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2)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现实中教师与幼儿间的行为往来更多的是围绕一些事务性主题,单纯以交流情 感为目的的交往极少。
• 4. 规则维护性师幼交往
• 幼儿园中规则、要求繁多,为了让幼儿习得一些行为规范,同时为了便于教育 与管理,教师会不停地给好动、易变的幼儿“上规矩”。
足。
2. 儿童方面的因素
• (1)早产儿、难产儿、出生时就有先天疾病孩子需要父母更多的照顾。 • (2)早期儿童的行为特征、活动水平、挫折耐受力与生活的节律性有明显的
个体差异。 • 3、家庭环境也是影响儿童形成安全依恋的一个重要因素。 • 总之,获得安全型依恋对婴儿非常重要,这会影响到儿童一生的发展。
(三)良好的师幼交往对幼儿社会性各方 面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 积极的师幼交往,可以促进儿童社会性情感、自我意识发展和自尊发展。 • (四)师幼交往可以通过影响幼儿的亲子交往和同伴交往对幼儿的发展产生
重大影响 • (1)师幼交往对同伴交往有很大的影响。 • (2)积极、适宜的师幼交往对幼儿亲子交往,特别是对不安全的亲子依恋有
的表现。 • 2. 依恋对儿童情感发展的影响 • 儿童期的安全型依恋将导致一个人的信赖、自信和稳定的情绪状态。 • 3. 依恋对儿童社会行为的影响 • 婴儿期对父母安全的依恋会导致儿童在幼儿园有较强的社会能力和良好的社
会关系。
(四)形成安全依恋的条件
• 1. 抚养者方面的因素 • (1)要建立安全的依恋,最关键的因素是抚养者的敏感性和反应性。 • (2)敏感性指父母对孩子需求信号的敏锐觉察。 • (3)反应性指父母根据儿童所发出的需求信息,恰当、及时、一贯地予以满
儿。
• 3. 矛盾型
• 这类婴儿对母亲怀有矛盾的情感,常被称为“反抗型”依恋
• 该研究,同样适用于父亲和孩子之间的依恋的研究。相关的研究表明,父亲 积极参与抚育婴儿越多,婴儿对父亲的依恋越深。
(三)依恋对儿童后期行为的影响
• 1. 依恋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 • 马塔斯等人的研究发现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不同依恋类型的儿童会有不同
第五章 学前儿童交往的发展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 1、了解学前儿童亲子交往、师幼交往和同伴交往对其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 和作用。
• 2、熟悉并掌握依恋的产生及发展阶段。 • 3、掌握依恋的类型及形成的条件。 • 4、掌握师幼交往的基本特征,并了解目前幼儿园存在的不当的师幼交往行
为。 • 5、掌握同伴交往的特征及交往的策略。
• 师幼交往是一个教师与多个儿童之间的交往,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既要保 证与多个儿童的交往,也要注意与个别儿童的有效的互动。
• 6.系统性和综合性
• 师幼交往决不仅仅是师幼双方交往或各自个性、特征的总和,而是一个受多 方面影响的、包含多种成份在内的综合网络系统。
(二)不当师幼交往类型
• 1. 非对称相倚性师幼交往 • (1)指一方主要根据自己的计划作出反应,另一方则以对方的反应作为自己
行为的根据。 • (2)刘晶波等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现实中的师幼交往可以视为非对称相倚
性交往。 • 2. 高控制性师幼交往 • 由于教师在幼儿心目中处于权威地位,即便幼儿对教师发起的行为怀有不满,
但最终仍是以服从教师要求来结束交往,这种情况在以约束纪律为主题的交 往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 3. 事务性师幼交往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Biblioteka Baidu
本章目录
学前儿童的亲子交往 学前儿童的师幼交往
学前儿童的同伴交往
第一节 学前儿童的亲子交往
•
一、亲子交往的作用
•
亲子交往儿童早期生活中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对于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
不可替代的作用。
•
(一)早期的亲子交往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
•
成人的支持、合作和指导是儿童认识活动和认识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 (四)亲子交往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 • 影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的直接因素是父母的教养方式。
二、学前儿童的依恋
• 由英国心理学家鲍尔比最先提出。 • (一)依恋的产生与发展 • 1. 依恋的产生 • 比较行动学家劳伦兹认为,依恋行为是与生俱来的。 • 2. 依恋的发展阶段 • (1)对人反应无差别的阶段(0—3个月) • (2)对人反应有差别的阶段(3—6个月)
•
(二)亲子交往对儿童的情绪情感的影响
•
父母平时对孩子表现出的关怀、温暖、支持和鼓励,非常有助于儿童积极、愉
快情绪情感的获得和发展。
(三)亲子交往对儿童社会品质的影响
• 儿童的许多社会性行为,如分享、谦让、轮流、协商、帮助、友爱、尊敬长 辈、关心他人等,就是在与父母的交往中,在父母的要求和指导下逐渐练习 并发展的。
3.网络性
• 师幼交往不仅仅限于师幼之间的相互作用,还会对教育中的其他人及其交往 产生影响。
• 4.组织化和非正式化相结合 • (1)就表现形态而言,师幼交往具有明显的组织化特征。 • (2)师幼间还存在着大量非正式化的互动,如师幼在课余时间、日常生活中
的个别接触、对话交流等。
• 5.非一一对应性
一定的弥补和调整作用,并能促进良好亲子交往的发展。
二、师幼交往的特征
• (一)师幼交往的基本特征 • 1.教育性 • (1)这是师幼互动的首要特征。 • (2)具有明确的教育性特点。 • 2.交互性和连续性 • 教师要在师幼交往过程中积极地调整彼此特别是自己的行为,建构积极、适
宜、有效的师幼交往,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 (3)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2岁) • 这个时期的孩子特别关注依恋对象尤其是母亲的存在。依恋形成于婴儿6-8个
月,分离焦虑和怯生的出现是依恋形成的标志。
• (4)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从3岁开始)
(二)依恋的类型
• 安斯沃斯的“陌生情境”的实验 • 1. 安全型 • (1)这类婴儿与母亲有着安全的情感联系。 • (2)这是积极型依恋。 • 2. 回避型 • 这类婴儿对母亲采取一种回避的态度,也有人把这类婴儿称作“无依恋”婴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师幼交往
•
教师对幼儿具有特殊的影响力,师幼关系对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发挥着
。 重大影响
•
一、师幼交往的作用
• (一)良好的师幼交往对幼儿的学习和幼儿园适应发 挥着重要作用
•
看一个案例
• (二)良好的师幼交往对儿童积极情感的发展具有重 要影响
•
幼儿可以幼儿从良好的师幼关系中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 4. 规则维护性师幼交往
• 幼儿园中规则、要求繁多,为了让幼儿习得一些行为规范,同时为了便于教育 与管理,教师会不停地给好动、易变的幼儿“上规矩”。
足。
2. 儿童方面的因素
• (1)早产儿、难产儿、出生时就有先天疾病孩子需要父母更多的照顾。 • (2)早期儿童的行为特征、活动水平、挫折耐受力与生活的节律性有明显的
个体差异。 • 3、家庭环境也是影响儿童形成安全依恋的一个重要因素。 • 总之,获得安全型依恋对婴儿非常重要,这会影响到儿童一生的发展。
(三)良好的师幼交往对幼儿社会性各方 面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 积极的师幼交往,可以促进儿童社会性情感、自我意识发展和自尊发展。 • (四)师幼交往可以通过影响幼儿的亲子交往和同伴交往对幼儿的发展产生
重大影响 • (1)师幼交往对同伴交往有很大的影响。 • (2)积极、适宜的师幼交往对幼儿亲子交往,特别是对不安全的亲子依恋有
的表现。 • 2. 依恋对儿童情感发展的影响 • 儿童期的安全型依恋将导致一个人的信赖、自信和稳定的情绪状态。 • 3. 依恋对儿童社会行为的影响 • 婴儿期对父母安全的依恋会导致儿童在幼儿园有较强的社会能力和良好的社
会关系。
(四)形成安全依恋的条件
• 1. 抚养者方面的因素 • (1)要建立安全的依恋,最关键的因素是抚养者的敏感性和反应性。 • (2)敏感性指父母对孩子需求信号的敏锐觉察。 • (3)反应性指父母根据儿童所发出的需求信息,恰当、及时、一贯地予以满
儿。
• 3. 矛盾型
• 这类婴儿对母亲怀有矛盾的情感,常被称为“反抗型”依恋
• 该研究,同样适用于父亲和孩子之间的依恋的研究。相关的研究表明,父亲 积极参与抚育婴儿越多,婴儿对父亲的依恋越深。
(三)依恋对儿童后期行为的影响
• 1. 依恋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 • 马塔斯等人的研究发现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不同依恋类型的儿童会有不同
第五章 学前儿童交往的发展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 1、了解学前儿童亲子交往、师幼交往和同伴交往对其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 和作用。
• 2、熟悉并掌握依恋的产生及发展阶段。 • 3、掌握依恋的类型及形成的条件。 • 4、掌握师幼交往的基本特征,并了解目前幼儿园存在的不当的师幼交往行
为。 • 5、掌握同伴交往的特征及交往的策略。
• 师幼交往是一个教师与多个儿童之间的交往,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既要保 证与多个儿童的交往,也要注意与个别儿童的有效的互动。
• 6.系统性和综合性
• 师幼交往决不仅仅是师幼双方交往或各自个性、特征的总和,而是一个受多 方面影响的、包含多种成份在内的综合网络系统。
(二)不当师幼交往类型
• 1. 非对称相倚性师幼交往 • (1)指一方主要根据自己的计划作出反应,另一方则以对方的反应作为自己
行为的根据。 • (2)刘晶波等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现实中的师幼交往可以视为非对称相倚
性交往。 • 2. 高控制性师幼交往 • 由于教师在幼儿心目中处于权威地位,即便幼儿对教师发起的行为怀有不满,
但最终仍是以服从教师要求来结束交往,这种情况在以约束纪律为主题的交 往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 3. 事务性师幼交往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Biblioteka Baidu
本章目录
学前儿童的亲子交往 学前儿童的师幼交往
学前儿童的同伴交往
第一节 学前儿童的亲子交往
•
一、亲子交往的作用
•
亲子交往儿童早期生活中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对于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
不可替代的作用。
•
(一)早期的亲子交往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
•
成人的支持、合作和指导是儿童认识活动和认识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 (四)亲子交往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 • 影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的直接因素是父母的教养方式。
二、学前儿童的依恋
• 由英国心理学家鲍尔比最先提出。 • (一)依恋的产生与发展 • 1. 依恋的产生 • 比较行动学家劳伦兹认为,依恋行为是与生俱来的。 • 2. 依恋的发展阶段 • (1)对人反应无差别的阶段(0—3个月) • (2)对人反应有差别的阶段(3—6个月)
•
(二)亲子交往对儿童的情绪情感的影响
•
父母平时对孩子表现出的关怀、温暖、支持和鼓励,非常有助于儿童积极、愉
快情绪情感的获得和发展。
(三)亲子交往对儿童社会品质的影响
• 儿童的许多社会性行为,如分享、谦让、轮流、协商、帮助、友爱、尊敬长 辈、关心他人等,就是在与父母的交往中,在父母的要求和指导下逐渐练习 并发展的。
3.网络性
• 师幼交往不仅仅限于师幼之间的相互作用,还会对教育中的其他人及其交往 产生影响。
• 4.组织化和非正式化相结合 • (1)就表现形态而言,师幼交往具有明显的组织化特征。 • (2)师幼间还存在着大量非正式化的互动,如师幼在课余时间、日常生活中
的个别接触、对话交流等。
• 5.非一一对应性
一定的弥补和调整作用,并能促进良好亲子交往的发展。
二、师幼交往的特征
• (一)师幼交往的基本特征 • 1.教育性 • (1)这是师幼互动的首要特征。 • (2)具有明确的教育性特点。 • 2.交互性和连续性 • 教师要在师幼交往过程中积极地调整彼此特别是自己的行为,建构积极、适
宜、有效的师幼交往,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 (3)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2岁) • 这个时期的孩子特别关注依恋对象尤其是母亲的存在。依恋形成于婴儿6-8个
月,分离焦虑和怯生的出现是依恋形成的标志。
• (4)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从3岁开始)
(二)依恋的类型
• 安斯沃斯的“陌生情境”的实验 • 1. 安全型 • (1)这类婴儿与母亲有着安全的情感联系。 • (2)这是积极型依恋。 • 2. 回避型 • 这类婴儿对母亲采取一种回避的态度,也有人把这类婴儿称作“无依恋”婴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师幼交往
•
教师对幼儿具有特殊的影响力,师幼关系对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发挥着
。 重大影响
•
一、师幼交往的作用
• (一)良好的师幼交往对幼儿的学习和幼儿园适应发 挥着重要作用
•
看一个案例
• (二)良好的师幼交往对儿童积极情感的发展具有重 要影响
•
幼儿可以幼儿从良好的师幼关系中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