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教师资源优化配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教育教师资源优化配置

一、城镇化进程中基础教育教师资源配置概述

城镇化打破了城市、县镇、农村基础教育现有的发展结构,这种变化

对城镇化发展中的教师资源配置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资源配置是指

将有限的教师资源实行合理配置,以便用最少的教师资源耗费,为教

育事业创造出最合适的劳动和教学成果,以获取教育最佳的效益。随

着城镇化进程中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相对应改变,原本的教师资源可能

变得不再适合现阶段教育工作岗位的要求,这就需要将基础教育教师

资源在教育系统整体与内部各组成部分或在不同系统之间实行分配,

而且有必要重新实行基础教育发展分析与教师资源测评。随着部分城

乡居民的流动以及大量教育群体的转移,促动了城市、县镇、乡村本

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组织构成、价值取向的改变,城镇化进程中

基础教育整体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当前城市、县镇、农村基础教育

教师在配置上仍存有不合理的现象,城市教师资源饱和、县镇乡村高

素质教师资源短缺、教师数量失衡等问题都影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

需要对现阶段教师资源配置的策略实行进一步探讨[1]。

二、城镇化进程中基础教育教师资源配置现状

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县镇乡村基础教育教师的学历结构是呈整体上

升趋势的,但县镇乡村基础教育高学历教师的比例却不容乐观,在县

镇乡村教师学历整体水平提升的同时,还存有一小部分教师学历水平

较低的现象。在基础教育教师资源配置的过程中,教师的性别比例在

整体上是失衡的,县镇、乡村数学教师性别比例失衡,但相比于城市

要好很多。城市基础教育中的数学男教师不足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水准。乡村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学科结构存有着不均衡的现象,音乐、

美术、体育、心理辅导以及计算机方面专业的教师都相对匮乏,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教师数量较多。在基础教育教师资源中县镇乡村聚

集了偏大或者偏小年龄的教师群体,城市教师中年教师比重较大[2]。县镇乡村教师职称水平比以往有所提升,但乡村中小学教师职称水平

总体偏低,无职称的教师还有很多,高级职称的教师却是凤毛麟角。

城镇化实施撤点并校建立了中心校,但辽宁省部分县镇乡村仍然存有

一部分小规模而且比较分散的学校,为达到师生比的标准,导致不同

规模、地区教师数量在结构上的失衡[3]。县镇、乡村都存有教师津

贴补贴不足的问题,就当前的薪资待遇对于满足其他方面的支出是难

以实现的。在教师流动中存有着年龄、职称,单项流动,同类学校等

流动局限问题,使教师流动流于表面、覆盖性弱。所以城镇化进程中

基础教育教师资源配置还存有着很多问题。

三、城镇化进程中基础教育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的路径

在城镇化发展的新阶段,不但要合理优化城乡教师资源配置,同时对

教师准入机制、退出机制、流动机制、培训机制、教育财政投入等方

面也要深入探讨,促动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努力形成比较完备的有

利于基础教育教师资源配置的政策法规。

(一)增大教育投入,为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提供基础条件1.对基础教

育薄弱的县镇乡村增大资金投入国家理应增大对县镇乡村基础教育薄

弱学校实行政策性的帮扶,要侧重考虑对县镇乡村基础教育的资金投入,权衡教育资金投入的最低标准,我国当前还没有教育投入资金的

最低标准。首先是由国家法律限定城镇化发展中基础教育投入资金的

最低标准,各地方政府再制定地方最低标准,并制定相对应的附加标准,国家统筹、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教育资金投入管理模式。更重

要的是要将基础教育资金归入到教育财政体系,建立独立的账户体系,大力推行“校财局管”,严格把控执行过程,设置相关部门对教育资

金投入的监管与监督,保障教育资金投入的时效性。2.根据学校发展

和规模,投入部分县镇农村学校相对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教育学校

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有明确的指标,根据学校规模和师生数量规划学校

面积、教室、办公室、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源、宿舍食堂等基础设

施的比例,在合理范围内保证其充足的数量和过硬的质量,明确学校

占地面积中绿化、运动场地、宿舍等占地面积的比例,教室中包括普

通教室、专用教室、活动教室、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等配备的数

量和面积以及学校工作人员办公室的数量和规模,设施设备中包含体

育设备、音乐设备、卫生设备、多媒体设备、教学仪器设备、图书等

硬件设备,同时建立或补充师生宿舍、食堂、校车等基本生活保障条件,相关部门确保其质量并能够即时更新。3.增强对基础教育教师薪

资福利待遇的投入按照地区发展、学校数量以及生源数量对各地域基

础教育教师所需最低薪资水平实行明确统一的资金投入配比标准,实

行国家增大教师基本薪资额外的投入,地方保障教师基本薪资的发放,确保城乡教师薪资收入的均衡化,并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基础学校的地

理位置、生活环境、医疗情况等作为相关条件,以教师基本薪资和应

给予的津贴补助和福利待遇的配比为城乡基础教育教师发放薪金。国

家和政府应该即时拨款提升县镇乡村发展薄弱地区和偏远农村学校教

师的基本薪资,更应该补给教师相对应的奖金、交通食宿费、津贴补助,实行带薪体假、减免税收,并提供教师培训费,给予教师继续教

育资金,有条件的地区能够对基础教育教师提供医疗、保险、住房等

方面的社会保障投入。

(二)合理改变教师编制,保证城乡教师数量和质量均衡在城镇化阶段,过去的硬性师生比指标已经不能满足现有基础教育学校教师的需求情况,教师编制是教师配置中保证教师数量合理配置的基础,完善基础

教育教师编制制度是确保城乡教师数量结构性充足的保证[4]。

1.完善基础教育教师编制制度与政策政府应该通过教育、人事、行政

等多个部门联合制定出一套合理的教师编制制度,根据城市、县镇、

乡村地区发展和基础教育学校的规模将学校管理人员、教辅人员、后

勤人员的编制单列出来形成行政编制,以区别于有教学任务的专任教师,将专业教师的范围锁定在教师编制的范围内,刨除学校教务管理、后勤物流、环卫保卫等人员在生源数量中所占的比例,结合专业学科

生师比,不同年级班师比等动态的师生配比,来制定灵活多样的基础

教育教师编制标准。2.构建科学的教师编制测算模型城镇化进程中科

学的基础教育教师基本编制测算模型,是依学校教学任务总量及种类

来设定教师编制标准测算模型,将教师整体教学工作量与每日教学工

作量作为测算指标,设置基础教育教师的置动编测算标准,同时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