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目的通过试验观察气液两相流的各种流型掌握流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气液两相流流型测试>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观察气液两相流的各种流型。
2.掌握流型的测量方法。
3.分析和探讨两相流动中流型的影响因素。
二、实验装置介绍
1.流程
来自压缩机的空气经过测定压力、温度、流量后进入混合器中与来自离心泵、并经过计量后的水混合;然后,气液两相流体先进入到(Dg25或Dg50)水平测试管段,经可调倾角的Dg25或Dg50上、下坡测试管段;最后经Dg80水平测试管进入分离罐,空气从分离罐上方排出,水进泵循环使用。
其流程示意图见图1。
2.实验设备和方法
(1)离心泵,(2)气液涡轮流量计组,(3)手动电动球阀,(4)混合器,(5)观察管,(6)分离罐,(7)V-3∕S-1型压缩机等。
实验管段有φ32×2.5、φ60×3、φ89×3.5三种规格共7个实验测试管段,每个测试管段配置有机玻璃管,可观察管内流型。
三、实验注意事项
1.爱护实验设备,不得踩踏管线。
2.未经教师许可,不得乱动实验架上的阀门、仪表等设备。
否则,由此引起的设备损坏,学生应负一定经济责任。
四、实验内容
观察气液两相流的各种流型,分析流型的影响因素。
五、实验课进行方法
1.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预习,搞清实验流程。
2.细心观察老师启动实验架步骤,并做记录。
3.观察研究老师是怎样调节管路内流型的,实验中你看到哪几种流型?并
对观察到的流型进行描述和分析。
4.实验数据交教师检查,认为合格后,方可结束实验;若老师认为数据误差太大,应重新测定。
5.实验结束后,清理实验室,恢复实验前状态。
六、实验报告要求
1.简述实验中所观察到的流型并分析影响流型的各种因素。
2.根据实测参数用布里尔法和曼徳汉法判断Dg50水平管段的流型,并与实验观察到的流型进行对比。
3.据实测参数用布里尔法判断Dg50上坡和下坡管段的流型并进行对比。
5
※<实验二气液两相流压降及截面含液率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测量管段压降和截面含液率的测量方法。
2.分析和探讨两相流动中截面含液率及压降的影响因素。
二、实验装置介绍
1.流程
来自压缩机的空气经过测定压力、温度、流量后进入混合器中与来自离心泵、并经过计量后的水混合;然后,气液两相流体先进入到(Dg25或Dg50)水平测试管段,经可调倾角的Dg25或Dg50上、下坡测试管段;最后经Dg80水平测试管进入分离罐,空气从分离罐上方排出,水进泵循环使用。
其流程示意图见图1。
2.实验设备和方法
(1)离心泵,(2)气液涡轮流量计组,(3)手动电动球阀,(4)混合器,(5)压力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6)观察管,(7)分离罐,(8)V-3∕S-1型压缩机等。
实验管段有φ32×2.5、φ60×3、φ89×3.5三种规格共7个实验测试管段,每个测试管段配置有机玻璃管。
用压力传感器测量管段压力,用两个压力传感器
读数之差测量管段压降,用快速关闭测量管段两端阀门的方法测量截留在管内的液体量,利用称重法,从而计算出截面含液率,各实验管段间测压点的长度如下表:
三、实验注意事项
1.爱护实验设备,不得踩踏管线。
2.未经教师许可,不得乱动实验架上的阀门、仪表等设备。
否则,由此引起的设备损坏,学生应负一定经济责任。
四、实验内容
1.测量水平和倾斜气液两相管路的压降。
2.测量水平和倾斜气液两相管路的截面含液率。
五、实验课进行方法
1.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预习,搞清实验流程、实验架各测压点、测温点的位置以及气、液流量测量仪表。
2.细心观察老师启动实验架步骤,并做记录。
3.把气液量调节到某一数值,待流动状态稳定后,测量Dg50水平、上坡、下坡实验管段的压降和截面含液率。
4.实验数据交教师检查,认为合格后,方可结束实验,若老师认为数据误差太大,应重新测定。
5.实验结束后,清理实验室,恢复实验前状态。
六、实验报告要求
1.简述实验中所观察到的影响压降和截面含液率的因素。
2.根据实验工况用贝-布法计算Dg50水平、上坡、下坡管段的压降和截面含液率,并与实测压降和截面含液率进行对比,计算相对误差并简明分析原因。
3.由实验工况用洛-马法求Dg50水平管的压降和截面含液率,并与实验测得的压降和截面含液率进行对比,计算相对误差。
4.用洛-马-弗莱聂根法求Dg50上坡管段的压降,并与实测压降进行对比。
图1 气液两相流实验装置流程图
实验报告辅导内容
一、实验数据采用单位
流体流量 升∕秒 内径 Dg50 (0.05286米)
气体流量 升∕秒 管段倾角 度
管段压降 Pa 管段放出液重 千克
压力 Pa 温度 ℃ 二、某些参数的计算方法 1.20℃时水的粘度为20μ=0.001002帕·秒,0℃<t <20℃时,粘度用下式
表示:
20μμ=t ·]
30233.1)20(00585.0)20(1855.8333.9981301
[
2
10
--+-+t t
20℃<t <100℃
20μμ=t ·]
105
)20(001053.0)20(3272.1[
2
10
+---t t t
2.气体流量和密度的计算
气体流量是在P 1、t 1条件下,由气体涡轮流量计测得。
把实测气体量换算为实验测试管段压力、温度条件下的气体流量需应用气体状态方程。
为此,需把表压换算成绝对压力、温度换算成绝对温度。
在标准大气压、0℃下,空气的密度为1.293 kg/m 3。
据此,可用状态方程求得测试管段压力、温度条件下的空气密度。
3.气体粘度
测试条件下,空气粘度与管路压力关系不大,只和温度有关,可近似用下式估算:
7
10)]300(43.0184[--+=T g μ Pa·s
式中 T ——管段绝对温度,K 。
4.按布里尔法确定流型时,需要水-空气表面张力数据,可按下式计算:
310)15568.0831.75(--=t σ牛∕米
式中 t ——管段温度,℃。
5.管段粗糙度
液体管壁绝对当量粗糙度取0.1毫米,气管取0.05毫米。
6.截面含液率
由洛-马参数求截面含液率,可按下式计算:
2001095
.0ln 0273.008.0ln 1639.01461.0X X X X X H L +++
+=
三、测试管段的平均压力
为避免繁琐的迭代计算,各测试管段的平均压力规定如下: 水平管 P =
2
)(32P P +
上坡管 P =
2
)(54P P +
下坡管 P =2
)(76P P +
四、管段的实测压降
实验装置用压力传感器测量管段压力,用两个压力传感器读数之差测量管段
压降,读数为kPa 。
五、管段平均截面含液率
L H =水密度管段体积管段放出水质量⨯
5
※<实验三多相流多相分离实验>
本次实验在多相流大环道实验架上进行,根据教学安排进行多相流分离实验。
在大环道实验架上也可进行实验一和实验二。
一、实验目的
掌握多相分离机理和分离方法。
二、实验装置介绍
1.流程
图2 多相流实验装置流程图
流程如上图所示,由离心泵或双螺杆泵增压后的油或水经调节阀调压、质量计量后进入气液混合器;由压缩机提供的压缩空气经调节阀调压、金属浮子流量计计量后也进入气液混合器。
在气液混合器内充分混合,以气水、气油或油气水三相混合进入实验环道。
实验环道中间部位设有可调角度为-30°~+30°的起伏管路。
环道沿程设置了多个温度、压力、差压、截面含气率、流型等测量点,环道上的收发球装置可收集清管时的管道集液量。
终点安装了辽河油田设计院负责的管束式捕集器和容器式捕集器,经捕集器分离得到的气相经计量后放空,液相计量后循环使用。
油水混合物可进入终端分离器实现油水的分离。
整个实验系统基本实现了微机自动控制与数据采集。
2.实验装置组成
多相流实验装置主要是由起点的气液相供应系统、环道系统、终点处理系统以及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组成。
(1)气液相供应系统
实验用气相由V-10/12.5(即最大流量10m3/min、最大压力12.5kg/cm2)和V-13/12.5两台压缩机供给,最大供气压力12.5kg/cm2,最大供气量为1380m3/h。
压缩机出口分别连接有1 m3和2 m3的气体储罐,以平衡压缩机排气的波动。
液相采用水或轻质油品,由两台ISY80-50-315轻油离心泵和W4.1-27Zk-W73双螺杆泵供应,最小供液量为5~10m3/h。
泵特性及有关配置见下表。
离心泵特性及配置
螺杆泵特性及配置
(2)入口混合器
原设计中考虑在测试段前应保证气液很好地混合均匀,因此特别设计了气液混合器:在混合点设置了混合腔,气相从中心处掺入,经过开孔管与液体混合。
实验中发现,由于气体的可压缩性,气体有可能在局部扩大的混合腔中堆积,致使气体流量波动很大,气体的流量波动范围在10%甚至更大。
实际上预想的混合腔室不仅没有很好地起到混合作用,反而阻滞了气液相的混合。
气
液
参考国外文献,新设计的气液混合器见上图,在管路的混合点前设置一水平挡板,挡板长为500mm。
由于设置了挡板,气液两相之间的影响减小了,气体流量的波动大为减小,在3%~5%范围内。
(3)气液相控制与计量
实验要求液相流量范围1~100 m3/h,气相流量范围1~1000 m3/h。
流量变化范围大,因此分别选用2台气动调节阀(选用美国Masoneilan系列调节阀)并联完成设计油相流量范围亦为1~100 m3/h,同样设置2台调节阀完成流量调节。
流量调节由工控机自动控制。
计量调节系统如下图。
图3 气液相控制与计量流程图
气液相调节阀特性如下表:
液体调节阀:
气体调节阀:
同样由于流量变化范围宽,流量计量仪表也选用多台流量计完成。
气相流量由K80·44、K20·33、K340三台金属浮子流量计并联计量;液相流量采用Fisher-Rosemount 产品CMF300、CMF100两台质量流量计并联计量。
流量信号全部送入工控机。
具体型号和性能指标如下:
液相流量计
注:质量流量计还可以测试液体的密度和压力。
气相流量计
(4)实验环道
实验环道选用3英寸不锈钢管,全长350米,布置在30m×70m的场区中,为尽可能减小弯管对气液相流动的影响,弯管曲率半径尽可能大。
根据场地情况,设计的弯管曲率半径不小于100D。
中间设有一段上坡管和一段下坡管,倾斜段长为17米,采用起吊方式改变倾角,倾角变化范围为-30°~+30°。
根据模拟计算结果,设置环道工作压力为8 kg/cm2即可达到模拟所有流型的目的。
环道设有压力、差压、流型、持液率、温度和通球指示器等检测仪表;另外还设有起伏段,用于测试起伏管路对多相流的影响。
环道系统的布置简图如下图所示。
图4 多相流实验装置环道流程简图
(5)终点处理系统
终点处理系统安装了容积式捕集器和管束式捕集器、油水分离器。
同时设有气液计量和调节系统,可以控制终点的气液相流量和终点压力。
液相流量计采用辽河油田生产的腰轮流量计,气相计量采用两台旋进旋涡流量计(见下表)。
根据实验需要两台捕集器可并联运行,也可以串联运行。
油水分离器用于分离油、水,分离后的油水返回储罐循环利用。
捕集器的控制流程如下图所示。
气液相流量计
LUY-EX3216100
图5 捕集器流程简图
(6)实验操作参数
输液泵最大输出压力 1.2MPa
压缩机最高输出压力 1.2MPa
仪表风罐操作压力 0.55MPa
环道起点操作压力 0.2~0.8MPa
起点操作温度常温~50℃
捕集器操作压力 0.2MPa
捕集器操作温度常温~50℃
油流量 0~100m3/h
水流量 0~100m3/h
气流量 0~1000m3/h
(7)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
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是整个多相流实验装置的核心,也是提高实验研究精度和水平的关键。
多相流实验装置的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共设有两套,一是基于“Intelution”公司的工控组态软件FIX6.02平台上完成的,主要负责系统控制及部分数据的采集;另外还引进了National Instrument公司的高速采集系统—LabVIEW,采集通道16路,采集板速度为500KHz,若同时采集16路信号,采样速率仍可达230KHz,并对采集数据进行实时在线分析与处理,该软件对瞬态多相流分析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以 FIX6.02为平台的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如下图所示。
图6 多相流实验装置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
a.压力、压差测量
压力、压差的测量对研究多相流问题是重要的,考虑到多相流的特殊性,不仅要求测量精度高,同时变送器还应有快速反应能力,以适用瞬态多相流性质。
经过调研对比,选择了Rosemount3051变送器:该变送器具有较高的精度,同时其采集速率可达20Hz,基本满足研究的需要。
变送器型号如下:
环道中共设置了9处测量点,可根据需要任意布置压力或差压变送器。
测点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图7 压力与差压测点示意图
图示“|”表示压力或差压测点,虚线表示管墩,各测点处都装有压力传感器
图中各弯管半径分别为:
左边大圆弧的半径:10.695m
左边的各小1/4圆弧半径:4m
右边的大圆的半径:10.335m
右边的小圆的半径:9.615m
各管墩之间的距离为:6m
点1、3、9与左边的管墩的距离为:1.9m
点2、8与右边的管墩的距离为:5.35m
各测点之间的距离(测点位置如图所示)如下,值得说明的是,以下距离为根据压差计算数据,因压差的测量采用的是精度较低的压力表得到的,因此以下数据精度不高。
待安装新压力、差压变送器后应重新校准。
l 1、2=83.2223m l
2、3
=75.6319m
l 3、4=39.975m l
4、5
=13.2m
l 5、6=9.51m l
6、7
=13.2m
l 7、8=26.325m l
8、9
=73.3711m
b.温度测量
由于实验装置设计之初,就没有考虑研究温度对多相流的影响,因此温度的测量没有作为重点考虑对象,只在环道起、终点设置了温度测量点。
温度测量选用北京昆仑海岸公司生产的PT100温度传感器检测,传感器量程为0~50°,精度为0.5级。
c.截面含气率与流型的检测
多相流截面含气率和流型的测量是多相流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当前还没有成熟的商用仪表。
浙江大学开发了电导式截面含气率检测仪及电容式流型检测仪,但使用效果不好,有待进一步研究。
在测压点3处安装了一台兰州海默公司生产的单能核密度计。
从使用情况看,测量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其测量结果为平均值,采样时间越长越好,这不是我们希望的。
三、实验注意事项
1.爱护实验设备,不得踩踏管线。
2.未经教师许可,不得乱动实验装置上的阀门、仪表、引压管等设备。
否则,由此引起的设备损坏,学生应负一定的经济责任。
四、实验内容
测量多相分离效果。
五、实验课进行方法
实验分预习和分组实验两部分。
预习分班进行,分组自由结合,3~5人一组。
分组实验在控制室调节、记录数据。
(一)预习
1.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预习,搞清实验流程、实验装置各测压点、测温点的位置以及气、液流量测量仪表。
2.细心观察老师启动实验装置的步骤,并作记录。
(二)分组实验
1.按照预习时记录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大家分工合作。
2.实验结束后,清理实验现场,使其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
六、实验报告要求
对上课所学的多相流分离有感观的认识,并且进行实际操作,结合实验情况及课程所学的内容,论述一下多相流分离技术,并且提出你对其今后发展前景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