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有尽意无穷_论鲁迅小说中的主题反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样。已经有四千年了!”[3]多么愚昧落后的民众,唤醒他们是 能用历史和数目的力量,挤死不合意的人。”(《坟·我之节烈
多么重要而迫切!一经作品主题的反讽性阅读,我们便会感 观》)“死于敌手的锋刃,不足悲苦;死于不知何来的暗器,却
到,鲁迅的思想意识具有着对于现实世界的超越性,这种超 是悲苦。”(《华盖集·杂感》)还有小说《孔乙己》主人公孔乙
却深受封建迷信思想毒害,革命者夏瑜的血做成的“人血馒 象海洋中的一座冰山, 其十分之九的部分隐藏在水面之下
头”,竟成了他来当作治儿子的肺病的“良药”,愚昧可悲至 小,隐藏在大海深处。”[9]鲁迅先生站在时代的窗口,将其所
极。可见作者的真正用意在于以此表现社会的悲剧、革命的 表现的生活的一角,放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里,放在辽阔
《明天》、《示众》、《长明灯》等多篇小说,都是通过“言在此, “犯了皇法”,罪有应得;人们对他“大抵回避着,不再听他从
意在彼”的反讽叙述方式展现了作品深邃的思想意蕴,作者 城内得来的新闻”,有的甚至有些幸灾乐祸。谁都不同情,更
的观点和态度超位地处于文内叙述者“之后”或“之上”,正 不用说分担别人的痛苦。只有八一嫂心肠好,说了一句真
体。”[4]
己也不曾寄予哪怕是最微薄的同情。鲁迅在小说中,往往把
二、揭示冷漠麻木人生的小说
他所要传达的主旨,寄寓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和事件的叙
鲁迅在谈到自己小说的时候,曾说:“我也并没有将小 述中,当读者对作品予以反讽阅读时,便会深刻领悟到小说
说抬进‘文苑’里的意思,不过想利用他的力量,来改良社 主题的深邃性。现代作家郁达夫曾说:“在鲁迅刻薄的表皮
悲剧。鲁迅曾对孙伏园说:“《药》写了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 无垠的社会全局中观察、构思、描绘,显示出独特艺术魅力
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 和文学价值。
捷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 参考文献:
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却还用了愚昧的见解,以为这牺牲可 [1]李建军.小说修辞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作者简介:周丽萍,硕士,空军航空大学社科系人文室讲师,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123
的时代”,只要天下太平也就心满意足,感到皇恩浩荡了。他 人的正常心理所能承受的限度。尤其令作家感到苦闷的是,
们“默默的生长,萎黄,枯死了,像压在大石板底下的草一 “社会上多数古人模模胡胡传下来的道理,实在无理可讲;
“开中国现代小说的先河”的鲁迅小说,由于“表现的深 他的作品,鲁迅曾把中国历史归纳为“想做奴隶而不得”和
切和格式的特别”,自诞生以来就倍受研究者的重视和关注, “暂时做稳了奴隶”的两种时代,小说《风波》里的农民不正
尤其是学者们开始把西方叙事学的理论引进鲁迅小说文本 是只求“暂时做稳了奴隶”就满足了么?若不是七斤无辫而
越性把现实世界的沉滞性、落后性呈现得更加清晰。他的思 己的性格、遭遇、悲惨的结局,都清晰地表现了历史负重的
想所达到的高度, 是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所能够达 绳索,深深勒进他的血肉以至灵魂。他的悲剧是封建末代知
到的高度。所以王富仁先生说,鲁迅“是一个富于忍耐力的 识分子的悲剧,既见弃于上流社会,又与下等阶层的人们隔
暗香浮动的方式,更为智慧地将作者的态度隐含与曲折的 年高而守旧的九斤老太把革命看作“只是剪人家的辫子”,
陈述中,让读者心领神会。英国文学家 D.C 米克曾指出,作 就是其他人物,也没有一个村民关心国家大事,有的只是
品中的反讽“在于传达比直接陈述更广博、更丰富的意蕴, “昏诞胡涂”。作品中如果发生的是一件与国家、民族无全局
人,他不会仅仅为了自己的舒服而去主动损害别人的生命 一道鸿沟。而积淀在人们心中的习惯的思想意识,是将自己
和幸福,不会把自我的意志强加在别人头上,这使他的生命 的愉悦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所以即使在丁举人的酷刑使
收缩又收缩, 逐渐收缩成一个潜藏着巨大势能的凝固的整 孔乙己致残后,周围的人也不曾有一星半点的不平,对孔乙
只能博得民众暂时的鉴赏”(《南腔北调集·偶成》),无论是 民出版社,1987:149.
人性残酷的角度,还是愚民专制恐怖的角度,都超出了一个
124
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文学理论家李建军在《小说修辞 引起一场无谓的“风波”,皇帝坐不坐龙庭,是共和还是专
研究》中指出“反讽是小说中一种最常见的微观修辞技巧。 制,在七斤们看来,是没有什么关系的;不管统治者是谁,农
它在叙述情节事件、塑造人物形象、显示作者的情感态度 民们总是照旧麻木而辛苦地生活着。故事发生时,已经是
事件之中的主人公,整个地汇聚起来,集中他和他的生活, 感受到,人们的是非之心都被愚昧和私心吞噬了,正如鲁迅
并用他本人无法看到的那些因素加以充实而形成一个整 在一则杂文中说:“暴君的臣民,只愿暴政暴在他人的头上,
体。”H.R.耀斯在《审美经验与文学阐释》中也说“小说作为 他却看着高兴,拿‘残酷’做娱乐,拿‘他人的苦’做赏玩。自
2010 年 6 月 总 第 25 卷
社科纵横 SOCIAL SCIENCES REVIEW
பைடு நூலகம்
新理论版
言有尽 意无穷
— ——论鲁迅小说中的主题反讽
周丽萍*
(空军航空大学社科系人文室 吉林 长春 130022)
【内容摘要】通过反讽艺术观照,可以拓宽作品主题的深度和广度,本文主要论述了鲁迅作品中农村题材小说、揭示冷漠麻木人 生的小说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小说中表现出的主题反讽意蕴,从而揭示出鲁迅小说作品主题思想的深刻性。 【关 键 词】鲁迅 小说 主题反讽
读完。不过,一经觉察,就会悬在心中,无法忘却。”[7]在鲁迅 1986:47.
的小说中,曾一次次地写到愚昧国民“鉴赏”先驱者流血的 [8]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之现代散文导论[M].
场面,这先驱者陈尸广衢给鲁迅先生带来心理上的双重压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
力:既痛惜于先驱战士生命的宝贵,又震惊于“枭首陈尸,也 [9]利昂·塞米利安.宋协立译.现代小说美学[M].西安:陕西人
会。”又说“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 上,人只见到他的一张冷冰冰的青脸,可是皮下一层,在那
‘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5] 里潮涌发酵的,却正是一腔沸血,一股热情;这一种弦外之
正是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麻木,造成了鲁迅小说中人物心 音,可以在他的小说里看得出来。”[8]
爱子便可消除病患,“醒过来,叫一声‘妈’,生龙活虎似的跳 文化作了最深刻、最犀利和最独特的解剖、反思和抨击,表
去玩了。”但她最终盼来的却是爱子的夭折,自己唯一精神 现了他思想的“忧愤深广”。作为天才艺术家的鲁迅,以他独
支柱的倾倒,人生更大的悲哀。尽管如此,她还要被带有流 特的洞察力和感悟力,发现几千年封建传统文化严酷的精
以享用……”小说《示众》的主题反讽意义更是在多重的示 2003.
众关系中展现的,“被示者—— —看客”“看客—— —看客”“叙述 [2]D·C·米克(英).周发祥译.论反讽[M].北京:北京昆仑出版
者—— —看客”之间的多重看与被看意义构成了作品内涵的 社,1992.
张力。这不禁使人想到卞之琳的《断章》来:“你站在桥上看 [3]鲁迅.鲁迅全集第七卷之俄译本〈阿 Q 正传〉序[M].北京:
灵上的无限创伤,永远都无法愈合。小说《明天》带给读者的
总之,通过反讽艺术观照,可以拓宽作品主题深度和广
心里感受是无限沉重的。“明天”本是希望、温暖、欢乐的象 度,作家好比在大雾迷茫的荒野上勇敢的旅行者、拓荒者。
征,女主人公单四嫂子一直在盼望“到了明天,太阳一出”, 作为思想家的鲁迅,以他天才的洞察力,对几千年中国传统
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如果说被示众者(革命者)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本身被看是个悲剧,然而,那些若无其事地作为看客的“看 [4]王富仁.突破盲点—— —世纪末社会思潮与鲁迅[M].北京:
客”无聊的、麻木不仁地在看乃是更大的人生悲剧,一种难 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120.
于言说的民族精神的悲剧。“哀莫大于心死”,作品的艺术魅 [5]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上,具有意婉旨微而又深刻有力、耐人寻味的特点。”[1]小说 “由帝国成为民国”之后的第六年了,而呈现在读者面前的
叙事中的反讽艺术,可以避免作者以过于武断、直接的方 还是这样一幅死水般停滞、沉寂的生活画面:革命没有给农
式,把自己的态度和观点强加于人,而是以一种曲径通幽、 村生活带来什么新的变化,农民对革命也十分隔膜,不仅是
如巴赫金语“作者极力处于主人公一切因素的外位:空间上 话,却招来七斤嫂指桑骂槐的辱骂和赵七爷的凶相,众人也
的、时间上的、价值上的以及含义上的外位。处于这种外位, 反而怪她多事。后来,八一嫂对赵七爷的威压也“十分害怕”,
就能够把散见于设定的认识世界、散见于开放的伦理行为 不敢多说,抽身避走。在这里,我们通过反讽艺术观照能够
在于避免过分的简单化、过强的说教性,在于说明人们学会 性影响的不很大的事件,人们对它不关心、无认识,那就不
了以展示其潜在破坏性的对立面的方式,而获致某种见解的 足为奇;而小说中的村民,在关系到民国命脉的这样一个重
正确方法。”[2]
大的政治事件中,尚且如此麻木,每个人只求置身事外。村
综观鲁迅的作品《狂人日记》、《孔乙己》、《风波》、《药》、 人对于七斤的舆论,简直就象阿 Q 被枪毙时一样,都认为他
一种文学样式,其最高成就都是反讽性作品”。
己的本领只是‘幸免’”。《( 热风六十五·暴君的臣民》)这就不
一、农村生活题材的小说
能不使人痛心地感到:生活在几千年的封建“铁屋子”里的
鲁迅作为一个极富洞察力的作家,总是力图探索那些隐 人们,从来没有争得到过“人”的资格,在“想做奴隶而不得
藏在人类事件深处的意义,从而围绕这些事件的意义去构建 的时代”里,一心只祈求做稳了奴隶;到了“暂时坐稳了奴隶
力正在于此。因此,日本学者竹内好在论《鲁迅》中提到“:一 [6]鲁迅.而已集·小杂感[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读他的文章,总会碰到某种影子似的东西;而且那影子总是 531.
在同样的场所。……如果不经意地读过去就会毫不觉察地 [7]竹内好(日):李心峰译.鲁迅[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氓习气的酒徒红鼻子老拱和蓝皮阿五所觊觎,正如鲁迅后 神奴役,积淀在每一个现代中国人的灵魂里,成为看不见摸
来指出得那样,“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6]。还有小说《药》也 不着却又无处不在的民族集体无意识,这是最令人痛心疾
一样,药本身是能够为病人解除痛苦的,可是主人公华老栓 首的。正如利昂·塞米利安所说:“一个成功的小说,人物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