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核物理基础 截面与反应率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子与原子核的核反应分为弹性散射(中子损失能 量),非弹性散射,吸收(包括γ辐射俘获,带电粒 子辐射俘获和裂变)。
复合核的形成是最重要的中子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 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入射中子被靶核吸收形成一个 新核―复合核。经过一个短时间,复合核衰变或分解 放出一个粒子(或一个光子),并留下一个余核或反 冲核。当入射中子的能量具有某些特定值恰好使形成 的复合核激发态接近于一个量子能级时,那么形成复 合核的几率就显著地增大。这种现象就叫做共振现象 (包括共振吸收,共振散射和共振裂变等)。共振吸 收对反应堆的物理过程有着很大的影响。
混合物宏观截面的计算
vt
cm s
cm1
s1
a N a , s N s
t a s
t
N
x
x t
N
y
y t
N
z
z t
宏观截面的计算
宏观截面是一个中子与单位体积内所有原子 核发生核反应的平均几率的大小的一种度量。 单位为米-1 ,计算宏观截面必须知道单位体 积内的核子数N,对于单元素材料
宏观截面
Macroscopic cross section
N
[cm1] [# / cm3 ][cm2 ]
N为单位体积内原子核的数目。 表征了一个中子和单位体积内所有的原子核发
生反应的概率大小。 为一个中子在介质内穿行单位距离与原子核发
生反应的概率大小。
宏观截面的物理解释
表征了一个中子和单位体积内所有的原子 核发生反应的概率大小。
为一个中子在介质内穿行单位距离与原子 核发生反应的概率大小。
N dI / I
dx
宏观截面
Macroscopic cross section
宏观截面与中子速度的乘 积为碰撞密度
每种类型的微观截面都 有相应的宏观截面
放射性活(强)度常用单位: 居里 (Ci);国际单位:贝克勒 (Bq) 1 Bq = 1 次核衰变/秒 1 Ci = 3.7×1010 Bq
衰变
原子核衰变是指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粒子而发生的转变。 发射α() 射线的元素(母元素)发生α()衰变,变成另 外一种元素(子元素)。母元素的数量(或者母元素的放射性 活度)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半衰期。
cm-1 a,UO2
i
Ni i
积分 I NI x 式并注意到 Σ = N *σ,得:
I (x) I0et x
表示中子束强度在物质中按指数规律衰减。式中Σt表示总截面, 即散射截面和吸收截面之和: Σt = Σs + Σa
根据定义,Σ表示中子在物质中每穿行一厘米与原子核发生 相互作用的几率。因此中子在介质中运动时,与原子核连续两次 相互作用之间穿过的平均距离应当等于Σ的倒数,称为平均自由 程,用λ表示,有
热中子堆内的φ水平一般为1013~1014 (cm-2·s-1 )
平均截面
上面讨论的是单能中子的情况,实际上,在堆 内的中子并不具有同一速度v或者能量E,是分布在 一个很宽的能量范围内的。
若令n(v)表示中子速度在v附近单位速度间隔 内的中子密度,则总的中子密度n为:
n 0 n(v)dv
nv cm/cm3 s
等于单位体积内所有中子在单位时间内运动距离的总和, 因此也称为径迹长度。
有了中子注量率的概念以后,反应率可以表示为:
R
即中子与介质原子核相互作用的反应率等于宏观 截面与中子注量率的乘积。
φ表示单位体积内所有中子在1秒钟内穿行距离的和。
其大小反映出堆芯内核反应率的大小,因此也反映出堆 的功率水平的大小。
cm2
# cm2
s
# cm2
每种类型的核反应都有相应的截面,用不同的下标表示。
Scattering s e in
Absorption a γ f
Total
t s a
微观截面工程中常用的单位:靶恩 (barn) ,1靶=10-24cm2
λ= 1 / Σ
散射平均自由程: s 1 s
吸收平均自由程: a 1 a
总自由程: t 1 t
111
t s a
核反应率
反应率: 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发生某种核反 应的次数,是反应堆工程中最关心的量。
R = N σ n v (cm-3 sec-1)
令 ∑=N σ,则 R =∑ n v =n v /∑-1 =n v/λ N:物质原子核密度,cm-3 n:中子密度,cm-3 v:中子飞行速度,cm/sec σ:微观截面, [σ] = [R N-1n-1v-1] = [cm2] ∑:宏观截面,[∑] = [cm-3 cm2] = [ cm-1 ] λ=∑-1:平均自由程,[λ]=[ cm ]
(n,α)反应:可溶毒物控制反应性的主要核反应
10B (n,α)7Li
(n,f)反应:235U吸收热中子发生裂变,产生能量
截面:
中子与原子核发生核反应的几率,也可以看成是原子核与 中子发生核反应的有效面积。
假定有一单向均匀平行中子束,其强度为I(即在单位时间 内有 I 个中子通过垂直于中子飞行方向的单位面积),该中子 束垂直地打在一个薄靶上,靶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厚度为Δx
A Z
X
U-238
U 238
92
238U
铀-238
核物理基础
放射性
受到激发的原子核,或原子序数大于82的重核会辐射各 种射线,称为放射性。放射性元素辐射的射线主要有三种: α射线(氦原子)、射线(电子)和γ射线(波长短于0.2 埃的电磁波)。
α射线可以用一张纸挡住,射线可以用一张铝箔挡住, γ射线有非常强的穿透力,要用铅或混凝土才能屏蔽。
MUO2=235c5+238×(1-c5)+2×15.999=269.907
NUO2=2.325×1028m-3
N5=c5×NUO2 =0.0706×1028 m-3
N8=(1- c5)×NUO2=2.254×1028 m-3
NO=4.65×1028 m-3
Σa,UO2=54.16 m-1 =0.5416
5,730.0 710,000,000.0 4,500,000,000.0 (8.3天) 0.0227
β衰变 衰变链 衰变链 β衰变
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核反应:原子核之间或者基本粒子(质子、中子、 电子等)与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核反应。
核反应方程式是:a + B →( C *)→D + e,记为 B(a,e)D,表示a粒子与B核发生核反应,生成D核并释 放出e粒子。(C *)为复合核,括号表示可能有,也 可能没有。
U n U 229933932288U28U010n1n0129322993U29U
239 92
压水堆中重要的核反应例子:
(n,γ)反应:裂变堆中,重要的重核的(n, γ)反应 238U (n,γ)239U,239U会衰变成核燃料239Pu
(n,p)反应:裂变堆中,重要的 (n,p)反应是 16O(n,p)17N
N水 = 0.6022*1024*1/(16+2)=3.346*1022个水分
子/cm3 一立方厘米水中有:3.346* 1022个氧原子
6.692* 1022个氢原子
2. 同位素,放射性,衰变,半衰期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称为同位素。 同位素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不同的核性质。 通常写成:
N N0
A
Ni i i
N0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ρ 为材料的密度;A为该元素的原子量
对于混合物以及化合物:
Ni i i
对于混合物:
对于化合物:
Ni
i N0
Ai
i 为i元素在混合物
中的重量百分比
Ni
i
N 0
M
i 为每个分子中含i
种元素的原子数目
(10-10米)的电磁辐射] 在微观物理中,通常用电子伏特(eV)做能量单位,表示 一个电子在 一伏特电压驱动下获得的动能。 1电子伏(eV)= 1.602 x 10-19 焦耳 1原子质量单位(amu)= 1.66 x 10-24 克
原子核结构,原子量,核密度
原子核(Nucleus) = 质子(Proton) + 中子 (Neutron) 原子(Atom) = 原子核(Nucleus) + 电子壳层 (Electron) 原子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原子序数 Z = 质子数
习题
UO2的密度为10.42×103kg/m3,235U的富集度 ε=3%,已知在0.0253eV时,235U的微观吸收截 面为680.9b,238U为2.7b,O为2.7×10-4b。求UO2 的宏观吸收截面。
235×c5/(235×c5+238×(1-c5))= ε
可以求得c5=0.030371
指数衰变律
在 t 到 t + dt 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与t时未衰变的 原子数 N 成正比,与时间 dt 成正比,为
-dN = N dt,积分得 N = N0 e- t 衰变常量 :单位时间内原子核发生衰变的概率。
核物理基础
半衰期
母元素的数量(或者母元素的放射性活度)减少一半所 需要的时间称为半衰期:
T = ln2 /
平均寿命
表示每个原子核衰变前存在时间的平均值。平均寿命为
衰变常量的倒数,是半衰期的 1.44 倍;经过时间 后,剩
下的原子核数约为原来的 37%。
核物理基础
一些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
母同位素
碳-14 铀-235 铀-238 碘-131
子同位素 半衰期(年) 衰变类型
氮-14 铅-207 铅-206 氙-131
R称为核反应率。对应于不同的反应,定义了不同 的核反应率。如吸收反应率、裂变反应率等。 对于由多种元素组成的均匀混合的物质,反应率 应为中子与各种元素核相互作用的反应率之和, 即:
R nv1 nv2 ...
m
nv i i 1
中子注量率(通量密度)Neutron flux
1巴恩 = 10-24 cm2
一立方厘米物质中全部原子核的微观截面之和称为宏观截面, 用Σ表示:
Σ = N *σ
N为核密度。Σ的单位是cm-1 ,表示中子在物质中每穿行一厘米 与原子核发生核反应的几率。
微观截面
Microscopic cross section
R
I
wenku.baidu.com
NA
# cm2s
上面讨论的是理想情况。实际的实验表明:在靶面积不变的情 况下,ΔI 正比于中子束强度 I,靶厚度Δx 和靶的核密度 N , 即
I NIx
I I / I
NxI Nx
因此,σ代表了每个靶核分摊到的一个中子与靶的全部原
子核发生反应的几率,有面积的量纲,称为一个原子核的核反 应微观截面。σ表征了一个中子和一个原子核发生核反应的概 率大小,也可以看成是原子核与中子发生核反应的有效面积。 单位是巴恩:
核物理基础
基本粒子
反应堆物理中碰到的基本粒子有:
电子( β粒子,Electron),电荷 = -1, 质量 = 0.000549 amu
质子(Proton),电荷 = +1, 质量 = 1.007277 amu 中子(Neutron),电荷 = 0, 质量 = 1.008665 amu α粒子,电荷 = +2, 质量 ≌ 4.02 amu,氦原子核 γ粒子,电荷 = 0, 质量 ≌ 0,γ光子[波长短于0.2埃
n 0 n(E)dE
则总的中子通量密度为:
n(E)v(E)dE
(E)dE
0
0
当中子密度n或中子通量密度φ为能量E的函数 时,某个能量区间ΔE 内的核反应率可以表示为:
1原子质量单位(amu)= 1.66 x 10-24 克
核(分子)密度 ––– 单位体积的核子(分子)数 N = Na *ρ/A,
Na = 0.6022*1024是阿伏伽德罗常数( A克该物质的 核子(分子)数),ρ为该物质的密度(克/立方厘米 ),A为该物质的原子量(分子量)。 例:水的分子密度,一氧化二氢
。靶片内单位体积中的原子核数是N,而 Nx 是该靶的原子核
总数。在靶后某一距离处放一中子探测器(见图)。如果未放 靶时测得的中子束强度是I,放靶后测得的中子束强度是I’ ,那 么I’- I =ΔI 就等于强度为I的中子束中与靶的全部原子核发生作 用的中子数。ΔI / I 就是一个中子与靶的全部原子核发生作用 的几率。
复合核的形成是最重要的中子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 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入射中子被靶核吸收形成一个 新核―复合核。经过一个短时间,复合核衰变或分解 放出一个粒子(或一个光子),并留下一个余核或反 冲核。当入射中子的能量具有某些特定值恰好使形成 的复合核激发态接近于一个量子能级时,那么形成复 合核的几率就显著地增大。这种现象就叫做共振现象 (包括共振吸收,共振散射和共振裂变等)。共振吸 收对反应堆的物理过程有着很大的影响。
混合物宏观截面的计算
vt
cm s
cm1
s1
a N a , s N s
t a s
t
N
x
x t
N
y
y t
N
z
z t
宏观截面的计算
宏观截面是一个中子与单位体积内所有原子 核发生核反应的平均几率的大小的一种度量。 单位为米-1 ,计算宏观截面必须知道单位体 积内的核子数N,对于单元素材料
宏观截面
Macroscopic cross section
N
[cm1] [# / cm3 ][cm2 ]
N为单位体积内原子核的数目。 表征了一个中子和单位体积内所有的原子核发
生反应的概率大小。 为一个中子在介质内穿行单位距离与原子核发
生反应的概率大小。
宏观截面的物理解释
表征了一个中子和单位体积内所有的原子 核发生反应的概率大小。
为一个中子在介质内穿行单位距离与原子 核发生反应的概率大小。
N dI / I
dx
宏观截面
Macroscopic cross section
宏观截面与中子速度的乘 积为碰撞密度
每种类型的微观截面都 有相应的宏观截面
放射性活(强)度常用单位: 居里 (Ci);国际单位:贝克勒 (Bq) 1 Bq = 1 次核衰变/秒 1 Ci = 3.7×1010 Bq
衰变
原子核衰变是指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粒子而发生的转变。 发射α() 射线的元素(母元素)发生α()衰变,变成另 外一种元素(子元素)。母元素的数量(或者母元素的放射性 活度)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半衰期。
cm-1 a,UO2
i
Ni i
积分 I NI x 式并注意到 Σ = N *σ,得:
I (x) I0et x
表示中子束强度在物质中按指数规律衰减。式中Σt表示总截面, 即散射截面和吸收截面之和: Σt = Σs + Σa
根据定义,Σ表示中子在物质中每穿行一厘米与原子核发生 相互作用的几率。因此中子在介质中运动时,与原子核连续两次 相互作用之间穿过的平均距离应当等于Σ的倒数,称为平均自由 程,用λ表示,有
热中子堆内的φ水平一般为1013~1014 (cm-2·s-1 )
平均截面
上面讨论的是单能中子的情况,实际上,在堆 内的中子并不具有同一速度v或者能量E,是分布在 一个很宽的能量范围内的。
若令n(v)表示中子速度在v附近单位速度间隔 内的中子密度,则总的中子密度n为:
n 0 n(v)dv
nv cm/cm3 s
等于单位体积内所有中子在单位时间内运动距离的总和, 因此也称为径迹长度。
有了中子注量率的概念以后,反应率可以表示为:
R
即中子与介质原子核相互作用的反应率等于宏观 截面与中子注量率的乘积。
φ表示单位体积内所有中子在1秒钟内穿行距离的和。
其大小反映出堆芯内核反应率的大小,因此也反映出堆 的功率水平的大小。
cm2
# cm2
s
# cm2
每种类型的核反应都有相应的截面,用不同的下标表示。
Scattering s e in
Absorption a γ f
Total
t s a
微观截面工程中常用的单位:靶恩 (barn) ,1靶=10-24cm2
λ= 1 / Σ
散射平均自由程: s 1 s
吸收平均自由程: a 1 a
总自由程: t 1 t
111
t s a
核反应率
反应率: 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发生某种核反 应的次数,是反应堆工程中最关心的量。
R = N σ n v (cm-3 sec-1)
令 ∑=N σ,则 R =∑ n v =n v /∑-1 =n v/λ N:物质原子核密度,cm-3 n:中子密度,cm-3 v:中子飞行速度,cm/sec σ:微观截面, [σ] = [R N-1n-1v-1] = [cm2] ∑:宏观截面,[∑] = [cm-3 cm2] = [ cm-1 ] λ=∑-1:平均自由程,[λ]=[ cm ]
(n,α)反应:可溶毒物控制反应性的主要核反应
10B (n,α)7Li
(n,f)反应:235U吸收热中子发生裂变,产生能量
截面:
中子与原子核发生核反应的几率,也可以看成是原子核与 中子发生核反应的有效面积。
假定有一单向均匀平行中子束,其强度为I(即在单位时间 内有 I 个中子通过垂直于中子飞行方向的单位面积),该中子 束垂直地打在一个薄靶上,靶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厚度为Δx
A Z
X
U-238
U 238
92
238U
铀-238
核物理基础
放射性
受到激发的原子核,或原子序数大于82的重核会辐射各 种射线,称为放射性。放射性元素辐射的射线主要有三种: α射线(氦原子)、射线(电子)和γ射线(波长短于0.2 埃的电磁波)。
α射线可以用一张纸挡住,射线可以用一张铝箔挡住, γ射线有非常强的穿透力,要用铅或混凝土才能屏蔽。
MUO2=235c5+238×(1-c5)+2×15.999=269.907
NUO2=2.325×1028m-3
N5=c5×NUO2 =0.0706×1028 m-3
N8=(1- c5)×NUO2=2.254×1028 m-3
NO=4.65×1028 m-3
Σa,UO2=54.16 m-1 =0.5416
5,730.0 710,000,000.0 4,500,000,000.0 (8.3天) 0.0227
β衰变 衰变链 衰变链 β衰变
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核反应:原子核之间或者基本粒子(质子、中子、 电子等)与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核反应。
核反应方程式是:a + B →( C *)→D + e,记为 B(a,e)D,表示a粒子与B核发生核反应,生成D核并释 放出e粒子。(C *)为复合核,括号表示可能有,也 可能没有。
U n U 229933932288U28U010n1n0129322993U29U
239 92
压水堆中重要的核反应例子:
(n,γ)反应:裂变堆中,重要的重核的(n, γ)反应 238U (n,γ)239U,239U会衰变成核燃料239Pu
(n,p)反应:裂变堆中,重要的 (n,p)反应是 16O(n,p)17N
N水 = 0.6022*1024*1/(16+2)=3.346*1022个水分
子/cm3 一立方厘米水中有:3.346* 1022个氧原子
6.692* 1022个氢原子
2. 同位素,放射性,衰变,半衰期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称为同位素。 同位素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不同的核性质。 通常写成:
N N0
A
Ni i i
N0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ρ 为材料的密度;A为该元素的原子量
对于混合物以及化合物:
Ni i i
对于混合物:
对于化合物:
Ni
i N0
Ai
i 为i元素在混合物
中的重量百分比
Ni
i
N 0
M
i 为每个分子中含i
种元素的原子数目
(10-10米)的电磁辐射] 在微观物理中,通常用电子伏特(eV)做能量单位,表示 一个电子在 一伏特电压驱动下获得的动能。 1电子伏(eV)= 1.602 x 10-19 焦耳 1原子质量单位(amu)= 1.66 x 10-24 克
原子核结构,原子量,核密度
原子核(Nucleus) = 质子(Proton) + 中子 (Neutron) 原子(Atom) = 原子核(Nucleus) + 电子壳层 (Electron) 原子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原子序数 Z = 质子数
习题
UO2的密度为10.42×103kg/m3,235U的富集度 ε=3%,已知在0.0253eV时,235U的微观吸收截 面为680.9b,238U为2.7b,O为2.7×10-4b。求UO2 的宏观吸收截面。
235×c5/(235×c5+238×(1-c5))= ε
可以求得c5=0.030371
指数衰变律
在 t 到 t + dt 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与t时未衰变的 原子数 N 成正比,与时间 dt 成正比,为
-dN = N dt,积分得 N = N0 e- t 衰变常量 :单位时间内原子核发生衰变的概率。
核物理基础
半衰期
母元素的数量(或者母元素的放射性活度)减少一半所 需要的时间称为半衰期:
T = ln2 /
平均寿命
表示每个原子核衰变前存在时间的平均值。平均寿命为
衰变常量的倒数,是半衰期的 1.44 倍;经过时间 后,剩
下的原子核数约为原来的 37%。
核物理基础
一些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
母同位素
碳-14 铀-235 铀-238 碘-131
子同位素 半衰期(年) 衰变类型
氮-14 铅-207 铅-206 氙-131
R称为核反应率。对应于不同的反应,定义了不同 的核反应率。如吸收反应率、裂变反应率等。 对于由多种元素组成的均匀混合的物质,反应率 应为中子与各种元素核相互作用的反应率之和, 即:
R nv1 nv2 ...
m
nv i i 1
中子注量率(通量密度)Neutron flux
1巴恩 = 10-24 cm2
一立方厘米物质中全部原子核的微观截面之和称为宏观截面, 用Σ表示:
Σ = N *σ
N为核密度。Σ的单位是cm-1 ,表示中子在物质中每穿行一厘米 与原子核发生核反应的几率。
微观截面
Microscopic cross section
R
I
wenku.baidu.com
NA
# cm2s
上面讨论的是理想情况。实际的实验表明:在靶面积不变的情 况下,ΔI 正比于中子束强度 I,靶厚度Δx 和靶的核密度 N , 即
I NIx
I I / I
NxI Nx
因此,σ代表了每个靶核分摊到的一个中子与靶的全部原
子核发生反应的几率,有面积的量纲,称为一个原子核的核反 应微观截面。σ表征了一个中子和一个原子核发生核反应的概 率大小,也可以看成是原子核与中子发生核反应的有效面积。 单位是巴恩:
核物理基础
基本粒子
反应堆物理中碰到的基本粒子有:
电子( β粒子,Electron),电荷 = -1, 质量 = 0.000549 amu
质子(Proton),电荷 = +1, 质量 = 1.007277 amu 中子(Neutron),电荷 = 0, 质量 = 1.008665 amu α粒子,电荷 = +2, 质量 ≌ 4.02 amu,氦原子核 γ粒子,电荷 = 0, 质量 ≌ 0,γ光子[波长短于0.2埃
n 0 n(E)dE
则总的中子通量密度为:
n(E)v(E)dE
(E)dE
0
0
当中子密度n或中子通量密度φ为能量E的函数 时,某个能量区间ΔE 内的核反应率可以表示为:
1原子质量单位(amu)= 1.66 x 10-24 克
核(分子)密度 ––– 单位体积的核子(分子)数 N = Na *ρ/A,
Na = 0.6022*1024是阿伏伽德罗常数( A克该物质的 核子(分子)数),ρ为该物质的密度(克/立方厘米 ),A为该物质的原子量(分子量)。 例:水的分子密度,一氧化二氢
。靶片内单位体积中的原子核数是N,而 Nx 是该靶的原子核
总数。在靶后某一距离处放一中子探测器(见图)。如果未放 靶时测得的中子束强度是I,放靶后测得的中子束强度是I’ ,那 么I’- I =ΔI 就等于强度为I的中子束中与靶的全部原子核发生作 用的中子数。ΔI / I 就是一个中子与靶的全部原子核发生作用 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