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系统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叉性瘫痪。
– 脑干运动神经核受损:病灶 同侧的颅神经麻痹。
– 已交叉的皮质脊髓束受损: 病灶对侧的中枢性瘫痪。
中脑大脑脚 Weber 综合征
– 临床表现为病灶同侧动眼神 经麻痹(眼睑下垂、眼球处于 外下斜位、瞳孔散大、对光 反射消失、复视出现),
起源巨大锥体细胞(Betz细胞) 的神经纤维:直接支配四肢远 端肌的α-运动神经元;与手 精细运动有关。
其它锥体细胞起源神经纤维: 有中间神经元参与,间接控制 运动。
编辑版pptppt
6
半 卵 圆 中 心 和 内 囊
编辑版ppt
7
内囊
编辑版ppt
8
锥体束在中脑
30
2. 前根损害:
瘫痪的分布呈节段型。
腰5前角损害引致胫前肌瘫痪。
临床疾病: 髓外肿瘤,椎骨病变。 但后根也常同时受损---根性 疼痛(后根受损表现)。
编辑版ppt
31
3. 神经丛或周围神经损害:
编辑版ppt
32
四. 锥体系统损害的定位诊断:(二)上运动神 经元损害的定位诊断
1. 皮层型运动神经损害
1. 皮层型:大脑皮层中央 前回与运动前区(Brodmann第 4,6域) 损毁症状:单肢(上肢,下肢, 或面部的肌肉)瘫痪。对侧性。 刺激症状: Jackson癫痫-从口角或拇指 抽搐开始,扩散至整个肢体 和/或全身。 临床疾病: 脑肿瘤,脑外伤,脑血管病。
编辑版ppt
33
2. 内囊型运动神经损害
上肢:内上方,下肢:外下方。
编辑版ppt
23
延髓锥体:上肢:背侧, 下肢:腹侧。
编辑版ppt
24
锥体交叉,皮质脊髓侧/前束。
75%~90% 锥体束在锥体下部交叉形成皮质脊髓侧束(支配对侧),
(皮质脊髓侧束也有少量同侧纤维)
25%~10% 锥体束在锥体下部不交叉,形成同侧皮质脊髓前束。
(皮质脊髓前束可缺如,罕见含有全部锥体束纤维)
– 后外侧细胞群:肢体近端和 中间段的屈肌和收肌。
– 后后外侧细胞群:肢体远端 肌。
隔肌(颈段C3,4,5)。会阴和肛 门周围肌(S3-S5)。
– 中央细胞群:
编辑版ppt
28
四. 锥体系统损害的定位诊断
(一)中枢性瘫痪与周围性瘫痪的鉴别
编辑版ppt
29
(一),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定位诊断 又称下运动神经元麻痹,或周围性瘫痪。
1. 运动皮层中枢:大脑皮层中央前回(Brodmann第4域),倒 置人形。
编辑版ppt
17
2 .传导部分(锥体束):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s):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皮质脑干束.
编辑版ppt
18
2 .传导部分:皮质脑干束(皮质桥延束或皮质延髓束)
除了面神经核下部与舌下神经核外, 其他颅神经运动核均接受两侧大脑皮质的支配。
编辑版ppt
19
皮质脑干束在内囊走行: 膝部。
编辑版ppt
20
皮质脊髓束在内囊走行: 后肢的前2/3部
上肢:前, 躯干:中, 下肢:后。
编辑版ppt
21
锥体束在中脑走行:
大 脑 脚 中 3/5 部
皮质延髓束:内侧
。
皮质脊髓束:外侧。上肢:内; 躯干:中; 下肢:外。
编辑版ppt
22
锥体束在脑桥走行: 脑桥基底部。
– 传导部分:锥体束(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皮质脑 干束)和脊肌束。
– 周围部分:肌肉运动终板。
2级神经元传导
–上
运
动
神
经
元
:
主要是位于运动皮层的锥体细胞及其下行纤维(锥体束)。
–下
运
动
神
经
元
:
脑干的躯体运动核、脊髓运动神经元及其下行纤维(脊肌束)。
编辑版ppt
16
三. 运动传导束在神经系统各部的排列
编辑版ppt
25
脊髓:
皮质脊髓侧束
上肢:内;躯干:中;下肢:外。
编辑版ppt
26
脊髓:锥体系统下行支配和分布
上肢(颈膨大C5-T2):占 50%。
躯干(T3-T12):20%。
下肢(腰膨大L1-S2): 30%。
皮质脊髓前束一般仅达上胸部 (T6),小部分支配同侧,大部 分经白质前连合交叉支配对侧,
运动系统 MOTOR SYSTEM
一. 躯体运动的分类和控制
编辑版ppt
1
随意和不随意躯体运动均是通过支配脊髓α-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 经元)而控制运动的。下运动神经元是运动的最后通路。
编辑版ppt
2
二. 锥体系统的组成:中枢部分,传导部分,周围部分(肌肉运动 终板)。
运动皮层中枢: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与运动前区(Brodmann第4,6域)
– 支配躯干肌,上肢近端肌 和颈肌的运动核。
一侧锥体束损害,因皮质脊髓 前束双侧分布,不出现躯干 (呼吸)肌瘫痪。
编辑版ppt
27
前角细胞
在脊髓形成纵形6个细胞柱或群。
躯干肌肉
– 前内侧细胞群:脊柱浅肌。 腹壁某些肌。
– 后内侧细胞群:脊柱深肌。
四肢肌肉(仅见颈膨大和腰膨大)
– 前外侧细胞群:肢体近端和 中间段的伸肌和展肌。
编辑版ppt
3
锥体束的组成
人锥体系统神经纤维约100 万根。 中央前回与运动前区 (Brodmann第4,6域):60%。 感觉皮层中枢(Brodmann第 3,1,2,5,7域)等:40%。
编辑版ppt
4
锥体束的组成
仅3%起源于中央前回第五层的 巨大锥体细胞(Betz细胞),而 绝大部分起源于中央前回第五 层的其它锥体细胞。
1. 脊髓前角损害:
瘫痪的分布呈节段型。 – 如:L3,L4病变引起股四头
肌驰缓性瘫痪, – C5病变引起三角肌驰缓性瘫
痪。 临床疾病: 急性病变: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 即小儿麻痹症(一般无肌束颤动)。 慢性病变: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 手小肌肉萎缩常见于脊髓空洞症 --脊髓前角损害,伴痛触觉分离。
编辑版ppt
“三偏”征
– 对侧偏身性瘫痪(传导束型或 中枢性) 。即下部面肌瘫痪 (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等) 和中枢性舌瘫(舌偏向病灶 对侧),对侧上下肢中枢性 瘫痪,但躯干肌不瘫痪。
– 还可影响感觉传导束:对侧 偏身性感觉障碍。
– 也可影响视觉神经传导束: 对侧同向偏盲。
临床疾病:脑血管病。
编辑版ppt
34
3. 脑干型(中脑损害)
编辑版ppt
9
锥体束在脑桥
编辑版ppt
10
锥体束在延髓
编辑版ppt
11
锥体交叉
编辑版ppt
12
锥体束在脊髓
编辑版ppt
13
锥体束,脊髓前角和前根
编辑版ppt
14
周围神经和肌肉运动终板
编辑版ppt
15
二. 锥体系统的组成:
3部分:
– 中枢部分: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与运动前区(Brodmann第4,6 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