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分层概述ppt课件
合集下载
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PPT课件
![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1939514dd3383c4ba4cd2a9.png)
❖ 社会分层包含两个方面:
❖ 分,即根据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划分为不同的类属或 集团;
❖ 层,即根据一定标准而划分的类属或集团之间存在 着高低有序的关系,即存在着纵向层次。
❖ 社会分层的特征:
❖ 1、社会分层的久远性 ❖ 2、社会分层的普遍性 ❖ 3、社会分层的社会定势化 ❖ 4、社会分层的差异性 ❖ 5、社会分层对人的影响
❖ 4、阶级制度 ❖ 阶级制度是一种主要以经济地位为基础的分层形式。 ❖ “阶级”(class)一词,最初泛指社会中具有相同或相似
社会地位的人构成的各种群体。
❖ 马克思认为,阶级是按人们的经济地位来划分的地位群体 ❖ 列宁认为,阶级是指依据社会资料的不同占有状况及其相互
关系所形成的社会集团 ❖ 马克斯·韦伯认为,阶级是按照社会成员的经济地位划分的,
第九章 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
学习目的与要求 ❖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会分层的基本概念、特征、
标准与方法,系统掌握社会分层的各种理论,科学 地认识中国社会分层结构及其发展趋势。掌握社会 流动的概念与理论,明确社会流动的基本类型,认 识社会流动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学会运用社会分层 与社会流动的基本知识分析各种社会分层与流动现 象。
利越大。
❖ 2、身份制度
❖ 身份的两个解释:
❖ 1、指一定的情景中对角色所做的区别,即人们在 角色关系网络中所处的地位,它是在人们社会互动 中使用的概念。
❖ 2、指人们对社会结构中某一位置的评价,即关于 社会声望和社会名誉的评价,这是从社会分层意义 上使用的。
❖ 身份制度是对各类社会成员进行社会声望评价并将 其规范化、体系化的制度,它规定了不同类别的社 会成员有不同的权利和机会,而且不同类别的社会 成员难以改变自己的身份。
社会学课件 07社会分层
![社会学课件 07社会分层](https://img.taocdn.com/s3/m/623ac8dace2f0066f533223f.png)
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 社会流动的实质,就是权力、财富、地位、声望等决 定着社会分层的因素在社会成员乊间进行的再分配。
1.
社会流动 social mobility:人们在社会结构中从一
社会流动的类型
2.
3.
垂直流动vertical mobility不水平流动lateral mobility 代际流动intergenerational mobility 不代内流动intragenerational mobility 群体流动不个体流动
具有社会行为示范功能 体现社会规范和价值观 缓冲社会利益矛盾
中产阶级的社会功能
2004年,国家统计局:目前中国中等收入家庭年 收入6万-50万 陆学艺2002年指出,中国有中产阶级8000万人 ,中国中产阶级每年增长1%,20年,中产达到 40%。 周晓虹五个大城市调查,有11.9%的中产阶级 麦肯锡咨询公司:中国到2011年,中产阶级人数 将增至2.9亿人,占城市人口的44%,到2025年 ,占到城市人口的75%。
中下层在逐步缩小:农业劳动者从78年的 67.4%下降到2009年的40%,商业服务业不 产业工人在分化 社会的中间阶层已经出现并丏丌断壮大 掌握和运作经济资源的阶层正在兴起和壮大 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的基本构成成分已经具备 现代化的流动机制已经出现
城市化严重滞后,丌利亍农业劳动者阶层 缩小和社会中间层的扩大 社会政策缺位 过时的制度阻碍阶层间的流动,如户籍制, 高等教育制 社会流通渠道丌够畅通,有形成阶层固化 的趋势。
非精英 A C
B
D
《社会分层》PPT课件
![《社会分层》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92f3ae067ec102de3bd894d.png)
第四,财产关系最终依靠政治权力的保护。 第五,注重阶级构成,或更广泛地说,社会
构成的结构性要素。 第六,马克思的阶级概念是他的整个社会变迁
理论中的一部分。
19
(二)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
1、把市场的竞争力作为划分阶级的标准的, 而不涉及在所有制中所处的地位的。
客观的产权状况与市场竞争中的个人相互交织,真正 构建了阶级。韦伯区分出资本主义社会里存在四个社 会阶级: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缺乏财产的知识分 子与专业人士、凭借教育和财产获得优势的阶级,他 们在基于市场处境的报酬获取渠道方面相差甚远。韦 伯指出,这四个阶级之间的流动是封闭的。
A、若封闭性程度较低,大部分社会成员能够通过社会流动获 得一定的成功,社会分层就会激励社会成员努力学习和工作, 不断竞争,争取较好的社会地位,形成强大的动力机制,有力 的推动社会的发展。 B、若封闭性程度较高,较低阶层的社会成员不能通过社会流 动改变自己的低地位状况,就会对社会产生不满的情绪,基于 共同的利益诉求,产生群体意识,进而引发一些反社会行为。
10
(三)阶级与阶层
1、阶级
①阶级是指在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中居 于相同地位的人构成的群体。 ②达伦多夫将阶级理解为在某方面具有共同 利益的社会成员组成的社会群体。 ③美国社会学家伦斯基认为阶级是在各种权力、特权和声 望方面处于相似地位的社会成员所构成的社会群体。
2.阶层
第一,阶层是一个阶级内部的层次划分,如土地革命时期, 曾将农民阶级划分为富农、中农、贫农三个阶层。
20
2、社会分层的三个要素即财产、权力和声望
声望的差异产生了地位群体或阶层。 财富、权力和声望三者之间往往是彼此相关的、 紧密相连的。这三个方面中的任何一方都可以 转化为其他两个方面。
构成的结构性要素。 第六,马克思的阶级概念是他的整个社会变迁
理论中的一部分。
19
(二)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
1、把市场的竞争力作为划分阶级的标准的, 而不涉及在所有制中所处的地位的。
客观的产权状况与市场竞争中的个人相互交织,真正 构建了阶级。韦伯区分出资本主义社会里存在四个社 会阶级: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缺乏财产的知识分 子与专业人士、凭借教育和财产获得优势的阶级,他 们在基于市场处境的报酬获取渠道方面相差甚远。韦 伯指出,这四个阶级之间的流动是封闭的。
A、若封闭性程度较低,大部分社会成员能够通过社会流动获 得一定的成功,社会分层就会激励社会成员努力学习和工作, 不断竞争,争取较好的社会地位,形成强大的动力机制,有力 的推动社会的发展。 B、若封闭性程度较高,较低阶层的社会成员不能通过社会流 动改变自己的低地位状况,就会对社会产生不满的情绪,基于 共同的利益诉求,产生群体意识,进而引发一些反社会行为。
10
(三)阶级与阶层
1、阶级
①阶级是指在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中居 于相同地位的人构成的群体。 ②达伦多夫将阶级理解为在某方面具有共同 利益的社会成员组成的社会群体。 ③美国社会学家伦斯基认为阶级是在各种权力、特权和声 望方面处于相似地位的社会成员所构成的社会群体。
2.阶层
第一,阶层是一个阶级内部的层次划分,如土地革命时期, 曾将农民阶级划分为富农、中农、贫农三个阶层。
20
2、社会分层的三个要素即财产、权力和声望
声望的差异产生了地位群体或阶层。 财富、权力和声望三者之间往往是彼此相关的、 紧密相连的。这三个方面中的任何一方都可以 转化为其他两个方面。
《社会分层概述》课件
![《社会分层概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94ed59d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6e.png)
《社会分层概述》PPT课 件
社会分层是指社会中各个群体之间存在的层次差异,在不同的层级中有不同 的权力、财富和社会地位。
社会分层的定义
社会分层是指根据人们的财富、职业、教育水平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差异,将人群分为不同的社会层级。
社会分层的分类
种姓制度
基于血统和社会地位的传统 分类方式,如印度的种姓制 度。
经济分层
根据财富和经济地位进行的 分类,如富人、中产阶级和 贫困人口。
职业分层
根据职业类型和社会地位进 行的分类,如医生、律师和 农民。
社会分层的原因
1 经济差异
财富和资源分配不均,导 致社会分层的存在。
2 教育和技能
教育和技能水平的不同也 是社会分层的一个重要原 因。
3 社会背景
个人出身和家庭背景也会 对社会地位产生影响。
社会分层的影响
不平等
社会分层导致资源和机会不平 等,增加社会不公平现象。
社会动态
社会分层会影响人们的交往和 社会流动,形成社会层级。
社会压力
社会分层可能导致人们感到焦 收入不平等
收入差距加大可能导致社会紧张局势。
2
教育机会不均
教育资源不均衡会加剧社会分层。
3
社会流动减缓
社会流动性降低可能导致社会不公正。
社会分层的应对策略
1 公平税收政策
通过公平的税收政策来减 少财富差距。
2 教育机会均等
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使 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 的潜力。
3 社会福利保障
建立社会福利制度,提供 基本的保障和支持。
结论和总结
社会分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对个体和整个社会都有深远的影响。了解 社会分层并寻找应对策略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
社会分层概述 ppt课件
![社会分层概述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0bbf1840b1c59eef9c7b478.png)
➢ 社会分层和社会差别 的广泛存在是社会犯 罪的重要根源。
19
通常运用的一些标准: 收入 职业 受教育程度 权力
14
4、社会分层的社会作用
功能学派与冲突学派对此进行了长期的争论。
肯定:
功能学派:“戴维斯—穆尔”理论 在社会中,总有一些位置比其它位置更为重要,这些
重要职位需要有专门技能的人来填充。 在社会中,只有一部分人具备填充重要职位的天赋。 而将天赋转换为才能,人们需要接受训练,为此做出
牺牲。 要诱使有天赋之人做出牺牲,接受训练,这些未来的
重要职位必须配有特权,超比例地占有社会稀缺资源
15
拥有稀缺、理想的资源是承担这些重要职 位的权利。
对社会资源不同程度的占有使不同阶层拥 有不同地位和声望,从而导致制度化的社 会不平等,即社会分层。
社会不平等不仅是具有积极功能的,也是 不可避免的
17
客观评价:
积极作用:
由于社会分层现象的存在,
使社会在生产力水平不能 满足全体成员需要的情况 下,能够保证一部分人把 全部精力投入到社会创造 性活动中去,从而推动社 会的进步。
社会分层促使了社会竞争
机制的形成,作为一种动 力机制,它推动了社会的 发展。
18
消极作用:
➢ 一些由于制度或体制 原因所形成的社会分 层不可避免地要形成 阶级和阶层的对抗与 斗争。
马克斯·韦伯的“三位一体”分层
理论 ❖ 韦伯是西方分层研究的开拓者 ❖ 该理论认为,在研究社会不平
等时,既要考虑经济因素,也 要考虑政治和社会因素。主张 从收入、权力、声望三个角度 综合考察一个社会的分层和不 平等问题。 ❖ 该理论对西方分层研究的影响 确定多元分层标准 具有连续性的定量标准 注重主观评价
19
通常运用的一些标准: 收入 职业 受教育程度 权力
14
4、社会分层的社会作用
功能学派与冲突学派对此进行了长期的争论。
肯定:
功能学派:“戴维斯—穆尔”理论 在社会中,总有一些位置比其它位置更为重要,这些
重要职位需要有专门技能的人来填充。 在社会中,只有一部分人具备填充重要职位的天赋。 而将天赋转换为才能,人们需要接受训练,为此做出
牺牲。 要诱使有天赋之人做出牺牲,接受训练,这些未来的
重要职位必须配有特权,超比例地占有社会稀缺资源
15
拥有稀缺、理想的资源是承担这些重要职 位的权利。
对社会资源不同程度的占有使不同阶层拥 有不同地位和声望,从而导致制度化的社 会不平等,即社会分层。
社会不平等不仅是具有积极功能的,也是 不可避免的
17
客观评价:
积极作用:
由于社会分层现象的存在,
使社会在生产力水平不能 满足全体成员需要的情况 下,能够保证一部分人把 全部精力投入到社会创造 性活动中去,从而推动社 会的进步。
社会分层促使了社会竞争
机制的形成,作为一种动 力机制,它推动了社会的 发展。
18
消极作用:
➢ 一些由于制度或体制 原因所形成的社会分 层不可避免地要形成 阶级和阶层的对抗与 斗争。
马克斯·韦伯的“三位一体”分层
理论 ❖ 韦伯是西方分层研究的开拓者 ❖ 该理论认为,在研究社会不平
等时,既要考虑经济因素,也 要考虑政治和社会因素。主张 从收入、权力、声望三个角度 综合考察一个社会的分层和不 平等问题。 ❖ 该理论对西方分层研究的影响 确定多元分层标准 具有连续性的定量标准 注重主观评价
社会学概论 社会分层 PPT
![社会学概论 社会分层 PPT](https://img.taocdn.com/s3/m/9ae67b9b5fbfc77da269b160.png)
社会分配制度的不平等性
• 社会分配制度的不平等性:
各个社会中主要的分配原则有按需分配的原则、按劳分 配的原则、按贡献分配的原则、按财产分配的原则、 按权力分配的原则等。
分配制度的不平等性即各种报酬不会是完全平均地分配 给每个社会成员。
社会分配制度的原则
• 各个社会中主要的分配原则有: – (1)按需分配的原则; – (2)按劳分配的原则; – (3)按贡献分配的原则; – (4)按财产分配的原则; – (5)按权力分配的原则等。
(3)分析一个社会的分层体系可使我们认识该社会 中各种不平等的程度、特性和结构,并且可以进行 历史比较和各个不同社会之间的比较。由于社会层 级的多元性,使得社会中存在着多元化的阶层结构。
三、社会分层的后果
社会分层对社会成员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影响 居于不同阶级和阶层的社会成员在生活机会上有明显的 差别。
社会阶层之间的对抗性可能会增强。
对社会不平等的理论解释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派:
• 保守主义理论解释的基本要点是:社会不平等是社 会所需要的,因而是合理的。
• 激进派的理论要点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并不在于 社会本身的需要,而是由于社会中的一部分人或集 团通过各种强制性的手段(甚至是暴力手段)来剥 夺另外的人或集团的利益,从而使自己在社会分配 中获得更多的报酬。
阶层:
(1)阶层是一个阶级内部的层次划分;
(2)阶层是那些不能用阶级标准去划分的社会群体;
(3)阶层是泛指所有具有不同地位的社会群体。
社会分层体系
现代社会中,社会阶层划分的标准是多元化的。
(1)社会阶层划分的标准:收入、职业、教育、声 望是划分社会阶层的重要标准。
(2)由于社会阶层划分的多元性,使得在社会中存 在着多元化的阶层结构。
社会学概论第九章 社会分层与流动PPT课件
![社会学概论第九章 社会分层与流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af6d5be866fb84ae55c8d29.png)
非结构性流动 ——又称自由流动,指在社会基本结构不变的 情况下,由于个人的原因所造成的社会流动。Biblioteka 27三、合理社会流动及其意义
1、什么是合理流动:
从量的角度看: 要适量。
从质的角度看: 一种社会流动是否合理,主要看它是否有
利于社会发展,并符合现代社会中的机会均等 原则。
28
Q&A问答环节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问学问,边学边问。
对于经济、社会和政治三个标准,韦伯 解释说,它们有时是相互联系,甚至是相互 重叠的,但它们之间并没有因果决定关系。
在实际运用中可根据特定社会现实状况, 将其中一个标准放在突出的地位上,以确定 分层中轴的问题。
13
第三节 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分层的方法与标准 1、方法 社会学对分层研究的方法一般有主观 法和客观法两种。
He is quick and eager to learn. Learning is learni ng and asking.
29
结束语 CONCLUSION
感谢参与本课程,也感激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积极的参与。课程 后会发放课程满意度评估表,如果对我们课程或者工作有什么建议和 意见,也请写在上边,来自于您的声音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和帮助, 大家在填写评估表的同时,也预祝各位步步高升,真心期待着再次相 会!
30
感谢聆听
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 or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第九章 社会分层与流动
➢ 社会分层概述 ➢ 社会分层理论 ➢ 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 ➢ 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 ➢ 社会流动
1、什么是合理流动:
从量的角度看: 要适量。
从质的角度看: 一种社会流动是否合理,主要看它是否有
利于社会发展,并符合现代社会中的机会均等 原则。
28
Q&A问答环节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问学问,边学边问。
对于经济、社会和政治三个标准,韦伯 解释说,它们有时是相互联系,甚至是相互 重叠的,但它们之间并没有因果决定关系。
在实际运用中可根据特定社会现实状况, 将其中一个标准放在突出的地位上,以确定 分层中轴的问题。
13
第三节 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分层的方法与标准 1、方法 社会学对分层研究的方法一般有主观 法和客观法两种。
He is quick and eager to learn. Learning is learni ng and asking.
29
结束语 CONCLUSION
感谢参与本课程,也感激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积极的参与。课程 后会发放课程满意度评估表,如果对我们课程或者工作有什么建议和 意见,也请写在上边,来自于您的声音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和帮助, 大家在填写评估表的同时,也预祝各位步步高升,真心期待着再次相 会!
30
感谢聆听
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 or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第九章 社会分层与流动
➢ 社会分层概述 ➢ 社会分层理论 ➢ 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 ➢ 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 ➢ 社会流动
第十三章 社会分层 《社会学概论》PPT课件
![第十三章 社会分层 《社会学概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098577e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40.png)
制,整个社会的职业一般会出现结构性向上 流动趋势。 2. 经济体制转轨对我国分层结构的影响
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特点
三、当前我国社会阶层结构
1.当前我国的社会阶层的划分依据 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
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
三、当前我国社会阶层结构
2.10个社会阶层的界定 (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 (2)经理人员阶层 (3)私营企业主阶层 (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5)办事人员阶层 (6)个体工商户阶层 (7)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 (8)产业工人阶层 (9)农业劳动者阶层 (10)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 社会不平等是对垂直分化所产生的各阶级、各阶层之间关 系的集中概括。
• 两对范畴:
1.法律上的不平等与事实上的不平等 2.稳定性不平等与暂时性不平等
第二节 社会分层的有关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观点及其在现代社会遇到的挑 战
A.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基本观点
所谓阶级就是由那些对生产资料具有相同关系的人们所 组成的社会集团。
二、韦伯的社会分层观点及其影响
1.韦伯三位一体的分层模式 财富、权力和声望 ,三者彼此相关、可以相互转化。
2.三位一体分层模式的影响 韦伯分层模式对现代西方社会分层的影响重大,主要体现
在: ①采用多元分层标准。 ②采用了具有连续性的定量标准。 ③引进了主观分层标准。
职业声望观 北京市居民职业声望调查
• 社会分化分为:水平分化与垂直分化。 • 社会分化的特征:功能专一化和地位多样化。 • 社会分化的后果:
其一,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整体功效。 其二,社会分化对整个社会系统的协调提出了更高要 求,加大了社会整合的难度。
四、社会不平等
• 社会不平等指的是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 在占有量、获取机会和满足需求的程度上存在着差异。
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特点
三、当前我国社会阶层结构
1.当前我国的社会阶层的划分依据 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
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
三、当前我国社会阶层结构
2.10个社会阶层的界定 (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 (2)经理人员阶层 (3)私营企业主阶层 (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5)办事人员阶层 (6)个体工商户阶层 (7)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 (8)产业工人阶层 (9)农业劳动者阶层 (10)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 社会不平等是对垂直分化所产生的各阶级、各阶层之间关 系的集中概括。
• 两对范畴:
1.法律上的不平等与事实上的不平等 2.稳定性不平等与暂时性不平等
第二节 社会分层的有关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观点及其在现代社会遇到的挑 战
A.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基本观点
所谓阶级就是由那些对生产资料具有相同关系的人们所 组成的社会集团。
二、韦伯的社会分层观点及其影响
1.韦伯三位一体的分层模式 财富、权力和声望 ,三者彼此相关、可以相互转化。
2.三位一体分层模式的影响 韦伯分层模式对现代西方社会分层的影响重大,主要体现
在: ①采用多元分层标准。 ②采用了具有连续性的定量标准。 ③引进了主观分层标准。
职业声望观 北京市居民职业声望调查
• 社会分化分为:水平分化与垂直分化。 • 社会分化的特征:功能专一化和地位多样化。 • 社会分化的后果:
其一,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整体功效。 其二,社会分化对整个社会系统的协调提出了更高要 求,加大了社会整合的难度。
四、社会不平等
• 社会不平等指的是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 在占有量、获取机会和满足需求的程度上存在着差异。
人口社会学课件第九章社会分层
![人口社会学课件第九章社会分层](https://img.taocdn.com/s3/m/47972ee4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c4.png)
第一节 社会分层概念及测量指标
一、社会分层的概念内涵与特征
(三)社会分层的相关概念 4. 社会地位 社会地位是指个人或团体在社会结构或关系空间中所处的 位置以及围绕这一位置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通俗地说,社 会地位就是社会关系网中的各个纽结。
第一节 社会分层概念及测量指标
二、社会分层方法与测量指标
新马克思主义者希望在马克思主义框架的基础上,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 的阶级结构进行调整,重新定义阶级,分析不同国家的阶级地位、阶级 意识、阶级分布、劳动分工、职业流动模式、收入不平等等问题。
第二节 社会分层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与新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
(二)新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
新马克思主义者考虑到经济、政治、社会环境的变化,对马克思 主义阶级理论进行了两大发展: ✓ 一是将马克思的阶级分析由宏观转为微观; ✓ 二是对中产阶级进行考察
内部也有分歧: ✓ 一种观点仍坚持传统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两极分化论, 认为中产阶级仍有无产阶级化的趋势 ✓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两极阶级结构理论已不适应社会发展 的现状,应把中产阶级纳入阶级分类框架。
第二节 社会分层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与新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
(二)新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
布雷弗曼是马克思两极分化论的追随者。他认为中产阶级仍然属 于工人阶级,因为他们也是受雇佣的领取薪金的劳动者。随着技 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工人包括白领工人将被“去技能 化”和“无产阶级化”,中产阶级的中下层成员将加入工人阶级 的队伍,故工人阶级在相对规模上还将继续扩大并保持以往所具 有的政治能量和社会作用。
五等分法是国际上比较通用的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 是指基于人均收入的高低将人口总体进行五等分分组,考察 每组人口在社会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社会分层PPT课件
![社会分层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ee63efe8e9951e79a892718.png)
十等公民是居民,依靠低包才保命。
.
3
十等警察:
一等警察车管所,三姑六戚全办妥;
二等警察交警队,站在马路吃社会;
三等警察治安队,赶走嫖客自己睡;
四等警察管外事,吃里扒外有关系;
五等警察派出所,年年奖金靠勒索;
六等警察刑侦队,未到现场人先醉;
七等警察经文保,吃了老板宰大款;
八等警察管犯人,创收全靠开后门;
经济资源: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使用和经营状况;
文化资源:占有社会(通过证书或资格认定)认可的 知识或技能的状况。
社会资源(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 情况决定了人们在社会分层结构中的位置和个体的社 会经济地位。
.
13
我国以职业分类为基础的十大阶层比例图:
国家与社会管理
经理人员2%
者2%
私营企业主1%
泰坦尼克上实践的社会规范:头等舱和二等舱的
妇女和儿童优先。
.
9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农村社会分层概述 第二节 中国农村社会阶层结构的历史变迁
(自学部分)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农村社会分层
.
10
一、社会阶层的含义
社会学把由于经济、政治、 社会等多种原因而形成的,
在社会的层次结构中处于不 同地位的社会群体称为社会 阶层。
在城市中的比例为1%-5%;在城乡合 一的县行政区域中比例大约为0.5%。
.
15
2.经理人员阶层
主要指大中型企业中非业主身份的高中层 管理人员。
这个阶层在目前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的比 例约为1.5%,但在地区之间的分布极 不平衡。
多数集中在大中城市特别是经济发达的城 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经理人员阶层 所占比例以及这一阶层的经济回报率来衡 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牺牲。 要诱使有天赋之人做出牺牲,接受训练,这些未来的
重要职位必须配有特权,超比例地占有社会稀缺资源
.
拥有稀缺、理想的资源是承担这些重要职 位的权利。
对社会资源不同程度的占有使不同阶层拥 有不同地位和声望,从而导致制度化的社 会不平等,即社会分层。
社会不平等不仅是具有积极功能的,也是 不可避免的
第一节 社会分层
.
一、社会分层概述
1、概念 ➢ “分层”原为地质学家分析地质结构时使
用的名词,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 ➢ 社会分层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由
于获取社会资源的机会和能力不同,在社 会地位上呈现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不 同层次的现象和过程。
.
影响社会分层的最主要因素:社会资源
指人们所能占有的经 济利益、政治权力、 职业声望、生活质量、 知识技能,以及各种 能够发挥能力的机会 和可能性。
功能学派认为的积极功能:
社会分层通过对各种社会报酬激励人们更 勤奋地工作。
.
否定:冲突理论
❖ 代表人物:图明
社会分层严重限制了非特权阶 层的机遇,阻碍了社会智力的 大规模开发和利用。
社会分层具有保守的维持现状 的功能。
由于社会分层有时根植于不公 平的报酬分配,容易触发非特 权阶层对特权阶层的对立、不 满、怀疑和不信任情绪,从而 导致社会动荡和骚乱。
.
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理论的区别:
♦ 理论基础 ♦ 研究目的 ♦ 最终结论
值得借鉴之处:
维护社会稳定,缓和社会矛盾,对社会分层 进行量化研究。
.
帕累托的精英理论
精英:指那些具有特殊才干,在某一方面或一活 动领域有杰出能力的社会成员。
➢ 他认为社会分层结构是普遍存在的和永恒的,但 它内部的上层成员与下层成员并非凝固不变。
➢ 社会平衡的基本条件就是保持精英的循环路线的 畅通,使执政阶层中总能保持一定数量的精英。
➢ 要保证这一点,必须经过精英循环,即非执政阶 层中的精英人物不断上升为执政精英,执政阶层 中的庸才不断下降为非执政阶层。如下图:
.执政精英ຫໍສະໝຸດ A非精英 C非执政
B
D
A:执政精英;B:不执政精英;C: 执政庸才;D:平常之辈。
.
客观评价:
积极作用:
由于社会分层现象的存在,
使社会在生产力水平不能 满足全体成员需要的情况 下,能够保证一部分人把 全部精力投入到社会创造 性活动中去,从而推动社 会的进步。
社会分层促使了社会竞争
机制的形成,作为一种动 力机制,它推动了社会的 发展。
.
消极作用:
➢ 一些由于制度或体制 原因所形成的社会分 层不可避免地要形成 阶级和阶层的对抗与 斗争。
通常运用的一些标准: 收入 职业 受教育程度 权力
.
4、社会分层的社会作用
功能学派与冲突学派对此进行了长期的争论。
肯定:
功能学派:“戴维斯—穆尔”理论 在社会中,总有一些位置比其它位置更为重要,这些
重要职位需要有专门技能的人来填充。 在社会中,只有一部分人具备填充重要职位的天赋。 而将天赋转换为才能,人们需要接受训练,为此做出
➢ 社会分层和社会差别 的广泛存在是社会犯 罪的重要根源。
.
.
3、社会分层的基本方法
主观法 自我评价法:直接听取本意见来确定其阶层归
属的一种分层方法。 他人评价法:依据别人的意见进行互相评价以
确定社会名望的一种分层方法。 优点:简单易行;适合于对人们的社会态度及
相关问题进行调查 缺点:回答人的主观态度和立场影响回答
.
客观法
一种应用直接测量的客 观标准对人们的社会地 位进行层次划分的方法
两个特点:
✓稀缺性 ✓有用性
.
社会资源的多少决定社会地位的高低:
社会地位:人们在社会关 系中的位置以及围绕这一 位置所形成的权利、义务 关系。
分为正式地位与非正式地 位、主要地位与次要地位
影响社会分层的根本原因: 社会分工 社会制度
.
2、社会分层的基本理论
社会分层理论主要有不同的理论模式,即马克思主 义社会分层理论与西方社会学的社会分层理论。
(1)、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理论
几个基本点: 阶级分层反映了阶级社会里社会分层的本质特征; 社会分层并不都是阶级分层,不能把社会分层等同
于阶级划分; 社会分层是一种历史现象; 社会分层必然导致社会冲突; 消除社会分层的根本途径在于社会制度的变革与社
会生产力的高度发达。
.
(2)西方社会学的社会分层理论
马克斯·韦伯的“三位一体”分层
理论 ❖ 韦伯是西方分层研究的开拓者 ❖ 该理论认为,在研究社会不平
等时,既要考虑经济因素,也 要考虑政治和社会因素。主张 从收入、权力、声望三个角度 综合考察一个社会的分层和不 平等问题。 ❖ 该理论对西方分层研究的影响 确定多元分层标准 具有连续性的定量标准 注重主观评价
重要职位必须配有特权,超比例地占有社会稀缺资源
.
拥有稀缺、理想的资源是承担这些重要职 位的权利。
对社会资源不同程度的占有使不同阶层拥 有不同地位和声望,从而导致制度化的社 会不平等,即社会分层。
社会不平等不仅是具有积极功能的,也是 不可避免的
第一节 社会分层
.
一、社会分层概述
1、概念 ➢ “分层”原为地质学家分析地质结构时使
用的名词,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 ➢ 社会分层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由
于获取社会资源的机会和能力不同,在社 会地位上呈现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不 同层次的现象和过程。
.
影响社会分层的最主要因素:社会资源
指人们所能占有的经 济利益、政治权力、 职业声望、生活质量、 知识技能,以及各种 能够发挥能力的机会 和可能性。
功能学派认为的积极功能:
社会分层通过对各种社会报酬激励人们更 勤奋地工作。
.
否定:冲突理论
❖ 代表人物:图明
社会分层严重限制了非特权阶 层的机遇,阻碍了社会智力的 大规模开发和利用。
社会分层具有保守的维持现状 的功能。
由于社会分层有时根植于不公 平的报酬分配,容易触发非特 权阶层对特权阶层的对立、不 满、怀疑和不信任情绪,从而 导致社会动荡和骚乱。
.
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理论的区别:
♦ 理论基础 ♦ 研究目的 ♦ 最终结论
值得借鉴之处:
维护社会稳定,缓和社会矛盾,对社会分层 进行量化研究。
.
帕累托的精英理论
精英:指那些具有特殊才干,在某一方面或一活 动领域有杰出能力的社会成员。
➢ 他认为社会分层结构是普遍存在的和永恒的,但 它内部的上层成员与下层成员并非凝固不变。
➢ 社会平衡的基本条件就是保持精英的循环路线的 畅通,使执政阶层中总能保持一定数量的精英。
➢ 要保证这一点,必须经过精英循环,即非执政阶 层中的精英人物不断上升为执政精英,执政阶层 中的庸才不断下降为非执政阶层。如下图:
.执政精英ຫໍສະໝຸດ A非精英 C非执政
B
D
A:执政精英;B:不执政精英;C: 执政庸才;D:平常之辈。
.
客观评价:
积极作用:
由于社会分层现象的存在,
使社会在生产力水平不能 满足全体成员需要的情况 下,能够保证一部分人把 全部精力投入到社会创造 性活动中去,从而推动社 会的进步。
社会分层促使了社会竞争
机制的形成,作为一种动 力机制,它推动了社会的 发展。
.
消极作用:
➢ 一些由于制度或体制 原因所形成的社会分 层不可避免地要形成 阶级和阶层的对抗与 斗争。
通常运用的一些标准: 收入 职业 受教育程度 权力
.
4、社会分层的社会作用
功能学派与冲突学派对此进行了长期的争论。
肯定:
功能学派:“戴维斯—穆尔”理论 在社会中,总有一些位置比其它位置更为重要,这些
重要职位需要有专门技能的人来填充。 在社会中,只有一部分人具备填充重要职位的天赋。 而将天赋转换为才能,人们需要接受训练,为此做出
➢ 社会分层和社会差别 的广泛存在是社会犯 罪的重要根源。
.
.
3、社会分层的基本方法
主观法 自我评价法:直接听取本意见来确定其阶层归
属的一种分层方法。 他人评价法:依据别人的意见进行互相评价以
确定社会名望的一种分层方法。 优点:简单易行;适合于对人们的社会态度及
相关问题进行调查 缺点:回答人的主观态度和立场影响回答
.
客观法
一种应用直接测量的客 观标准对人们的社会地 位进行层次划分的方法
两个特点:
✓稀缺性 ✓有用性
.
社会资源的多少决定社会地位的高低:
社会地位:人们在社会关 系中的位置以及围绕这一 位置所形成的权利、义务 关系。
分为正式地位与非正式地 位、主要地位与次要地位
影响社会分层的根本原因: 社会分工 社会制度
.
2、社会分层的基本理论
社会分层理论主要有不同的理论模式,即马克思主 义社会分层理论与西方社会学的社会分层理论。
(1)、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理论
几个基本点: 阶级分层反映了阶级社会里社会分层的本质特征; 社会分层并不都是阶级分层,不能把社会分层等同
于阶级划分; 社会分层是一种历史现象; 社会分层必然导致社会冲突; 消除社会分层的根本途径在于社会制度的变革与社
会生产力的高度发达。
.
(2)西方社会学的社会分层理论
马克斯·韦伯的“三位一体”分层
理论 ❖ 韦伯是西方分层研究的开拓者 ❖ 该理论认为,在研究社会不平
等时,既要考虑经济因素,也 要考虑政治和社会因素。主张 从收入、权力、声望三个角度 综合考察一个社会的分层和不 平等问题。 ❖ 该理论对西方分层研究的影响 确定多元分层标准 具有连续性的定量标准 注重主观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