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案例论文讲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园林史结课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

2015年12月20日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以及寺庙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汉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本文将例举几个具体的园林代表的造园历史和特点来分析中国古典园林之美。

关键词:建筑布局;艺术意境;创造;艺术形象;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按园林地属关系大致分三种:

皇家园林

西安华清池

私家园林

拙政园

寺庙园林

南普陀寺

其中以皇家园林为主体。

一、皇家园林——“以人为环境为主,因借自然景观为辅的园林”[1]

皇家园林在古籍里面称之为"苑"、"囿"、"宫苑"、"园囿"、"御苑",从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殷商(公元前16~11世纪)甲骨文中发现了有关皇家园林“囿”的论述。据此,有关专家们推测,中国皇家园林始于殷商。直至清朝时期(1616年~1911年),皇家园林的建设趋于成熟,高潮时期奠定于康熙,完成于乾隆,由于清朝定都北京后,完全沿用明朝的宫殿,这样皇家建设的重点自然的转向于园林方面。这时的造园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实现了一次飞跃,这个时期出现的名园如颐和园、北海、避暑山庄、圆明园,无论是在选址、立意、借景、山水构架的塑、建筑布局与技术、假山工艺、植物布置、乃至园路的铺设都达到了令人叹服的地步。

1.一亭一径,足谐奇趣,人间天堂——颐和园

颐和园,北京市古代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清朝乾隆皇帝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

带,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乾隆十五年

(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

动用448万两百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形

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

家园林区。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

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

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光绪二十六年

(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

坏,珍宝被劫掠一空。清朝灭亡后,颐和园

在军阀混战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

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

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承

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

名园,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

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09年,颐和

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

皇家园林。

颐和园内的建筑结构皆以自然山水为基础,其建筑形式多模拟江南名胜古迹,或肖其意,或仿其型,因地制宜地创建了众多绚丽恢宏的廊、桥、亭、榭,殿、宇、楼、台。其规模宏大,水域宽广,地貌多变,建筑富丽堂皇总面积达294公顷,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园内有古建筑三千余间,面积约七万平方米。表现出帝王的气派,风格粗犷,厚重有余,委婉不足。可见颐和园造园手法吸收各地园林精华,既有北方山川的雄浑宏阔,又有江南水乡的清丽婉约,并蓄帝王宫室的富丽堂皇和民间宅居的精巧别致。

颐和园集中国历代造园艺术之精粹,是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里程碑。古往今来,它

以其无与伦比的园林艺术魅力倾倒了无数中外游客,被人们赞誉为“人间天堂”。

2."一池三山"的千年皇家园林——北海公园

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区的中心,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最早的北海只是一处普通的水域,水中有岛名"瑶屿"。金代开始挖湖堆山,扩大瑶屿,改称"琼华岛",岛上建"瑶光殿"、"广寒殿",又从汴梁(今开封)移来艮岳花石堆叠假山,北海便初具规模。元代继续扩建琼华岛,改称"万岁山"、"万寿山"、’渎山",并以此为中心建造大都城,所以有"先有北海后有北京"的说法。明代,北海成了皇宫的后花园,称西苑,始掘南海,堆土东岸,将团城和犀山台与陆地联接起来,并建"金鳌玉栋桥"。清代,在广寒殿遗址上建塔立寺,称"白塔寺",后改称"永安寺",称琼华岛为白塔山。乾隆时期对北海又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连续施工30年。光绪时代,慈禧挪用海军军费重修北海,供其享乐。辛亥革命后的1925年8月,北海被辟为公园向游人

颐和园

北海公园

开放,但因管理不善逐渐荒芜,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已成为一处杂草丛生、污泥淤积的荒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海公园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疏浚三海、修整建筑、增加设施,使北海更加绚丽多姿,成为人民休息游览的胜地。1987年,北海被评为北京新十六景之一。

北海公园最标志性的建筑白塔,而北海琼华岛山顶白塔为整个北海园林中的制高点,山南坡寺院沿南北中轴线对衬布局,玉液桥南围城承光殿为对景,白塔高耸天际与远处的景山,故宫互为借景。园林建筑立意强调景观效果,突出艺术意境创造,但建筑功能同样需要重视。在考虑艺术意境过程中,有两个最重要最基本的因素必须结合进去。这两个因素是:建筑自身功能和自然环境条件。两者不是彼此孤立的,在造景时需综合考虑。在北海这样的皇家园林中,白塔作为控制全园的制高点,形成了具有强烈中轴线的对称空间艺术格局。设计者巧妙地将礼佛烧香等种种功能与因地制宜的塑造各具特色的建筑空间结合了起来。

跟颐和园一样,北海全园是造园大面积用水的典范之一。园林山水构架处理中,无论水面面积大小,多以其包围陆地,形成岛山。而岛的位置多偏于一侧,将其分割成一大一小两个水面,由小水面衬托出大水面的辽阔,对比呼应,从而形成山水镶嵌、构架精彩的园林格局。

二、私家园林——“属于王公、贵族、地主、富商、士大夫等私人所有的园林,称为私家园林”

在留存至今的古典园林中,私家园林分布范围最广,数量最多,亦最具有代表性。私家园林之中,最负盛名的是江南园林。中国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赞语,即"江南园林甲天下"。而;以小巧精致而闻名的网师园是苏州园林中极具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的中型古典山水宅园代表作品。

小巧精致的私家园林——网师园

网师园的造园历史可追溯至八百年前。

南宋淳熙初年,吏部侍郎史正志于此建万卷

堂,名其花圃为渔隐,植牡丹五百株。清乾

隆年间,光禄寺少卿宋宗元在万卷堂故址,

营造别业,为奉母养亲之所,始名网师园,

内有十二景。乾隆末,园为瞿远春购得,增

建亭宇,叠石种树,由于瞿远春的巧为运思,

使网师园“地只数亩,而有纡回不尽之致;

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至今网师

园尚总体保持着瞿氏当年造园的结构与风

格。

同治年间,园归李鸿裔,因与宋代名园

沧浪亭相近,李氏自称“苏邻”,更园名为

“苏邻小筑”。1917年,张作霖购此园,

改名为“逸园”。1940年,园为文物鉴赏

家何亚农买下,并对此进行全面整修,悉从

旧规,并复网师旧名。1950年何氏后人将

园献给人民政府。1958年,网师园再经整网师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