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药与抗真菌药知识点归纳
第四十章 抗真菌药与抗病毒药
• 伐昔洛韦(valaciclovir)
• 是阿昔洛韦的前体物,口服吸收后迅速并完全 转化成阿昔洛韦,因而解决了阿昔洛韦口服生
物利用度低的缺点。
• 更昔洛韦(ganciclovir)
• 对单纯疱疹病毒和带状疱疹病毒抑制作用与阿
昔洛韦相似,但对巨细胞病毒抑制作用较强,
约为阿昔洛韦的100倍。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度不宜快(≯30滴/分)
• ③定期作用血钾、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 图检查。 • ④鞘内注射可发生脊髓N根炎,表现为感觉迟 钝、足无力,应予注意。
• 制霉菌素(nystatin)
• 也属多烯抗真菌药 • 对深部真菌如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皮炎 芽生菌及组织胞浆菌等有抑制作用
• 毒性大,不作注射用 口服难吸收
病率虽低,但危害性大,常可危及生命,
•
治疗药物有两性霉素B及咪唑类抗真菌药等。
一、抗浅部真菌感染药——灰黄霉素
• 口服吸收后,能渗入并贮存在皮肤角质层和新
生的毛发、指(趾)甲角质部分,阻止癣菌继
续侵入,保护新生细胞不受侵袭,但对感染病
灶无作用,因此,必须连续用药,直至已感染
的角质层完全脱落为止。 • 对深部真菌和细菌无效 • 外用无效(不易透入皮肤角质层)
菌呈选择性毒性作用。
• 临床上用于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和芽生菌 等感染 疗效<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 发挥协同作用。 • 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一过性转氨酶升高, 碱性磷酸酶升高,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三、广谱抗真菌药
• 克霉唑(clotrimazole)
• 对浅部真菌作用似灰黄霉素 • 对深部真菌作用不及两性霉素B • 毒性较大而很少全身用药
• 口服用于防治消化道念珠菌病,局部用于口腔、 皮肤、阴道念珠菌病 • 较大剂量口服可致恶心、呕吐、腹泻。局部用 药刺激性小,个别阴道用药可见白带增多。
第三十九章抗真菌药与抗病毒药
➢ 用于慢性病毒性肝炎(乙、丙、丁型),
也用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及HIV患 者的卡波济肉瘤。
e
麦角固醇的合成过程
角鲨烯环氧化酶
1. 角鲨烯
羊毛固醇;
P-450依赖性14-α-去甲基酶
2.羊毛固醇
14-去甲基羊毛固醇
14位还原酶和7-8位异构酶
3. 14-去甲基羊毛固醇
麦角固醇
➢ 抗菌谱 窄谱,主要对新生隐球菌、念珠菌、着色真
菌有抗菌活性; ➢ 用途
与两性霉素B合用,治疗隐球菌、念珠菌引起 的脑膜炎,以及念珠菌引起的泌尿道感染。 ➢ 不良反应
抑制骨髓,导致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皮疹、恶心、腹泻、小肠及结肠炎等。
酮康唑 ketoconazole
人工合成唑类药物。广谱,对深部及表浅部 真菌都有抗菌活性。
二、外用抗真菌药
➢ 可用于许多表浅真菌感染,如皮肤、口腔、阴
道的皮癣病、念珠菌病、杂色曲菌癣等,
➢ 对指(趾)甲癣和发癣(头癣)无效(除阿莫
罗芬外);
➢ 常供局部应用:克霉唑、咪康唑、阿莫罗芬、
制霉菌素等。
阿莫罗芬amorolfine
吗啉类抗真菌药,选择性抑制14位还原酶 和7-8位异构酶,阻断由14-去甲基羊毛固醇的 反应过程,导致真菌麦角固醇缺乏而抗真菌。
成,抑制病毒mRNA合成以及抑制某些病毒的依 赖RNA的RNA聚合酶; • 可治疗甲、乙型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性支 气管炎或肺炎。
金刚烷胺 amantadine
➢ 选择性作用于包膜蛋白M2,阻断该蛋白的通 道功能,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过程。 即干扰病毒进入细胞,抑制病毒脱壳及核 酸的释放。
➢ 特异性抑制甲型流感病毒; ➢ 用于甲型流感的预防;还用于治疗帕金森病。
药理学-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讲解学习
第一节 抗病毒药
更昔洛韦
更昔洛韦(ganciclovir)对HSV和VZV抑制作用与阿昔洛韦 相似,但对巨细胞病毒抑制作用较强,约为阿昔洛 韦的100倍。
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只用于艾滋病、器官移植、恶性肿瘤时严重CMV感染性肺 炎、肠炎及视网膜炎等。
第一节 抗病毒药
以多种机制抑制病毒核苷酸的合成。 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和支气管炎效果最佳。
第一节 抗病毒药
奥斯米韦
药物的活性代谢产物抑制A型和B型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
通过抑制病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释放,从而减少甲型或乙型流 感病毒的传播。
治疗流行性感冒。
报告最多的不良反应是恶心和呕吐。症状是一过性的,常在服 用第一剂时发生。
制霉素(nystatin,制霉菌素,fungicidin,nilstat, mycostatin)
抗真菌作用和机制与两性霉素B相似,对念珠菌属的抗菌活性 较高,且不易产生耐药性。
制霉素主要局部外用治疗皮肤、粘膜浅表真菌感染。口服吸收 很少,仅适于肠道白色念珠菌感染。注射给药时制霉素毒 性大,故不宜用做注射。
第二节 抗真菌药
唑类抗真菌药
唑类(azoles)抗真菌药可分成咪唑类(imidazoles)和 三唑类(triazoles)。
咪唑类包括:酮康唑、咪康唑、益康唑、克霉唑和联 苯苄唑等,酮康唑等可作为治疗表浅部真菌感染首 选药。
三唑类包括:伊曲康唑、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等,可作 为治疗深部真菌感染首选药。
第一节 抗病毒药
抗HIV药
NRTI类是第一类临床用于治疗HIV阳性患者的药物, 包括嘧 啶衍生物如齐多夫定(zidovudine,AZT)、 扎西他宾(zalcitabine,ddC)、司他夫定 (stavudine,d4T)和拉米夫定(1amivudine,3TC) 等和嘌呤衍生物如去羟肌苷(didanosine,ddI)和 阿巴卡韦(abacavir,ABC)
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
3、免疫增强剂 干扰素 聚肌胞
齐多夫定—脱氧胸苷衍生物 药理作用 1、抗HIV-1、HIV-2活性,抑制反转录作用 2、治疗HIV诱发的痴呆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 扎西他宾—脱氧胞苷衍生物 药理作用:抗HIV-1 不良反应:外周神经炎、胰腺炎
司他夫定—脱氧胸苷衍生物 药理作用:对抗HIV-1、HIV-2活性 去羟肌苷—脱氧腺苷衍生物(严重HIV感 染的首选药物)
1、和苷类抗病毒药 分类:嘌呤核苷类、嘧啶核苷类 作用机制 1、在体内转变为活性三磷酸代谢物,与内 源性三磷酸脱氧核苷竞争抑制病毒DNA多 聚酶 2、掺入DNA中,与DNA末端连结,终止病 毒DNA合成
阿昔洛韦 药理作用及机制:广谱高效抗病毒药,抑制病毒 DNA多聚酶,阻滞病毒DNA的合成 耐药机制:改变胸苷酸激酶、改变DNA多聚酶 体内过程 临床应用:HSV感染的首选药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胃肠道功能紊乱、头痛等
2、非核苷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 (与NRTI具有协同作用) 药理作用 1、直接结合到反转录酶并破坏催化点从而 抑制反转录酶 2、抑制RNA、DNA依赖性DNA多聚酶活性
3、蛋白酶抑制剂(PI) 药理作用:抑制HIV复制过程中产生成熟 感染性病毒所必需的
二、其他抗病毒药 分类 1、核苷类抗病毒药 2、非核苷类抗病毒药 3、免疫增强剂 作用机制 1、竞争细胞表面的受体,阻止病毒的吸附 2、阻碍病毒穿入和脱壳 3、阻碍病毒生物合成 4、增强宿主抗病能力
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
第一节——抗病毒药
抗HIV药 分类(联合用药) 1、核苷反转录酶抑制剂 2、非核苷反转录酶抑制剂 3、蛋白酶抑制剂 4、融合苷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 分类:嘧啶衍生物、嘌呤衍生物 作用机制: 1、NRTI被宿主细胞胸苷酸激酶磷酸化形成活性三 磷酸代谢物,与相应的内源性核苷三磷酸盐竞争 反转录酶,并被插入病毒DNA,导致DNA链合 成终止。 2、抑制宿主细胞DNA多聚酶表现出细胞毒作用
第44章 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
14
第二节 抗真菌药
真菌感染分为浅部、深部感染两类。 浅部感染由各种癣菌引起,主要发生于皮肤、毛发、 指(趾)甲,发病率高。 深部感染由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等引起,主要发 生于内脏及深部组织,发病率虽低但可危及 生命。
15
抗真菌药分类
按化学结构分类:
一、抗生素类 多烯类——两性霉素B、制霉素
非多烯类——灰黄霉素
碘苷(疱疹净)
[特点]
1. 竞争性抑制胸苷酸合成酶
2. 对DNA病毒有效(如单纯疱疹病毒、牛痘病毒)
对RNA病毒无效(如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
3. 局部用于眼、皮肤疱疹病毒、牛痘病毒感染
对急性上皮性疱疹性角膜炎疗效最好
4. 全身用毒性大。
10
抗流感病毒药(antiinfluenza agents)
核苷反转录酶抑制剂—齐多夫定
脱氧胸苷衍生物
胸苷酸激酶
齐多夫定
三磷酸代谢物
与内源性核苷三磷酸竞争反转录酶,阻止DNA合成
7
【特点】
1. 第一个上市的抗HIV药,治疗AIDS的首选药物; 2. 既抗HIV-1,也抗HIV-2; 3.可降低HIV的发病率,并延长存活期;
4.可降低子宫转移发生率;
23
三、丙烯胺类
特比萘芬 (terbinafine):全身性表浅部抗真菌药 作用机制 选择性抑制真菌膜的角鲨烯环化酶, 抑制麦角固醇合成 癣菌—杀菌作用 念珠菌—抑菌 主要用于浅部真菌病
临床应用
24
四、嘧啶类
氟胞嘧啶:全身性深部抗真菌药 脑脊液中药物浓度高。 【机制】真菌中转化为氟尿嘧啶,抑制胸苷酸合成酶, 阻止尿嘧啶向胸腺嘧啶转换,影响DNA合成。 【作用与应用】 抗白色念珠菌、隐球菌有效,但不如两性霉素B, 二药合用疗效协同。首选治疗隐球菌所致脑膜炎。 25
药理学 第三十七章 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口服和肌注均难吸收,一般采用缓慢静脉滴注。不易通过血脑屏障, 脑膜炎时需配合鞘内注射。主要在肝脏代谢,经肾排泄。
【抗菌作用】
本药对多种深部真菌如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球孢子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等有强大的抑菌作用。 其作用机制是药物与真菌细胞膜中的麦角固醇结合,增加膜的通透性,导致菌体内重要物质如氨基酸、 电解质等外漏,使真菌生长停止或死亡。
病毒(包括DNA病毒和RNA病毒)需寄生于宿主细胞内,并借助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进 行增殖复制。抗病毒药可通过干扰病毒吸附、阻止病毒穿入和脱壳、阻碍病毒在细胞内复制、 抑制病毒释放或增强宿主抗病毒能力等方式呈现作用。。
利巴韦林
利巴韦林(ribavirin,病毒唑)为广谱抗病毒药,对肝炎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 病毒、疱疹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临床主要用于防治流行性感冒、疱疹、腺病毒肺炎等,对甲型、丙 型肝炎及麻疹也有一定的疗效。常见不良反应有头痛、皮疹、血清胆红素升高,大剂量可引起心肌损 害等。有较强的致畸作用,孕妇禁用。
【临床应用】
本药为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选药。静脉滴注治疗深部真菌感染性疾病;真菌性脑膜炎需鞘内注射; 口服仅用于肠道真菌感染;局疗应用可治疗眼部、皮肤及妇科真菌病。
【不良反应】
毒性较大。滴注时可出现寒战、高热、头痛、恶心、呕吐,有时可出现血压下降、眩晕等,滴注过 快可出现心室颤动和心搏骤停。尚有肾损害、低钾血症和贫血,偶见过敏反应。禁用生理盐水配制,应 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滴注前加用解热镇痛药和抗组胺药,滴注液中加一定量的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 松,并加强监护,以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氟胞嘧啶(flucytosine)口服易吸收,穿透力强,分布广,能透过血脑屏障,也可进入关节腔、 腹腔、房水中。对隐球菌属、念珠菌属和球拟酵母菌等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对着色真菌、少数曲 霉菌属有一定抗菌活性。抗菌机制为干扰真菌D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主要用于隐球菌和念珠菌感 染,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疗效较好。单用易产生耐药性,常与两性霉素B合用。不良反应较少,可出 现胃肠道反应、皮疹、发热等,剂量过大时可致肝损害及骨髓抑制。
抗微生物药理(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
药,如对新隐球菌病的 治愈率为75%, 死亡率↓25~30%
不良反应
寒战、高热、恶心呕吐:100%发生,可先用退 热药、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生理量)预防。 静滴太快可致惊厥、心律失常、心停跳止。 肾损害:几乎都出现 过敏 骨髓可逆性抑制:RRC↓、血小板↓。 肝毒性 临床禁止与氨基糖苷类、磺胺类、洋地黄类及噻 嗪类利尿药配伍使用
● 治疗疾病:如中药茯苓、冬虫夏草等
一、抗真菌药
真菌的害处
●真菌感染 :浅表感染,如皮肤、指 (趾)甲等癣病。深部感染:白念珠菌、新 隐球菌、皮炎芽生菌等引起的机体深层组织 及内脏感染。 ●变态反应性疾病 :支气管哮喘、变应 性肺炎、接触性皮炎等 。 ●中毒性疾病 :黄曲霉毒素中毒 、赤霉 菌毒素中毒等。
人工合成广谱抗真菌药,对体表真菌的作用 与灰黄霉素相似,对深部真菌作用不及两性 霉素B,临床常与其合用,效果较好; 主要用于体表真菌病。如耳真菌感染和毛 癣; 长时间使用有肝功能不良反应,停药后即可 恢复.
二、抗病毒药
病毒病主要靠疫苗预防,暂无疗效确实的 药物。 西药:金刚烷胺、吗啉呱、利巴韦林、干 扰素 中药: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黄芪等 病毒吸附到易感细胞上 →病毒穿入或经胞 饮作用而进入细胞内,脱去衣壳 →病毒繁 殖和合成新病毒成分 →新病毒的装配组合 和成熟 →新病毒从细胞释放
连花清瘟胶囊---防治甲型流感药物
抗甲型流感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以岭药业)。 经国内权威科研机构研究证实具有抗甲型H1N1、 H3N2 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以及SARS、手足口 病等多种病毒的作用。 ● 2005 年禽流感发生时,被卫生部列入《人禽流 感诊疗方案(2005 版修订版)》。 ● 2008 年汶川地震发生后,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列入《关于在震区灾后疾病防治中应用中医药方 法的指导意见》。 ● 2009 年甲流发生时,被卫生部列入《人感染 甲型H1N1 流感诊疗方案(2009 版)》 ——成为我国应对病毒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的代 表药物。
第三十六章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ppt-文档资料
两性霉素B(多烯类抗真菌药) 作用机制:与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结合,损伤 膜的通透性,导致细胞内重要物质外漏。
抗菌作用与临床应用:对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 皮炎芽生菌和组织胞浆菌有强大的抑制,甚至出现
杀菌作用。治疗深部真菌首选药。
不良反应:静脉滴注初期或数小时后,常出现寒战、 高热、头痛、恶心、呕吐等。其肾毒性呈剂量依赖 性,约80%患者出现氮质血症。 与氨基甙、呋噻咪、 环孢素等合用可加重肾毒性。
预防措施:滴注前常规给予解热镇痛药、抗组胺药。 静脉滴注应新鲜配制并加入氢化可地松;定期做肝 肾功能、血钾、血及尿常规检查等。
酮康唑(咪唑类抗真菌药) 作用机制:抑制麦角固醇合成中的14-α-去甲基酶而 抗真菌。
抗菌作用与临床应用:广谱抗真菌药;治疗各种浅 表、深部真菌病。
氟康唑、伊曲康唑(三唑类抗真菌药) 作用机制:抑制麦角固醇合成中的14-α-去甲基酶而 抗真菌。
第三十六章 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
问题
常见真菌所致感染? 艾滋病如何治疗?
第一节 抗真菌药
一、灰黄霉素(抗生素类抗真菌药) 作用机制:能干扰微管蛋白聚合形成微管而抑制真菌 有丝分裂,且结构似鸟嘌呤, 能竞争性抑制鸟嘌呤进 入DNA,干扰真菌DNA合成。
抗菌作用与临床应用:抗浅表真菌药,对各种皮肤癣 菌有较强 的抑制作用,包括表皮癣菌属、小孢子菌 属和毛癣菌属。但对深部真菌和细菌无效。
阿昔洛韦 抗病毒机制:抑制DNA多聚酶
抗病毒作用与临床应用:核苷类抗DNA病毒药;
Ⅰ、Ⅱ单纯疱疹病毒 首选药物;主要用于单纯疱疹 性角膜炎、带状疱疹、乙肝等
阿昔洛韦 抗病毒机制:抑制DNA多聚酶
抗病毒作用与临床应用:核苷类抗DNA病毒药;
Ⅰ、Ⅱ单纯疱疹病毒 首选药物;主要用于单纯疱疹 性角膜炎、带状疱疹、乙肝等
化学治疗药—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药理学)
3. 丙烯胺类 特比萘芬
4. 嘧啶类抗真菌药 氟胞嘧啶
两性霉素B
【药理作用】
广谱抗真菌药,几乎对所有真菌均有抗菌活性。对新生 隐球菌、白色念珠菌、芽生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粗球孢子 菌、孢子丝菌等有较强抑菌作麦角固醇结合,从而改变膜通 透性,引起真菌细胞内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甘氨酸等)和电 解质(特别是钾离子)外渗,导致真菌生长停止或死亡。
两性霉素B
【临床应用】
1. 静脉滴注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真菌性脑膜炎时,除静 脉滴注外,还需鞘内注射。如对新生隐球菌病的治愈率为 75%,死亡率下降25%~30%。
2. 口服仅用于肠道真菌感染。 3. 局部应用治疗皮肤、黏膜及眼角膜等表浅部真菌感染。
两性霉素B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1. 较多,常见寒战、发热、头痛、呕吐、厌食、贫血、低血 压、低血钾、低血镁、血栓性静脉炎、肝功能损害、肾功 能损害等。
2. 如事先给予解热镇痛抗炎药、抗组胺药及糖皮质激素,可 减少治疗初期寒战、发热反应的发生。
3. 应定期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等检查以便及时 调整剂量。
第二节 抗病毒药
1. 广谱抗病毒药 利巴韦林、干扰素、转移因子、胸腺肽α1
2. 抗HIV药 齐多夫定、拉米夫定、扎西他宾、司他夫定
3. 抗疱疹病毒药 阿昔洛韦、更昔洛韦、伐昔洛韦、阿糖腺苷
4. 抗流感病毒药 金刚烷胺、金刚乙胺、奥司他韦、扎那米韦
5. 抗肝炎病毒药 拉米夫定、干扰素、阿德福韦、恩替卡韦
利巴韦林
➢ 利巴韦林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鸟苷类衍生物,为广 谱抗病毒药。
➢ 对多种RNA和DNA病毒有效,甲型和乙型流感病 毒、腺病毒、疱疹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 以多种机制抑制病毒核苷酸的合成。 ➢ 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和支气管炎效果较佳。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病毒药与抗真菌药知识点归纳考情分析一、抗真菌药1.浅部真菌感染(局部抗真菌药)致病菌:各种癣菌,发病率高。
2.深部真菌感染(全身抗真菌药)致病菌: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等。
——见于免疫缺陷患者(一)全身性抗真菌药1.两性霉素B①作用:广谱抗真菌药。
对多种深部真菌有强大的抑制作用,高浓度杀菌。
②作用机制:与真菌细胞膜的麦角固醇结合,在膜上形成孔道,从而增加膜的通透性。
注意:细菌不含固醇类物质,对细菌、立克次体、病毒无效,人体细胞含固醇类,因此对人毒性大而严重。
③应用:→主要用于治疗全身深部真菌感染(首选药)→静脉注射用于各种真菌性肺炎、心内膜炎、脑膜炎及尿路感染等;→口服给药用于肠道念珠菌感染;→局部用于指(趾)甲、皮肤黏膜浅部真菌感染。
④不良反应:◇肾损害(主要中毒反应)◇肝损害◇血液系统毒性◇神经系统毒性注意:·滴注前需给患者服用解热镇痛药和抗组胺药。
·滴注液中加生理量的地塞米松可减轻反应。
·不能与氨基糖苷类药物合用,以防肾毒性。
2.氟胞嘧啶①作用机制:在体内转化为5-FU,抑制真菌DNA合成而不抑制哺乳动物细胞合成核酸,故不良反应少。
②抗菌作用:抗菌谱较两性霉素B窄而弱;单用易产生耐药。
对隐球菌属、念珠菌属和球拟酵母菌具有较高抗菌活性。
③临床应用:主要与两性霉素B合用治疗深部真菌感染,可产生协同作用。
3.咪唑类和三唑类抗真菌药①代表药:·酮康唑、氟康唑(是酮康唑的5~20倍)、伊曲康唑②作用机制:·广谱抗真菌药。
·可抑制真菌细胞膜中麦角固醇合成,抑制真菌生长。
③临床应用:·用于对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等深部真菌感染;·也可用于浅部真菌感染(如甲癣)的治疗。
4.特比萘芬①抗菌机制:抑制细胞膜麦角固醇的合成;②抗菌谱:对各种浅部真菌,如:毛癣菌属、小孢子癣菌属、表皮癣菌属均有明显的抗菌活性,体外抗皮肤真菌活性比酮康唑高20~30倍,比伊曲康唑高10倍。
对酵母菌、假丝酵母菌也有抑菌效应。
③应用:口服或外用可治疗由皮肤癣菌引起的甲癣、体癣、股癣、手癣、足癣,效果较好。
5.卡泊芬净【抗菌作用及机制】能有效抑制β(1,3)-D-葡聚糖的合成,从而干扰真菌细胞壁的合成。
有广谱抗真菌活性。
【临床应用】1)适用于治疗念珠菌败血症和各种念珠菌感染;2)难治性或不能耐受其他治疗。
如: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脂质体制剂和(或)伊曲康唑的侵袭性曲霉病的治疗。
3)也用于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真菌感染的治疗。
(二)外用抗真菌药1.咪康唑·广谱抗真菌活性。
·口服吸收差,静脉给药不良反应多,故主要制成2%霜剂和2%洗剂作为外用抗真菌药·治疗皮肤癣菌或假丝酵母菌引起的皮肤黏膜感染。
2.克霉唑·仅限局部应用·治疗表浅部真菌病、皮肤黏膜或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抗真菌谱广,但由于其毒副作用而仅作局部用药的是A.特比萘芬B.克霉唑C.酮康唑D.氟胞嘧啶E.伊曲康唑『正确答案』 B【配伍题】下列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A.两性霉素BB.氟胞嘧啶C.氟康唑D.卡泊芬净E.特比萘芬1.为抑制真菌细胞壁合成的药物的是2.在体内转化为5-FU,抑制真菌DNA合成的是『正确答案』 D.B【多选题】下列抗真菌药物中作用机制是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生物合成的药物是A.两性霉素BB.氟胞嘧啶C.氟康唑D.卡泊芬净E.特比萘芬『正确答案』ACE二、抗病毒药·治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疱疹病毒药物·治疗艾滋病的抗HIV药·治疗肝炎病毒的药物(一)抗病毒药物分类根据药物的作用机制,抗病毒药物可分为以下几类。
(1)穿入和脱壳抑制剂:金刚烷胺、金刚乙胺、恩夫韦地、马拉韦罗。
(2)DNA多聚酶抑制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膦甲酸钠。
(3)反转录酶抑制剂:①核苷类:拉米夫定、齐多夫定、恩曲他滨、替诺福韦、阿德福韦酯;②非核苷类:依法韦伦、奈韦拉平、地拉韦定。
(4)蛋白酶抑制剂:沙奎那韦、利托那韦、英地那韦、奈非地韦和安普那韦等。
(5)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
(6)广谱抗病毒药:利巴韦林、干扰素。
【病毒侵入细胞的过程】(一)抗病毒药物分类根据药物的作用机制,抗病毒药物可分为以下几类。
(1)穿入和脱壳抑制剂:金刚烷胺、金刚乙胺、恩夫韦地、马拉韦罗。
(2)DNA多聚酶抑制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膦甲酸钠。
(3)反转录酶抑制剂:①核苷类:拉米夫定、齐多夫定、恩曲他滨、替诺福韦、阿德福韦酯;②非核苷类:依法韦伦、奈韦拉平、地拉韦定。
(4)蛋白酶抑制剂:沙奎那韦、利托那韦、英地那韦、奈非地韦和安普那韦等。
(5)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
(6)广谱抗病毒药:利巴韦林、干扰素。
(二)常用的抗疱疹病毒药1.阿昔洛韦(无环鸟苷)·更昔洛韦·伐昔洛韦·喷昔洛韦2.碘苷(疱疹净)1.阿昔洛韦(无环鸟苷):①作用特点:→属于鸟嘌呤核苷类似物,抗DNA病毒药物→是目前最有效的抗单纯疱疹病毒(HSV)的药物之一。
→对单纯疱疹病毒(HSV)作用强→与免疫调节剂(α-干扰素)联合应用治疗乙型肝炎有效②临床应用:→口服或静脉注射治疗HSV所致感染如:疱疹性脑炎(首选)→局部应用:治疗疱疹性角膜炎、单纯疱疹和带状疱疹。
③不良反应:较少。
→滴眼及外用可有局部轻微疼痛;→静脉滴注偶有肾损伤;→静脉滴注时漏出血管可致局部炎症或溃疡。
→口服几乎无毒,偶有发热、头痛、皮疹等。
2.更昔洛韦:①作用特点:对HSV及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抑制作用与阿昔洛韦相似,对巨细胞病毒(CMV)的抑制作用强于阿昔洛韦(100倍)。
②临床应用:用于防治免疫缺陷患者和免疫抑制患者的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等——CMV感染;③不良反应:严重,可诱发骨髓抑制,并有潜在的致癌作用。
3.碘苷(疱疹净):①作用特点:▲竞争性抑制胸苷酸合成酶,干扰病毒DNA的复制。
▲对RNA病毒无效。
②临床应用:▲全身应用对宿主有严重毒性反应。
▲仅局部外用治疗单纯疱疹病毒(HSV)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角膜炎、结膜炎。
(三)抗流感病毒药【抗病毒药作用机制】1.金刚烷胺、金刚乙胺——作用于病毒复制早期。
①阻断M2蛋白,阻止病毒脱壳及其RNA的释放;②通过影响血凝素干扰病毒组装;2.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可对抗病毒的传播。
抑制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使病毒难以从感染细胞释放。
3.利巴韦林——抑制病毒核苷酸的合成。
【临床应用】1.金刚烷胺:特异性地抑制甲型流感病毒,用于预防和治疗甲型流感,对乙型流感无效。
2.利巴韦林:抗病毒谱广,对DNA和RNA病毒均有效对宿主毒性大(抑制宿主细胞核酸合成)孕妇禁用!3.奥司他韦(达菲):低浓度即有效抑制病毒颗粒释放,阻抑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的传播,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
(四)抗艾滋病病毒药1.齐多夫定——第一个获准治疗艾滋病的药物。
【作用机制】竞争性抑制RNA反转录酶,抗RNA病毒药(抗逆转录病毒)【临床应用】用于治疗艾滋病及重症艾滋病相关症候群。
2.拉米夫定:▲作用机制同齐多夫定——核苷酸类反转录酶抑制剂▲对HIV包括对齐多夫定耐药的HIV以及乙肝病毒(HBV)均有抗病毒作用;▲细胞毒性低于齐多夫定。
▲单用易产生耐药性,主要与齐多夫定合用。
鸡尾酒疗法:目前国内免费治疗的一线方案为:拉米夫定+司他夫定+奈韦拉平。
(五)广谱抗病毒药——干扰素(IFN-α2b)——【作用机制】通过诱导机体组织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酶而抑制病毒的复制。
注意:对病毒并无直接的杀灭作用;【临床应用】▲生物制剂,口服无效,须注射给药。
▲用于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乙、丙、丁型);▲也可用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及HIV患者的卡波济肉瘤。
【剂型】▲普通干扰素(短效)▲聚乙二醇干扰素(长效PFG-IFN)两种▲每种又可分为α-2a和α-2b【用法和疗程】▲普通IFNα,皮下或肌内注射,每周3次或隔日1次。
▲PEG-IFNα2a,皮下注射,每周1次。
▲疗程1年或更长。
【例题】金刚烷胺对以下哪种病毒最有效A.麻疹病毒B.乙型流感病毒C.单纯疱疹病毒D.甲型流感病毒E.HIV『正确答案』D【例题】通过诱导机体组织产生抗病毒蛋白而抗病毒的药物是A.拉米夫定B.利巴韦林C.阿糖腺苷D.碘苷E.干扰素『正确答案』E【配伍题】A.阿昔洛韦B.利巴韦林C.齐多夫定D.金刚烷胺E.碘苷1.竞争性抑制DNA逆转录酶而抗病毒的药物是2.能抑制病毒DNA多聚酶的抗病毒药是3.毒性大,仅局部应用的抗病毒药4.可抑制病毒mRNA合成的药物为5.阻断M2蛋白,阻止病毒脱壳及其RNA的释放,作用于病毒复制早期的是『正确答案』C A E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