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创新
摘要:二十一世纪作为一个标榜领先与科技的时代,也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它不仅在科技上,文化上,更体现在教育中。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带领学生们去尝试,去实践。
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在自己的课堂上我们更要体现创新。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教育
小学教育是一个人教育生涯的最初阶段,这段时期的基础教育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基础,所以这段时间的教育不仅仅在于教授基础知识,更重要的要教会学生独立与创新的思维,这样他们才会在课堂之下学会更多的他们想要了解的知识,将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位独立与创新的人才。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方式仍旧停留在教与学围绕着考试转的模式上,学生在语文教育中很难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更谈不上创造力;而教师在教学中也往往只注重了考试成绩的硬性评价,疏忽了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不起来,教师“满堂灌”,学生机械地学成了传统的语文教育的主要方式,学生的想象力受到了限制,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受到了影响。
小学语文教育创新其实正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改变他们的学习习惯。
使他们能够利用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去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他们的思考方式去掌握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那么,我们要如何做到创新呢?
(一)设民主氛围。
激发创新创设氛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宽松的环境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基础,美国创造力研究专家托兰斯认为,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
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所谓的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学生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让其有自由驰骋、自由表现的机会。
在教学老舍先生的《母鸡》一课时,学生初读完课文,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你认为作者眼中的母鸡是怎样的?有的学生说:“作者眼中的母鸡非常另人讨厌,它不敢反抗公鸡,却欺负忠厚老实的鸭子,真是欺软怕硬。
”还有的说:“作者眼中的母鸡爱炫耀,而且还无病呻吟。
”针对这一观点,我并没有进行判断,而是引发学生的争论,问:“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吗?”这时候,有同学马上站起来,说:“刚才他们说的只是老舍先生原来对母鸡的评价。
可自从作者看到一只孵出一群小鸡的母鸡之后,就改变了看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读书感受,众说纷纭,将这只母鸡的伟大形象剖析得淋漓尽致,无疑很轻松地了解了作者情感的先后变化。
(二)引导求同辨异。
创造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有学习独创性,这就要求学生要有独立果敢的品质。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
例如在教学《狐假虎威》这一课后,绝大部分学生对狐狸的狡猾、奸诈有了共同的认识。
如果这时教师再问学生:“就这一课中
所描述的故事情节,你对狐狸有没有不同的看法?”学生就会从另外角度思考:“狐狸多聪明呀!与老虎相比,它是个弱者,在危难之际,他用智慧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当今社会,许多弱小者因在比自己强大的敌人面前不会斗智而受欺负,他们应该向狐狸学习。
”“外表再强大,遇事不动脑筋也会败在别人手中。
”通过训练,学生能做到吸收信息、独立思考、拓展思维、产生新知。
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满足于唯一的答案,要在辩析比较中创造性地获取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重视培养学生打破“人云亦云”的思维模式,启发学生多角度地思维,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新问题、新情况,产生新观点。
使学生的创造欲在执着的追求中受到激发,再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维互动、集思广益,培养学生提炼新思想的胆识。
(三)鼓励实践,开展课外活动和创新求异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课外活动具有实践性、趣味性、灵活性等特点。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善于启发、引导、鼓励学生敞开思路,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如我在教《只有一个地球》一文后,要求学生讨论“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该怎样保护地球?”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学生经过思考后,有的说我们要保护环境的整洁,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有的说要绿化环境,多植树、栽花、种草;有的说水的资源有限,我们应该节约水、电;有的说
要保护野生动物;也有的说要建议工厂、医院等部门安装废水处理系统;还有的说要做个环保小卫士,做好环保宣传,让大家共同来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等。
我要求学生把所说的写一篇读后感。
这是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求异思维训练的方式很多,如启发学生把课文中的中心句或重点词,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调整词序,组成多种不同的句子,这也是求异思维的训练,我们要重视这种求异思维能力的开展,重视这种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鼓励推陈出新。
教师要鼓励学生以创新的态度来对待学习对象,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得新、想得多、想得巧,其目的是鼓励学生在学习上能够推陈出新。
这就要引导学生摆脱思维定势,进行变向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改变顺序式教学,引导学生在一篇文章中选择不同的切入点进行变序学习;还可以在理解文章时采取与语文学习法“相差甚远”的绘画、测量、计算等方法辅助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尽管最终所学到的知识一样,但由于学习方法的新颖多样,学习效果却不相同。
如在教学《海滨小城》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喜欢海滨的学生和喜欢小城的学生自由结组,读课文后,让学生把读懂的内容画到黑板上。
然后再让学生细读课文,两组同学相互查找图画中不符合课文内容的地方。
运用这样的学习方法,学生感到新鲜而有趣,在动手动脑的同时思维活动始终处在兴奋活跃之中,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做好学生的“榜样”。
韩愈的《师说》中曾说到:“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充分挥小学语文教材每篇课文思想内容的“传道”的作用,解除学生思想道德形成时的困惑,通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思想教育作用;另外,语文教师还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较高的思想境界,热爱学生。
除了传授知识外,语文教师也要以身作则,处处做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同时,语文教师还应具备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不仅要有比较坚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文学功底,过硬的教学手段,较高的驾驭教材的能力,还要有了解相关学科的一般知识。
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做到知识内化,书在其胸,用标准的语言进行声情并茂的讲述,用真才实学去教育培养学生,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心悦诚服地跟你学。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强化主体意识,关注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乐于创新,这样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老师做到指导和表率作用,使学生成长为高素质的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芳芳.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教育之我见[j]中国新技术产品,2010年11期
[2]杨建琼.浅谈语文教学的创新[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18期
[3]王梅.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谈[j]文学教育(中),2010年02期
作者简介:杨改宁(1981-),女,单位: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县张卜中学,职称:小教一级,学历: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