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报道中记者角色的定位及冲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采访报道中记者角色的定位及冲突
摘要:当今时代,大众媒介的功能日益增强,记者有时在采访活动中已经不单单是记录者还是干预者,甚至某一些采访行为会与道德伦理相冲突。在对一些事件的采访报道中,记者是应该只是单纯地做一个旁观者还是以一个普通民众的身份予以干涉,这在一般受众眼里是个道德评判问题。新闻记者的角色误区主要表现在采访报道中的“越位”、“错位”,以及“乱位”现象。而在当前,又以“越位”现象最为普遍和严重。
关键字:采访报道、角色定位、角色冲突、角色越位
当前,媒介的力量伴随传播技术的发展而强大,媒体在民众心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同时,也有不少新闻从业者走入了角色定位的误区。一个记者的角色定位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新闻行业的发展以及一个国家社会舆论的导向。因此,明确个人的角色定位对记者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社会学中,角色又称“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由此可以衍伸至新闻传播学中“新闻角色”的概念:新闻角色是在一定新闻传播活动的规范和约束内与传受者的社会地位相一致的行为模式,是构成大众传播群体和组织的基本要素;对公众来说,是对具有特定身份、权利和义务的传受者的新闻活动的行为期望。根据概念,新闻采访活动则是记者与被访者角色互动的体现。
一、新闻采访报道中记者的角色冲突
当今时代,大众媒介的功能日益增强,记者有时在采访活动中已经不单单是记录者还是干预者,甚至某一些采访行为会与道德伦理相冲突。在对一些事件的采访报道中,记者是应该只是单纯地做一个旁观者还是以一个普通民众的身份予以干涉,这在一般受众眼里是个道德评判问题。而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在采访报道中作为一个旁观者,是新闻专业主义的表现。虽然这种旁观的行为在普通人看来有些冷漠。例如一位摄影记者曾拍摄了一组雨天骑车市民纷纷在一个没有盖好的窨井摔倒的新闻照片。这组照片刊登之后,马上就有大量读者质疑记者既然已经看到前方的道路隐患为何不立即提醒骑车人,并认为记者的这种不作为的行为没有社会责任感,有悖于传统道德。
而事实上,记者在某些时候是在牺牲一些小的公德善行,而换取更大的社会效应。比如拍摄这组照片的记者虽然在报道时没有第一时间提醒路人,但在这组照片刊登后,马上就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对市区道路中有危险隐患的窨井进行更换。可见通过这种形象化途径所达到的效果比单纯的提出问题要好得多。这就是记者所追求以小见大的报道效果,从更大的范围引起社会关注促进良性发展。
这种情况在记者的采访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也是新闻角色的外部冲突的表现。作为一个记者,面对一个很有价值的新闻事实,从专业的角度看,记者应该考虑如何将事实更好的传播;但是从道德标准的方面考虑,记者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应该及时对他人施以援手。所以在很多情况下,这种角色冲突使记者也陷入两难境地。
二、新闻采访报道中记者角色定位的误区
新闻记者的角色误区主要表现在采访报道中的“越位”、“错位”,以及“乱位”现象。而在当前,又以“越位”现象最为普遍和严重。所谓“越位”就是指,采访报道中记者的态度、言语、行为方式及其行为等等超越了自己的身份和职责的传播现象。
这种现象在当下的电视民生新闻中最为常见。例如,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的《范大姐帮忙》栏目曾播出一条新闻,主要报道一名欲意在钱塘江大桥上跳江轻生的男子,点名要见栏目的主持人范大姐。随后,主持人和记者火速赶到事发现场对该男子进行劝说,最终该男子被劝解成功,放弃了轻生的念头。虽然这则新闻在一个方面体现了媒体职能的强大和快速,但其实在这之中,记者在新闻现场的角色已经“越位”,他们不仅仅是一个报道新闻的记录者,还充当了劝解员和警察的角色。
再譬如我们经常可以在新闻中看到,有的消费者因为从超市买了质量不好的商品却又无法和超市协商解决,转而求助于媒体。在这些新闻中,记者通常都会前往现场采访,对双方进行调解,最终以超市同意赔偿收尾。显然,在这里的记者又充当了工商执法人员的角色。
在以上这些案例新闻中,记者总是有意无意地越出自己作为一个事实记录者的原始角色,转而变成了事件当事人或是执法者。而媒体广泛无限的传播,又使受众渐渐接受记者的越位角色,最终形成“帮忙找记者”的印象。
三、记者角色定位误区的负面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记者在新闻传播中的角色定位误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记者越俎代庖替代其他社会角色帮百姓解决问题通常只是凭自己的经验和道德标准去判断是非,具有较浓的“人治”色彩,而与社会主张的“法治”背道而驰。长此以往,无疑会对法治发生潜在的消解作用,媒介至上的舆论审判也会影响司法审判的公正独立。其次,记者角色定位的失衡也使得腐败现象日益严重。近几年来,新闻工作者收受礼金、接受贿赂的现象已屡见不鲜,严重的甚至发展到敲诈勒索,而越来越多假记者招摇撞骗的社会现象也从另一侧面反映了记者权力日渐膨胀的潜在危机。
要避免记者角色定位失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首先,记者个人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明确自己的主要职责是报道新闻和评论事实。其次,政府和媒介应该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的功
能,提高人民的法制观念,能够学会用合法的途径维护个人利益。再次,社会应该进一步规范新闻从业者与执政执法部门的关系,防止媒体权力的无限膨胀。
对于记者个人而言在新闻采访报道中应该秉承新闻专业主义做一个冷静的旁观者,而不是执法者和参与者。记者对于民众反映的问题应该从背后剖析真相,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具有责任感地引导舆论,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