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城市规划设计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最优城市规模问题
•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客观上形成了不同的等级 规模、不同的类型,城市化表现出各种样式,都与 具体的国情和区域情况紧密结合,正是由于规模与 类型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差异性才构成了各国各地 区的城市体系,因而,城市的最优规模也是随着不 同地区不同时间而变化的,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城 市存在不同的最优规模。
性,即分布序列中局部与整体间的自相似性。 • 分形理论为城市体系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和方法,通过
分形研究可以得到许多有关城市体系的信息,对于全面了解 和掌握城市体系的特点和城市体系的发展演化态势提供了一 个新的方法,为正确制定区域城市体系的发展战略提供了科 学依据,为城市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支撑点。
三、城市最佳规模
• (一)最优城市人口规模争论
• 关于城市人口规模一直争论不休,不同的学者对不同国家的 城市最佳规模进行了论证。
• 最小成本理论是最早有关最优城市规模的理论之一,它认为 最优城市规模(城市人口规模)是人均成本的函数,其中, 成本主要包括城市服务设施的投资成本与城市运用成本等, 研究发现,城市规模与人均成本之间呈现“U”型关系。
(三)适度城市规模理论
1、适度城市规模的确定
Y 成本、收益
•
在城市规模发
展过程中需要考察
边际成本与边际收
边际收益曲线 MU
益的变化,以及这
两者同成本和效益
的关系,从城市规
模的动态角度确定
它的合理规模。
边际成本曲线 MC
成本曲线 C
U 收益曲线
AB
CD E
图:城市规模收益与成本
X F G 城市规模
• (1)A点成本收益相等,城市的最小规模; • (2)B点成本和边际成本相等,城市的最低成本规模; • (3)C点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城市的人均最大收益规模; • (4)D点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城市的社会最大收益规模; • (5)E点收益和边际收益相等,城市最大收益规模; • (6)F点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城市人均成本控制规模; • (7)G点总成本和总收益相等,城市最大规模。
• (4)当q→0时,所有城市一样大,当q→∞时,区域内只有一 个城市。
LOGO
1790-1950年美国城市位序-规模演变
❖ 巴尔的摩,规模一直保 持在前 10位,19世 纪前半叶地位尤其显赫;
❖ 南方港城萨凡纳规模在 稳步增长,而相对位次 在缓慢下降
❖ 纽约州的哈得孙,人口 增长极为缓慢,位序迅 速下降;
转换为 lg Pi=lg P1—qlgRi
• 位序——规模法则中的指数q可以指示区域城市规模分布特征, 有人将q称作Zipf维数。结论
• (1)当q=1时,首位城市与最小城市人口之比恰为区域的城市 总数;
• (2)当q>1时,城市规模分布分散,城市人口分布分散,首位 城市垄断性强;
• (3)当q<1时,城市规模分布集中,城市体系人口分布均衡, 中间位序的城市发育较多。
职能最大的城市确定为中心城市。 • (3)以城市规模等级为标准:不同等级的城市构
成不同的城市体系。
(二)合理规模与容量
• 城市人口容量指一个城市的生态系统和 社会经济系统能够维持多大规模的人口得以 生存的潜力。
• 城市人口的合理规模与城市人口容量密 切联系。
二、城市等级分形
• (一)分形理论的引入
第八章 城市规划设计
第八章 城市规划设计
• 第一节 城市规模 • 第二节 城市规划 • 第三节 城市统筹与生态城市 • 第四节 城市设计
第一节 城市规模
• 一、城市规模与容量
• (一)城市规模
• 指衡量城市大小的数量概念,包括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地域 规模两种指标,通常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的决定性指标 。
• 1、人口规模:城市人口聚集数量的多少,是城市规模大小的 首要标志。
• 2、城市用地规模:城市建设使用的土地面积,是城市存在的 空间范围,是衡量城市规模大小的重要指标。
• 3、城市规模确定的标准 • (1)以城市经济总量为标准:将综合实力最强的
城市确定为中心城市。 • (2)以城市职能为标准:将城市经济系统中基础
•
分形理论是当今世界十分风靡和活跃的新理论、
新学科。分形的概念是美籍数学家曼德布罗特
(B.B.Mandelbort)首先提出的。1967年他在美国权 威的《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英国的海岸线有
多长?》的著名论文。海岸线作为曲线,其特征是 极不规则、极不光滑的,呈现极其蜿蜒复杂的变化。
7
• 城市规模分布具有分形特征。 • 城市体系的分形特征指城市与等级规模分布序列中的自相似
由于城市人口具有分形化的趋向
(二)模型简介:“位序——规模”分布理论与模型
位序-规模法则从城市的规模和城市规模位序的关系来考察一 个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
(1)奥尔巴克的发现
1913年奥尔巴克发现五个欧洲国家和美国的城市人口资料符 合下式的关系:
PiRi=K
(式中Pi是一国城市按人口规模从大到小排序后第i位城市的人 口数; Ri第i位城市的位序;K是常数。)
(2)捷夫模式
1949年捷夫提出在经济发达国家,一 体化的城市体系规模分布可用简单的公式 表达:
Pr=p1/R
人口
位序-规模分布
(lg)
Pr:第r位城市的人口; p1:最大城市的人口; R: 人口为 Pr城市的位序;
首位分布
位序(lg)
• (3)常用模式:罗特卡1925年模式的一般化
Pi=p1/Riq Pi:第i位城市的人口; p1:最大城市的人口; Ri:第i位城市的位序;q:常数;(捷夫模式q=1)
• 结论:
• 第一,从城市自身的角度来看,规模B的成本最低,规模E的 受益最大;从社会的角度来看,规模D对社会的贡献最大, 最优城市规模;从城市内部居民的角度来看,规模C所获收 益最大;从城市之外的居民角度考虑,规模F是他们追求的 目标。城市规模从A到G是一个很宽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的 城市规模都是合理的。
❖ 洛杉矶从 19 世纪后 期,横贯美国的南太平 洋铁路通车后,它神话 般地迅速崛起,已经进 入最大城市的行列之中。
21.09.2020
16
(三)城市规模等级体系
• 城市规模等级体系由六个等级的城市组成, 依次是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 市、超大城市和复合城市,
• 小城市在最底层,是城市体系的基础;大城 市是国家的骨干城市;超大城市数量虽少, 但所起的作用特别巨大。