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要:现阶段大力提倡实施素质教育,想要开创语文教育的新局面,就必须使阅读教学跨越到一个新的境界。因为,“读”是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语文教育的重心是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营造读书氛围,是阅读教学的宗旨所在。通过阅读使学生不断吸收人类先进的思想和优秀的成果,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090-01
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阅读不仅关系到学生能否学好语文这门学科,各科知识的学习也离不开阅读。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收集信息,接收知识,开阔眼界。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道出了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即使有一天学生离开了课堂,也能够获取新知识,发现新问题,从而提高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但是,大多数学校的语文阅读教学却存在种种问题,很多初中生仍然不会阅读,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给学习带来更大的乐趣,兴趣能够给学习带来更大的动力。优秀的老师可以把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组合,把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妙趣横
生,很好的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从而使充满情趣的课堂得以构建。
二、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想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在基础阅读能力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的阅读想象能力
通过简单的语言文字,使读者与作者丰富的精神世界产生共鸣,是一篇优秀的文章的价值所在。因此,对学生进行阅读想象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使学生能够透过文章表面的文字,通过发挥丰富的想象,看到作者的精神,抓住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在文中构造的意境,真正体会到文学所蕴含的艺术之美。
2、培养学生的阅读批判能力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能直接对学生遇到的问题作答,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的进行自主解疑,并让学生对疑问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与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的能力。
3、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亚里斯提卡说过:“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要比吃得多的人更健康;同样地,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意指读书是很必要的,但是读好书更加重要。富斯德也说过:“我们可以由读书搜集知识,但必须利用思考把糠和麦子分开。”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之前,必须先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使学生能够明辨哪些是有用
的书,哪些书是不适合看的。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上电子书大行其道,其中不乏劣质的书,学生如果阅读这些书,不仅对学生的时间是极大的浪费,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寒暑假是学生进行阅读的极佳时期,所以,为了避免学生走弯路,教师应该给学生列出一个种类丰富的书单,学生可以从中选择感兴趣的进行阅读。有的学生在阅读时有点好高骛远,想要读完名家之作,但是有些名家之作也未必适合初中生进行阅读,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负担还是很重的,因此,笔者建议学生在阅读时要有所取舍,抓住重点,多读好书,多读适合初中生读的书。
三、在读书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学生知识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识字、阅读处于学生知识形成的起步阶段。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第一,语文阅读课堂要实现师生的互动,教师要把对文本分析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
第二,阅读教学不能以课本为单一的教学内容,课本远远达不到阅读要达到的“量”的要求,教师应该让学生到图书馆去进行自由的阅读,图书馆可以极大的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学生可以汲取丰富的课外知识。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学生要建立良好的阅读思维
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时,会习惯性的先去了解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会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作者的这篇文章重在哪些方面进行表现,如矛盾、环境等,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对这些方面进行关注,并不自觉的想要对自己的推测进行验证。
阅读速度对学生的阅读也很重要,学生刚开始进行阅读训练的时候应该耐心、细致的进行阅读,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的习惯,尤其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地方的时候,可以跳过去,不必深究。因为,每一篇文章的上下文之间的逻辑结构性都是很强的,跳过不理解的地方,不会影响到学生对全文的理解,反而会起到柳暗花明的效果。
2、教师指导学生养成读、写结合的习惯
读、写结合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记下文章中的重要信息,一边阅读一边记笔记,这样读者的阅读思路可以清晰地得以呈现,这种方法对长篇阅读和考场阅读有很好的效果;二是把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好词好句记录下来,为以后的写准备素材;三是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写阅读笔记的好习惯。
3、指导学生养成对段落和章节进行总结的习惯
由于初中生所处阶段能力的限制,还不具备对较长的文章进行总结的能力,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对文章的段落和章节进行总结,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对文字进行总结的能力,以达到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目的。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及阅读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平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要做到持之以恒,要提高阅读速度,勤于阅读,长期坚持阅读训练。相信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