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30:了解解放战争的历程,理解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要求】 考点30:了解解放战争胜利的历程,理解解放战争 胜利的原因及意义(B) (九上P102---110)(考点解读P84--86)
【考点分析】 1.知道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局势(两种命运) 2.了解解放战争胜利的历程 3.理解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与意义
认真观察上述图片,回答以下问题: (1)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中共召开了什么会议? 该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中共七大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图B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的目的是什么? 重庆谈判; 为了争取更多时间准备内战 (3)“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它表明毛泽东与蒋介石谈 判的目的是什么? 争取国内民主和平 (4)国共两党之间的谈判取得什么效果? 《双十协定》(或《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图一的新闻标题是:争取民族生存----张杨 昨日发动对蒋兵谏; 图二中毛泽东与蒋介石共商国内和平问题 (毛泽东和蒋介石的合影) 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图二反映的事件各是什么? 西安事变;重庆谈判 (2)在上述事件中,国共双方就抗日、国 内和平两个问题达成一致。“一致”达成 后的落实情况分别怎样?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国共联合抗日; 蒋介石撕毁协定,内战全面爆发。 (3)这两件事件对中华民族分别产生了怎 样的影响?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取得抗战的胜利; 全面内战 爆 发 时 国 共 双 方 的 力 量 对 比 项 目 军队数量 武器装备 拥有人口 拥有地区 国民党 430多万 飞机、大炮、坦克 3亿多 共产党 120多万 小米+步枪 1亿多
大城市及绝大部分交通线 小城镇、农村、偏远地区
认真阅读并观察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图表反映了国共双方怎样的状况? 国民党在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 (2)华君武漫画《磨好刀再杀》揭穿了( ) A.美国“扶蒋反共” B.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 C.中共“争取民主和平” D.全国人民“要和平,争民主” (3)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爆发的起点是什么? 1946年6月 蒋介石指挥国民党军队围攻中原解放区 (4)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中国共产党采取什么对策? 主要目标---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作战方式---运动战; 作战原则---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废除封建半封建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农会接收,统一平均分配; 保护工商业者的财产及其合法的营业不受侵犯…… 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得到激发; 农民踊跃参军,成为解放战争取胜的一个可靠保证。
《大决战》讲述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双方 军队之间的战略对决。 (1)国共双方军队的战略对决是指哪 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2)“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是什么 战役?(歼敌最多的战役)(基本解放 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的战役) 淮海战役 (3)什么战役使“东北全境解放”?三大战役为什么首先从东北开 始?该战役攻击的重点在什么地方? 辽沈战役;中共拥有97%的土地和86%以上的人口;锦州 (4)接受和平改编,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是什么战役? 平津战役 (5)中共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有什么意义? 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到来
6.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哪三大消灭了国 民党军队主力( ) ①辽沈战役 ②渡江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平津战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在解放战争中,被陈毅元帅称为“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战 役是指(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8.人民解放战争中,解放了东北全境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9.新中国成立初期起到了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共同纲领》 B.《临时约法》 C.《宪法大纲》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纪元” 是( ) ①国家独立自主 ②人民当家作主 ③现代化强国 ④社会主义国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课堂练兵 1.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共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2.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用意是( ) A.谋求世界永久和平 B.满足人民和平呼声 C.削弱共产党的力量 D.赢得内战准备时间 3.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 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 A.合作创办黄埔军校 B.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争取国内民主和平 D.商讨新中国成立事宜 4.1947年,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指挥西北野战军同国民党军队周 旋的主要将领是( ) 采用的战术是( ) A.邓小平 运动战 B.陈 毅 地雷战 C.彭德怀 蘑菇战 D.刘伯承 地道战 5.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分头查找了“挺进大别山”“十一届三中全 会”“一国两制”等资料,由此我们可以判断他们研究的历史人物 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彭德怀
刘邓大军(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材料一:解放战争时国民党统治区“许多人以树皮、野草、观音土 充饥,甚至卖儿卖女,全家自杀”。广大农村饥民遍野,饿殍载道。 1946年10月,国统区饥民已达1亿,饿死1000万人。1937年100元纸 币可买两头牛,而1947年只可买一块煤……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国统区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2)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规模最大的一次学生运动是什么? “反内战”“反饥饿”“反迫 材料二: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正式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害” 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至1948年底, 解放区有一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 (3)1947年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内容有哪些?有什么意义?
认真观察上述图片,回答以下问题: (1)“红色摇篮”是指 ▲ ;“革命圣地”是指 ▲ ;解放全中 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根据地是指 ▲ 。 井冈山;延安;西柏坡 (2)图A反映了什么会议?该会议确定的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开始由城市领导乡村 (3)我国的国旗、国徽和代国歌是在什么会议上通过的?什么具有临时 宪法的性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共同纲领》 (4)图C反映了什么事件?他在该事件上发出的震撼世界的声音是什么? 有什么重大意义? 新中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1)图A(诗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渡江战役 (2)“百万雄师过大江”的东西起点各是什么地方? 西----湖口;东-----江阴 (3)“宜将剩勇追穷寇” 有什么寓意? 将革命进行到底 (4)图B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有什么意义?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垮台 (5)人民解放军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毛泽东等领导人的正确指挥;广大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 实行土地改革;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人物年谱实际上是社会和经济的缩影,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 反映了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广阔场景。以下三则材料是中国近现代 史上一位重要人物的年谱片段: 材料一:1921年 28岁 7月23日至8月初,作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 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材料二:1945年 52岁 8月,作为主要成员,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惊心动魄的较量。 材料三:1949年 56岁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作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这些材料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年谱片段?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 重要意义分别是什么? 毛泽东;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共的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2)材料二中所说的“较量”是指什么事件?较量的结果是什么?该事 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议》 件所达成的和平局面最后是怎样被破坏的? 1946年6月,蒋介石指挥军队围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 (3)与材料三相关战役的重大战役是什么?该战役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 响? 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11.郑整理历史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以下示意图有助 于我们了解( )的主要历程
全面内战爆发 粉粹敌人进攻 转入战略进攻 进行主力决战 (围攻中原解放区) (转战陕北) (千里挺进大别山) (三大战役) 推翻反动统治 (渡江战役)
A.国民大革命 B.抗日战争 C.人民解放战争 D.新民主主义革命 12.你从右图中获得的准确 结论是( ) A.抗日战争胜利 B.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C.国民党政权垮台 D.三大战役胜利结束 13.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认真观察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图 A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西北野战军采用什么战术粉粹国名党 对陕甘宁边区(延安)的重点进攻?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 “蘑菇战术” (2)图B “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中的彭大将军是指谁? 请列举两例史实佐证他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彭德怀 (领导南昌起义+指挥百团大战+指挥西北野战军……) (3)图C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1947年大军为什么“纵横驰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