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仪器分析》第七章 分子荧光光谱法 (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荧光光谱曲线
激发光谱:ex max最大激发波长 发射光谱:em max最大发射波长
荧光光谱特征: (1)stokes位移 (2)ex一般不影响em sp的形状 (3)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成镜像关系。
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的关系
A:stokes位移 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之间的波长差值。发射波长比激发波
③能够引起荧光的化学物质较少,应用范围小。 大多数物质本身不会产生荧光,一些物质在加入
某种试剂后能够产生荧光。
Ⅳ、荧光法的应用
1.定量方法
①标准曲线法: 配制一系列标准浓度试样测定荧光强度,绘制
标准曲线,再在相同条件下测量未知试样的荧光强 度,在标准曲线上求出浓度。 ②比较法:
在线性范围内,测定标样和试样的荧光强度, 再进行比较。
2.无机物的荧光分析
无机物能够直接产生荧光并用于测定的很少。可通 过与荧光试剂作用生成荧光配合物、或通过催化或 猝灭荧光反应进行荧光分析。非过渡金属离子的荧 光配合物较多。可用于荧光分析的元素已近70种。
光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入射光与透射光在同 一直线上;荧光分光光度计激发光与发射光相互 垂直;
样品池:紫外可见风光光度计的吸收池两面透光 ,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样品池四面透光。
分子荧光光谱法的特点
①灵敏度高
荧光分析是由试样溶液所发生的荧光的强度来测定试样 溶液中荧光物质的含量。荧光分析的灵敏度不仅与溶液的浓 度有关,而且与紫外光照射强度及荧光分光光度计的灵敏度 有关.因此荧光分析的灵敏度高于一般的分光光度法.最低 检出限比分光光度法低一个数量级以上,适合于痕量物质的 检测。
S1
能 量
T1



外转换

荧 光
磷 振动弛豫 光
S0
l
l l
l
①非辐射跃迁及能量传递过程
振动弛豫(10-12 s) 由于分子间的碰撞,同一电子能级以热能量交
换形式由高振动能级至低振动能级间的跃迁。 激发态分子常常首先发生振动驰豫。
内转换:(10-8s) 同多重度电子能级中,等能级间的无辐射能级交换。 通过内转换和振动驰豫,高激发单重态的电子跃回
6. 荧光强度与浓度的关系
荧光是物质吸收光子之后发出的辐射,荧光强度 (F)与
①荧光物质的吸光程度及其②发射荧光的能力有关:
F = K′(I0—I)
I0 —入射光辐射强度; I —透射光辐射强度; K′—取决于荧光量子产率(Ф)。
溶液浓度较低时:
F K I0 2.303bc
当入射光的λ1 和 I0一定时 : F=Kc
电子激发态的各个振动能级; (2)被激发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各个振动能级的分子通过 无辐射跃迁降落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 (3)降落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的分子继续降 落到基态的各个不同振动能级,同时发射出相应的光量子,这
就是荧光: (4)到达基态的各个不同振动能级的分子再通过无辐射跃迁最
即: 在低浓度时,溶液的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质
的浓度成正比。 ————这是荧光法定量的基础。
7.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1)内部因素
自猝灭——发光物质分子间碰撞而发生的能量无辐射 转移。自猝灭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自吸收——荧光化合物的发射光谱的波长与其吸收光 谱的波长重叠,溶液内部激发态分子所发射的荧光在 通过外部溶液时被同类分子吸收,从而使荧光被减弱。
光致发光
物体依赖外界光源进行照射,从而获得能量,产生激 发导至发光的现象。它大致经过吸收、能量传递及光发射 三个主要阶段,光的吸收及发射都发生于能级之间的跃迁, 都经过激发态。而能量传递则是由于激发态的运动。紫外 辐射、可见光及红外辐射均可引起光致发光。
分子荧光产生机理
1.光谱类型
荧光光谱是物质分子 吸收紫外光后产生的分子 发射光谱。
2.跃迁类型
分子中原子的电子能 级跃迁,伴随振动能级的 跃迁。
荧光和磷光的产生 1.单重态和三重态
基态单重态(singlet state):自旋电子成对,只有一种自旋方向,↑↓,电子 自旋总和是零,光谱项的多重性是1,以S0表示; 谱线的多重性只与价电子的总自旋量子数S有关,其值为2S+1. 当基态电子激发到某高能级时,将有两种激发态: 即受激电子自旋相反与自旋平行:↓↑h、↑↑h。自旋平行时多重性为M = 2 ×1+1=3,称为激发三重态(triplet state),用T表示。自旋相反时多重性为1 ,称为激受单重态,用S表示。
激发单重态S与激发三重态T的不同点:
(1)S态电子自旋相反,T态电子自旋平行; (2)ts = 10-8 s, tT = 10-4 ~ 1 s; 基态单重态到激发单重态的激发为允许跃迁,基
态单重态到激发三重态的激发为禁阻跃迁。
分子内的光物理过程
内转换
振动弛豫 内转换 系间跨越
S2 T2
荧光的影响因素
(1)分子产生荧光必须具备的条件
(1)具有合适的刚性与共平面结构。只有少数具有某些结构 特性的体系才会产生荧光现象。 (2)分子内及分子环境中没有诱导非辐射跃迁基团。
满足以上条件的分子具有一定的荧光量子 产率:
荧光量子产率Φ
物质分子发射荧光的能力用荧光量子产率(Φ) 表示:
具有很强的荧光。如荧光素和酚酞有相似结构,荧 光素有很强的荧光,酚酞却没有。
(4)取代基效应:苯环上有吸电子基常常会 妨碍荧光的产生;而给电子基会使荧光增强。
化合物
C6H6(苯) C6H5COOH C6H5NO2 C6H5CH3 C6H5OH C6H5OCH3 C6H5NH2 C6H5CN
相对荧光强度 10 3 0 17 18 20 20 20
含重原子的溶剂(碘乙烷、四溴化碳)使荧 光减弱,磷光增强。
④溶解氧
往往使荧光强度降低。
Ⅲ、荧光分析仪
测量荧光的仪器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 激发光源、样品池、双单色器系统、检测器。
I0 F
I
(1)光源:
钨灯,汞灯,氙灯wenku.baidu.com激光
激发光源应具有稳定性好、强度大、适用波长范 围宽等特点。其中稳定性:影响测定的重现性和精密 度,强度:影响测定的灵敏度。
单色器: 第一单色器——选择激发光波长λ1 (>250nm的紫外
光),称为激发单色器。 第二单色器——选择(测量)发射光(荧光)波长λ2 ,
与激发光入射方向垂直,称为荧光单色器。
样品池: 采用低荧光材料,通常为石英池。
检测器: 光电倍增管。
问题: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吸收池与荧光分光光度计有 什么区别?
荧光强度F与光源的辐射强度I0有关,因此增大光源辐 射功率I0可提高荧光测定的灵敏度。
(2)环境因素
①温度 温度对荧光的影响很大。 温度降低会减少碰撞和非辐射失活的概率,
因此会增加荧光强度。例如:荧光素的乙醇溶液 在0℃以下每降低10℃,荧光产率增加3%,当温 度降低至-80 ℃时,荧光产率为100%。
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
系间窜越(10-8 s) 不同多重态,有重叠的转动能级间的非辐射跃
迁。改变电子自旋,禁阻跃迁,通过自旋-轨道耦 合进行。
外转换:(10-8 s) 激发态分子与溶剂或其他溶质相互作用和能
量转换而使荧光(或磷光)减弱甚至消失的过程。 荧光强度的减弱或消失,称为荧光熄灭或猝
电子跃迁类型 * → 的荧光效率高,系间窜跃至三重态的
的速率常数较小,有利于荧光的产生。
共轭效应 含有* → 跃迁能级的芳香族化合物的荧光
最常见且最强。具有较大共轭体系或脂环羰基结构 的脂肪族化合物也可能产生荧光。
(3)平面刚性结构效应 可降低分子振动,减少与溶剂的相互作用,故
②pH值 含有酸性或碱性取代基的芳香化合物的荧光与
pH有关。pH的变化影响了荧光基团的电荷状态, 从而使其荧光发生变化。
化合物 C6H5OH C6H5O— C6H5NH2 C6H5NH3 +
相对荧光强度 18 0 20 0
③溶剂
溶剂极性增加,有时会使荧光强度增加,荧 光波长红移。
若溶剂和荧光物质形成氢键或使荧光物质电 离状态改变,会使荧光强度、荧光波长改变。
第七章 分子荧光光谱法 Molecular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荧光是指一种光致发光的冷发光现象。
当某种常温物质经某种波长的入射光 (通常是紫外线)照射,吸收光能后 进入激发态,并且立即退激发并发出 比入射光的的波长长的出射光(通常 波长在可见光波段);而且一旦停止 入射光,发光现象也随之立即消失。 具有这种性质的出射光就被称之为荧 光。
灭。
②辐射跃迁
荧光: 受光激发的分子经振动驰豫、内转换、振动驰
豫到达第一电子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多为 (S1 →S0),以辐射的形式失活回到基态,发出荧 光。
由于无辐射使分子吸收的能量有部分损失,因 此荧光的能量比吸收的能量小,即荧光波长一般比 激发光波长长。
荧光产生的过程:
(1)处于基态最低振动能级的荧光物质分子受到紫外线的照 射,吸收了和它所具有的特征频率相一致的光线,跃迁到第一
后回到基态的最低振动能级.
磷光:
若第一激发单重态的分子通过系间窜跃到达第 一激发三重态,再通过振动驰豫转至该激发的最低 振动能级,然后以辐射的形式回到基态,发出的光 线称为磷光。
由于激发三重态能量较激发单重态低,所以磷 光的波长比荧光的波长稍长。
磷光仅在很低的温度或黏性介质中才能观测到。 因此磷光很少应用于分析。
(2)超强基团 氧负离子(-O-)
强给电子基团 二烷基氨基(-NR2)、烷基氨基(-NHR)、氨基(-NH2) 、羟基(-OH)、烷氧基(-OR)
中等基团 酰胺基(-NHCOR)、酰氧基(-OCOR)
弱给电子基团 烷基(-R)、羧基甲基(-CH2COOH)、苯基(-Ph)
(5)荧光与金属螯合物
荧光波长/nm 270~310 310~390
270~320 285~365 285~345 310~405 280~360
C6H5Cl C6H5Br C6H5I
7
275~345
5
290~380
0
(1)吸电子基团是当取代基取代苯环上的氢后,苯环上 电子云密度降低的基团;反之,苯环上电子云密度升高的 叫供电子基团。
光源、单色器、光路、样品池、检测器
(1)光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光源为氘灯 与钨灯;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光源为氙灯,强度更 大。
(2)单色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只有一个单 色器,荧光分光光度计包含激发、发射两个单色 器。
问题: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吸收池与荧光分光光度计有 什么区别?
发射荧光的分子数 发射的光子数 Φ = 激发态的分子数 =吸收的光子数
Φ与失活过程的速率常数k有关:

kf
k f ki kec kic
凡是使荧光速率常数kf增大而使其他失活过程(系 间窜越、外转换、内转换)的速率常数减小的因 素(环境因素和结构因素)都可使荧光增强。
(2)荧光与结构的关系
单重态: 一个分子中所有电子自旋都配对的电 子状态。
三重态: 有两个电子的自旋不配对而平行的状 态。
大多数有机物分子含有偶数电子,这些电子成对且 自旋方向相反地存在于各个原子或分子轨道上。所 以大多数分子在基态时处于单重态。
当分子受光照射时,若光子能量恰好等于分子的某 两个能级的能量之差,则分子吸收光子并从基态跃 迁到第一激发态或更高的激发态中的某个振动能级。 但其自旋方向不会立刻改变,分子仍处于单重态。 持续一段时间后,激发态电子的自旋可能倒转,生 成三重态。
比UV ~ Vis高2-4个数量级,检测下限:0.1 ~ 1 µg/cm-3. 在合适 的条件下,可以达到单分子水平。
②选择性好。 凡是会发生荧光的物质首先必须会吸收一定频率
的光,但会吸收光的物质却不—定会产生荧光。对于 某一给定波长的激发光,产生荧光的物质发出的荧光 波长也不相同,只要控制荧光分光光度计中激发光和 荧光单色器的波长便可得到选择性良好的方法.
长长,振动驰豫消耗了能量。 B. 发射光谱的形状与激发波长无关 电子跃迁到不同激发态能级,吸收不同波长的能量(如
能级图λ1,λ2),产生不同的吸收带,但均回到第一季 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在跃迁回到基态,产生波长一定 的荧光。 C 镜像规则 通常荧光发射光谱与它的吸收光谱(与激发光谱形状一 样)成镜像对称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