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槐叶瘿蚊简介及防治方法模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刺槐叶瘿蚊简介及防治方法

刺槐叶瘿蚊被称为刺槐的杀手,具有危害大,传播快,繁殖能力强,防治难的特点。今年在我市首次发生,突发危害,现整理外地有关叶瘿蚊在国内外发生情况、形态特征、生活史、生物学特性、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作简要介绍,使大家对该虫有一个初步了解和认识,以期对指导防治工作有所帮助。

一、国内外发生情况

刺槐叶瘿蚊属于双翅目瘿蚊科昆虫,原分布于美国,可能是由于它在原产地危害不大的原因,因而美国并未将它列为主要害虫。近年来,传播到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2002年在日本和韩国发现;2003年在意大利等几个欧洲国家发现,以往在我国一直没有记载。

2004年在河北省秦皇岛市首次发现,国内外对该害虫的研究文献极少,仅有形态学描述文献可以查阅,无法满足生产需要。2006年经南开大学卜文俊教授鉴定后得到正式确认。2010年在山东省惠民县沙窝林场发现其危害刺槐叶片,目前已扩散到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山东及陕西。所以说刺槐叶瘿蚊是我国新发现的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属于非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

二、刺槐叶瘿蚊在中国的危险性评估

根据河北农业大学张东风等学者采用CLIMEX模型预测分析了刺槐叶瘿蚊Obolodiplosis robiniae(Haldemann)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并参照我国有害生物危险性定量分析方法,对刺槐叶瘿蚊在中

国的危险性作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刺槐叶瘿蚊在中国潜在的分布区范围是98.30°-132.03°E,24.23°-47.41°N。最宜适生区(EI≥15)包括华北、华中、华南及云南大部分地区;适生区(5≤EI15):包括辽宁和河北中南部,山西及陕西南部,四川、甘肃东南部分地区;半适生区(0EI5):包括黑龙江、吉林、四川大部分地区及西藏、甘肃、宁夏部分地区;其余各地的EI值均小于等于0,属于非适生区。预测其在中国的风险值为2.26,根据国际上风险值分级标准,属于高度危险生物。据此提出了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

三、形态特征

成虫:

雌成虫,体长3.2~3.8mm;触角丝状,14节;鞭节各小节长圆柱形,中部稍缢缩,各小节上生有2圈长刚毛,基部1圈刚毛明显长于近端部的1圈刚毛,但均比雄虫触角上的刚毛短。……

雄成虫与雌相似,但体较小,体长2.7~3.0mm,触角26节,鞭节各节为球形和中部缢缩成倒葫芦形的小节相间排列,球形与倒葫芦形小节上均生有1圈长刚毛,刚毛中间混生有环状毛,特化成倒葫芦状的小节基端小球形突上生有1圈环状毛。……

卵:长卵圆形,淡褐红色,半透明,长0.27mm,宽0.07mm。产于叶片背面,散产。

幼虫:体长2.8-3.6mm,纺锤形至长椭圆形,乳白色至淡黄色;前胸腹面中央具1 呈叉形的剑骨片,褐色;幼虫生有9对气门,分别着生于前胸、腹部1-8节背面两侧。

蛹:体长2.6-2.8mm,淡桔黄色,翅、足等附肢粘连,位于蛹体腹面,但与蛹体分离,下伸达蛹体长的3/4 处;腹部2-8节背面每节基部生有1 横排褐色刺突;头顶两侧各生有1 个深褐色的长刺,直立而伸出于头顶。

四、生活史

刺槐叶瘿蚊1年发生多代,根据其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计算在我国各分布区1年可发生4~6代。在吉林市6月中旬始见幼虫危害,8~9月为幼虫危害盛期,10月上旬仍可见到叶内有少量幼虫。根据2006年8月在辽宁营口观察,刺槐叶瘿蚊成虫寿命约2~3d,卵期约3~4d ,幼虫期约7~9d,蛹期4~5d,完成一代约需14~16d。

刺槐叶瘿蚊在泰安地区一年可完成6代,世代重叠,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冬。

在北京地区1年发生5代。

2009年对刺槐叶瘿蚊成虫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河北昌黎地区4月底至9月初为成虫发生期,1年共发生6代。各代成虫羽化期平均为13.2 d。越冬代成虫从4月25日开始羽化,5月5日-5月10日为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5月20日-5月25日为第1代成虫羽化高峰期;6月5日-6月10日为第2代成虫羽化高峰期;6月23日-6

月28日为第3代羽化高峰期;7月6日-7月10日为第4代成虫羽化高峰期;7月23日-7月25日为第5代羽化高峰期;9月初开始以幼虫越冬。多数成虫在夜间羽化,少数成虫在早晨和晚上羽化,白天羽化量

很少。成虫有趋弱光、喜潮湿的习性。上午7-9点和傍晚6-8点活动比较活跃,夏季晴天上午7-10点是刺槐叶瘿蚊的交配盛期。刺槐叶瘿蚊成虫喜欢在未展开的小叶和未展开的复叶上产卵,在叶柄和老叶上产卵量很少。成虫的平均孕卵量为137粒,在田间平均产卵量为59粒。刺槐叶瘿蚊雌成虫平均寿命为57.4 h,雄成虫为31.8 h。

五、生活习性

刺槐叶瘿蚊成虫多于傍晚或光线较弱的白天羽化,趋光性较强。雌成虫停栖时大多四翅平铺,身体贴在小叶上,而雄成虫大多四翅竖起,细长的足将身体高高抬起。雌成虫平均产卵量约为142粒。成虫将卵产于叶背,幼虫孵出后即开始取食为害,造成小叶向叶背微卷,随着虫体增大,叶片卷曲加重。幼虫老熟后在卷叶内或入土化蛹(以老熟幼虫在土壤内越冬)。蛹体一头变得很黑。羽化过程大约持续3~5 min。在卷叶内化蛹的,成虫羽化时将蛹皮脱出卷叶一半。对刺槐叶瘿蚊发育历期影响最显著的是温度,春季完成一代约需30~45d;随着温度的升高,各虫态的发育历期明显缩短,夏季完成一代则约需14~16d。在相同温度下,各虫态的发育历期有明显不同,以幼虫期最长,卵期最短。刺槐叶瘿蚊较适宜的温度是25~31℃,虫体发育较快,世代历期较短。根据研究刺槐叶瘿蚊的卵、幼虫、蛹、成虫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4.51,6.15,4.79和14.17 ℃,有效积温分别为62.20,281.42,124.45和55.48日·度;整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01℃,有效积温为506.93日·度。

六、生态学

(1)在人工气候箱中测定了不同试验温度下刺槐叶瘿蚊卵和蛹

的发育历期,结果表明,温度对刺槐叶瘿蚊2种虫态的发育历期影响显著,其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缩短。

并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出了2种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刺槐叶瘿蚊卵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90℃和9.28℃,有效积温分别为41.10日·度和88.01日·度。

(2)越冬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冬,茧主要分布在0~3cm表土层中,呈聚集分布。

春梢、夏梢、秋梢三个时期分别对刺槐叶瘿蚊幼虫在树体不同方位和层次的分布研究表明,中层虫口密度显著高于上层和下层,而在东南西北4个方位上差异不显著。

(3)4~9月份对树上幼虫种群消长情况调查表明,刺槐叶瘿蚊幼虫危害从4月中旬开始,6月中旬达到危害高峰,9月中旬结束。

七、危害特点

截至目前,观察到刺槐瘿蚊危害刺槐属的刺槐(包括四倍体刺槐、金叶刺槐及其变种红花刺槐)、香花槐。在各发生区域树木受害率近100%,一般在春季刺槐刚展叶时,叶片受害率为20~30%,严重时可达50~90%。由于该害虫高温潮湿条件下发育周期缩短,在夏季15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代,因此经过7~8月份雨季后受害率可达100%;进入9月则受害明显减轻,但部分嫩叶中仍有低龄幼虫危害。在雨季,如遇较强风雨天气,可将大量幼虫从卷叶中淋落地面,危害明显减轻。该虫主要危害症状是:成虫把卵散产在刺槐小叶叶片背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