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新常态背景下,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波动不断加大,为跨境资金管理带来挑战。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发现当前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过程中存在理论研究和业务实践均存在一定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

【关键词】跨境资金监测预警新常态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国际经验显示,一国在享受全球化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金融危机史则对此进行了最好的诠释。通过对危机的爆发、传染路径等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危机(尤其是货币危机)背后往往有异常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子。2015年中央经济会议提出新常态概念,在新常态背景下,跨境资金呈现流出态势,与此同时也呈现波动明显加大的特征。尤其在美联储加息预期下,“811”汇改前后跨境资金流出态势进一步加强。新常态背景为我国跨境资金管理带来挑战,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机制建立也势在必行。但是通过对当前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进行梳理发现,无论在理论探讨,还是业务操作层面,均存在一定问题。本文拟在对问题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的建议,以期为维护金融稳定提供参考。

一、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层面研究不足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危机预警理论研究薄弱。目前,已经历了三代危机预警理论。第一代金融危机预警理论始于克鲁格曼在1979年发表的一篇经典论文《一个货币危机的模型》。根据克鲁格曼的研究,货币危机的原因在于政府不同目标的不协调,尽管危机发生是突然的,但却是不可避免的。随后,许多学者放宽了克鲁格曼的若干初始条件,对第一代危机预警模型进行扩展。第二代危机预警模型基于20世纪90年代危机特点,主要建立在Kydland和Prescott 在1977年的研究基础之上,第二代危机预警模型认为货币危机发生前并不存在实际政策上的不一致,而是危机本身导致了政策的变化,从而使得危机是自我实现的。由于前两代危机预警理论无法对东南亚金融危机作出很好解释,故诞生了第三代危机预警理论。严格来讲,第三代金融危机并不是一个统一理论,而是学者们对货币危机的不同解释。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克鲁格曼的道德风险模型、托宾的银行体系关键化模型、羊群效应模型等等。尽管国际上对于危机预警理论进行研究,并诞生了三代危机预警理论,但是目前我国对金融危机预警理论研究较多,但是理论层面模型基本没有。

2.危机预警实证研究有所欠缺。实证方面,在已有的金融危机预警研究成果当中,影响范围广、可操作性强且广泛得到认可的有三种:Frankel & Rose(1996)提出的FR概率模型(probit/logit model);Sachs,Tornell & Velasco(1996)建立的横截面回归模

型(STV模型);Kaminsky,Lizondo & Reinhart(1998,1999)创建的信号法(KLR模型)。相比于国际而言,我国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且主要集中在学界。国内关于危机预警的研究则主要基于指标法、FR概率模型、STV横截面分析模型和KLR信号萃取法而展开。郑振龙(1998)、唐旭(2002)等学者在上述方法和模型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金融危机预警系统构建的思路。刘锡良(2004)、聂富强等(2005)则不仅通过借鉴信号萃取法的思路构建了金融危机预警指标体系,更深入探讨了金融危机预警风险程度的度量方法、确定金融危机的预警级别,并且在逻辑推理的基础上就金融危机预警系统的基础-金融监管统计-进行了全面介绍。贾彦东(2008)、庞皓等(2009)借鉴中西医学对疾病症状的认识和判断的思想,提出了以症状监测和控制的危机预警思路和模型,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跨境资金流动管理方面,殷兴山(2009)结合业务特征,建立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指标体系,并借助于主成分分析方法将先行指标合成流入预警指数和流出

预警指数,结果显示构建指数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和预警各个重要时期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的变动。外汇局经常司(2012)尝试运用相似事件比较的方法,将2008年金融海啸时期金融环境、外贸环境和货物贸易外汇形势的变化与2011年欧债危机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对2012年贸易顺收顺差形势进行研判。宋国军和张丹(2013)则对货物贸易跨境资金流动影响因素及应对进行了研究,认为从长期看,利率差、汇率升值预期和名义有

效汇率均对货物贸易跨境资金流动具有影响;但是从短期看,仅汇率升值预期和名义有效汇率对货物贸易跨境资金流动具有影响;无论长期还是短期,股票投资收益率对货物贸易跨境资金流动均无影响。从上面可以看出,我国在跨境资金流动研究中已经有一些成果,但是更多侧重于自身业务,与学界研究仍然有一定差距。

(二)业务层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外汇管理局作为外汇业务管理主要部门,对于维护国际收支平衡,防范国际收支风险具有重要责任。近年来,外汇局高度重视跨境资金流动管理,不断丰富和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管理方式。

1.监测分析制度较为完善但是预警功能不足。《国家外汇管理局年报(2014)》明确提出国际收支司“承担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分析和预警工作”,同时其他司局也在各自领域进行跨境资金监测分析;另外,自2010年起,还定期向社会发布《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报告》,对中国跨境资金流动总量及结构进行分析。可以说,外汇管理局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分析制度,但同时存在预警机制不足的现象。这一点可以从第一部分无论理论,还是实证研究中外汇局相关文献较少进行佐证。

2.数据采集有待进一步提高。自货物贸易外汇监测系统构思以来,外汇总局不断探索系统整合方式,力图构建更为完善且统一的数据采集平台,建立跨境资金流动监测与分析系统。该系统整合了外汇管理中绝大多数系统,为跨境资金流动监测与分析提

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但是,当前跨境资金流动监测与分析系统仍然存在数据尚未全口径采集,如针对当前汇改后资金流出迹象,目前系统尚无法采集微观主体结售汇全口径信息。此外,监测与分析系统还存在指标体系、预警阈值等设计有待进一步改进的问题。二、政策建议

针对前面提出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机制:

(一)加大研究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模型

一是加强理论研究。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动影响因素、危机成因、传染及应对等的理论研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危机预警理论。为宏观经济金融决策提供参考,切实维护金融安全。二是构建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计量经济模型。充分运用信号法、离散选择模型、状态空间转移模型、人工神经网络等方法构建监测预警模型,并适时对模型进行修正,提高监测预警的精度。三是加强与外部科研机构或者国外机构的交流。由于我国尚未爆发过金融危机,故通过加强同国外的学术及危机应对交流,同时,考虑到研究实力,加强同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有助于提高我国预警机制构建。

(二)业务层面强调监测分析同时加强监测预警

一是构建监测预警机制。在监测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构建开放宏观经济条件下的监测预警模型,实现从分析到预测关口的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