的现象很普遍。非法使用激素、抗生素的问 题也时有发生。国家质检局的一项对中国北方市场的检测调查显示,在近800份乳品采样中,抗 生素残留超标居不合格项目第一位。另外,在保鲜,储运,包装等到环节不尽规范,也影响了
年份 奶牛 牛奶产量
表1 1980-2003年奶牛数量与牛奶产量发展情况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61.1 162.7 269.1 417.2 488.9 111.4 249.9 415.7 576.4 827.4
单位:万头,万吨
2002 2003 687.3 800 1299.8 1700
2.4 饲料结构不合理,优质青粗饲料开发利用不足
奶牛饲料是饮料业中最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在奶牛专用饲料产量不足,饲料搭配不合理, 奶牛饲料工业还处在起步阶段。饲料相关体系建设滞后。现阶段我国奶牛饲料主要依靠粮食、 作物副产品、秸秆及天然牧草,而优质牧草和饲料作物十分缺乏,饲料加工、调制,贮存技术 薄弱,这直接影响了奶牛的产量和原料奶的质量。农区种植业依然主要是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二元结构,尚未完成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三元结构的转变,优质饲草严重不足,直接 影响了奶牛的产奶量和原料奶的质量。[9,10]
一头泌乳牛2003年的牛奶产量为6090.8kg,产值14188.92元。生产费用平均为10804.03元, 其中物质费用为9986.59元,纯收益1976.34元,成本的纯收益率为16.18%。而2000年牛奶产量为 5325.3kg,产值11129.22元,生产费用为7981.96元,其中物质费用为7266.96元,纯收益为2325.64 元。2003年泌乳牛的成本的纯收益比2000年下降了10.16个百分点,说明奶牛的收益在逐渐下降 (见表3)。[2]
-3-
http://www.paper.edu.cn
2.2 饲养集给化程度低,疾病繁多,人力资源浪费过多
中国奶牛饲养方式落后,主要集中在家庭饲养,饲养头数少,形不成规模饲养。没能力建成 较好的牛舍,购买不起挤奶机,TMR等饲养管理机械,从而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突出矛盾是生 产力低下,原料奶的质量不能保证,奶牛发病率高。最为担忧的是原料奶的质量问题日益突出, 细菌污染数量、嗜冷菌,抗生素残留等食品安全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对于结核 病、布氏杆菌等人畜共患的病就严格检疫,防止其对人类的危害。由于饲养头数少,浪费了大 量的人力资源。在美国的一农场,饲养干奶牛和挤奶牛共1850头,如果不算轮休人员,21个员 工就可以完成工作,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喂料工作。如果在我国,平均每人负责10头牛的挤奶和 喂料工作,则要185个人才能完成工作。这在生产成本上则是一批很大的开销。[6,15]
2000 5525.3 2002 6031.6 2003 6090.8
11129.22 13967.77 14188.92
10690.53 13564.55 13713.52
7981.96 9948.26 10804.03
7266.96 8828.71 9239.86 11778.45 9986.59 1221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